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儿时的中秋记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6 12:31:35 字数作文
儿时的中秋记忆字数作文

篇一:中秋节心得体会:记忆中的中秋节

中秋节心得体会:记忆中的中秋节

儿时,中秋节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当中秋之时,全家一起在院子里赏月,那时住的都是平房,旁边有个小菜地,菜地边上种了很多桂花树,空气中弥漫着桂花和青草的气味。记得母亲谈的最多的就是那个古老的故事,月亮上有棵桂花树??,然后工科出生的父亲就来纠正母亲的观点,教育我到月亮上什么都没有。所以儿时的记忆永远是最美好的,每次中秋心中总有一份快乐和希望,希望明年的中秋早早到来!

长大以后,感觉过节的气氛越来越少,还曾记得自己第一个不在家过的中秋节,就是刚读高中之时,那时候家离学校相当远,中秋又不在周末,所以当老师说了句回家团圆去吧,我只好独自和住校的朋友一起去了食堂,其实那个时候的心情还是蛮难过的。然后对中秋的记忆也越来越模糊,完全可以忽视了,唯一的记忆就是大3那年我逃了2天课提前回家过中秋的那个场景。只是感觉月饼越来越好吃,包装越来越精美,过节的传统却在一天天淡化。

在国外每当中秋来临的时候!“亲情”二字对于异乡的游子来说,在这中秋之夜,理解得就更为深刻了,思念家乡,思念父母的那种感情真的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同时也让我体验到了祖国的温暖,孔子学院和驻宋卡总领馆总是把我们聚在一起联欢一起吃饭!每年致辞中,孔院马院长总要发表下一些感叹,大致意思是国家对你们真好,这些月饼都是空运过来的,一定要学成回国!饭毕,就开始品尝从北京运来的月饼(还是蛮高档的),可以拼命吃管够(其实每个人最多1块),吃不完还能拿回去分给泰国朋友!有时候孔院也会邀请华人华侨,他们总是带很多榴莲,红毛丹,山竹等水果这些都是多得吃不完的??!现在回忆起来还是特别的温馨和感动!

如今的我已经回国,只是还在工作的道路上比较迷茫,去年中秋是回国后第一次和家人一起过的,母亲特别高兴做了一桌子好菜,过节的气氛仿佛又重新找回来了一样!

篇二:2013年9月八年级语文试卷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2013年10月)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

A.凫水(fú) 弥散 惮怕(dàn) 具体而微 ..

B.撩起(liāo) 皎洁 嚅动(rú) 玲珑剔透 ..

C.行辈 (xǐng) 涌跃 归省(shěng) 多资多采 ..

D.畸变(jī) 慵倦 蕴藻(yùn) 魂不守舍 ..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一块饼的香,去 春花灿烂的刹那, 秋月似水的柔情。原来世界是这样的美好。

A.体验 回想 接受 沉溺 B.体会 回想 享受 沉溺

C.体会 回味 接受 沉醉 D.体验 回味 享受 沉醉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市民过马路时,经常出现乱闯红灯、不走人行道,往往导致车祸身亡。

B.同学们在考场上保持一颗平常心,是保证发挥正常的关键。

C.在本届运动会上,我们班再一次夺得了团体冠军。

D.通过看专题片,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4.将下列句子还原到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 ...

(A)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B)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丛里。(C)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D)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雪的功能令人惊奇

①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

②专家推算,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1.2万吨石油。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现在,无能耗的“雪能源”正在日本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入冬以后,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来,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据报道,日本北海道的美呗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小,但美呗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2米。一间雪库可积存100吨,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③ 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即使攥成雪团,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含有甲醛、花粉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可滤除90%以上的甲醛、花粉等有害成分。

④雪水是水经过蒸发后重新凝结而成的冰状水,是一种超软水。它不含钾、钠等矿物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因此,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尤其对于轻患者,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可不用其他药物,45天就能痊愈。常用雪水洗澡,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疾病。清纯的雪水还是一种美妙的天然饮料。研究表明,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每天饮12杯雪水,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能防治动脉硬化症。俄罗斯的医学专家还提醒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冰结构水会日显不足,从而加速人的衰老。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更有好处,可以延年益寿。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儿时的中秋记忆)

⑤目前已收集到的试验数据表明,户外4米高的雪堆,盖上30厘米厚的木屑、枝叶等,到8月份仍可保持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只是感受世界的那颗心不同而已。静下心来,认真地去 一颗樱桃的甜,

2.5米高度。同样方法,如果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按照高25米,边长100米规模堆放,可存雪20万立方米,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回过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做贡献。

5文章从三方面介绍了雪的功能,下面概括不当的一项是

A、雪可以制冷 B、雪可以净化空气 C、雪可以治病 D、雪对人体有保健作用

6下面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天以存雪为制冷剂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可以达到制冷的目的。

B.当含有甲醛、花粉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雪中经过时,这些化学成分会全部滤除掉。

C.“超软水”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轻患者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45天就可以痊愈。

D、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每天饮雪水12杯,可显著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防治动脉硬化。

7下面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推测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能源”利用了雪的制冷作用,既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B、“雪能源”是无耗能的清洁能源,可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C、超软水是水经过蒸发后重新凝结而成的不含钾、钠等矿物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的冰状水。

D、超软水不含钾、钠等矿物质,所含酶化合物又比普通水多,具有保健作用,可以当做天然饮料。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1题。

蛛与蚕

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①,黄白灿然,因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②躯。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③,天子衮龙④,百官绂绣⑤,孰非我为?汝乃枵腹⑥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会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

[注释]①经纬:编织物直线叫经,横线叫纬。②厥:同“其”。③文章:指带花纹的织品。④衮(gǔn)龙:龙衣,古时帝王的礼服。⑤绂(fú)绣:祭祀时穿的礼服。⑥枵(xiāo)腹:空腹。

8、下面各选项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

A、蚕妇操汝入于沸汤 操蛇之神闻之 ..

B、乃丧厥躯 皆丧宝也 ..

C、蛛语蚕曰 贫者语于富者曰 ..

D、我固自杀 汝心之固 ..

9、下面句中的“之”字与“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B、 非其有而取之 ..

C、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D、嗟来之食 ..

10、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A、这个寓言故事赞扬了春蚕的无私、高尚和奉献精神 ,批评了蜘蛛的自私和残忍 。

B、蜘蛛能够认清自我价值,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志向,这点是值得肯定的。

C、世界上宁愿做春蚕而不愿做蜘蛛的人少,作者感叹这种社会现象不正常。

D、春蚕和蜘蛛对比的写法,更能够鲜明的体现作者的爱憎和价值取向。

第Ⅱ卷(非选择题 90分)

四、(12分)

11.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

⑵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

12.在横线上填写古诗句子。(共8分。每空2分。)

⑴ ,以堙于东海。(《精卫填海》)

⑵幸福本来不是占有, 。(罗洛《幸福》)

⑶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白居易《长相思》)

⑷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 “丝”字“ ”谐音,是双关语,暗指 。

13、《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我”下崖后,有一种成就感,然后说“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这里的“经验”指的是什么?(3分)

五、(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中秋记忆

说起过中秋节,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是我小的时候。

那时,乡下人的生活还很艰难,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全加起来也吃不到五顿纯粹的白面馍馍。当时,人们长年赖以果腹的粮食就是玉米和高粱,一年里还要吃上半年的蒸红薯。偶尔,家里来亲戚了,母亲才肯打开上锁的面柜,从里面甚是不舍地提出那一小袋儿面粉,或是烙饼,或是包饺子来招待客人。而我们这群孩子,只有等客人抹嘴儿吃完了,才允许扑上桌子享用一下客人剩下的残羹剩饭,有时,为一块烙饼的争夺还要兵戎相见,让坐在一边喝水的客人看着笑话。

那个年月,母亲每天给我们端上饭桌儿的都是老三样:棒子面儿窝头、贴饼子、蒸红薯。为这,嘴馋的老兄弟总是咧嘴抹眼儿地在饭桌上闹食。我的童年,家里那张裂缝瘸腿儿的饭桌上能够摆上填饱肚子的食物就算是好日子了。更多的时候,每到春荒时节,家里的粮食便告罄了。为让一家人能够活下去,四处借粮和采摘野菜便成了父母的头等大事。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听到父母在黑夜里长吁短叹声。

生活艰难,日子过的就不是那么甜美。在拮据者眼里,那些节日是给富人们借题享受用的,穷人的日历中没有节日。

每年的中秋节到了,看到殷实人家的孩子手里拿着一块月饼,馋涎欲滴地盯着人家有滋有味儿地咀嚼着嘴里的月饼,我的心里羡慕极了。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来,我现在都想抽上自己几个嘴巴解恨呢。

我们家里孩子多,父母手里没钱给我们买上毛八分钱一块的月饼,让自己的儿女感受一下中秋的滋味。每逢八月十五这天,虽然母亲很是为难,但总要千方百计地让她的孩子们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过上中秋节。生活最艰苦的那几年,母亲再吝啬,也会从面粉口袋里舀出两瓢面粉和好,把一捧花生仁儿或是核桃仁儿在锅里炒熟,擀碎后和红糖掺和匀实。都准备好了,把面团揪成一个面剂子擀薄,把自制的馅料包好后摁进事先借来的桃木刻子里,挤压匀实后磕倒在面板上,一个外形好看的小饼子便成型了。直到把所有面剂都变成了一个个有着好看花纹的小饼子后,母亲才吩咐早就蹲在灶旁的姐姐添柴点火。待锅底烧热,母亲挖了一勺猪油涂抹在锅壁上,然后在一个个小饼子上沾上一点芝麻变放进锅里了,待盖上锅盖后,母亲便让姐姐离开灶旁亲自掌握火候了;微微烘烤一段时间后,母亲将所有的小饼子逐一翻身后,再在锅边淋上一遍猪油,随后在微火慢焙;最后,母亲将一个个小饼子在锅底的猪油里上下翻动两次,于是,一个个色泽金黄的自制月饼便端上了全家人的饭桌。

还是母亲动手,年龄不分大小,每个人手里都分到了两个月饼。我们先是狼吞虎咽地把一个月饼吞进肚子,看着剩下的那个,心里就有些舍不得再暴殄天物似的糟蹋另一个了。正在读小学的二姐和三哥,干脆把另一个收藏起来,留待明天上学路上也让别的同学羡慕一番。

直到今天,五十余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但儿时的中秋记忆却恒久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这便是我童年

的中秋。

甜蜜的东西往往最容易被人遗忘,而身历的苦难却可以铭记终生!

14.文中的“我”对中秋节怀有特殊的情感,请仿照示例简要概括吃月饼这件事的线索。(4分)

羡慕嘴馋—— —— ——恒久记忆

15.结合加点的词语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每年的中秋节到了,看到殷实人家的孩子手里拿着一块自来红月饼,馋涎欲滴地盯着人家有滋有味儿地咀嚼............着嘴里的月饼,我的心里羡慕极了。

16.文中详细描写了母亲亲自做月饼的过程,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结合文章做具体说明。(3分) 17.通读全文,谈谈你对“甜蜜的东西往往最容易被人遗忘,而身历的苦难却可以铭记终生”的理解。(5分)

六、(8分)

中秋节是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节日,是一个洋溢人间亲情的节日,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你校准备以“中秋佳话”为主题举办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18.请你为调查问卷“中学生眼中的中秋”设计一个问题。(2分)

19.下面是某位同学为选题“中秋习俗”搜集到的资料,请你选出不符合要求的一项,说明理由。(3分)

【材料1】中秋节时,福建蒲城女子穿行南浦桥,乞求长寿;广东人吃芋头;山东农家要祭土谷神;老北京小摊上卖“兔儿爷”。

【材料2】在我国古代,中秋节时各地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谚语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家人团坐,将祭月之月饼按人数切块分食,谓之“团圆饼”。

【材料3】古代劳动人民对月亮的崇拜反映在一些优秀的神话传说中,《嫦娥奔月》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你的选项为:

你的理由是:

20.在班级讨论会上,有同学说:“科技正在让人类的想象力消失。登月成功让古今中外关于月亮的美好想象都失去了光环,让人们对有关月亮的传说和故事逐渐失去兴趣,对月亮也失去了憧憬和幻想。所以,登月是对文化的破坏,没有必要登月。”对此,你反驳道: (3分)

七、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苦辣酸甜都是生活的滋味,挫折和失败带给我们痛苦的滋味,成功和荣誉带给我们喜悦的滋味,朋友和家人带给我们幸福的滋味,春夏秋冬带给我们生生不息的轮回况味……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去体验,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去赞美。

生活因体验而多姿多彩。

阅读上面的文字,请结合自身经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45分)要求:题目自拟,字数600字左右,按要求拟写作文提纲,然后审核,修改作文提纲,然后再成文。

提纲你写要求(3分):再下面的提纲表中填写相关内容即可,段落数自定,一般不少于3段.

提纲审核、修改要求(2分):提纲内容审核过关,就在空格内打“√”,如果不妥,就作修改,修改提纲时可以涂画,不扣文面分数。修改完后再审核,直到过关为止。

篇三:记忆中的中秋节

记忆中的中秋节

秋天的脚步悄然而至,几个在外打拼的朋友,忙中偷闲相聚在咖啡店的小包间,相互唠叨着生活的点滴。其间,有人问:“今年的中秋,你们打算怎么过。”有人说,为生活加班;有人说,为前途送礼的途中;有人说,几个好友聚聚;有人说,回家吃妈妈煮的菜??一片议论声中,一个朋友突兀的声音响起:“你们想听故事吗?记忆中的中秋节。”热闹的小包间突然就安静下来,这个朋友在大家默许的目光中,娓娓道来他的故事——记忆中的中秋节。 小时候,家穷,姐弟仨,父母辛勤劳作家中几亩瘦田,也只刚好能供我们上学和维持家的温饱。每逢中秋,一家人围在一起坐,桌上总是三个月饼,三个苹果,三个雪梨。然后父母把这些平分给我们姐弟仨,微笑看着我们吃。那时,我还天真的问过父母,他们为什么不吃。父母的回答是,他们吃过了。

去读大学的第一个中秋,家里刚装了电话,我打电话回家。母亲说,三娃,你求学在外,要吃饱穿暖,缺钱了就打电话回来。我轻轻应了一声。母亲又继续唠叨着,你大姐刚工作忙,你二姐实习不好请假,都没有空回来,也不知道中秋能不能吃顿好饭。我安慰了一番母亲问,家里买了什么过中秋节。母亲答,买了两个小月饼,祭拜月亮(家乡的习俗)。我又问,买水果了吗?母亲答,我跟你父亲不爱吃。听完母亲的话,我的眼泪就忽的禁不住忘下掉,你们是真的不爱吃吗?这话没有问出来,父母这是从牙缝里省下钱在供养我啊,我明白。 工作的第一个中秋,我在加班中度过,想尽快赚够钱买房子接父母来城里安享晚年,所以没有回家。工作的第二个中秋前一天,我要加班送礼,给有业务来往的客户送礼,估计也回不了家。在送礼的途中,接到母亲劳累过度晕倒进了医院的电话,租了辆车,飞奔回家。中秋节那天,母亲死活都得出院,她说她没事了,精神好的很,一看到她的三个娃,病全好了,她要回家过中秋。于是,我们把母亲接回了家,一家人吃了一顿团圆饭,然后坐在院子一起赏月唠家常,父亲和母笑不拢嘴。其间,大姐削了两个苹果给母亲,二姐削了两个梨给父亲,我递给了父母亲一人一个双蛋黄月饼。原来,是这样。原来,不是赚够钱才能得到最大的幸福,在这样的日子里,一家人心贴心的一起,就可以得到大大的暖暖的幸福。 去年的中秋,在回家途中,一个转车的小站,在候车厅里,我听到了一段一家三口这样的对话。小孩不解地问:“爸爸,你不是说很忙吗?为什么还要坐那么久的车回家看奶奶啊?”爸爸温柔的回答:“因为爷爷奶奶老了,容易寂寞,特别是在节日里,所以我们要回家陪陪爷爷奶奶。”小孩子愉快地回答:“哦,我懂了,这就是老师说的孝敬长辈。”旁边的妈妈,赞许地说:“嗯,对的,爸爸妈妈以后老了,不管你多忙,都要记得在节日回来陪陪,好不好?”小孩不假思索地回答:“好的,以后我也像你们一样买个大大的月饼和好多好吃的回家,大家一起分享。”小孩的父母欣慰的笑了,我听完了也笑了。这是一个孝敬长辈,共同分享美好,传承美德的节日啊,暖暖的。

今年的中秋,我买的房子已经装修好了,准备接他们两老上来过中秋,并长住了。 故事讲完了,朋友们若有所思喝完杯中的咖啡,各回各家了。今年中秋,讲故事的朋友相信他的朋友们都会停下忙碌的脚步,放下手中的琐事,推掉众多的应酬,回家与家人共渡一个暖暖的节日。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图的也只是暖暖的。

篇四:记忆中的几个中秋节

记忆中的几个中秋节

一年一度的中秋又快来了。

在我经历过的这四十多个中秋中,能留下记忆的也就那

几个。

小时候过的中秋节。那时的月饼是用纸包着的,上面印

着“中秋月饼”、“五仁月饼”或“花好月圆”的字样。在这些月饼中,我最钟爱的是“五仁月饼”。所谓“五仁”,主要成份就是:青丝,红丝,核桃仁,冰糖,莲仁。说起青丝,其实也就是冬瓜皮、西瓜皮做成的糖果丝,红丝是用胡萝卜、桔皮等经糖浸泡做成的,核桃仁也可以用花生仁替代。我最爱吃的是月饼上的那一层层酥皮,酥皮那个脆呀!可以一块一块地取下来吃。那时,因为家里经济拮据,节俭的母亲不会买太多的月饼,也就是买一点月饼送亲戚人情,顺便再多买几个给我们兄妹几个解馋。母亲是不会给自己买月饼吃的。我有时会天真地问母亲为什么不吃月饼,母亲说:“傻孩子,外婆会留很多给我吃的,多着呢,你们吃吧!”

中秋节那天,按乡下习俗,姑妈是我家必来的客人。姑妈来时,会带月饼、猪肉、麻花之类的东西来,这时,母亲会把姑妈送的礼品月饼分给我们吃,她自己也只象征性地吃一点,还总是说,今年的月饼没有去年的好吃。但是,在我吃这些月饼的时候,觉得明明就好吃,但那时年少幼稚的我怎知母亲的苦心?

小时中秋节的一件趣事就是赏月、玩耍。天黑了,那明晃晃似乎从墙后面爬出来的磨盘大月亮亲切地照耀着,给无数的家庭带来了快乐的气氛。湖南的中秋节晚上并不热,要是平时的晚上早就关门了,但这晚上人们似乎因为是节日之故,隔壁邻居大人们友好、亲热地聊天,让孩子们无形中得到快乐熏染和鼓励而兴奋,我跟着一大群孩子在大门外望着天上的月亮哈哈笑着来回地走,那是我第一次发现月亮真的在跟着自己走,奇怪不已,快乐之至,乐此不疲,直到跑得满身大汗。兴致来了,我和伙伴们还一起玩一种叫“幺、二、三”的游戏和“捉迷藏”游戏,直至父母把我吆喝回去还觉得没玩够。妈妈说,“小孩子不要玩太疯了,不然尿床了就该打屁股”。但记忆中,那时的我已不尿床了。

高中毕业后的那几年过的中秋节。其时已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了,当时的生活已有

了很大的改善。那时我在县城工作,有一要好的学长在县副食品公司任会计。中秋节一过,

副食品公司没有销出去的月饼堆积如山,他们会打折销售、以进价销售、甚至低于进价销售月饼。这时,学长会通知我们,买哪些月饼花算、哪些月饼好吃。当然,用稀饭油条的钱能吃到美味的月饼,谁会不乐意?谁会错过这好机会?这时候,我吃了很多小时候想吃而没有吃过的月饼,但仔细品尝起来,总觉不及小时候吃的“酥皮”味道好。

年轻时的赏月还颇有兴致的,经常吟唱李白的关山月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云掩中秋月,雨打上元灯”,中秋之夜也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是的,“此事古难全”,我们不能求全责备。

再后来,成家之后的中秋节。我老婆不爱吃月饼,她只吃几种草莓、菠萝、哈密瓜之类的水果月饼。早些年,我们分居两地打工,遇中秋放假,我都是要去商场挑她喜爱的水果月饼带去。老婆曾幽幽地对我说:“跟着你,没过过几个象样的中秋节??”

是的,每年过中秋,假期都很短,来来去去,匆匆忙忙,都奔走消耗在汽车上、人流中。

但愿人长久??

今年中秋,恰逢长假,我决定回老家过中秋、赏月,因为那里有小儿的呼唤、老婆的期盼、年老尚健的母亲的牵挂??

刘福民 2012年9月15日

篇五:儿时的记忆

儿时的记忆

我写的这篇《儿时的记忆》,内容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我的故乡深州市的真实的事情。写这篇文章也算是对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吧。

我出生于1946年3月,上距抗战胜利日只有7个月。

我在三、四岁时就记事了(至今不忘),此时距抗战胜利不过五、六年的时间。所听到的关于抗战的事情当然是真实的。

一、残暴的日本人

日军的新兵入伍后,都要进行杀人训练。它们把中国人绑在柱子上做靶子搞刺杀训练。开始时新兵不敢用刺刀捅活人,它的长官就搧新兵的耳光,每搧一下,新兵就“嗨”一声。然后新兵就开始用刺刀捅中国人。几个新兵练过后,这个中国人就死了。日本兵把这个人松开,这个死人就颓下来了。并不像电影、电视演的死人直挺挺倒下,而是像软面条那样颓在地上。

之后再换一个中国人继续训练。

日本人处死中国人时,经常用砍头的方式。人头落地后,会用嘴吭吭的啃地。并不是静静的停在那里。

这件事是听哥哥讲的。

我家附近有一个女人叫小珍,她被日本人抓进宪兵队后被轮奸,然后日本人把打气筒的嘴插入她的子宫颈打气,直至胀死。

这件事是听娘(故乡向妈妈叫娘)讲的。

有一天娘领我上街,途中遇见一位老太太。娘和我说,那一年她的儿子突然被日本人抓走,押到西门外用刺刀挑死了。到现在也不知道是为啥杀死他。

我家后院紧邻日本宪兵队,当时里面不断传出惨叫声。尤其是晚上,惨叫声格外凄厉、恐怖。多年以后,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不敢靠近这里,认为这里是个鬼院。

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活动

日本人在当时只占领了县城和据点,广大农村都在共产党控制之下。

当时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有区小队、县大队、武工队和大量民兵。

在抗战的整个时期,天天晚上有武装人员袭扰县城。或者摸个岗哨,或者杀个汉奸。或者放两枪(有时放炮仗)扔两颗手榴弹,叫日本鬼子日夜不宁。

在我家东面有一家是汉奸,一天晚上八路军摸进了它家,杀死了这个汉奸,同时在它老婆头上砍了几刀(没砍死)它老婆伤癒后,人送外号“破脑瓜”,此人活到70年代才去世,她本人和她的子女我都很熟悉。

这件事听娘讲的。

有一次两个八路军在夜间爬上了城墙,被日本人发现,敌人包抄上来。两个八路军用铁锹在城墙砖上啪啦啪啦来回蹭,同时大喊,“一大队拉大栓,准备开火,二大队拉大栓,准备开火。”日本鬼子吓得集体卧倒。这两八路军趁机翻下了城墙。跑了。

当时八路军有一种战法叫“揹死狗”,就是用一根短绳,趁敌不备,把短绳套在鬼子脖子上,揹在背上一勒,鬼子就登腿死了。其他敌人还不会发现。

这件事是小学的康老师讲的。

日本人被骚扰狠了,就下乡扫荡。

深州城西15里,有一个村庄叫穆村,是八路军的一个堡垒村。鬼子经常到这里来扫荡。穆村人就挖地道。鬼子来了就钻地道,打冷枪,冷弹。

村里有一个中年妇女,大胆、泼辣。有一次鬼子进村了,她正在拣芝麻。别人催她快进地道。她说:“我还得拣2斤油的芝麻。”鬼子进院了,听到屋里有动静,就叫汉奸敲门。汉

奸问:“里面有人吗?”大嫂说:“里面有人,外面没人。”(意思是外面的不是人。)汉奸急了,就骂人。嫂子说:“骂你自个呢。”鬼子撞破门,已不见人影。

有时鬼子发现了地道,不敢下去,就放毒气。地道里每隔一段会有一个狭窄道口,用棉被一堵,毒气根本进不来。鬼子往地道里灌水,地道内有排水沟,水顺沟流进了村外的大水坑里。鬼子没办法就烧房子。鬼子撤退,八路军和民兵就打兜腚枪。

这件事是小学张丽霞老师讲的。她就是穆村人。她还说,后来鬼子见占不着便宜,就不来了。但张老师是小孩,喜欢热闹,她问大人:“鬼子咋不来了?”大人就骂她。

深州有地道战千真万确,1953年夏天大雨,我家门前的道路整体下陷,后来200多人冒雨填坑。大人说:“这是当年八路军挖的地道。”此乃我亲眼所见。

抗战时期,很多学生是在露天上课。老师一边讲课,一边用手蹭砖头,为得是把手蹭出茧子。因为日本人检测出手上无茧子,就说是八路军干部,立即枪毙。

这件事是初中李老师讲的。他还讲过一件事:有一次课余时间,同学们拉歌,一班叫区小队,二班叫县大队,三班叫武工队。大家一会儿喊“区小队来一个!”一会儿喊“县大队来一个!”一会儿喊“武工队来一个!”恰好被一个路过的汉奸听到了(没看见),它回去后和日本人说,那里有区小队、县大队,还有武工队。”鬼子立即出发去扫荡。结果什么也没发现。这个汉奸挨了一顿打,一时传为笑谈。

由于八路军和民兵对县城、据点、交通线的骚扰连续不断,日寇不得不派重兵防守。由此大量牵制了日军。所以说抗战时期共产党的武装力量牵制了一半以上的日军是真实的。

三、人民的反抗

深州城西关(城外),有一个妇女正在坐月子,一天进来了一个日本兵。它不顾女人的丈夫在旁,立刻向女人扑去。这时丈夫立即操起一把菜刀,劈死了这个鬼子。然后夫妇二人抱起孩子向外跑去。路口有一个伪军在站岗,伪军问“干什么的?”丈夫答道“我杀日本了。”伪军说“他妈的,还不快跑!”夫妇携孩子跑了。后来鬼子发现了日本兵尸体,找不到凶手,就把一片房子全烧了。

这件事是娘讲的。

我上初中时,到了东北。1968年下乡插队。村中一个姓杨的老人讲,日本人把中国人坑苦了,小日本一投降,可报了仇了。赵家庙有一个日本人的大据点,里面有一百多个日本人,日本人投降的时候全被老百姓打死了。我愕然,继而一想,也就释然。当时这里国共两党都不在,没人约束老百姓。日本人在这里横行14年,老百姓爆发也有情可原。日本人不来侵略就不会死,他们也是咎由自取。

慷慨悲歌的华北人,在沉默中爆发的东北人,不可能被征服的中国人。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