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的主要人物是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7 19:41:47
卧薪尝胆的主要人物是谁?
xZn#Iz~fiv{]=oaO}(h$(ڹIĝ3z_D2\U F7%eflݏߋ-Z%;a݁}6}+q%v+2C@ToS#N{7#I%`&rp"[20iQّZ@Ǭ4^4Q=`^+;q@Dâ ȳ;Z:zwpol9*R1x LJo+CН&$i$b'f/C(p?MrB( TĺLYrUA>5o{sz^sB;-zC$[bg˸V ^PϴWV1%J}9W=9^m86iu"'ԠZ#qpgnѠǴ|&HLgkTqʑͅf:̀~7jX^K<= e#'Qaֹj┞䣞ծA}k(,x|K~:  7Ao}f}> `U72X؁zaݤɝ5Vya[ u̓)AF9x 5l0v B"~䫑'U [!f2.GC{Y$gO٘T&(mi1O!9gc[A' *^8u)[AVd6HRȺˋnuWB^lOethC{nKnQN%m@݋>ڳ`X^I9.f39+X" 9 U*Zp(G/Vk,$ШE l܉hvgb?i2rr]ݱdB6 ;U>T9ÉBy) ;;=ׯ%Jq+l)71{g`:S|;mP;#`i1tM Zi\!g| ئ*cQ.ϱ|;{ RxI`'7TS@wIF)'tjSc|R9Uf ?CE1f1<3p}B7]@V~O]Ou2EmzkVޥ4o0{Ag Ԍicu#_U+c$r/ N@?ڡMTL9[ {pgĬEPZe9S8ƺ"9G!}9NHmv ~Ym+j'-{b^p)&̨Qes XmV)A,0q$uT5x&ێF:RcBpKUjegz>VOB-7uNjr7 lٞF\62.ow2{qn:6dZ = -ug$N?MD;GC Gd,ꇲ껲Г;iwfd9 C) CL & R =Ynݒ53jsCƳvWX>~=K]1laYDxKY}u3.[Y;tk✤3PAdd$'_莞穬^ K~@}_+;׉GQR`~4 C:D꣒4mw}Kڕmϴ+[sw@yvCmbLQ@x0,yjU Pͬ{r/,Nº9B׼tMl43>KD; - %Y>Vpo8Po1󩷜ұagnCA3p=hiQ뤶U] ijk^&Ѱe 6H>jkHɠFPZ`l) u읡R!1QqdTh-~hHu6__OB¢}>Tp֘2x]l<]RsA -gOoB]\ƨquHLף.szx,2ٴ/ fBbYO-eO "arǮv\6hCuX5e"uT3^y1a7 tCdսhDd08Xƺ12â4x+ߏ*R?K7eֲ]BO*\h]0704$0@C'xF֌ 0î1P5cv#7ƢqϛMs#rI?f vܚw"0NU6>~~"=_3G{ vaFͬ^Cu(D]sѬ^ߕxsK(S:5٥0-چQRBJX n K ;VVѸK$bi}kNPS99vt ,-e;J5ʮ׿J+P-CZ1 "؜ sRՈMщ4> +yh';+9isa<`c@,J\S#)Z!8<(К ɵ!4t -\(hnP<`\LJN!C}3RSn -ykpZ>zK<.BO~c6K.. (BGte 9,fa_(7A o Gˠ53 Ry[d@lòo}& dWw[xCj>ϽnXT>L7UПX#vWz;KwP]z U}^JCsW]I\CQAqn߈_QNaCF[bM͟\WWXg4e5`ݤzvހ7N6(a'v(iЧ^SAE|_}?߻ԃ߷|NSO{ q >i/C'|+!/a!2]<˅+ҟs*JRFx̓J3@1}ReR˰b||bE"c2j`ɞϺ%pg~x"{LY<Q-@3殂) <;J+{_seYVshW? [ݘ,}t_/t_yw fO!@̳fLyz`f=zάHb\iVFji5? جCsf~Tp&oI|^9eЙDuvw%V3IAɈ@*}e|-Au|1Kg7 8ړ h/{ e(}EH* hɻ &}.#i^4rI-0i](_ *K!7u*`k!^945 #Ӿ\i(瀧yOO/Ai$/n=VcR+ټ^SK÷=1͘gꅎV}XM=9OWs7SnbM&dfM!ֳA_jM[d]Z<,Rk5O_+l}wAb{ C`JC_b? ɯ%8+<$5A ,'^f/4!f/_e6P[<`m~zlSolcmm5 U[۔^F*[ V@ܺ%v{7Ajos}%8rn^t勠H^|XoݟݟWqwCg@޳?ü_]L'z/0_{{ \?VjWKS

卧薪尝胆的主要人物是谁?
卧薪尝胆的主要人物是谁?

卧薪尝胆的主要人物是谁?
勾践 夫差 雅鱼 范蠡 西施 郑旦 伍子胥 文种 伯嚭 石买 阖闾 允常 棠丽
卧薪尝胆
[编辑本段]成语《卧薪尝胆》
发 音:wò xīn cháng dǎn
释 义: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 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卧薪:睡在干柴上.尝胆:尝苦胆.
语 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 例:明·李贽《咏古》之一:“卧薪尝胆为吞吴,铁面枪牙是丈夫.”
近义词:发愤图强、宵衣旰食、励精图治
名 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清)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于是写了这副自冕联.(有志向的人,做事都会成功,就像项羽破釜沉舟,最终的百二秦关都归于楚;苦心人,天也不会辜负他,就像勾践卧薪尝胆,仅以三千越甲,吞并了吴国. 这句话就是告诉人们,做事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想成功,就要做一个有志者,一个苦心人.
典 故: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阖闾让伍子胥选后继之人,伍子胥独爱夫差,便选其为王.此后,勾践闻吴国要建一水军,不顾范蠡等人的反对,出兵要灭此水军,结果被夫差奇兵包围,大败,大将军也战死沙场,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夫差也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三年,饱受屈辱,终被放回越国,勾践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
一次夫差带领全国大部分兵力,去赴会,要求勾践也带兵助威,勾践见时机已到,假装赴会,领3000精兵,拿下吴国主城,杀了吴国太子,又擒了夫差,夫差悔当初未听伍子胥言,留下了勾践,死前,他只求,不要伤害吴国百姓.

简略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其子勾践继位.吴王阖闾乘越国丧乱之际发兵攻越,越国军民痛恨吴国乘人之危的行径,同仇敌忾,奋力抵抗,大败吴军,吴王阖闾负伤死在归途中.
吴王夫差继位,三年潜心备战,公元前494年,率复仇大军杀向越国.越国水军几乎全军覆没,越王勾践逃到会稽山,越国向吴国屈辱求和.
按照吴国的要求,越王勾践带着夫人和大臣范蠡去吴国服苦役.越王给阖闾看坟,给夫差喂马,还给夫差脱鞋,服侍夫差上厕所.勾践三人受尽嘲笑和羞辱.为图复国大计,勾践顽强地忍耐着吴国对他的精神和肉体折磨,对吴王夫差更加恭敬驯服.
夫差生病,勾践观其粪便察看病情令夫差十分感动.三年苦役期满,吴王放勾践回国.勾践君臣相见,抱头痛哭,立志雪耻复仇.
勾践回国后,时刻不忘吴国受辱的情景.他睡觉时,躺在乱柴草之上,夜夜不得安眠,睁眼便是励精图志,早日报仇!勾践在自己的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都要尝尝苦味,提醒自己时时不忘在吴国的苦难和耻辱经历.他身着粗布,顿顿粝食,跟百姓一起耕田播种.勾践夫人带领妇女养蚕织布,发展生产.勾践夫妻与百姓同甘共苦,激励了全国上下齐心努力,奋发图强,早日灭吴雪耻.
勾践又采用大臣文种建议,贿赂吴王,麻痹对方;收购吴国粮食,使之粮库空虚;赠送木料,耗费吴国人力物力兴建宫殿;散布谣言,离间吴国军臣,杀害伍子胥;施用美人计,消磨夫差精力,不问正事,加速吴亡.勾践施行的美人计最厉害.夫差在美人西施的美色迷惑下,按照越国的心愿和设想的步骤,一步步走向灭亡.公元前?年,越王乘夫差去黄池会盟,偷袭吴国成功,吴国只好求和.后来越国再次起兵,灭掉吴国,夫差自杀身亡.
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雪耻灭吴的故事一直在流传,然而有人提出疑问:历史上真有“卧薪和尝胆”这回事吗?
《左传》的“定公”“哀公”两代君王历史部分,大量记述了越王勾践当政国事,但没有提过他有卧薪尝胆之事,《国话》中的《吴语》和《越语》记载了吴越争斗经过,却也没有勾践卧薪尝胆的叙述.《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仅记载勾践:床前悬挂苦胆,坐卧都看得到,吃饭时尝尝苦胆的滋味.司马迁认定勾践有尝胆之事,但没提卧薪之事.
什么时候出现“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呢?北宋文学家苏轼写过一篇《拟孙权答曹操书》.北宋的苏轼为三国孙权虚拟一篇书信给曹操,信中,苏轼发挥想像,戏说孙权“卧薪尝胆”.这个无中生有的事,与勾践并不相关.到南宋时期,吕祖谦在《左氏传说》中,谈到吴王差“坐薪尝胆”.明朝张溥在《春秋列国论》中说,夫差位,为报父仇,卧薪尝胆激励自己.这种说法把夫差举出来,没勾践什么事儿了.
南宋的书籍却屡屡提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明末梁鱼的《浣溪沙》剧本,又极力渲染勾践苦心志、劳筋骨卧薪尝胆的英雄作为.明末作家冯梦龙在自己的历史小中,也多次提到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孰是孰非,莫衷一是.
《吴越春秋》中《勾践归国外传》又是如此记载说:王归国后,磨砺身心,日夜操劳.困极之时,“攻之蓼”.蓼是非常苦的菜,蓼菜多了,就是蓼薪.勾践困了,就用苦菜刺激眼睛鼻子,打消睡意.“尝胆”是嘴体味苦滋味,“卧薪”则是“目卧则攻之以蓼薪”,不让睛闭上睡觉.后人把“卧薪”说成是卧倒在柴草上,是《吴越春秋》的误解,误传.
卧薪尝胆的故事催人奋进千百年,如果说是假的,后世人好生尴尬.如果说是真的,又有许多证据反驳它总之,真真假假,让人困惑不已.

原文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译文
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劳累地思索着,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起头尝尝苦胆的滋味,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降低身份对待下面有贤能的人,对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

相关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
⑴吴既赦越:赦 ( ) ⑵衣不重采:重 ( )
⑶折节下贤人:折节 ( ) ⑷振贫吊死:吊 ( )
2.选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置胆于坐 B.振贫吊死 C.女忘会稽 D.折节下贤人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女忘会稽之耻邪?:
⑵与百姓同其劳:
4.越王勾践返回国都后“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的目的是什么?
5.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形容什么?
6.卧薪尝胆的主要人物有谁?
答案
⑴吴既赦越:赦 ( 赦免 ) ⑵衣不重采:重彩 ( 两种以上的颜色,就是美艳 )
⑶折节下贤人:折节 ( 委屈自己,降低身份 ) ⑷振贫吊死:吊 ( 吊唁,慰问)
2.选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D )
A.置胆于坐 B.振贫吊死 C.女忘会稽 D.折节下贤人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汝忘会稽之耻邪?: 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
⑵与百姓同其劳: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
4.刻苦自立、发愤图强,提醒自己不要忘了所受的耻辱,时刻思考复国.
5.薪: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6.伍子胥

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

越王勾贱

越王勾践

勾践(约公元前520-前465),大禹后裔。春秋末期越国的君主。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6~前465年在位。吴王阖闾曾于公元前496年被越军所败。阖闾受伤而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勾践于次年主动进攻吴。在夫椒山(今江苏吴县西南)与吴兵发生激战,越兵大败。为了保存力量,勾践退兵至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用范蠡的计策,向吴称臣乞和。勾践归国后,卧薪尝胆,时时不忘灭吴雪耻。他任用范蠡、文种等人,改革内政,...

全部展开

勾践(约公元前520-前465),大禹后裔。春秋末期越国的君主。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6~前465年在位。吴王阖闾曾于公元前496年被越军所败。阖闾受伤而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勾践于次年主动进攻吴。在夫椒山(今江苏吴县西南)与吴兵发生激战,越兵大败。为了保存力量,勾践退兵至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用范蠡的计策,向吴称臣乞和。勾践归国后,卧薪尝胆,时时不忘灭吴雪耻。他任用范蠡、文种等人,改革内政,休养生息。后来勾践利用夫差北上争霸、国内空虚之机,一举攻入吴国并杀死了吴太子。夫差返国后只得言和。勾践不断举兵伐吴。勾践二十四年,吴都被围三年后城破,夫差自杀。吴亡。随后,勾践又乘船进军北方,宋、郑、鲁、卫等国归附,并迁都琅琊(今山东胶南南),与齐、晋诸侯会盟,经周元王正式承认为霸主。

收起

勾践 夫差 雅鱼 范蠡 西施 郑旦 伍子胥 文种 伯嚭 石买 阖闾 允常 棠丽
卧薪尝胆
[编辑本段]成语《卧薪尝胆》
发 音:wò xīn cháng dǎn
释 义: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 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全部展开

勾践 夫差 雅鱼 范蠡 西施 郑旦 伍子胥 文种 伯嚭 石买 阖闾 允常 棠丽
卧薪尝胆
[编辑本段]成语《卧薪尝胆》
发 音:wò xīn cháng dǎn
释 义: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 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卧薪:睡在干柴上。尝胆:尝苦胆。
语 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 例:明·李贽《咏古》之一:“卧薪尝胆为吞吴,铁面枪牙是丈夫。”
近义词:发愤图强、宵衣旰食、励精图治
名 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清)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于是写了这副自冕联.(有志向的人,做事都会成功,就像项羽破釜沉舟,最终的百二秦关都归于楚;苦心人,天也不会辜负他,就像勾践卧薪尝胆,仅以三千越甲,吞并了吴国。 这句话就是告诉人们,做事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想成功,就要做一个有志者,一个苦心人。
典 故: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阖闾让伍子胥选后继之人,伍子胥独爱夫差,便选其为王。此后,勾践闻吴国要建一水军,不顾范蠡等人的反对,出兵要灭此水军,结果被夫差奇兵包围,大败,大将军也战死沙场,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夫差也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三年,饱受屈辱,终被放回越国,勾践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
一次夫差带领全国大部分兵力,去赴会,要求勾践也带兵助威,勾践见时机已到,假装赴会,领3000精兵,拿下吴国主城,杀了吴国太子,又擒了夫差,夫差悔当初未听伍子胥言,留下了勾践,死前,他只求,不要伤害吴国百姓。

简略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其子勾践继位。吴王阖闾乘越国丧乱之际发兵攻越,越国军民痛恨吴国乘人之危的行径,同仇敌忾,奋力抵抗,大败吴军,吴王阖闾负伤死在归途中。
吴王夫差继位,三年潜心备战,公元前494年,率复仇大军杀向越国。越国水军几乎全军覆没,越王勾践逃到会稽山,越国向吴国屈辱求和。
按照吴国的要求,越王勾践带着夫人和大臣范蠡去吴国服苦役。越王给阖闾看坟,给夫差喂马,还给夫差脱鞋,服侍夫差上厕所。勾践三人受尽嘲笑和羞辱。为图复国大计,勾践顽强地忍耐着吴国对他的精神和肉体折磨,对吴王夫差更加恭敬驯服。
夫差生病,勾践观其粪便察看病情令夫差十分感动。三年苦役期满,吴王放勾践回国。勾践君臣相见,抱头痛哭,立志雪耻复仇。
勾践回国后,时刻不忘吴国受辱的情景。他睡觉时,躺在乱柴草之上,夜夜不得安眠,睁眼便是励精图志,早日报仇!勾践在自己的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都要尝尝苦味,提醒自己时时不忘在吴国的苦难和耻辱经历。他身着粗布,顿顿粝食,跟百姓一起耕田播种。勾践夫人带领妇女养蚕织布,发展生产。勾践夫妻与百姓同甘共苦,激励了全国上下齐心努力,奋发图强,早日灭吴雪耻。
勾践又采用大臣文种建议,贿赂吴王,麻痹对方;收购吴国粮食,使之粮库空虚;赠送木料,耗费吴国人力物力兴建宫殿;散布谣言,离间吴国军臣,杀害伍子胥;施用美人计,消磨夫差精力,不问正事,加速吴亡。勾践施行的美人计最厉害。夫差在美人西施的美色迷惑下,按照越国的心愿和设想的步骤,一步步走向灭亡。公元前???年,越王乘夫差去黄池会盟,偷袭吴国成功,吴国只好求和。后来越国再次起兵,灭掉吴国,夫差自杀身亡。
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雪耻灭吴的故事一直在流传,然而有人提出疑问:历史上真有“卧薪和尝胆”这回事吗?
《左传》的“定公”“哀公”两代君王历史部分,大量记述了越王勾践当政国事,但没有提过他有卧薪尝胆之事,《国话》中的《吴语》和《越语》记载了吴越争斗经过,却也没有勾践卧薪尝胆的叙述。《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仅记载勾践:床前悬挂苦胆,坐卧都看得到,吃饭时尝尝苦胆的滋味。司马迁认定勾践有尝胆之事,但没提卧薪之事。
什么时候出现“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呢?北宋文学家苏轼写过一篇《拟孙权答曹操书》。北宋的苏轼为三国孙权虚拟一篇书信给曹操,信中,苏轼发挥想像,戏说孙权“卧薪尝胆”。这个无中生有的事,与勾践并不相关。到南宋时期,吕祖谦在《左氏传说》中,谈到吴王差“坐薪尝胆”。明朝张溥在《春秋列国论》中说,夫差位,为报父仇,卧薪尝胆激励自己。这种说法把夫差举出来,没勾践什么事儿了。
南宋的书籍却屡屡提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明末梁鱼的《浣溪沙》剧本,又极力渲染勾践苦心志、劳筋骨卧薪尝胆的英雄作为。明末作家冯梦龙在自己的历史小中,也多次提到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孰是孰非,莫衷一是。
《吴越春秋》中《勾践归国外传》又是如此记载说:王归国后,磨砺身心,日夜操劳。困极之时,“攻之蓼”。蓼是非常苦的菜,蓼菜多了,就是蓼薪。勾践困了,就用苦菜刺激眼睛鼻子,打消睡意。“尝胆”是嘴体味苦滋味,“卧薪”则是“目卧则攻之以蓼薪”,不让睛闭上睡觉。后人把“卧薪”说成是卧倒在柴草上,是《吴越春秋》的误解,误传。
卧薪尝胆的故事催人奋进千百年,如果说是假的,后世人好生尴尬。如果说是真的,又有许多证据反驳它总之,真真假假,让人困惑不已。

原文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译文
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劳累地思索着,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起头尝尝苦胆的滋味,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降低身份对待下面有贤能的人,对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

相关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
⑴吴既赦越:赦 ( ) ⑵衣不重采:重 ( )
⑶折节下贤人:折节 ( ) ⑷振贫吊死:吊 ( )
2.选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置胆于坐 B.振贫吊死 C.女忘会稽 D.折节下贤人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女忘会稽之耻邪?:
⑵与百姓同其劳:
4.越王勾践返回国都后“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的目的是什么?
5.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形容什么?
6.卧薪尝胆的主要人物有谁?
答案
⑴吴既赦越:赦 ( 赦免 ) ⑵衣不重采:重彩 ( 两种以上的颜色,就是美艳 )
⑶折节下贤人:折节 ( 委屈自己,降低身份 ) ⑷振贫吊死:吊 ( 吊唁,慰问)
2.选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D )
A.置胆于坐 B.振贫吊死 C.女忘会稽 D.折节下贤人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汝忘会稽之耻邪?: 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
⑵与百姓同其劳: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
4.刻苦自立、发愤图强,提醒自己不要忘了所受的耻辱,时刻思考复国。
5.薪: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6.伍子胥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