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小记者,我想问一下怎样写采访提纲和调查报告?我想采访一名作家,请勿长篇大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7 11:01:12
我是一名小记者,我想问一下怎样写采访提纲和调查报告?我想采访一名作家,请勿长篇大论.
xYn~yO6ou*$ ;ʲŶd-˶,ۢ(KօȣNQY`%b]ᅮs٘+KT)+QVʠ_nみ*H$o" 3eeL9I@?Fw o;^j}X*5߾/:j<S:WNX &L\eLQ , D(;=@* &qu껥|ZlZ^W 5 ^@+6TX{ߦվ |o 8>,x}l_zHPжɸD"hW>하S𹀧[)s5DWyvD;iAAY] N:3DF[?Zc,TXNI̾ց/3ß&+J=X&/"ʓ-mTɭT_rlN`9ӌ9Q0;#9ӠR nK#(R߽ ic(v]>E(!͙k &W+3\^ؽa1J8aEjh!"2m9EkD!p? X" 0E6Gp{j?BUYU|W>ٻgR*A-B~t梛 ye7rD"zڵF[2ӹCft5kdo o_imEe/s+*g5)wU$A4)o^[Q9EP6`Xr=*@G ,igJ1* ,} 2^(RUˉ\d/o$ԡ=;ǵ#tJ2 jBћw qfnK-'qo6^Ԁ b  %n> ycn'|,wH`q;4T\?Ҕ+a`'%E-m kMYB.|Nk)*9TEl ové2:흲1Z] SVlnݢ$X5Z:!LNӾ{/_6,40S;AfC8a E՜dlJ҇M%5PIj= t0FP[:EFo8aケP=9ۀ'HtWNֈ3-J˼%ø ?P!/mYެPl؜A%ܛL!9E`aeΊ3Ki줪vix)$ c0CD,fȖiMeY[ckGQHk}JbQ&F̜>kCߵǣ ~EW%tdU,5d1 4(U|\9b"{%[¹bR MAZ;*šhu]8n,43i&63g@im5e>) 5cL-UK:DgsɊ дMHɮlAae0rF8N:U1T䪂!/4V?xZԲt'ҭt6w-k*ɔ@\gaWˉ.QgTkI,ԣ.#o܍D[GYLǟ ll3XBL+\V-5+%wqtxh(9i;cᥢ Z5߫iF {A0=b.Ύ7<ï.6 HhlBaefYm7CiJ䍦5яSq]y09D4#}Zqʼn BP\ks.&ۆ8E1`TQDpd Y \0za^M _sѸgc:L&!Vi˫;b Աw1V[R>>8Q&S"bZ E` I]rN, _u`ob:>ቘM\~2d&KU=u""(;тKvaJC!;hgotzeSgt 5(e"" ybfX+VD~V:M`\&Ie'6P2<*Y墚;`p]ij dx%?B(gp@쌼owS̡#dqZ '4އfM=ŗѭhz$P JǬ-ExbTFcEzWbJ:^k#c ?{f 'ح%%ɫs%ff Wԍ3hr11o̤h[hENo~w y8h}K¥Bt*Oc9?3 ooETi-z1is/Zf0*(B4/ n10̓ڛQӒ7\>e0~f7FGBx'=*4c3iК}DD D`r 8kiԌ)NHreiOh$gɬ $>u^4+nn.o}cq"l} Fw @.og yeHw w+=&͂cy1nQb[CvjH4/Le"TJ2/ca1)MF ) 3eyO^jZ ߚ17~zCF4FgrJ폨çqh4aGdT/7a_Wx@ÃV 4Z:f>*( _; -r^8NDǀӍV:^~e#aoeF.͉Mᤉ0d+R !tW5L43>Y/ M۲~ =!M,'mI'+OcEowߊ7D

我是一名小记者,我想问一下怎样写采访提纲和调查报告?我想采访一名作家,请勿长篇大论.
我是一名小记者,我想问一下怎样写采访提纲和调查报告?
我想采访一名作家,请勿长篇大论.

我是一名小记者,我想问一下怎样写采访提纲和调查报告?我想采访一名作家,请勿长篇大论.
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个相对独立的事实.所以,只要记者精于提问,往往就会有收获.然而,单个的、相对独立事实的深度对于深度报道是不够的.在Why(原因)和How(怎么样)上的探究,使背景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成为深度报道采访前期工作中新闻工作者耗费大量精力的地方.
首先,通过对社会现实状态和发展变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否准确、敏锐、富有远见地选择报道题材直接关系到深度报道的成功与否.这就要求记者对现实生活要有敏锐的嗅觉,对社会动态有明智的把握.《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是以深度报道见长的专栏,那些看似冷点的新闻事件,却正是一段时间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冰山一角”,新闻记者通过艰苦的调查研究在凌乱琐碎的线索中找到适宜的报道题材.
其次,作好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新闻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补充性的历史资料、展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资料、提供人物必要经历的资料、数据性的事实等,收集并分析这些背景材料对深度报道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报道的全过程也有深远的推动作用,包括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迅速进入采访角色和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为了能独家采访基辛格博士,就在准备了大量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点,然后直接打电话同基辛格的办公室联系采访事宜,还当面向办公室工作人员阐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访的种种好处,最终使基辛格接受了独家访问.
最后,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杜骏飞在《深度报道原理》一书中提到,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 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
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当然,采访提纲的拟订还和记者本人的采访习惯、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 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
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艾丰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
(1)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这个视角可能是指宏观的,把握事物相互关联的全局视角;也可能是指记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视角;还可能是指在现场观察时的微观视角.总之,正确的视角加上细致的观察,会让记者获得准确的、直接的、富有特征的资料.
(2)做一个有心的听众,邝云妙在《当代新闻采访学》中提出:一名记者,特别是一名老练的记者,应该是最善于倾听的人,而不是喋喋不休的人.的确,善于倾听的记者往往更容易有丰厚的收获,也更容易与采访对象沟通.稍纵即逝的新闻线索,谈话对象的弦外之音,都会因为你的有心倾听而被发掘,对新闻事实的领悟或许就会更接近其本来面目.
采访具体要求:
1.时间、地址的预约;
2.如有变动,第二方案的制定;
3.采访内容的拟定,包括问题的准备;
4.事前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解和资料收集;
5.事前对中大历史(包括康乐园和石牌)要有一定了解;
6.对于是否可录音和照相要事先询问被采访者;
7.采访进行时对主题的把握(尽量不要离题)、时间的控制;
8.采访时要与被采访者形成互动;
9.采访时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速、说话的清晰和明了;
10.采访时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问,绝对避免主观编造和添加;
11.采访后可询问是否可以提供相关资料;
12.赠送一定的礼品表示感谢;
13.将完成的采访稿寄回给被采访人,请其过目并可适当让其修改;
14.将最终出版物寄送一份给被采访人并再次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