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与“良心”是一回事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28 11:25:15
“良知”与“良心”是一回事吗?
xYn#}BFׅ- F$CRx9Dqě(JI+^$R"9 y_ȩ!Eɂ'K`C083u9Uuw_hTj(?˙GZ(Ά̢f(/Zw_'P[q`Y .r<ՉQ{{fNw] C"YIAY*,5 2듕uB;ZNS/5hhȂ^ "'nthF.VI7E-e";+klUC˼anhdtT⇷_}>|~gp?R^{` eqDGtR/?[QcfiF'p(5ŧ-HHSfeQlߠ~ӔFKg+/PyF,֩߁Ul8 x/Y^k58X,i*s$}/Ņ?)Nԟ*a:@XԵ7_9F@"kXȄd>amm4Θ/ddy$hT,NBFǁ`1SZW ܠ~Mc39-_{AGw~دo Fvr TYOq1V.MŲF뾮ñ聾u3djGobGMRF:mw!0Nd֎E;<52aԑK'hYAhx 3ʻB#N-;&B7)<1T:0~wsZ?0 >*x511:  750Q\T[|#sQR+Di!j,<&ĸ>tU%>U8 A短Dds:z9\ybTI&p< Š}uӞ%f²y3^!DaWh`hX:9YT6A5j㹆C1iGh'J4 jYٿتD 5, Ρ>GM~LW#ou1_Co!oաAJ#0A<oM.ժ?o7oS{|Ȏ p0Ԝ! ʃȠ^p8d,^_ACuSQ+cI.[-?j.Sna|9+gCsGL.e'Rp09({{e)H3 uO9Sf^iJj=TM{ ,} ΐCIZ`raAOa7~>|xw{?O~GYZ]O[).`\2M'E%P2D: Q0+#_,_N\GP&*/sO>?cN ZtLQLNP 裧,⃯G[;_`4"DZCcX |i8z\ ֤!300u|BuP 2^470e5v0F#uPk=bD2]TK RFnQ*8٩p(D93 Wu 2Q!BapoJ{PɃpO9< Z vm(ϊ|q5'GS9ii> Dl hԜGK$pzjpPNcJ;? ,ݒ/v_T91z19$93[Qʹ; ē Zf$|ˁ;10Gfh7[ nٙH$ C:PySzq5T9PV3Yc3+8C/Rloo A@ !n e_i>eKn峪g̻5S[G}/"} yqtGْ5('aq0 ͙")v7eϝZm+>GJ<Sqa6T4#!"2@EU7qD#.SV\b~Q^މA3BTo>WOB`c(@c@I!9}n3b֕M;%CX1Sy:WG/No婍ߛe}xA+|1Cﳕ(9m=(uj@pZMٓE4f>f;?C3 ֦03;j,@ FM> j5;"u8E+/ 6k}ebC P ׆TVjAp*?68W0zN)2kNH@aMaG<"&JK$%88p@a)ja&]d Xj#q[\ 'xOy6bD2/7YER1JX6J+RW3qz1*Ć ț ˍ]s(ߺѾKSV8EXK @žTJXB.qZp9G@LTj9iD)! Q # Sq`b;*qU㏐5yZOuS_x22VVƞ M,=vh!Pu.F, !6g26u#$*_<`oDjjMh?͕ =7f

“良知”与“良心”是一回事吗?
“良知”与“良心”是一回事吗?

“良知”与“良心”是一回事吗?
基本意义是一样的,只是 “良知” 更深刻,他需要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深刻检讨,深刻拷问.
而“良心”是社会以及大众认知的一种道德观.只是一个尺度,他没有深刻反省的过程,是约定熟成的.大众化的.

“良知”与“良心”两组有不同的意思,和出处的。
良知
1.儒家谓人类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识。
出处:《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明·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於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於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民族主义,自大...

全部展开

“良知”与“良心”两组有不同的意思,和出处的。
良知
1.儒家谓人类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识。
出处:《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明·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於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於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民族主义,自大古原人之世,其根性固已潜在。远至今日,乃始发达,此生民之良知本能也。”
2.用以指知识。
出处:周恩来 《接见美国青年代表团的谈话记录》:“你们会从直接的接触中,用你们自己的智慧和良知来加以判断。”
3.好友;知己。
出处:南朝·宋·谢灵运 《游南亭》诗:“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 唐·罗隐 《秋日寄狄补阙》诗:“不为良知在,驱车已出关。”
良心
1.本谓天然的善良心性。
出处:《孟子·告子上》:“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於木也。” 朱熹集注:“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谓仁义之心也。”
2.多指内心对是非、善恶的正确认识。
出处:宋·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 仆固怀恩叛唐,李日月为朱泚将,而其母皆知逆顺之理,良心不可泯也。”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霍筠》:“彼岂有真才实学,能起死回生耶?徒以人命为孤注耳,良心安在!” 巴金《灭亡》四九:“但是她一旦离开了他,特别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便感觉到剧烈的良心上的痛悔。”
3.好心。
出处:《西游记》第五八回:“ 大圣本是良心,沙僧却有疑意。”

简单介绍列述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收起

在现代汉语中,“良知”一般与“良心”同义,英文有两种翻译法:conscience,intuitive knowledge 。第一种译法conscience是指的道德心,从哲学层面上看,这就把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最重要的本体概念放在了一个较低的道德哲学层面上,把它放在伦理学的范畴内了,这是不对的;第二种译法intuitive knowledge是指的直觉的知识,在哲学上,一方面有直觉主义的倾向,一方面把...

全部展开

在现代汉语中,“良知”一般与“良心”同义,英文有两种翻译法:conscience,intuitive knowledge 。第一种译法conscience是指的道德心,从哲学层面上看,这就把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最重要的本体概念放在了一个较低的道德哲学层面上,把它放在伦理学的范畴内了,这是不对的;第二种译法intuitive knowledge是指的直觉的知识,在哲学上,一方面有直觉主义的倾向,一方面把传统的良知理解为知识,代表了一种知识论的西方传统观念,也是不对的。现在的中国人在谈良知问题时,会把西方强大的知识论传统带进来,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我们要破除现今日常的关于良知的说法。

简要回顾一下儒家良知论。“良知”最早由孟子提出来,而且只有一句话:“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以后,儒家思想虽然有很大发展,但没有人专门讲良知,直至明代,才有阳明子重提良知。(王守仁因他曾在阳明洞修道,故自号阳明子,人称阳明先生。)这是由于自明代中叶以来,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过程(当然也有人说中国的近代化应追溯至南宋)。阳明心学及其后学的思想,是与时代潮流相吻合的。阳明心学的兴盛,被满清入关所打断,政治高度专制,回到了中国的中世纪,阳明学因此衰落。再次的兴盛,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再次启动。阳明子的学术思想虽然有变化,但比较一贯的主要讲是良知。他文治武功,戎马倥偬之际,随时不忘讲学,也就是讲良知。有一个乡绅请他讲学,问他:“除却良知,还有什么说得?”他用原话回答:“除却良知,还有什么说得!”他认为那个时代所缺乏的就是良知。
余平教授有一句名言:“如果哲学没有意义,十年前我就卖烟去了。”哲学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对于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是极为重要的。今天的人们有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问题,当今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机,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我想把它们归结为两点,就是我们今天已经失去了两种最重要的感觉:羞耻感和敬畏感。
网上有一个帖子《重读〈狂人日记〉》,大意是说:鲁迅先生笔下的那个狂人看书,足足看了一宿,才从字里行间看出了“吃人”两个字来。这就是说,那个时代,虽然不乏“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人,但毕竟还是在暗中,拿不到桌面上来的;可是今天呢?过去羞于说出口的事情,现在已经大言不惭地说了,大张旗鼓地做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在鲁迅先生的年代,吃人是暗中的,现在却是赤裸裸地吃人!这是个突出的现象。
以前有一句名言:“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过去也有什么都不怕的人,但是他们怕天,怕天打五雷轰。今天的人们却完全失去了敬畏感。可以肆无忌惮了!同时,我们也看到另外一些现象,一是封建迷信的死灰复燃,一是宗教信仰在某些层面有复兴的倾向。这说明了敬畏感是人的一种终极需要。

收起

良知:更注重觉解。
良心:更注重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