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福州初中阅读辅导班猜中28个中考语文考点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2:40:28 初中作文
福州初中阅读辅导班猜中28个中考语文考点作文初中作文

精选作文:福州初中阅读辅导班猜中28个中考语文考点作文

神奇“作文模套”: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考前冲刺10小时,讲解中考作文“万能格式”,学生作文提高10分!

★2011年,福州延安中学的学员檀同学,语文单科一举拿下139分的高分,位列福州市第三名!他师从吴老师,经过了8次课程的冲刺,语文成绩从市质检的103分,飙升了36分,堪称奇迹!

★2012年,福州十八中科技班,林*怡、雷同学也打来报喜电话,中考语文位列福州市前十名,突破135分的高分!原来,他们都经过了吴老师“万能格”作文的点拨。

★2014年,福州延安中学的陈*汐同学一查完中考语文成绩,立即给吴老师打电话:“谢谢吴老师,我的中考作文得了57分,成为了中考一类优卷!”原来,该同学跟着吴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深得吴老师“万能格”作文的精髓,中考作文突破高分,成为了全市作文的翘楚!

……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原来,吴老师长期从事中考作文教学研究,经过十年沉淀,终于研发出了“万能格”中考作文模板,成为了省十二五课题研究重点推广项目,这套“万能格”作文,已经帮助很多学生摆脱作文的“噩梦”,轻轻松松考上了重点高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作文名师。

经过万能格作文培训的学员,屡屡在国内各中学生作文竞赛中摘金夺银,有100多位学员的作文在《福州晚报》、《福州日报》、《中学生语文报》、《阅读与理解》、《作文报》、《语数英学习》等权威报刊杂志上发表。

这套模板有两个特色,第一是科学。它把学生写作中的障碍全部清除,然后有针对性地告诉你,什么是有效的写作思维途径,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加以改进。二是简单,脱去大量枯燥艰涩的理论,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便能掌握这套写法,并通过不断固化、变异训练,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篇一:枣庄市中考满分作文-考试季节

中考作文大趋势

“年年考作文,岁岁题不同”。尽管中考作文的命题很难猜中,但只要吃透《语文课程标准》和《考纲》的精神,中考作文的命题规律还是可以探寻的,其命题趋势也还是可以把握的。

一、中考作文的命题趋势

1.体现公平,人人可写

中考作文是由省市自主命题的,单就一个省、市而言,其生源也是千差万别的。命题人首先要考虑的原则,就是面向该省、市(地区或地级市)的所有考生,统一尺度,统一标准,实行公平竞争的原则。命题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必须是广泛的,是每个考生人人能写且有话可说的。

2.依纲据本,重点突出

初中语文教材和《教学大纲》或《语文课程标准》有关“作文教学目标”的要求是中考作文命题的依据。大纲规定初中生“能写记叙文”,对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只要求能写“简单的”就行。所以中考作文一般以写记叙文为主,兼顾写议论文和说明文,也就是对一个题目不作文体的限制,既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和说明文。

3.形式灵活,题目多选

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无论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

(1)命题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

中考作文中除全命题外,还出现了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一大一小作文、两题任选一作文、三题任选一作文等等。1997年全国有9个省市出现了半命题作文。如四川的《新貌》;北京的《我有一双的手》。1998年全国有11个省市是半命题作文或供材料作文。如安徽省1998的作文题是给材料命题作文《蜜蜂“给予”的启示》。2000年是中考作文淡化文体的一个分水岭。2000年中考作文受高考“话题作文”的影响,在中考作文的命题上也出现了“话题作文”。如武汉市以“与?音乐?有关的故事、感受、见解”为话题的作文命题;西安市以“树”为话题的作文命题。2000年全国42个中考作文试题中,(除诗歌外)不限文体的就有28个。根据有关资料显示2002年全国40个中考试题中,以话题作文命题的就有28个,占了70个百分点。而2005年,则有许多省市采用了“二选一”即两个作文题目选做一个的作文样式。根据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淡化文体,降低审题的难度,已成为今后中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趋势了。

(2)中考作文命题逐步转向对考生基本文体写作能力的考查

“淡化文体”不是不要文体。近几年,由于“文体不限”话题作文的不断“升温”,使不少师生产生了一些错觉:“文体不限”就是不要文体;或者是只要练好一种文体就可以应付中考作文了。为了纠正“文体不限”所带来的各种“弊端”,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文体的写作能力,部分省、市已经开始引起注意,所以,就出现了大小作文的命题方式,大作文一般考记叙文,小作文考议论文和说明文。但是2004年,又出现了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选做的命题方式,同时在文体上继续向记叙文倾斜。应该说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都各有长处和不足,它们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创新,这种选做的命题方式已成为2005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命题的主体。

4.联系生活,反映时代

从近几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中,明显地感到,紧密联系社会生活,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将是今后中考作文命题的必然趋势。像“关注生活”、“感受生活”、“把握”、“实践”、“家·人·灯”、“选择”、“美在我身边”、“明天”、“在需要帮助的时候”、“生活中的亮点”等话题,都紧紧地围绕学生生活的世界来出题的,一般来说,中考作文命题的内容,大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我们是初升的太阳”为题作文。

以“我的视线”为题作文。

要求:①文中不能出现与考生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如A中学、B老师、小C。

②不得使用试卷中的阅读材料。

准备之仗。

篇二:2014年中考语文作文专题复习20

201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20:半命题作文

专题20命题、半命题作文

中考命题规律

1.考点扫描

考点名称

(1)直接式命题

(2)导语式命题

(3)中心语式命题考点热度☆☆☆☆☆☆☆☆☆☆☆

(4)命前半题,补后半题式半命题☆☆☆☆

(5)命后半题,补前半题式半命题☆☆☆☆

(6)命首尾,补中间式半命题

(7)命中间,补首尾式半命题

2.命题趋势分析

(1)本专题分值在40—70分之间。

(2)预计2013年中考,命题作文可能呈现以下特点:①与提供材料、提供话题相结合,使中考作文命题多样多彩;②审题难度降低,使考生偏题跑题现象减少;③文体要求宽泛,不限制某一文体,考生可以根据自身特长选择文体;④强调真情实感。半命题作文,既有限制性,又有开放性,将继续是中考命题的主要题型之一。

知识梳理与归纳

【基础知识梳理】

☆☆☆☆☆☆

中考写好命(半命)题作文,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审准题意,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

审好题是写好作文的

中考作文,尤其要在立意上下工夫,其要求是健康、新颖、深刻。健康,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正确,要体现出一定的思想意义,能给读者以鼓舞和启迪;新颖,就是立意要跳出陈旧的框框,“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能言”;深刻,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文中深广的意蕴,以增,加文章的穿透力和厚重感。

(3)选材要好。

①选精当的材料。材料不能游离中心,中心是文章的灵魂,你所组织的材料一定要契合文章主题,并力求做到真实、准确。

②选新颖的材料。“新”在独具慧眼,材料要新,选材者需有一双慧眼;“新”在独运匠心,有时,你可能对组织的材料举棋不定,这时你最好以你的“匠心”度他人之“腹”,再决定材料的取舍;“新”在独辟蹊径,这“蹊径”往往表现为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

(4)重视首尾。

作文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考场作文尤其注重开头和结尾的安排,它能提炼中心,完整结构,吸引读者;它能使文章锦上添花,令阅卷者倦处生神。

古人云“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遽去”。(李渔《闲情偶记》)这样的开头自然吸引人;结尾应该隽永含蓄,给人一种“余音绕梁”之感。

而首尾照应,结尾干脆的作文,往往得高分。

(5)语言要亮丽。

在作文优劣的诸项因素中,“语言表达”越来越受重视,而且具有较大的

“发言权”。划分文章等级,一般是从“思想内容”“语言表达”“篇章结构“卷面书写”四个方面评定,从初中生实际水平和语文课培养目标出发,“语言表达”是主体。因此,中考作文语言在准确、连贯之外,如果达到生动形象、有文采,那一定会是高分得主。

(6)对半命题作文来说,除要注意上述要求外,构思,特别是填题最关键。

要正确、高明地填题,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要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确定文章的写作走向;二要切中题旨文意,暗合命题要求;三要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突出个人感受最深的材料;四要力求创意新颖,又符合情理逻辑。文题新颖别致,能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自己能写出来,才能写出佳作。

(7)书写要“好”。

卷面整洁,能给阅卷老师带来愉悦的心情,从而获得较高的分数。这就要求每一位考生在书写时一定要规范认真,字迹要清楚,排列要工整,符合书写的规范,令

【例1】(2012,武汉)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今年年初,《咬文嚼字》杂志社邀请读者一起“咬嚼”名人博客。大家惊讶地发现,一些市场意识很强,人气很旺的名人,在撰写博客时,频频出现语言运用方面的“低级错误”,对语言文字缺乏敬畏之心。

古今中外,一直不乏“推敲”文字的佳话。即便到了网络时代,我们阅读优秀作品时也总能感受到作者严肃恭敬的写作态度。

请以“敬畏文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校名。

【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写作时首先要明确题目的含义。“敬畏文字”,包含着对“文字”的“敬”与“畏”,结合材料可以将题目理解为,在运用语言时要怀着敬畏之心,说话、写字时要多进行推敲。可以说本题的审题难度较大,写作时考生可以对“文字”的内涵加以延伸,理解为“文化”、高尚的精神追求等。

这篇文章可以写成记叙文,写生活中与文字有关的故事,如自己曾经书写不认真、写错别字造成的误会等,表达出对文字的敬畏之情;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论述为什么要敬畏文字,可结合名人推敲炼字的例子等来写,要做到论点明确,论据有力。

【例2l(2012.河北)根据要求作文。

题目:我与的亲密接触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体自定;④不少于

下页

篇三:语文:复习与测试中考作文指导与训练(免费下载)

(一)命题的几种常见形式

a.全命题。这是一种传统的命题方式。前些年曾有人说命题作文出现了危机,但从近几年中、高考情况来看,命题作文又显露了生机。特别是中考,命题作文是比较常见的。这是因为与给材料、自拟题目相比,它可以考查学生审题和选材的能力,这是它突出的优点。在想像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其考查功能也不逊于给材料、自拟题目。它唯一的缺点是容易被人猜中。命题人既想用命题的形式又要尽量不被人猜中,就要在一些题目上有所变化。如写惯了《我的班集体》或《我爱班集体》,就变化为《我和我的班集体》;写惯了《课间》,来一篇《课后》;写惯了《挫折》《失败》之类的题目,换一个《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可能就不那么顺手了。

特别要注意:全命题的特点在于一个“全”字。以《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这个题目为例,中心语是“波折”,前面加了三个定语:是“小”波折而不是大波折,是“一次”而不是多次,是“我经历”的而不是别人经历的,也不是“我听说”的。用层层限制增加审题的难度,也可以和某些类似的题目区别开来。

也有一种命题作文不仅是全命题,而且带提示,目的是启迪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选材,如'94武汉题《生活给予我的思考》和'94南京题《掌声》都有这样的提示,它们在选材上为考生划定了范围,有的还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是全命题作文的一种新形式,它降低了考试

难度,代表了全命题作文的一种新趋势。

b.半命题。如《我多想??》、《我理解了___》,省略号部分和横线上让考生自己填上恰当的词语;还有一种半命题提供备选词语,如,94年贵阳题《记一堂___的课》,备选词语有“生动、难忘、印象深刻、喜欢、有趣、有教育意义”等。这两种方式实际都是帮助考生确立中心和选材,自由度较大,范围较广,使考生能够随心所欲地抒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和情,因为中心和材料是自己选取的,写起来不容易“跑题”。

c.给材料。一种是给材料写议论文;一种是给材料写记叙文——有的是续写,有的是改写,有的既不是续写,也不是改写,而是让考生根据材料发挥想像,写一篇记叙文;还有一种是给材料写说明文。给材料作文的材料不同于全命题或半命题作文的“提示”,提示仅是一种启发,并不提供故事情节或某些具体情况,记叙或议论都只能以它为引子而不能以它为依据;给材料则不同,或给出故事情节,或给出具体情况(事实、数字、言论等),它不是记叙或议论的引子,而是记叙或议论的依据——依据它,或展开想像与拓宽意境而记叙,或纵横发挥与联系实际而议论。

d.给材料+命题+提示。如'94安徽省的材料作文就是这样的:先给了一个关于美国科学家在太空中发射“太阳帆”,使黑夜变为白昼以及本世纪末太空中将出现50面“太阳帆”的材料,要求根据材料进行设想,假如本世纪末你居住的地方有一面“太阳帆”,你和周围的人将如何度过那美好而神奇的夜晚。题目是《神奇的夜晚》。还“提

示”道:可以写传统节日的夜晚,可以写周末的夜晚,可以写宁静山村的夜晚??你也许在天文台上,在实验室里,在大学校园里,在商贸大厦里,在乡村小道上??这样将材料、命题和提示结合起来,考生发挥想像时既有材料做依据,又有“提示”做引子,还有题目作为记叙的范围。如能充分注意这几点,作起文来就不容易离谱。它既有限制,又有自由,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命题作文与给材料作文相结合的产物。

(二)作文三要素

a.内容。包括立意、选材、中心等。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的。立意决定选材,选材要服从中心的需要;立意需要选材来支撑它,中心需要选材来突出它。没有选材,立意和中心就都是空的。立意是关键,选材是保证,中心是把握。

“意”就是思想,就是观点;“材料”就是事迹或事例,也包括道理;“中心”就是题目所限定的范围。例如《记一次升旗活动》('94沈阳题),表达爱国的思想感情是立意,同学们在升旗活动中严肃认真的表现,以及国旗下充满爱国精神的讲话是选材,中心是“升旗”,不能丢开“升”字而写国旗,否则就脱离中心了。又如《谈挫折》('94西安题),挫折可以使人“吃一堑,长一智”,少犯错误,这是立意,列举自己的或周围的人从挫折中奋起的事例以及古今中外名人这方面的典型事例及言论为选材,这些材料都必须是从不同侧面所选来的“挫折”。列举事例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谈”即辩证的分析来阐述“吃一堑,长一智”这个观点。如果所选事迹或事例不是挫折,或

虽列举一些受挫折的事迹、事例而不“谈”,都是脱离中心的表现,也都是不切题的表现。前者将导致“驴唇不对马嘴”,后者将使文章写成记叙文而不是议论文。

立意应力求深刻,至少要做到正确;材料应力求充实,至少要做到具体,中心应力求突出,至少要做到明确或基本明确,要切题或基本切题,这就是对内容的基本要求。

b.结构。对结构的基本要求是:严谨,完整,有条理,分段恰当,层次清楚,详略得当。

结构严谨的具体要求是:前有交代,后有照应;句与句、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前后一贯,首尾一致。

完整,就是有头有尾,首尾呼应,没有残缺的句或段。

有条理,就是句与句、段与段的先后顺序安排得当。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符合逻辑。紧紧围绕中心事件或中心话题,不旁逸斜出,也不东拉西扯。

分段恰当,标准一般是看一段之内有几个中心:如果有一个中心,则分段恰当;如果有两个以上的中心,则分段不恰当。有的也可以几个小自然段合起来表达一个中心。

层次,既指段与段之间的层次,也指一段之内句组与句组之间的层次。层次清楚与否要看各段中心和段内各句组中心是否明确,以及它们的顺序是否合理。

材料处理上详略不得当,将影响结构的匀称。

c.语言。对语言的基本要求是:清楚,通顺。清楚,就是明白,

不含胡,不模棱两可,不luō@①唆,不自相矛盾。通顺,就是句子结构完整,句子成分搭配得当,句与句之间意思连贯,顺畅。

清楚,通顺,是对语言在表达内容上的要求。

除了这个基本要求,还应当讲求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不矫情,不雕词琢句,不用华丽的词藻包装空洞的内容;不写空话、假话、套话,只写真话——发自内心,不假雕饰的话。

生动形象也是一种语言风格,它和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并不矛盾。在一篇文章之内,它们完全可以相得益彰。朴实无华犹如去掉一个人涂在脸上的胭脂粉,生动形象犹如给一个人画像,突出他外貌或气质上的某种特征。只有去掉涂在脸上的胭脂粉,再现其本来面目,才能更好地突出其特征。生动形象需要使用多种修辞方法,使用得好,能使语言锦上添花。尤其要注意使用新鲜、生动的比喻;善用比喻,是一个人有才华的表现。

(三)作文三部曲

a.构思。构思就是打“腹稿”,是行文前运用心思的一种过程。构思的范围包括立意、选材、中心、结构等。概括地说,就是想一想“写什么”和“怎么写”,如能做到“成竹在胸”,提起笔来便能思如泉涌,直到尽其所言为止。如果没有这个步骤,想到一点就写,有时会感到写了几句便写不下去了。常见有的考生写了一段又划掉重来,就是没打“腹稿”的缘故。有的人作起文章来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写完一看,该写的没写,不该写的倒写了不少;也有人写完后,竟不知写了些什么。这都是没有“成竹在胸”的结果。“腹稿”的有无和

下页

篇四:2014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及评分标准

2014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9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6分)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zào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jiàn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A、蔚为壮观B、叹.

为观止C、广为流传)

⑴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困倦()颤栗()..

⑵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zào()热飞jiàn()

⑶文段中有一个词的意思为“极度兴奋”,这个词是。(1分)

⑷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1分)

2、下面文言语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译: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B、高可二黍许。

译:(核舟)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但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D、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3、下面这句话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5·18海峡文化精品展”展出了寿山石、脱胎漆器、漆画等数十件,展示了福州的文化特色。

4、默写(12分)

⑴士不可以不弘毅,。(《论语》)

⑵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其五)》)

⑶木兰不用尚书郎,,送儿还故乡。(《木兰诗》)

⑷池上碧苔三四点,,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⑸烽火连三月,。(杜甫《春望》)

⑹日暮乡关何处是?。(崔颢《黄鹤楼》)

⑺,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⑻问渠那得清如许?。(朱熹《观书有感》)

⑼刘禹锡的《陋室铭》中“,”表现了作者交往的高雅。

⑽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要表达彼此之间的深情厚谊,往往会想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

5、名著阅读。(9分)

⑴把下面A、B、C处略去的人物姓名或绰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3分)

①齐天大圣,混世A,只为芭蕉扇,相逢各逞强。这一个,金箍棒起无情义;那一个,双刃青锋有智量。齐斗勇,咬牙锉齿气昂昂。

(选自《西游记》)

②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喜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认识了你,B先生;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

(选自《简〃爱》)

③全宅子里,谁也不喜欢这位“C”。大家都用讥笑的口气讲他,那个快乐的军人妻子叫他“石灰鼻子”,彼得伯伯叫他“药剂师”“巫师”,外祖父叫他“妖术师”“危险人物”。

(选自《童年》)

A:B:C:

⑵从《水浒传》中任选一个人物,概述与其相关的某一故事情节,并根据故事情节对出下联。(宽对即可)(6分)

故事情节:

(3分)上联:嫉恶如仇,悟空三打白骨精。

下联:

(3分)

6、综合性学习(8分)

⑴在“科海泛舟”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制造了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社会问题。根据你了解的有关科学技术正面功能和反面效应的事实,参照例句,仿写一个句子(2分)

例句①:基因工程可以用来治病,也可以用来毁灭人类。

例句②:塑料袋的发明和使用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也可以污染环境。

⑵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潜水艇的发明者之一西蒙在自传中的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7、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标四处)(2分)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⑵名之者谁?()...

⑶行者休于树()⑷觥筹交错()..

9、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⑵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0、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⑴叙述“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⑵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11、文中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简要回答。(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4分)

知止

【台湾】张继高

①年幼时,父亲不止一次以“知止”二字教育我们。当时觉得这两个字既玄又深,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有一年中秋,乡亲送来了两篓上好的白石榴,香甜多汁,我不禁吃个不停。夜晚腹泻,父亲趁机训诲说:这也是不懂得吃东西也应该“知止”的缘故啊。

②到了中年,每读名人传记,或观察时人的成败升沉,发现其中灾祸发生的起因在于不懂得“知止”之道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问题是这个“限度”并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也没有客观的标准。能够估量得恰到好处的人,全凭他的自知与自省的功夫,外加一二肯直言规劝的朋友的适时谏阻。

③困难的是,已揽大权、已赚大钱的人对“知止”特别地听不进去。像王安石,其能力、政见可以说是卓绝一代,在宋神宗的宠信之下,他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然而他做事

太急、太贪,总想一下子就“全面”改革,结果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功业。其不懂“知止”之道可谓极矣。

④由王安石想到乔治〃华盛顿,就觉得华盛顿高明。华盛顿虽然指挥过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独立战争,但战争结束后他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他说:“我毕生最大的兴趣在农作。”其“知止”功夫可以说是到家了。

⑤我对培根的散文百读不厌。他有一句讽刺不懂得“知止”的人的话:“升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费了很大的劲,一级级往上爬。结果地位愈高,愈是痛苦,而且有时还是很卑鄙的。人们用不尊严的手段爬到尊严的地位,结果是怎样呢?他们的地位是岌岌不保的。说垮便会垮下来,不然也会慢慢减色,渐渐地被淘汰……

⑥我有些近十年来在商界曾经呼风唤雨过的朋友,如今不少已潜逃海外,身败名裂,或者正在苟延挣扎之中。其中一二位在他们春风得意,夜夜逐酒征歌,结纳权贵,炒地皮、卖军火的时候,我就曾婉劝他们适可而止、相机打住。可惜他们听不进去。

⑦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钱”“权”都是如此。要想生活得心安理得,培养一点“知止”精神是很必要的。在一个高度进步而民主的社会中,人的观念有法律、道德和知识来随时制衡,自然会产生一些“知止”的想法。而在眼下这个嘈杂浮躁的社会里要懂得“知止”之道,就只有靠自我修养了。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张继高散文》,有删改)

12、本文鲜明地提出了“知止”这一观点,“知止”在文中的含义是(3分)

13、本文③④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

14、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4分)

15、结合本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14分)

我的童年才是真正的童年

于谦

①说到童年,我觉得在玩儿这方面,现在的孩子很可怜,太单调。除了到商场买玩具,就是在电脑上玩游戏。都说这些能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开发智力,可我一点都没有看出来。那些沉迷于电脑网络游戏的孩子不单智力没见开发,反而越玩越傻,甚至分不清现实和虚拟

下页余下全文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