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珍惜的事例珍惜时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8 07:45:02
关于珍惜的事例珍惜时间
x}n#IޫLø $xjzw~~R]DQD-vDI QzWLQ%\O7j1yYD&R78[{ jϛo?r c"!i?iS.,nwinbeڗ1zƟL2'8:6ȑdmfè)uԓWNUaAϫLe渵ﶇxc?Z3[RʭI1n2-p>&GsŗlV6Gfg=iӾg^4kg9kbrtf#:8XN:]LKQ'8ԍy}Xc?wcp05w2.MmM/ToyGQ213:A#if{6^Nu^zHb2lX{6fpaoh$k˘iO~yf$g9,Exn)p9 9\Lpnt<@q/(n?fojJ;6guҼ8xD6frd:nΏ0A NĥIͺ#?`{nnhn97zۅ8r"v:h{Nq]~ptX$ qLwpA;:r,b"&5v7s.-{Gg9_,g .K h9c=1ۯbE>ufk/n[Iɥ7ᔖㆬ^Oy(7}h+>L}}pc/^Ejr-ujSup Cަ`AvrWIwG&L35Pա4jz{c'\/wWbZ"B3ZO %cJYPm@|9=.+P2 i QWj~BQ*rY;^ݛMNdfG%ĠTe^an"3Y}ڣՅ݁]M!fwƌ |4]RDeKzzuQ_N4>r@Cڪfm'` Q,/Q5LdE׭hE, 9;)A}h@tݓSuO^!U\ vZ ;hgS ݌iōA <;kJ!ִ' An`.CQp@r[(srMD[f|aiu`, <ٕx/ UpyR?N!/Ty  y7->Ra%e.?WnfJ},:nh\3DQ_륰&\2+zV/Uᾷ Rz &Cbh$2Pԅ[hP3]C̩kFk84I0~Udfv=dʁSTxϻ`Tq2n >lh9k+WXk{uh>Zpn,NX1<*Ot(p餶5sXҾdfJ9pdhI 0p9S7U"}]lGÆ I2\;LW'8'SXKFL @;bioCqq+)׈.˛0ǴanCn%^aй3^nb>0qb(8nǻRĽo$#Owa~p@q\Rk`8?, ۾\o::+\%SJ,LW8q^Y- F( a ^]hPR-\7ɁLN{;B'{`!śexAh_I$dZb>m =>3{"u(gb ``|9J;Tބ'ixPbf&TO ײt2f #WC.3i4MNA!0怜ArЍ˕ʺ[U*<lYHXz@ IiHû˲_E#6Pj_N D0>*߫>pew3Yo7hY{7S[٭63 " h_ V犿ZjbJ{}S|@hVP 13b$0HTT >)H wYY>:oܓYB}NY.`n7[ 1x;9u_ 0OՁt˒n]%R"g]ػ VR VE !kt`x CUfADQ9΋TonePڕ99!Vc518!q mqJӸSc=m3H-7 &@G-ӨQSELX <JV]2==ǒ2+X91^f0S>{0at#<%Յ8p_6xb?i,"60#3$~>DDlchR:Mw[0L:mۇ}2,c.ꀦhj9;I w%P#;"y\GQp9s` aVȽ79^(iޙJѓmr cOœu&Oeۿ|'}ĞzcMaڭ_&~O) YJYHP[kqdhX'D(9(ԘAHnq\C{Y&77Ʉ e{CٵˤfMp.4g7/mxm5g6-7HF(}I$09=U 8~VPkJ7_5bdm|HFwi0W&cq  lpLH޿4"L.8c!BT-k 򺧎0W]a7ˈ=Cə$1*tV=Dq7Mz^b0 c! `Ȕt{0ַP]SX'1?6P4e=o R  իD L 9DXmw\WX "|+g m ?]ExÈ`A#K#eկ!F7B3ۇ94Kk$_CX/%k1xLDx-Bo>3_KDT{tsdKP# L )LP/ل^(J91JfEa&U91]3ݒ,mXҲIo5! `ZbKB6J1ױG\ǂGg0g ͱ7=߉P WKd8B]M<ծv?RYڏ[t4t[Xm7AY~켿pn1s^L^LМߚEpT-{so<8ğU'2 Wz[ 4fgXw[IIRVm6'suɚ\75aU}Y$. "ʞ^_/2HP{tSw;G}pcʔQᄨoY|c2I/AGScM]ԏ&u M)GJFbenʫ>@\MNğLu3H NI}KyJ&9}Ch@uX%敝]_HIśM&^`yGD_E/&(q%hV\竉"bLϸE}/`QRXф\P.Px]_ѣM{?)7b>atdC14…;BodfI'7ĭ.3})t3nqgFnjwpd H 0r`v 2/ T0M//gU؃$Q:f}_q߮'I лE7]_izXJD j  =Gw9 O}uEA" 6L s̜áR;o1(18j ?wpύ'Cn`ZFN-cNHe)Kω$m*IkEa.J+^C؇?EC[>` =ۓI>;(*Y,U dܝ<9)8'1r.2z3[8AumM_D^D> m |aLJ%|FB阋 |LvH->;MCH G_+/fFP4xA;C`ܓ4VN.6yCDAhZyrAmL,œRH|=%޷s0rr 6c+FkC3KVCRXw(Hbu%"}I{W֓}Z`|lc|Ya廖fDdQk>K$w%K[s%SxZYf{UZRMOmu*q#B`a^؆Y'BejmbM@6Jȶܒ ӶWKPq5,MHXɽO@ gGAG Gm:n"ӱDOv#ⓤ kg_* aqpR4a:3UTj(d ? LQkO_nޔOV%ctT%yP.{dI^ 3ը$D/,4|ky. @N!?}|\W:ilEJH8xKeR%qF1^epBo9+Zt"S[8S b\Y1jCq R,BFtՙ1*::W@.K MM>O^l! ;RԭgULXeFG Sy|G'o+].'x;"ČէװR $kѐk=#bٕvq-Q/4"d` 0_|ZS~!ثb|pD°XPI ;I 7&o3ӟ!⼁ k/aգ"ð_:ؘr:]Y'Up; ?Y?G%Xd4DJ҈Fm_A_$L/L3@y؀̻ !Н)1b|`~5!viňԉ%['U)0G{M{\Ӟ0h g,ӆۜUBKVUToSQSZ"ҤG[%PN >cT'@E g :SMjXD_= %bmHV`L#r@C̻#hI^`DuL`Az%!` &vk@v 5x~e;%Ք~m&Z s%%V;}ɺ/Oݲ2 Mgw;`4J|,-VѶKK^7ZȲ(ZM-(^kWB3g"t!Qo&_*xE\ Ԯˍ }t,UIsz)o]DMAUp!rN;K kfN Lb:p'Yp=UX1y̑5DY%?{OݠD|/'emC,%%]KletfdGbݷ@LS܄»yH[Sru:5nO"pV`h%Q!kE)WLH_44bۭj:bCv} (/cn4Fon6Ƌ73R`Z ?s Ɩ%w'.-Gwfn9;1il.Zo WnMp_ӄ,?(J1\e_`E.#tX ^ݍmѶĸa)=DI{M2*uP3)1 <~fiǛҚgf40)tj˳.J^l~a_L<3?;H|hsrE\|/HܣƊʯ[RyGخmuQoČZWĔ0M'8/B׸W Wkb){n.'okA޸~{"1Z tu@NWy60{f#m{>FѷFJ[- X|Շh 9cSF= ;XOjDcU-nN ·{)b7]{tm`|d&oXNޕ;o_kJjњs kfF-G[Le \|޵?M)=cA[kR4 քJi:Ti\7DtZ$@mEI`RtvOTdvt9j{~ %Lİ%i}Y8W&nfn]h.My\ >M<͡ ȸ;M6 O#01.2u c̙R.LVCLۈZi2`R.xǞꜛ,<7F. }t 7MSGlKMo9`LYN <`ʵ&|Fn&ݪd&K~>5ethb r 7[3`VJ Q(R'gK}*}=g?m:lP;=4Vc@`{ἂjfܐ,:4i 8g&R<=C(8,u39%HV/I:zV4k^^F7VCYD1X96~?6EacNh%&5gܗ8dL!_KE:ړݓ JFhфgI=NxHJB b$uGk:lުF¶fM-fvVU515N/t(R@H~^V1 6YK1brOwg٬.pCHiֽмMCqG5;{ܴ05Z8!՜"6 ԧ6D@MVw-扣֌ߥtv v6{,r̛ͣiSi iK0!8q۹Wc{y-]:/Mzo3`}t'p3nǽݒi 2Ax( ˧'omCa"<ZM ܁vhM3T#xЍ-zBf%87)~_m_>Iw `$ 1@ZXT @ xQBAp^lq u9Fr.gy׻PneUF1xljTaW!7)'[ͼC\8-X0N9ǘAjϬD^&a)Hy eHJU:CKWF *=Ę۝BҐA-y;ua䖡n'>"]!^bΐ$P{U*@BE&T%Lq39]XL+!?-t./M'R€j66.ISmJ ~n@O^xcw򝄨݃K )-pF- v;fQǏw7|ac%d:~q9[uzŪd\.3q8r1 cUbY U}Q*̚%l?i˘= ۰! G=$Wtw^6ۓUaqR-sc+N&tfAP_?jJ1wIg{Hݪr1l\;Dp''tpz), f[ɫS :sܖHWv 2Śڤf4'־)w|l {/FSe<tdC>lx~ظGlL6zƷ._{yi^vrW[A<`鬌o0C5۟C_.ޟ~ ,cPQ/_0g$-nZO@.tx]OAEuUL> 7Yİvڎ7č(N!Zw)uWB1 bΊ=SC(aҊTSIS(/kWX*Tx6cq82{iH0(;p&IK$b%)49iZg ~ yG$rǺDIDwօ)=:nT)-ld35&Rnbsv<{6lOnˣ"/~:NI qs+",jYi*ϞY͒K/og7km/~!>9V;U6 e!W OZ-iȆKK ]ܨ=6\3兀_@ِ[H5%d]#BcjQ /}c53Of%~AN{Xʻc-)7"M/`% ս¹x-䭜r|ވ-أ+AɧPlH -xw,qĮ|d bbr*)Ac ljgDZ5?0m. ?ʩi"p<7F_Lbcl+'x(rq-ѲPW׽Tp6y ?%3ȜRimRn7,NQA|21GJn"G h_ a~wFɅk9G1(܂\9ɍ 5K~+xfrFܼ6)K6T@SN ݤ+4$թ-x`? ]Гw=jv]S)ΉfD 0%z{#O>=l髗Î{2W}S|Qwu֣$.IwwdV-᚝OfՔ"5.Zc UdZO- {ֽ’&ٽ:XJ֗Eoz5Dp:,qGE,/!R0 d~ӽ;M#%r&EF<&qƎ*8^wܞԖx d0R+ZewKS=AݢK:Y3uMpjzS(NENֱJDImTt 5)^bFܬtۓ(~ޙ羜3rw xb$eϤ+&2@{a"#6׎Jϭ5=?PG3"{32tE@ѣ%$ǃ'_2np+[FZB($GiǕb475ǿ ' NܣF`N GxZc @cvMe7sk*ϯ&}dQj'=.OGt3=f3R+7Τt ?U', }(f!Zj XTNTBމ_+ yB+Vk@ɮ apBdtNpocWa(+oXmwWW)Zz,F@:YdzfJt%٥,C AltaLNA`/݆̋ǏRѤfa[%2߼jTF$c=GtPb#w x-VW Y? O i YGh=9#5r^;rv4 \l8_=9ɛܐ=/m]3

关于珍惜的事例珍惜时间
关于珍惜的事例
珍惜时间

关于珍惜的事例珍惜时间
珍惜时间的鲁迅
(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非常珍惜时间.他有一句至理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鲁迅确实惜时如命,他把别人喝咖啡、谈天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鲁迅还以各种形式来鞭策自己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和工作.在北京时,他的卧室兼书房里挂着一副对联,集录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两句诗,上联是“望崦嵫而勿迫”(看见太阳落山了还不心里焦急),下联为“恐鹈鸥之先鸣”(怕的是一年又去,报春的杜鹃又早早啼叫).书房墙上还挂着一张鲁迅最崇敬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写道:“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鲁迅用这朝夕相处的对联和照片督促自己抓紧时间.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惜时如命的精神,鲁迅在他56岁的生命旅途中,广泛涉及自然、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一生著译一千多万字,留给后人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巴尔扎克勤奋写作
(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十分珍惜时间,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他的创作时间表是:“从午夜到中午工作,就是说,在圈椅里坐十二个小时,努力修改和创作.然后从中午到四点校对校样,五点钟用餐,五点半才上床休息,而到午夜又起床工作.”他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工作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作狂”.巴尔扎克的写作速度很快,每三天他的墨水瓶要重新装满一次,并且得用掉十个笔头.他创作出像《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90多部中长篇小说,成为一位多产作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之所以著作立身,与他珍惜时间、勤奋写作是分不开的.
苏秦刺股
(珍惜时间发愤读书是成才之路)
苏秦自幼家境贫寒,温饱难继,读书自然是很奢侈的事.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和帮别人打短工,后又背井离乡到了齐国拜师求学,跟鬼谷子学纵横之术.
苏秦自恃学业有成,便迫不及待地告师别友,游历天下,以谋取功名利禄.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自己的盘缠也用完了.回到家里,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自讥笑他.此情此景,令苏秦无地自容,对自己做了深刻的反省:
“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学业未成而急于求成啊!”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振精神,搬出所有的书籍,发愤再读书,他想道:“一个读书人,既然已经决心埋首读书,却不能凭这些学问来取得尊贵的地位,那么,书读得再多,那又有什么用呢!”
于是,他每天研读至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次日醒来,都懊悔不已,痛骂自己无用,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倦困难当,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猛然“痛醒”,保持苦读状态.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忍赌.
家人见状,心有不忍,便劝他.可是,苏秦回答说:“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惟有如此.才能催我苦读!”经过“血淋淋”的一年“痛”读苏秦很有心得,写出“揣”、“摩”二篇.这时,他充满自信地说:“用这套理论和方法,可以说服许多国君了!”
于是苏秦开始用凭所得的学识和“锥刺股”的精神意志,游说六国,终获器重,挂六国相印声名显赫,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巴尔扎克的时间表
读过朱自清散文《匆匆》的人,大都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是啊,岁月的脚步是那么匆忙,毫不顾惜你的感慨和嗟叹.正因如此,那些有进取心、有紧迫感的人们,总是把时间抓得死死的,一时一刻也不敢懈怠.让我们来看一看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时间表吧:
晚上 8:00——12:00 就寝
晚上12:00——早晨8:00 写作(夜半准时起床,一直写到天亮)
早晨 8:00——下午5:00除早午餐外,校对修改作品清样
下午
5:00——晚上8:00晚餐之后外出办理出版事务,或走访一位贵夫人,或进古玩店过把瘾——寻求一件珍贵的摆设或一幅古画.新的循环开始.
这位每天只睡4小时、身高不足1.6米的文学巨匠,摒弃了巴黎的都市繁华和喧嚣,一个人静夜独坐,手握鹅毛笔管,蘸着心血和灵感,写了96部小说,演绎了一部《人间喜剧》.热爱生活、勤奋惜时的巴尔扎克只活了51岁,他的作品会使他流芳百世.
时间管理
(提高时间的利用价值)
时间是世界上最充分的资源,每个人都拥有24小时的一天,然而时间又是世界上最稀缺的资源,每个人只能拥有24小时的一天.如何用最少的时间与精力完成更多的事,是时间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的.“人生有涯”更是将时间管理与人的生命联系起来.孔老夫子曾经站在河边对着湍急的水流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当他见到他的一位弟子时间管理不善,用白天的时间睡觉的时候,给了那位弟子全方位的否定:“朽木不可雕也.”可见,一个人是否会管理时间在别人眼里是多么的重要.西方的管理大师也都对时间管理高度重视.彼德•杜拉克就曾说:“时间是最高贵而有限的资源.”
是什么拉开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科学大师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人与人不同,这里面有环境、有机缘、有能力、也有性格的差异.更关键的在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如何度过拉开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2000年8月20日《新华周末》报道,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琪延博士带领他的课题组对全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时间进行抽样调查后发现,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为5小时1分,个人生活必需时间10小时42分,家务劳动时间2小时21分,闲暇时间6小时6分.四类活动时间分别占总时间的21%、44%、10%、25%.每一天,城市人就是这样度过.
10年来,人的闲暇时间增加了69分钟,闲暇时间占人生命的1/3.而我国居民在电视机前每天是3小时38分,打发掉自己一半的闲暇时光.日本、美国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分别为1小时37分和2小时14分.
调查结果还显示,本科以上高学历者的终生工作时间是低学历者的4倍,收入是其7倍以上.学历越高,越重视终生学习,平均日学习时间为61分钟.
闲暇时间干什么
(让闲暇时间充实起来)
所谓闲暇,就是在正常的工作或学习时间之外的时间,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八小时以外”.安排闲暇时间,应该以有益于(至少不影响)学习和工作为前提,活动的内容应当丰富而不是单调、健康并且有益.从事脑力劳动的人,闲暇时间就可以多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和娱乐活动,以使紧张的脑神经适当放松.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则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多读一些书,既可以达到休息的目的,又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青少年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利用闲暇时间做一些其他时间无法完成的事情,例如,补一补拉下的课程,学一学音乐书画,锻炼锻炼身体,或者到野外走走,领略大自然的优美和奥妙……
应该说,怎样度过自己的闲暇时间,是和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相联系的.一个人如果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他就会合理地利用闲暇时间,通过健康而有益的闲暇活动不断地提高和充实自己.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他就会对工作和学习采取应付的态度,到了闲暇时间他就会觉得百无聊赖,做什么都不过是消磨时光.
生命支持
(时间就是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用在医学上最为恰当.医学上讲的复苏即生命支持,生命支持就是在比较短的数分钟内救活人.救人的关键是时间,就是说,当心跳和呼吸骤停后,在最短时间内使伤病者得到的复苏,就可能从死亡线上挽救生命.因此,复苏急救中,时间就是生命.
心跳和呼吸骤停,循环呼吸也即终结.脑细胞在循环停止4~6分钟即可发生严重损害,甚至不能恢复.心肺脑复苏开始越早,存活率越高.大量实例证明,4分钟开始复苏者可能有50%存活;4~6分钟内开始复苏者可能有10%存活;6分钟后开始复苏者可能有4%存活;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100%不能存活.
时间就是金钱
(时间的投资价值)
时间具有投资价值,今天的100元存入银行经过一段时间(比如一年)后,会增值到102.25元,增值部分2.25元就是100元投资在一年内的时间价值.投资收益的多寡与投资过程的时间跨度密切相关.换句话说,时间是决定各种投资回报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投资艺术品或者股票,历来忌急功近利.就如同酒的发酵需要时间一样,投资的价值也同样需要靠时间的推移来显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地增值.美国石油大王哈墨先生在伦敦的一次拍卖会上用220万英镑(约450万美元)买下了艺术大师达·芬奇的一部手稿,该手稿写于1506—1507年,是当时达•芬奇作画之余从事多项科学研究的成果之一,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14年后,哈墨先生去世,其家人将此手稿送至纽约拍卖,结果被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以3080万美元买走.在短短的14年里,达•芬奇的珍贵手稿价值足足攀升了7倍.


意林故事
“四个‘一’聚会”的遐想
今天这个日子很有趣,是11月的第一天,又是一周的第一天.我觉得,这种巧合足以引起我们这些过着闲情逸致生活的人的兴趣,产生一些思索.
一个人这一辈子有无数个开始,大至一生,小至一个阶段,一年、一月,甚至一天.除了尚不懂世事的童年,都存在一个起点问题.当今天是一个新的开始的时候,是否有意识地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迈好第一步,翻开新的一页,打好第一炮,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达到事半功倍的重要一环.“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虽说有点夸张,但不容否认,任何事如果实现了开门红,总会对事的成败,对人的自信产生难以估量的激励作用.高占祥先生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给我印象很深.他说:“当日历翻开新的一页的时候,或花枝拔节,或老木衰朽,或孩童长大,或翁发染霜.世间万物都是在第一个今天中发生着千变万化,人类的发展也正是在多少个今天的积累中不断地掀开崭新的篇章.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今天,在今天的起跑线上向前迈进.”今天,四个“一”聚集在一起,我们不应该见怪不怪,而是应该把这个奇特的自然现象看成是对人的一种提醒:双重意义的第一天,你准备如何开始?用高占祥的话说就是:“昨天、今天、明天,相依、相靠又相连.昨天虽然值得留恋,但已成为历史的书卷;明天虽然充满希冀,但它总带有几分虚无缥缈的梦幻.最现实、最宝贵、最有价值的是今天!只有今天啊,才属于你自己,只有今天啊,你才有百分之百的支配权.”
3只钟的故事
我常常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幼时的梦想越走越远,风霜的磨砺和肩上的重担时时让我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有一个3只钟的故事总在这时候给我启迪.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嘀嗒”、“嘀嗒”一分一秒地走着.
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二百万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哪!三千二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
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嘀嗒摆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嘀嗒”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二百万次.
每个人都希望梦想成真,成功却似乎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让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放弃努力.其实,我们不必想以后的事,一年甚至一月之后的事,只要想着今天我要做些什么,明天我该做些什么,然后努力去完成,就像那只钟一样,每秒“嘀嗒”摆一下,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浸润我们的生命.
不叫一日闲过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确,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是非常快乐的,然而生活中却总有一些人,放下自己的正事,还美其名曰“舍命陪君子”;富兰克林说,“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我们要充分利用时间,不叫一日闲过,努力学习工作,我们的社会才会涌现出更多的成功者.
活着的感觉
一位得知自己不久于人世的老先生,在日记簿上记下了这段文字:
“如果我可以从头活一次,我要尝试更多的错误,我不会再事事追求完美.
“我情愿多休息,随遇而安,处世糊涂一点,不对将要发生的事处心积虑计算着.其实人世间有什么事情需要斤斤计较呢?
“可以的话,我会去多旅行,跋山涉水,更危险的地方也不怕去一去.以前我不敢吃冰激凌,不敢吃豆,是怕健康有问题,此刻我是多么的后悔.过去的日子,我实在活得太小心,每一分每一秒都不容有失.太过清醒明白,太过清醒合理.
“如果一切可以重新开始,我会什么也不准备就上街,甚至连纸巾也不带一块,我会放纵地享受每一分、每一秒.如果可以重来,我会赤足走在户外,甚至整夜不眠,用这个身体好好地感受世界的美丽与和谐.还有,我会去游乐园多玩几圈木马,多看几次日出,和公园里的小朋友玩耍.
“只要人生可以从头开始,但我知道,不可能了.”
人生真的不可以再来一次,以有限追求无限,请珍惜活着的感觉!
明天谁来买单
认识詹姆士,是在一次酒会上.身为美国一家跨国公司驻华代表,全权负责公司在中国地区的业务.我希望采访他,他欣然接受,并预定了时间.那次采访很顺利,就在快结束的时候,我按惯例问他公司未来有什么规划?原想他会像以前采访的一些企业家说几句“展望宏图、实现目标”之类的话.没想到,他很认真地从文件柜里拿出一份公司未来15年发展规划书.我不禁怀疑像他们这样从1995年一直做到2010年,太遥远了!谁能想到那时会是什么样!
詹姆士大概看出了我眼中的疑虑,微笑地说:“企业也像人一样,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有一个累积发展的过程.一个人要学习积累二十几年,到30来岁才能比较胜任一项工作,同样的道理,企业也要经过积累才能走向辉煌.”接着詹姆士又问到了我:“你将来有什么打算呢?”
“我……”我的脸“腾”地一下红了.詹姆士似乎比我更吃惊,打了个手势:“怎么你竟然没有一个让自己十年后受益的人生规划?那你每天怎么做事?”
我面带羞愧地说:“什么要紧就做什么.一天到晚也没闲着,忙忙碌碌的.”
詹姆士盯着我看了一会儿,神色严肃地说:“林,我把你当成朋友,所以要对你说一句朋友的话.记住,人生有很多要做的事,但归纳起来只有两类:一类是紧要的,一类是重要的.许多人不成功是因为他们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眼前的紧要事情上,而无暇去做重要的事.我认为正确的做法是——用20%的时间去处理眼前的紧要事情,而把80%的时间留给未来,去做那些暂时没有收益但以后会重要事情.我就是这样做的,希望你也这样.给自己订一个10年规划.否则,到时候你可能会付不起账单的!”
时间
在某大学的“时间管理”课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当教授把石块放完后问他的学生:“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
“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
“真的吗?”教授笑着问.然后再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将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这回他的学生不敢回答得太快.最后班上有位学生怯生生地细声回答道,“也许没满.”
“很好!”教授说完后,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进罐子里.倒完后,于是再问班上的学生,“现在你们再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呢?还是没满?”
“没有满.”全班同学这下学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
“好极了.”教授再一次称赞这些“孺子可教”的学生们.称赞完了后,教授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进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当这些事都做完之后,教授正色问他班上的同学,“我们从上面这些事情得到什么重要的启迪?”
班上一阵沉默,然后一位自以为聪明的学生回答说:“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满,如果要逼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多做些事的.”
这位学生回答完后,心中很得意地想:“这门课到底讲的是时间管理啊!”
教授听到这样的回答后,点了点头,微笑道:“答案不错,但并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重要信息.”说到这里,这位教授故意顿住,用眼睛向全班同学扫了一遍说:“我想告诉各位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你也许以后永远没机会把它们再放进去了.”
生命与时间
有两位病人,都是鼻子不舒服.在医院等待化验结果期间,甲说,如果是癌,立即去旅行.乙也如此表示.结果出来了.甲得的是鼻癌,乙长的是鼻息肉.
甲列了一张告别人生的计划表离开了医院,乙住了下来.甲在这张生命的清单后面这么写道:我的一生有很多梦想,有的实现了,有的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现在我的时间不多了,为了不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后几年去实现还剩下的梦想.
时间过去了两年.有一天,乙在报上看到甲写的一篇散文,打电话去问甲的病.甲说:“要不是这场病,我的生命该是多么的糟糕.是它提醒了我,去实现自己想去实现的梦想.现在我才体味到什么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你生活得也挺好吧?”乙没有回答.因为在医院时说的去旅行的事,早已因患的不是癌症而放到脑后去了.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每个人都患有一种癌症,那就是不可抗拒的死亡.我们之所以没有像那位患鼻癌的人一样,列出一张生命的清单,抛开一切多余的东西,去实现梦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因为我们认为自己还会活得更久.然而也许正是这一点量上的差别,使我们的生命有了质的不同:有些人把梦想变成了现实,有些人把梦想带进了坟墓.
爬楼梯
有一对兄弟,他们的家住在80层楼上.有一天他们外出旅行回家,发现大楼停电了!虽然他们背着大包的行李,但看来没有什么别的选择,于是哥哥对弟弟说,我们就爬楼梯上去!于是,他们背着两大包行李开始爬楼梯.爬到20楼的时候他们开始累了,哥哥说:“包包太重了,不如这样吧,我们把包包放在这里,等来电后坐电梯来拿.”于是,他们把行李放在了20楼,轻松多了,继续向上爬.
他们有说有笑地往上爬,但是好景不长,到了40楼,两人实在累了.想到还只爬了一半,两人开始互相埋怨,指责对方不注意大楼的停电公告,才会落得如此下场.他们边吵边爬,就这样一路爬到了60楼.到了60楼,他们累得连吵架的力气也没有了.弟弟对哥哥说,“我们不要吵了,爬完它吧.”于是他们默默地继续爬楼,终于80楼到了!兴奋地来到家门口时,兄弟俩才发现他们的钥匙留在了20楼的包里了……
有人说,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反映了我们的人生:20岁之前,我们活在家人、老师的期望之下,背负着很多的压力、包袱,自己也不够成熟、能力不足,因此步履难免不稳.20岁之后,离开了众人的压力,卸下了包袱,开始全力以赴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就这样愉快地过了20年.可是到了40岁,发现青春已逝,不免产生许多的遗憾和追悔,于是开始遗憾这个、惋惜那个、抱怨这个、嫉恨那个……就这样在抱怨中度过了20年.到了60岁,发现人生已所剩不多,于是告诉自己不要再抱怨了,就珍惜剩下的日子吧!于是默默地走完了自己的余年.到了生命的尽头,才想起自己好像有什么事情没有完成……原来,我们所有的梦想都留在了20岁的青春岁月,还没有来得及完成……

珍惜时间的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400年前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大戏剧家、大诗人,1564年出生,1616年去世。他24岁时开始写作,在短短20年里,写了37部剧本,2部长诗,154篇十四行诗,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他的剧本全都是享有盛名的大作,400年来在欧洲各国反复上演;近百年来又被多次重拍成电影。在中国,莎士比亚的许多剧作同样也是家喻户晓。为了纪念他,众多国家发行了邮票。附图为匈牙利...

全部展开

珍惜时间的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400年前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大戏剧家、大诗人,1564年出生,1616年去世。他24岁时开始写作,在短短20年里,写了37部剧本,2部长诗,154篇十四行诗,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他的剧本全都是享有盛名的大作,400年来在欧洲各国反复上演;近百年来又被多次重拍成电影。在中国,莎士比亚的许多剧作同样也是家喻户晓。为了纪念他,众多国家发行了邮票。附图为匈牙利1964年发行的《纪念莎士比亚诞生400周年》邮票。
马克思称莎士比亚是“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确实,莎翁很有天赋,口齿伶俐,仪态潇洒,具有表演才能。但是,他的成功更多的是来自他的勤奋。莎士比亚有句名言:“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他非常珍惜时间,从不放弃点滴空闲。莎翁少年时代在当地的一所“文学学校”学习,学校要求非常严格,因而他受到了很多的基础教育。在校6年,他硬是挤出时间,读完了学校图书馆里的上千册文艺图书,还能背诵大量的诗作和剧本里的精彩对白。
莎士比亚从小喜爱戏剧。他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镇长,喜欢看戏,经常招来一些剧团到镇上演出。每次,莎士比亚都看得非常入迷。镇上没有演出时,他就召集孩子们仿效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演戏。他还自编、自导、自演一些镇上发生的事,很小就表现出非凡的戏剧才能。后来,父亲因投资失败而破产,13岁的莎士比亚走上了独自谋生的道路。他当过兵,做过学徒,当过瓦匠,干过小工,还做过贵族的管家和乡村教师。在为养家糊口的奔波中,他对各种各样的人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还记录了他们很有个性的对话,这些都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素材。莎士比亚22岁时来到伦敦。对戏剧的强烈追求,让他在一家剧场里找到了看门的工作。起初,他只是给看戏的达官贵人们牵马看车。之后,他用挣来的小费转付给一些小孩帮他完成工作,自己他却抓紧时间到剧场里去观看演出。慢慢的,莎士比亚开始在演出中跑跑龙套、当配角。对此,他感到很高兴,因为这样可以使自己能在舞台上更近距离的观摩到演员们的表演。后来,莎士比亚当了“提词”。躲在道具里的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抽空把自己对每个演员演出时的观感记录下来。正当莎士比亚成为正式演员时,欧洲开始流行鼠疫,成千上万的人死去,剧场被迫关门。老板和演员们都出外躲避鼠疫,莎士比亚却选择了留下来看守剧院。在经济极度萧条的两年里,莎士比亚抓紧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整理了自己各个时期的笔记,修改了好几部剧本,并开始了新剧本的创作。等到英国经济复苏、演出重新红火的时候,莎士比亚的剧作一炮打响,他本人也由此成了最杰出的演员。
莎士比亚的成功,在于他懂得珍惜点滴时间进行学习、思索和创作。他的剧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仅文字优美、语言丰富、人物个性鲜明,而且对白也极富韵律,使观众很容易从内心里生发出感同身受的情绪。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