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敬是汉人吗?康熙王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1 13:18:33
陈廷敬是汉人吗?康熙王朝
x\in+v[p<dlԜGLQI͜$J$9-H&?PT=PmB_=b5/֏_}I~ǿ0އ?~֮%z_YHKY=mP֣>~w{RD_]'*+wQgVC%F % q ԅwSD[ N:qΰ #ͤ;뺳{|9kqQ3;>vΫk]Btpkh mBNzjuE_Vī1GUm@Ųܝ\wK5UѺTy:lfgy6c`vu)ϼY~rzK?qbhռuo? ]YlV*Ъ[wgeϾ?ЉgGgP'u:A<;0fzO+mցF^EJĉT-+AɢO2^^NS'uc… @/yN?]QOʫ4c\i59qQ^ ^uf(k⶗c#O.R$JJ*-[ƻ#}^9x3&R U5XNM+ˁnV=ĥ ]gzLFr'w~j !qPu0uvB"܏BG;|m@C^Ï_??~mQ a)B=ᳮUe?~^n!i<{k]KPA*SjY hCKE2R}" ᴥ WUH;D Xcׅ9R2xG,=ae{N !8B;Sq¨?߶>^j@k,w^QC(b >2 S1SIc4:@/X҆Ê**hQGKt# ZW^c @,GƱ$D5A_#imQja;05VP6bZ^>|)@ tlf*$8eu"6A]s$sUD5GA^gJ"5sm"6q\D6]-!0-l$RS@jwȯ4[?\2K֣"s>˨ZTP>Sbb;Ǽ M 'qW 8Px+x (Bct.yqWY>_\Ww3!ZK(V'G#4JA(FauLRٸs5RB"yɹR0YL$b0ٶtՍ |%2̼Eμʨ|2"jgɷG`ǺI_t"'>埡^!S<Np@2U*O{WUuwLJY~^`P CqʫtL[*. yumty0tPJݜfWkut!>KqsL`e׫-W*6 ,(K-@# @10>WY;nR@ ZCS&b^2巑m|0#,gwwSgoF-oyǟR$]GKo7q#V CP;<,q:.E$`ruCڈZ~jq#ΎtˡySbYED6@pF46JI(تrפإQ$DW&#(C{2 /;U+\gD FkZjTMs6yo1L@ #"1bj=TW:8UqM?ȃz唚,@myZrC>|n0r=-u%f,s$LqSex^rK o#8 }bJ9섳 0,Jb&*F{iU`uUg$uJk\uջūx ^{ j+- *Ed́B_; mP(M_7(;PI9hʊDEr=:YC%" "K<Ļ}VS!p = g &^%Xބ5rl0UB "𗋱pEWL 3'O%/[MҏKzyDAU^ѬOTU@8ûg=Kmm60JCGoCe$ȶw *e 'ʻ$C(э[BdY4ؠ]t#$s8#:p7'CJ2vObpNz'\)ˎq`Y#hnfHnQa-7{i0%UyܟIDj$&bݼj=8?y˧1ȯYZsbHJ&d^h9o{=yi QQs98ߓI7^jH@Z͌izQJe(rg%w>Y6o t!UQMGCjDuT0{@VN]Q8k\&~.(׵fB(I].08eqW\U줒C?}v G1M2c% 8K & VC ĚKZ-~!ʚhƊueEW~ɯ笆S#a#ڍ`Oѯ2vcdنot㨲OhD3LƑu6kh*~+PH'm8vfrgS]1䴑A_>d@)x^T= P)6+vDb 8B-Ar\K!X/d3^"/*9LW ђTw:M /7AfߘoSf<< ħ,[(ika&D3֥|@CBep3WA22Z"ND#^v4&ƣ6W@*ު|AF~!_~YϟB!Sz~4zh&&CA\:(JP~ƅ(G%pGҖ6PSt١wJzi&șj?jCj W:FV&LA oҌL_s_ 16,tv% 5bhR 5dt-l'cL=a$d"&rR%F]C*zVF@ipaսZP\eaۿ7~P+%G{n}7jST]2_3L6c*OFL0XG.t XKVFʀ 2Ev\6dx¦P9G`"FmBʄ𜥭쉤ƕyEy ào0%$g=S<Ӎ'$17dp'caL@dEP#p-gKSJL"w.(s-?[Pse780-fNnܘ6Fn!GwNJzdsɃ 2Q9P}W3M6ˆ0AzIe=Cx>su݄|nq?\=Hj"/\g)4f!2 s:f^cģ\f?:sO$k=x *[ s].97ܿ5lsեOY_Q݄2v^5*jzH%C9tg#[܁*CWsZ[O \@.!E4jف[{ƯT5U>(o5àjI)ǖ1npy+EYϪ}Y}L^mi͍kay6_ɞZW @X~*˂9b"(2o:TsܝB^.dEwCNle\J!T`o(7zK.Q?8eX(@ Nam7!/,T̴"9}ɿ<< #'hߔ'< $A0VW8gR5\9e!ĀLzJ1`ö9DwX)`mP݈4 W9PV|0P -SUv8*;d8vx(07"0ߘ@wA$[G3g0Bh~㮲<ꁋyvKaXS3';"߽ǒb:4' h] @P?V''mtȫyP!w?t_ahsoWw8W,?/%򟡄Wf߳!#9]s#DР@i .QIܮ!*qy#ȑdvgKc  %:2O0AssGʭ^euon$XPا@DpSYNNݥkgB<*Ix=@Wb܅r |nqԟ'H~]L6o?ww

陈廷敬是汉人吗?康熙王朝
陈廷敬是汉人吗?康熙王朝

陈廷敬是汉人吗?康熙王朝
陈廷敬是汉人.
陈廷敬13岁时便以“童子第一”入潞安学.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又赴并州(今太原)会试中举人.到了顺治十五年,陈敬参加科举又中进士,因为同科进士中有两个陈敬,顺治帝便为阳城的陈敬改名为陈廷敬,这便是陈廷敬后来平步青云的起点.借着皇帝的金口玉言,再加上他的为人、做官之道,陈廷敬踏上了这个治政为官、展示才华的良好舞台.康熙在位61年,陈廷敬辅佐其长达半个多世纪,成为康熙的老师和一代重臣.在陈廷敬从政53年间,历经28次升迁,做遍了清朝除兵部以外所有要职.这在清朝的汉人高官中是无与伦比的.所以,人们开玩笑说,许多当官的到这里来,也想沾沾陈廷敬的灵气.因为“陈廷敬比刘罗锅、和珅和纪晓岚等更有运气,几乎没有背运的时候”.
在明清两代,陈氏家族一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康熙皇帝对陈廷敬有“房姚比就韵,李杜并诗豪”的评价.乾隆皇帝亲书“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楹联,对陈廷敬及陈氏家族予以褒奖.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
陈廷敬生平好学,诗、文、乐极备。他与清初散文家汪琬以文体相切磋,与著名诗人王士祯以诗唱和,“皆能得其深处,而面目各不相假”。他写的《晋国》一诗:“晋国强天下,秦兵限域中。兵...

全部展开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
陈廷敬生平好学,诗、文、乐极备。他与清初散文家汪琬以文体相切磋,与著名诗人王士祯以诗唱和,“皆能得其深处,而面目各不相假”。他写的《晋国》一诗:“晋国强天下,秦兵限域中。兵车千乘合,血气万方同。紫塞连天险,黄河划地雄。虎狼休纵逸,父老愿从戎。”以回顾晋国昔时的强盛和山川的险要,歌颂了晋地人民同仇敌忾、保卫家园的爱国精神。
由于陈廷敬很有才华,在任翰林院学士时,曾和掌院学士喇沙里、侍讲学士张英受到康熙皇帝的赞赏,表扬他们“每日进讲,启迪朕心,甚有裨益。”康熙曾特赐予他和喇沙里、张英三人貂皮各五十张,表里绸缎各二匹。
康熙二十三年(1648年)元月,陈廷敬被调任为吏部右侍郎,管理户部钱法。针对存在的问题,陈廷敬于八月上疏:“自古所铸钱币,时轻时重,过不上多长时间就又要重新改铸。现在,百姓最为不便的主要是钱价。过去,一两白银可兑铜钱一千,今则仅兑九百。造成师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私商熔化铜钱为铜,从中渔利。按说,销毁钱币,其罪至重,这是人人都知道的。然而,长久不能禁止,就因为私商能从中获取厚利。因为一两银子可买铜七斤,如果将一两银子兑成铜钱,则得一千,将这一千铜钱熔化,就得铜八斤十二两,从中获一斤十二两铜价。这些不法商人以此为盈利的捷径,使得市场上铜钱日趋减少。顺治十年时,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原本是为阻止私铸,但结果呢?私铸依旧时常发生。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再增加钱币的重量,而应改重为轻。如果这样,那私铸之风就会不禁自绝。”同时他还指出:“由于近年来产铜之地收税过重,致使铜矿开采寥寥无几。应当减少师税收,让百姓也来开采。开采的人多了,铜的产量自然就会增加。随着铜的增加,铜钱价值也自然会日趋稳定。”
陈廷敬这一上疏,送至朝廷后,康熙很重视这个建议,很快就被采纳,并付诸实行。
同年九月,陈廷敬升任左都御史。当时清廷内不少官员贪污受贿,腐化之风十分严重。陈廷敬深切痛恨。他于二十四年正月向朝廷上疏:“贪廉这两方面,是做一个合格官员的关键。然而奢俭这两者,又是造成贪廉的根由。要使官员清廉,就先要使他们养成节俭的品质。古时候,从衣冠、车马到服饰器用,办理婚丧大事,都要‘贱不得俞贵,小不得加大’。现在由于奢侈之风未除,以至贫穷的人办事节俭反受讥笑,富有的人铺张而无人反对,使得大家竞相奢侈,成为一种风气。于是,贪污求利,触犯法律的事就跟着多起来,而且日趋严重。”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好尚嗜欲之中于人心,犹水失堤防而莫知所止。”
康熙帝接到陈廷敬的上疏,表示赞同,指出,今后“务须返朴还淳,格循法制,以副朕敦本务实,崇尚书俭至意”。
当时,由于农民赋役苛重,加之水旱灾荒不断,人民生活十分困难。陈廷敬及时向朝廷反映了一些地区遭灾后的真实情况,并提出豁免钱粮税收的一些办法。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减轻人民负担的作用。
为维护清廷的统治,陈廷敬又上疏说:“总督巡抚的职责在于考察和指导吏员,这样做才能使百姓长期安定下来,并不是让吏员只明察于理事,尽自己的职责就够了。孔子说过: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也。要使百姓不触犯条令,不如先行上之教。行上之教,就要首先师检查总督巡抚。这样巡抚可能会说:‘问题师是在于那些吏员。如果吏员清廉能干,不加派火耗税收,理事时就不会贪赃受贿,也不会搜括百姓,百姓也就不致于因触犯刑法而痛苦。’倘若官吏没有这样的能力,这就可以说是对上有罪。当然,也并不完全是官吏的罪过。上司清廉,则吏员自然不敢贪赃犯法,上司如贪赃不法,吏员虽然也想廉洁,然而却是不大容易办到的。凡是官吏加派火耗,贪赃受贿,搜刮百姓,他每天就忙碌于察言观色,逢迎上司,又哪里有工夫去行上之教呢?百姓看到吏员的所做所为,就会说:‘这样的人还能教导我吗?’管教不听,就用刑法。群吏这样做,是总督巡抚导致他们这样做的。所以,当今首要的是总督巡抚要人选合格。他们要不为利欲所动。自己身正,才能管好吏员,吏员也不必整日想着如何曲意逢迎、巴结上司,都留心为民办事。百姓就能够休养生息。”他还建议,应给督抚下一通令,凡保荐州府县官,必须考察他们有没有不法行为。对违犯者严加惩处,这就会起到以一儆百的作用。对于巡持总督的考察,则要看他是不是廉洁奉公,为群吏做出了榜样。
陈廷敬的上疏,被朝廷采纳了,并根据他所提内容,规定了若干条文,下谕实行。
过了一段时间,云南巡抚王继文以军饷为名,动支库银并私自贪污。陈廷敬以其溺职不忠,前后银数赢缩相悬,上疏弹劾。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他任工部尚书。同学士徐乾学奏进《鉴古辑览》,康熙认为这本辑览有参阅价值,决定留下来通读。他在工部尚书任内,还纂辑三朝《圣训》、《政治典训》、《方略》、《一统志》、《明史》等,陈廷敬并充总裁官。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调户部,又调吏部。第二年,他的亲戚因贪赃被劾罢,使他身受连累,对他打击较大。之后,他借口父年八十一岁,盼望相守为由,要求解任回乡。清廷答允陈廷敬的请求,免却了他在朝中的职务,但继续担任修书总裁官。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清廷又起用陈廷敬为左都御史,直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皇帝下诏,命令张玉书、陈廷敬领导编纂一部大型字典。第二年,张玉书病逝,陈廷敬独任总裁官。这部大字典组织了三十多人的编辑班子,陈廷敬的儿子陈壮履也在其中。父子留名于一书,一时传为美谈。这部字典是在前人《字汇》和《正字通》的基础上增补充实而成的,共收四万七千多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收字最丰富的字典。后来定名为《康熙字典》。虽然字典问世时,陈廷敬已经去世,但他为编纂这部字典所付出的心血和作出的贡献,为后人所敬仰。
陈廷敬一生著述很多,有《午亭文编》、《尊文阁集》、《河上集》、《杜律诗》、《老姥掌游记》、《三礼指要》、《说岩诗集》等。他的诗风格“清雅醇厚”,很得康熙皇帝的赞赏。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三月,陈廷敬病危,康熙皇帝遣太医前往诊视。四月病卒,终年七十三岁,康熙率大臣侍卫奠洒,并令各部院满、汉大臣前往吊祭。康熙皇帝亲笔写了挽诗,赐祭葬典礼,十分隆重。谥曰文贞。

收起

是的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
陈廷敬生平好学,诗、文、乐极备。他与清初散文家汪琬以文体相切磋,与著名诗人王士祯以诗唱和,“皆能得其深处,而面目各不相假”。他写的《晋国》一诗:“晋国强天下,...

全部展开

是的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
陈廷敬生平好学,诗、文、乐极备。他与清初散文家汪琬以文体相切磋,与著名诗人王士祯以诗唱和,“皆能得其深处,而面目各不相假”。他写的《晋国》一诗:“晋国强天下,秦兵限域中。兵车千乘合,血气万方同。紫塞连天险,黄河划地雄。虎狼休纵逸,父老愿从戎。”以回顾晋国昔时的强盛和山川的险要,歌颂了晋地人民同仇敌忾、保卫家园的爱国精神。
由于陈廷敬很有才华,在任翰林院学士时,曾和掌院学士喇沙里、侍讲学士张英受到康熙皇帝的赞赏,表扬他们“每日进讲,启迪朕心,甚有裨益。”康熙曾特赐予他和喇沙里、张英三人貂皮各五十张,表里绸缎各二匹。
康熙二十三年(1648年)元月,陈廷敬被调任为吏部右侍郎,管理户部钱法。针对存在的问题,陈廷敬于八月上疏:“自古所铸钱币,时轻时重,过不上多长时间就又要重新改铸。现在,百姓最为不便的主要是钱价。过去,一两白银可兑铜钱一千,今则仅兑九百。造成师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私商熔化铜钱为铜,从中渔利。按说,销毁钱币,其罪至重,这是人人都知道的。然而,长久不能禁止,就因为私商能从中获取厚利。因为一两银子可买铜七斤,如果将一两银子兑成铜钱,则得一千,将这一千铜钱熔化,就得铜八斤十二两,从中获一斤十二两铜价。这些不法商人以此为盈利的捷径,使得市场上铜钱日趋减少。顺治十年时,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原本是为阻止私铸,但结果呢?私铸依旧时常发生。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再增加钱币的重量,而应改重为轻。如果这样,那私铸之风就会不禁自绝。”同时他还指出:“由于近年来产铜之地收税过重,致使铜矿开采寥寥无几。应当减少师税收,让百姓也来开采。开采的人多了,铜的产量自然就会增加。随着铜的增加,铜钱价值也自然会日趋稳定。”
陈廷敬这一上疏,送至朝廷后,康熙很重视这个建议,很快就被采纳,并付诸实行。
同年九月,陈廷敬升任左都御史。当时清廷内不少官员贪污受贿,腐化之风十分严重。陈廷敬深切痛恨。他于二十四年正月向朝廷上疏:“贪廉这两方面,是做一个合格官员的关键。然而奢俭这两者,又是造成贪廉的根由。要使官员清廉,就先要使他们养成节俭的品质。古时候,从衣冠、车马到服饰器用,办理婚丧大事,都要‘贱不得俞贵,小不得加大’。现在由于奢侈之风未除,以至贫穷的人办事节俭反受讥笑,富有的人铺张而无人反对,使得大家竞相奢侈,成为一种风气。于是,贪污求利,触犯法律的事就跟着多起来,而且日趋严重。”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好尚嗜欲之中于人心,犹水失堤防而莫知所止。”
康熙帝接到陈廷敬的上疏,表示赞同,指出,今后“务须返朴还淳,格循法制,以副朕敦本务实,崇尚书俭至意”。
当时,由于农民赋役苛重,加之水旱灾荒不断,人民生活十分困难。陈廷敬及时向朝廷反映了一些地区遭灾后的真实情况,并提出豁免钱粮税收的一些办法。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减轻人民负担的作用。
为维护清廷的统治,陈廷敬又上疏说:“总督巡抚的职责在于考察和指导吏员,这样做才能使百姓长期安定下来,并不是让吏员只明察于理事,尽自己的职责就够了。孔子说过: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也。要使百姓不触犯条令,不如先行上之教。行上之教,就要首先师检查总督巡抚。这样巡抚可能会说:‘问题师是在于那些吏员。如果吏员清廉能干,不加派火耗税收,理事时就不会贪赃受贿,也不会搜括百姓,百姓也就不致于因触犯刑法而痛苦。’倘若官吏没有这样的能力,这就可以说是对上有罪。当然,也并不完全是官吏的罪过。上司清廉,则吏员自然不敢贪赃犯法,上司如贪赃不法,吏员虽然也想廉洁,然而却是不大容易办到的。凡是官吏加派火耗,贪赃受贿,搜刮百姓,他每天就忙碌于察言观色,逢迎上司,又哪里有工夫去行上之教呢?百姓看到吏员的所做所为,就会说:‘这样的人还能教导我吗?’管教不听,就用刑法。群吏这样做,是总督巡抚导致他们这样做的。所以,当今首要的是总督巡抚要人选合格。他们要不为利欲所动。自己身正,才能管好吏员,吏员也不必整日想着如何曲意逢迎、巴结上司,都留心为民办事。百姓就能够休养生息。”他还建议,应给督抚下一通令,凡保荐州府县官,必须考察他们有没有不法行为。对违犯者严加惩处,这就会起到以一儆百的作用。对于巡持总督的考察,则要看他是不是廉洁奉公,为群吏做出了榜样。
陈廷敬的上疏,被朝廷采纳了,并根据他所提内容,规定了若干条文,下谕实行。
过了一段时间,云南巡抚王继文以军饷为名,动支库银并私自贪污。陈廷敬以其溺职不忠,前后银数赢缩相悬,上疏弹劾。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他任工部尚书。同学士徐乾学奏进《鉴古辑览》,康熙认为这本辑览有参阅价值,决定留下来通读。他在工部尚书任内,还纂辑三朝《圣训》、《政治典训》、《方略》、《一统志》、《明史》等,陈廷敬并充总裁官。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调户部,又调吏部。第二年,他的亲戚因贪赃被劾罢,使他身受连累,对他打击较大。之后,他借口父年八十一岁,盼望相守为由,要求解任回乡。清廷答允陈廷敬的请求,免却了他在朝中的职务,但继续担任修书总裁官。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清廷又起用陈廷敬为左都御史,直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皇帝下诏,命令张玉书、陈廷敬领导编纂一部大型字典。第二年,张玉书病逝,陈廷敬独任总裁官。这部大字典组织了三十多人的编辑班子,陈廷敬的儿子陈壮履也在其中。父子留名于一书,一时传为美谈。这部字典是在前人《字汇》和《正字通》的基础上增补充实而成的,共收四万七千多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收字最丰富的字典。后来定名为《康熙字典》。虽然字典问世时,陈廷敬已经去世,但他为编纂这部字典所付出的心血和作出的贡献,为后人所敬仰。
陈廷敬一生著述很多,有《午亭文编》、《尊文阁集》、《河上集》、《杜律诗》、《老姥掌游记》、《三礼指要》、《说岩诗集》等。他的诗风格“清雅醇厚”,很得康熙皇帝的赞赏。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三月,陈廷敬病危,康熙皇帝遣太医前往诊视。四月病卒,终年七十三岁,康熙率大臣侍卫奠洒,并令各部院满、汉大臣前往吊祭。康熙皇帝亲笔写了挽诗,赐祭葬典礼,十分隆重。谥曰文贞。

收起

陈廷敬(1638年—1712年),原名陈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人,现山西省阳城县皇城村人,入仕五十三年。历任经宴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
陈廷敬原名陈敬,因同科进士有同名的人,因此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名为廷敬。
陈廷敬生平好学,诗、文、乐皆佳。与清初散文家汪琬,著名诗人王士祯皆有往来,“皆能得其深处,而面目各不相假”。康熙对陈廷敬有...

全部展开

陈廷敬(1638年—1712年),原名陈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人,现山西省阳城县皇城村人,入仕五十三年。历任经宴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
陈廷敬原名陈敬,因同科进士有同名的人,因此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名为廷敬。
陈廷敬生平好学,诗、文、乐皆佳。与清初散文家汪琬,著名诗人王士祯皆有往来,“皆能得其深处,而面目各不相假”。康熙对陈廷敬有“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的评价。乾隆皇帝亲书“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楹联,对陈廷敬及其家族予以褒奖。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皇帝命令张玉书、陈廷敬领导编纂一部大型字典。后张玉书病逝,陈廷敬独任总裁官。陈廷敬编纂《康熙字典》付出了极大的心力,亲自审阅文稿、编订目录、考校典籍、查阅大量古代辞书。这部字典是在前人《字汇》和《正字通》的基础上补充而成的,共收四万七千多字,是清代以来最大的字典。陈廷敬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编》收入《四库全书》,其中诗歌二十卷,还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
陈廷敬在家乡所建的午亭山村保留至今。

收起

陈廷敬乃汉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