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叙事散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21:49:22
先秦叙事散文
x}Yir"Iҽ @[e|IJbB H$e:#2W_{/[x-<:㯲-XȨ¹5r%c dBb&y':J8sF's k~dA%K^#!0U[5 ba7 ZÃWsh__L^(cf?tT8># +;Z90S弾 bwl2mu8ԳU F k/!ۦ*TkqUS&㸹SR IJ+2|7T}Wu.TWۚnz9gd{" y39]ʳHnVM7g&Su ^Wzû+b9D'+.zC>"猭9DTFGJ]Q*#}]",8@5t#(9Q*~fw;^`&6T:Ę`e#Pq[|0‡X`aitULfwQ~_lM%f'дtSJsC@#A] ر{beJp}˛+ \9Ⳛ,AO\UC׌= |=={(&GpV1-Ⱥc` K1)Z`NHM:[`dTIʉRsR\/񔥼/l%Of.mR9z~H"w`*_|rig`CDRS:8F`,76;{c-]WʘSlL #fQVs@pΕ_P[c2L·ZB6l޴걫g6 {{ G{cIG3Ab yz+b]v\Iy]]b5D?nƐWiN7sy3ۉQ׋jK3AD #.Jf$}"!%%*TJΎe$Q(r0Z;j Ʒr2,1JWliYգ{X/1=E HknGf:#zkZ=9b?0@j$%=ZJrA* :_V `Y7OA Z0梤ʢx;-]^E17"fÎt9wH?Z-#J7ayk1QA]|S9WcD[g>STT Le|nJ`֪qhXN!gA9i$xnc8 !׳]ƹʞ\Pܺ0CRϛGZ؊+seUN2QJ#Nc'sfVvӵ =_Q6_qˎY[`a}a2oAjP{ ٭V\BoQvRUBtQ@NF{v1%l%SbhY4-@, IH882>u=Ax$&[UEY64!yb(vSXWT#0p.ns(S@>>U)Eb‘7tQ@qB;j,[8nҕ{w3 k& rTEQlF֞cE4}KRwEKF`Z,U 8|ҹc6/@R,HnI"X!'ediV}iXE( 9K#C5o̴/G3+]ӌeYUYo-Aa/R]t3nI\(P0pUnR,#,g+I\E`aR͚zdheMl9 rME #Ef 5T yUI0;]&9Oz9+a"34vH3*rRJ6lcc5ZޑZ$TW.9(㘘꼄Bz4ZRD.Fwt{$lN,pH"h>:=\"ec_SW{!Fg,Нd7+g_FDs}TX˹3 W4&[zQxF{,Y*R`œanLOs&uxѷX@HMZ(`ш:0' ^oZھCkU2I$F  hg\`~UFNo@ߒ:nI @"4`^zHUrgSBFpɀIb2z:6SnBRD5x [IS&)X0'">lieᰜ8Uѽ/ӡZΡmOaAG&Չ0`YFjGxO!()&6z ڮ؞}4UfVδڏn"bm1bSHemي;>{]`-6H͝O"uma v1:m`"eYR`u67P4?n_S)p*I ^BQ[^wr?D0ٵz:Sw)Ӫtfs릹a; `!F78)ˋ(?'|C+>{#l2i41/#

先秦叙事散文
先秦叙事散文

先秦叙事散文
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萌芽慢慢发展成熟.我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产生了.
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殷朝时候,人们用龟甲、兽骨占卜,然后把占卜的日期、占卜的人以及所占卜的事情,有的还包括日后吉凶应验的情况,刻在甲骨之卜兆旁,这就是甲骨卜辞了.甲骨文于清末发现于河南的安阳,是盘庚迁殷后至殷朝灭亡时的遗物,距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甲骨卜辞内容丰富,叙事有繁有简,可以看作是先秦叙事散文的萌芽.
商周时期,在铜器上还经常能发现一些铭文.这些铭文,多是君王、公侯、臣子等贵族人士所作,有长有短,却同样记述了社会生活.商代的铭文记事一般都很简单,并且有着固定的形式.到了周代铭文的字数增加了,内容也变得更为复杂.不仅有记事的文字,还出现了与《尚书》诰命类似的记言文字.好些铭文的叙事,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商周的铜器铭文,实际上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
《尚书》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其中的《虞书·尧典》等记载了尧、舜、禹等人的传说,是后人的追述,并不是当时人们的记录.而《商书·盘庚》则是可靠的殷代作品,也是我国记言文之祖.《周书》主要是诰和誓两种文体,其中对于周公的言论记录最多.《尚书》文字古奥典雅,语言技巧超过了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并且这些文诰都是单独成篇,有着完整的结构,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着直接的影响.
《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来特指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的编年史.它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可以说对于这一时期的史事作了简洁的大纲式的叙述.《春秋》一书,按照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记事方式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有着明确的时间观念和自觉的记事意识.不过,其中的记事都十分简略,长的不过四十多字,而短的仅有一字.所以,尽管它记事简而有法,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叙事散文.在思想上,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的行为,贬斥邪说暴行,是《春秋》的主要倾向.并且,这些思想上的倾向,在行文中并不是表现为议论性的文辞,而是在史事的简略记述排比中表现出来的.《春秋》还以一字寓褒贬,在谨严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这种做法,为后世史传文学广泛继承.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左传》是为了传述《春秋》而作,其作者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不过后人对此颇有疑义.今人一般认为此书大约成书于战国早期,最后的编定者一定是一位儒家学者.《左传》与《春秋》一样,并不只是对历史事件作客观的罗列,而是同时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了历史的借鉴.《左传》同样也维护周礼,尊礼尚德,并以此为规范来评判人物.同时作者还看出了当时社会变革的趋势,并反映出了重民、以民为本的思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左传》进步的历史观念.《左传》在《春秋》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叙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可以说,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了完整的叙事散文.《左传》同时也发展了《春秋》的笔法,它主要是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体现其道德评价.并且创立了一种新的形式,即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来对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伦理评价.这种形式,无疑更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立场和感情,增强了叙事的感情色彩.由此,《左传》被称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并且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国语》是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历史,是各国史料的汇编.它的成书约在战国初年,各国的“语”在全书中所占的比例并不相同,并且每一国记述的事迹也各有侧重.《国语》中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西周以来敬天保民的思想在书中也得到了继承.尽管《国语》依然十分强调天命,不过在神与人的关系上,已经是人神并重,由对天命的崇拜,转向了对人事的重视.这在思想上其实是一种进步.《国语》以记言为主,并且多为朝聘、飨宴、讽谏、辩诘、应对之辞.其记言文字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都很缜密,然而又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生动活泼而富于形象性.《国语》虽然重在记言,但其并非单纯的议论或语录式的记录,而是把一系列大小故事穿插其中,同样也表现出了叙事的技巧和情节构思上的特点,有时也能写出鲜明生动的人物.不过,从文学成就上看,比起《左传》,《国语》还是稍逊一筹的.
《战国策》与《春秋》、《左传》、《国语》主要反映儒家思想不同,它突出表现的是纵横家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战国策》共三十三卷,杂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的军政大事.时代上,它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中文章不是一人所作,作者大多是战国后期纵横家,也可能有若干篇章是秦汉间人所作.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说是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其实,《战国策》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所记人物也反映出不同的价值取向.《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其次则反映在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用细节来描写人物;另外还表现在其语言艺术的空前成功上.在写人上,《战国策》一方面继承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一人物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文章,可以说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开创了先例.《战国策》还运用了大量的寓言故事、佚闻掌故来增强辩辞的说服力.在修辞上,《战国策》大量运用对偶排比,还善于夸张铺陈,使文辞显得瑰丽多姿.总而言之,《战国策》辩丽横肆的文风,雄隽华赡的文采,是当时纵横捭阖时代特征的体现,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

(参考书: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