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九年级上册化学要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10:28:36
求九年级上册化学要点!
x}Yo[I_9Ѐb,ʮeU((Uߦ^ 4=wj&Qj#)K(Q,)R 0?Y0EdI.veVɌ%2ǿ;7~iλpOiA2_n|= 7o:͘tFP&憿:co)TyiיNRQ2ʍh,ݵizӹ{sGםλXLwoc;n*ᦎ <wTK/xKAP Dpڛ޶ݓ\!(n>rR6ȼF]9G~mtݺyMkqZUn;|_W/w^Kڕe7沝fٽ_xp-0VOwչ[ qg7hn#-og^j?K{c G2(l5ݨع+z7̻شOluVrcFP9M_(xŴA&ັ yֻG4\I,Rc/^\^{;p;+8ZuY ^ _uw6i [^Pw{L{ev5ͺ: E|dbU5~6Vh`RپQ])!ewcۼw%Jso/ܻ+Dl]>tS^m_rm>/ܾ,~hz>_e7K5*1:ɪnF:mos ;tڍY/13vOcAkY٠g<`֡Wu0TPQnIT]w~ϟ=9s-)_…_c!)PoBfBr֟%~so?߭;cb浗^$S*(=ts]Yo;ӆjˬJK U1 NkzC)\Iz‹U!:`)t/XU75NENдNJ5Yĝ TZލ݂N2$W2Xʍ)L;9J`H1ʤe4-im35jW_t~F?1`7O@Mh>9=K+6ߙ .Rt;-y$[ 5B|*J&3~;\nR#~'&;|%ko㎀r54T2R{/ʢr Ŵ]]قUqncӬ@Y8mGhDz@ʨy"M5)ƩcU$u,GہUiDnTI?os/H_R&?IzN_Zv[k^OOEa4P7H$[ϑpiqF Sѷo޺)7p$(C|}E܅FBuv 7wn4^*Ab$G8➾$Z]f1p(PKF7+AF&r\ M=qn;?FCf|XMܦQω88g!V5ʴiLd !I,A 3lT/?G1箺TIp =yoiU-L]A1ՀB:_y!̓iLBƬy;m u FGzne]63N+ǀO@I;P*-qz0aDfvkPދYVo&Gw;)MٔJ {r:e&ir v v'2* ‹BhV`iS4,+b9MDP}wHHs(:K~bΟ>115 oYj09Dz2㵌JTMȵ!pbVTNZ?$LXʲHZXkgiK:X(+V6Mm]6Πw䵘 FQUĽJ/]w[ d`vK1")MB_aEeX!+':l%ңz;AtDڐf9P .]NEEw91n%!cfQD%Ac<kjI!U:"B 7[.db-R_"G?MyKo-Bd3VL/1~3dr~ah]WRn̩1@NπVG ;ҷto7>Al_JF⛠u ӈ5KxGhDiՖ"Tx<1|H##tŴ4Vd)_xV1iM>n,.IӦܵ"ZT;٧RR1{&]z** xd*HRUt@R1@ANcN$2шcJez_tO}1Lw7h$4LnOoAMhC ^  h;h/COmܒԝN.'Y €'2ӌxt2JC` qv~)KdHg1Uca2705NwMSyp&~bn7-V4i!]l SSBۛIP;wJSŞ? ' xP "D͢ xuWwdn!2aL7K>*MTI .n^'yoݳϰ@o=f6&(q1`\R#΄Zhvno  k6&WE_j 1OMXeĽ!s@F MFC,`O ~Cx>f·YI/P؊Ei_xs>1%e>dI cD&rJ' V슽!zt3d1I%"RE(RA:a3"l\ZԞ W:7A׼0l-V8]N1tZ48c,^>nϡd=FTb*4wb PJ;-xdŀ)X6T9^zK s FϒE A!jwш4YвLDF=wLl*Xt@>̐"4;L 頠Q%UJ"+Fڻy}8wXع[R :WďH$/H NůTnDok-C?B9T 9 +H)B椧յi"CtK<Ϊ!ϬRnDž7 o|@qK/ݛ>-rBܢN4*Xt4BH_ Q?uW`s4N{)i~ZD{wwd@QOѳg_f"g) |dOX!f$tiL`A pR fH[Dmof*lv `R f-ID:IjKՂkӀV)Yj 4hjK7 Y"Mp- 2T Ix_C6o0-#$C Sk|Vۥ%BwuWXǯk%~b&5v*mb:13WRJEw05P\AtViWsP&U8ꐒB(m,tw+pqP .'` )Smipn9քNctw^~J7TEP~>ׄhp$GXCFԠkfxBv3\b%#[XAzmKDA'vy4`=mlmߧC|)roIwpa$n-ïN:yADo,"r4*?j|S0VHE ȏ^LduIϣ^=k^cw:/C7~&m۱/ωifkZp9Hdإ Qdx&ϣ6bʔ6rpĶ,U}8?/vIbK7̝`4}pUu Wl#+GT ]AEXbn,}Df8q7$UJK;u_Æ~9Nw C9%0߹94sk^cxbm8W˯@Iσ0}R:U;ao%(=?;B= HgMebHލڴ@5,dp70QIWGWvR+c=p(/3;-GV_x;&!_>w{Zƍi  zĮ98BEBbXH޶OHT=,|cGf;72KnjS\sk ^Q8Aާ`fɢmBI)jd FJ!W sz8H-'Ck:/>S20S hHNfU9ro[W_OD0wq k+if9AFt~&EnbdEo>,zkyrွ7_!6PZ> V9˰bHDצn%\:Ɨɑt nlG ؍)!'!kڵC[aKwB IZrIB,rk I)&;軰^CL@UkwA05 @hX}Oקv":+\; )DdÇeBI =&Wy( aLOpy\6$+ݤ4Sh* QJ*Frhn!]'=s$gmAP>Ve;6eEgy؝WFwvEo, =ɮ`{P!cvU6eqf@+ lj_2&|>hf8:(ÉZŻQR7;v6-Ӗ. {b\ݍ /3.)ٱ# pv|AVNtFX$Hfm) IҾWJqve7Jf=rpV R>7$ >8COqɇIiꏃS1_i'V Dz #xkbDZZ2gD&+9^ $H珼b 6 JqqoQ/q2+sM$ SN>T\ItU|HyFm8>Ǟ(mq+Lx8QPl pEp9c]m`sO͆[όFW$HeIҘgǔjBS&@5*=Xiq*gmS;?L[MfhG[֚i<{ST'xW}=nN0'xl$p chM;t;dgѧ֨-4584xJ! Vx@ cLQ%[,"Y"15uk]9mIXbeѪިP&З 3neq+= NkӪP[aG4lU}cmf3^V.H+1J yo#Q1 $)^0))NmT۫h$)ԓ|< A5X8єᆎ_Lرd~} _oș>ВǚudQ%['*%\x'PA(vccv g_=f4ya ݓ4̔XwA]G 4ؑ\O(SЗ*P~50X; q{%H])m̨9%AMXX@@CGj]\ül]@7Vm+$*F'r(xk -QU`Y^W[u"׸\gZ%}5Mjȯ8mт_pdH&zHد$K 1/8%o˄%?L%VHz3'~C뵢\KgKD* ޶-;ec.!UȠ~O积+ьQ[+ 8W3V˷i2+(ϑ.ZTA$ "W h7N^+ܨ~ "F?3b\-1~+ߺ2<6YYetcr7U~ocZP#70z^J q9ʦŨ9TcdS/AZSg1 ʉ1q E`uX Ka. (UCkrzMl/\xK} uQձ!DŢ#!j_ުΊJcNF&b:ωcsTTL̶ L|?(U%-J6T)_o'K{͒ѶTW(ƞgW9beGsz`雈lMTUJ]CB2ԤJAM \"2< ERMXf^?#Noj\)AWZBȋg%.o[2Tq_'6PK;_d`O9{aiĪ-SI8"F^|!/Rr ^YJ9M3QjӀ ~2{rT?\<[kuCo0d;S mwRF2vze˅늾:ŨI5@gi!{ 0XoϵuGd3Z>iUl1+e0R24FwxVO-8q5ҪT tQOyz^7&JЁ3P>cg#9a֪@M|0Tk{&5pz G%? >t*ϜC8',sҽ=SM*#s7hiHpzM*)t&yo!< 8{ lR͑<OLhyr7T$Ɉ˽[건tDVYLP^~9BH>e@6BնPGճ.Wl Xt$Mwd@nLF_ΣX$'n!F•<+"\%=i8td QY7q/Iʩ?iwZ%T~:"RU+IzRCrX @ ,hj/;L&&<}._ >: 9 x$rX85jd_K X86Bɮ0qdT2@ dWSMZh(߱h1BTyCŴP}A,g^SVe"|4Nݚ$ϯA'JyDo6¿`:#G;ڂAKD6C݃rG0۔z'o7Xلx8Haލ^Ҁ'~ d'A' 6sRc@o?hС3΄d!%ZoxfጋiWR~]UctL\m8Y?bkݺfGo@rWIP2>v3+Ӥ&L,~F@2mOEZOXovl֐O&Hy4dN6F;(;t޸Ju8;oM2Q5پP&[KHc&u?}rs3=#3)9,2PC29@Um+[++я転3uLMc pATԋl̄Ϧ YUH~Ş PTw[j,0KGݺm){S?&rhpʘ8`Tǚp瞜| T"S>*{ ;N8KrMcׅ4a 8MK|ΑU8AoIn v;1E +IX6gW$ ;,%)Tq `m΋l~Sa+*A7v:}|!g\2CR ؆QXJh4!#K=קU^#CGAx feY6M~Xy'cs=4Z尬Dl+m\ ?[ A B͚Q/ʤbQ.٧h2Ҳ_'P']RJi W2~ MCU> M_,j>D@*ęA1m73uF+1a{v:`)/d띻ÿOV6,Ո(9h<6KAaA*YGH㻴d hy/p^t`g2޵#֎u%צfJR0v]j5I>Af;lWQoykP|If\q󈯭ͩD DŽ!NVXTkA2 U.pʎ?Z%f20lJ f|7+iI_ ޘ~vV,l7d M\upZwڹKLRSPqom}gjʵ,[,EGGߊ 1[gr[}|1iEON-I#]#wQI\&jK/R&wn\Rcw-~lԐ_+߸Yo퐘4x:hCIioCs>{Pj8p>abvtOtaűSKL|n8gLj`m 2# =+)YSiJ r:| ħø!U8.ҟ ͧ̄`gx0~O~SmqeOb\}="bjCӶ {%{G'dYHr'gY Sn9PGLfiMf~JQ:㳕L͖M;VިD0 Ar& ЩcKEcaF#!PEyľÿ{:rs'i"\}tmd8vnCfa8&ZNlC3ޏYƙFn S}!J}½>WW]AQQ1+yy%ZtR/P瀳/cJpfd!RC̕-nT=ė\4*2-j 4Ywej,iZ]><%>"j6卤Vg;P ތѦ{k2S n_hv+Lϔpgjv|? ”u; Lvpdt*9 [i_6"Yۏ)꩙Ph@Qų(KRkA)>wåuOy+ڧ^wIEl 7F*X Pt7qK뽦wH`Ɠ"ڽ\Y> $ż1 ;!o{?r!ISNwt_.~ё50u9Tw˳ 3s||[}dN8nB 8L2$H`tP/W@F߅^<46bGGH_#r+Mv0v-ש؄쇟Δ Ȏ :ش;+O߸ #19@9>bb/oL*Ӝ' 03QI> kN#篨j)Z**s6dqd|5}NƢ- عYn^*gw7y1D`V_51tUgI gQw?{6t@j:oz%"|[3aW?Slw+|YW 3S"iUsDGԔNP]C&eLmN6?#ތKypowJ1<x#;9_fNVф`|5^?T!|Uedq7]"d{߲d9e1=xbi\)g|ȨP,{9.Y,l-n$ B:R6iN?>nsc3񱱞ӻ8̯-p0֧Ò gPk3!'uXJ %&mzM|v,eBmCenӚWd @oN]?uhixᜎxgvM֛.k0

求九年级上册化学要点!
求九年级上册化学要点!

求九年级上册化学要点!
九年级化学1-7单元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2. 药品的使用要做到“三不”分别是: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 剩余药品的处理要做到“三不”分别是: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要拿出实验室.
4. 固体药品的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用药匙或纸槽.操作方法是一、先使试管倾斜二、把盛有药品的药匙送至试管底部三、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如没有注明用量应取盖满试管底部为宜.块状或颗粒大的药品用镊子取.操作方法一、先把容器横放二、把药品放入容器口三、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
5. 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少量液体用滴管.②细口瓶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标签向手心,否则残留的液体会腐蚀标签.如果没有注明用量应取1-2ml.③准确取液体用量筒和滴管,俯视读数比实际偏大,仰视读数比实际偏小.
6. 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芯,温度最高的是外焰,最低的是焰芯,加热时用外焰加热.
7. 可直加热的仪器有(四种)试管、燃烧匙、石棉网、坩埚.必须垫上石棉网才可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不能加热的有量筒.加热前必须预热,操作方法是把试管在火焰上来回移动或把酒精灯火焰在药品下方来回移动.给固体加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倾角为45°.
8. 玻璃仪器洗刷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9. 试管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酒精灯内酒精不能超过容积的2/3,加热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1/3.
10.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可能会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有:试管外壁有水珠或没有预热试管、灼热的试管用冷水冲洗等.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 我们可以模拟拉瓦锡的实验,证明空气中O2约占1/5,N2约占4/5,这些都是体积分数.用的药品是红磷,化学方程式为4 P + 5 O2 点燃 2 P2O5,为什么气体体积减少小于1/5:容器的气密性不好 或红磷不足、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放入水、氧气浓度低于一定值时,不能再支持燃烧.
2. 实验进一步表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 计入空气污指数的项目有SO2、CO、NO2、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保护空气的措施有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4. 空气污染分为有害气体和烟尘两大类,其中气体有SO2、CO、NO2
5. 空气污染指数越小,质量级别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6. O2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O2化学性质和反应(主要的)现象:
① C+O2—-__在空气中的现象木炭被烧红,放出热量,在氧气中的现象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② S+O2--_ 在空气中的现象: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的现象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③P+O2--___在空气中的现象产生浓厚的白烟
④Fe+O2—-____ 现象: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⑤Al+O2—-___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⑥H2+O2――__现象: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7.O2的制法,工业制法为分离液态空气,属于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法:①用高锰酸钾制O2的原理(化学方程式)2KMnO4 △ K2MnO4+ MnO2+ O2↑②用氯酸钾制O2的原理 2KClO3 MnO22KCl+3O2↑ ③用过氧化氢溶液制O2的原理2 H2O2 MnO2 2 H2O + O2↑这三个反应属分解反应.△
8、收集O2,由于密度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由于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
02的验满用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O2的检验有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中,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9.用高锰酸钾制O2注意事项:①试管口要向下略倾斜,目的是防止蒸发出来的水倒流而炸裂试管.②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目的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③加热前要先预热,其作用是防止试管炸裂.④停止实验时,要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⑤刚出现气泡不能马上收集,原因这是试管中的气体,应等到气泡均匀时再收集.
10.O2的用途是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11.物理变化:宏观上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变.
化学变化:宏观上是指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变化,生成新的分子.
12.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宏观上是指一种物质组成的,微观上指一种分子构成的.
混合物宏观上指不同物质组成的,微观上指多种分子构成的.
1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助燃性等.
1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一变”是改变其它物质化学反应的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可用于H2O2制O2的催化剂有:二氧化锰和红砖粉末、氧化铜等.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1通电两电极有气体产生,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水通电的化学方程式为2 H2O通电2 H2↑+ O2↑,正、负极气体的体积比为1/2,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
2.氢气的物理性质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①可燃性,化学方程式为2 H2 + O2点燃2 H2O,不纯的氢气(混有空气或氧气)遇明火有可能爆炸,所以点燃H2前验纯.另外任何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明火都有可能发生爆炸.②还原性,如果和氧化铜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2 + CuO △ Cu + H2O,现象黑色粉末变红,有水珠生成.
3.通电的实验证明了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或者说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的.
4.分子基本性质: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②分子不断运动.③分子间有间隙.④分子由原子构成.如一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⑤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原子和分子具有相似的性质.热胀冷缩的现象体现分子的性质是分子间有间隙.
5.熟记下列概念,并举例说明: 纯净物 单质H2、O2、Fe、C、S等
物质 化合物H2O、CO2、KClO3
混合物:空气、溶液、稀有气体等
6.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也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变,原子不变.
7. 水的净化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净化效果最好的是蒸馏.可用于吸附净水的物质有木炭、活性炭.
8.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离子的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离子的化合物的水.加入肥皂水来区分硬水软水.如果肥皂泡多是软水,如果肥皂泡少或是起浮渣是硬水,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有煮沸水(生活)、蒸馏(实验室).
9. 水体污染的来源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有工业上应用新技术、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污水处理符合标准后才排放、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排放.爱护水资源从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两方面采取措施.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原子核 质子 (带正电)
1.原子 中子 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 (带负电)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构成物质的微粒有①分子,如氧分子,②原子,如铁由铁原子构成,③离子,如氯化钠由钠、氯离子构成.
4.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同种元素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
5.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如H表示氢元素、又表示一个氢原子.
6.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带正电荷,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带负电荷.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He是2个).达到稳定结构:①只有一个电子层2个电子达到稳定.②有两个电子层以上8个电子达到稳定.
7. 化学式如H2O的表示意义:表示①一种物质——水、②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③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④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8. 地壳的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五种是O、Si、Al、Fe、Ca.
9. 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7个,每个纵行叫做族,共16个.
10.化合价的规律:化①合价有正价和负价之分.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②写化学式时通常正前负后.在化合物里正价与负价的代数和为零.③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为零.
11.写出常见原子团化学符号并标出其化合价
硫酸根____ 碳酸根____ 硝酸根____磷酸根___ 氢氧根__ 铵根__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有原子数目、原子种类原子的质量.
4.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例如C + O2 点燃 CO2
宏观上: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
微观上:1个碳原子和1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质量上: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1.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 分子等,由于它们的碳原子排列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①由于金刚石很硬它来作钻头;②由于石墨很软以用它来作笔芯,由于它可导电所以用来做电极③由于木炭具有吸附能力用来吸附色素④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比木炭还强,用来吸附毒气、脱色制白糖.
2. “C60”每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它是单质,Mr=720.
3. 碳的化学性质: ⑴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墨水书写;温度升高碳的活泼性增大. ⑵ 可燃性:可用煤作燃料,①充分燃烧生成CO2,化学方程式为C + O2 点燃 CO2.② 不充分燃烧生成CO,化学方程式为2 C + O2 ( 不足 ) 点燃2 CO. ⑶ 还原性:可用焦炭作还原剂,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CuO加热Cu + CO2,现象有:黑色CuO变红,收成生成的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5.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CaCO3和稀HCl,反应原理:CaCO3+ 2 HCl = CaCl2 + CO2↑+ H2O,实验现象:有气泡生成.工业制取CO2的原料是石灰石,反应原理:CaCO3高温CaO + CO2↑.
6.CO2性质:⑴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固体CO2叫干冰,由于干冰升华时吸热可进行人工降雨.
⑵ 化学性质 ① 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②CO2和水反应:CO2通入石蕊试液中,可观察到:紫色石蕊变红,化学方程式为:CO2 + H2O = H2CO3,稍加热,又观察到红色变紫色,化学方程式为:H2CO3==CO2 ↑+ H2O.所以我们得到结论:CO2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③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现象: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C + Ca(OH)2 = CaCO3↓+ H2O,这个反应用于检验CO2.
⑶ 温室效应:由于空气中CO2含量升高引起的,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有CH4、O3、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有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②大力植树造林③严禁乱砍乱伐森林.
⑷ 植物光合作用吸入CO2,放出O2
⑸ CO2的用途有灭火、人工降雨、光合作用、气体肥料、化工产品的原料.
7.CO的化学性质
⑴ 具有毒性,使人中毒的生理过程是: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
⑵ 可燃性,可用作燃料,化学方程式为:2 CO + O2点燃 2 CO2,现象蓝色火焰,生成的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⑶还原性,可用作还原剂,CO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CO +CuO加热Cu + CO2,现象黑色的CuO变红,生成的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CO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先通CO气体,再加热,目的是赶走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CO与空气混合而引起爆炸.停止加热后,还要继续通CO,直到玻璃管冷却,目的是防止灼热的铜被氧化成CuO.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①可燃物②氧气③ 温度达到着火点 .
3.灭火的原理:① 清除可燃物;②隔绝空气(氧气);③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
4.灭火器的适用范围:①泡沫灭火器适用扑灭木材、棉花失火;②干粉灭火器适用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③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失火.
5.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火可能会发生 爆炸.
6.化石燃料包括煤、 石油、 天然气.它们都是 不可再生资源,都属于 混合物.
7.煤主要含有 C元素,石油主要含有 C 、 H 元素,天然气又称瓦斯主要成分 甲烷 ,化学式 CH4,俗称沼气.
8.甲烷燃烧产生 蓝色火焰,反应方程式CH4 + 2 O2点燃CO2 + 2 H2O,罩在火焰上方干冷的烧杯壁有水珠 出现,证明甲烷中含有H元素,把烧杯倒过来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甲烷中含有C元素.
9.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常见放热反应有可燃物的燃烧、镁与盐酸的反应等,吸热反应有C + CO2高温 2 CO
10.使燃料充分燃烧方法① 燃烧时有足够的空气② 燃料与空气有足够的接触面,充分燃烧的好处有① 产生的热量更多 ② 节约了资源,减少污染.
11.酸雨由于煤燃烧产生的 SO2、NO2形成的.
12.酸雨带来危害① 森林受到破坏 ② 建筑物受到腐蚀 ③ 农作物减产 减少酸雨危害措施有①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 ②使用清洁能源 ③ 开发新能源 .
13.汽车尾气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 氮的氧化物、 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等,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措施有① 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② 使用催化净化装置③ 使用无铅汽油.
14.乙醇化学式C2H5OH,俗称酒精,属于可再生能源.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反应方程式C2H5OH + 3 O2点燃2 CO2 + 3 H2O.
15.H2属于可再生能源,作为燃料的优点①热量高②无污染③资源丰富.还不能广泛使用的原因①氢气的制取成本高 ② 贮存困难 .
16.人们正在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有太阳能 、核能、 风能 、地热能和潮汐能 等.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

全部展开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二基本知识、理论:
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
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
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
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
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
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
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 -1,氟-1,溴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银Ag 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磷P 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 、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三、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四、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五、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
16、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17、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
18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19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七解题技巧和说明:
一、 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1、 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 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
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溶液、
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2+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
有臭鸡蛋气味:H2S
二、 解实验题: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一)、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 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
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 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
KOH溶液、碱石灰等
③ 除HCl气体可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
NaOH溶液、KOH溶液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二)、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还原CuO、Fe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
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CO点燃烧掉;
SO2、NO2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三)、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
② 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冲洗,再用3 - 5% NaHCO3冲洗;
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四)、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1、制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
2、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盐酸酸雾)(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3、制C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
除HCl气体的试剂:AgNO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体)、KOH溶液(或固体)
[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气体反应]
(五)、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1、有CO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2、有H2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4中。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4变蓝色。
3、有CO2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六)、自设计实验
1、 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将蜡烛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洁净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生成 证明蜡烛有氢元素
②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蜡烛有碳元素
2、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图
把两支蜡烛放到具有阶梯的架上,把此架放在烧杯里(如图),点燃蜡烛,再沿烧杯壁倾倒CO2 阶梯下层的蜡烛先灭,上层的后灭。 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七)、解题:
计算题的类型有:①有关质量分数(元素和溶质)的计算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③由①和②两种类型混合在一起计算
(一)、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 = ╳100%
(二)、化合物(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 ╳100%
(三)、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计算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100%

(四)、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 ╳100%

或:某元素质量分数=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 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五)、解题技巧
1、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已知什么,求什么,有化学方程式的先写出化学方程式。找出解此题的有关公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①设未知量
②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答。

八、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