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一讲禅修(如何保持呼吸通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08:06:57
禅一讲禅修(如何保持呼吸通畅)
xZYr*I݊?,Ҳҵ B  M @B x3#+Pu~͞) ;xo}&xQ?ֽ?9u,OuSSx*ث?G~?~P15x};/aZ/ځUՍ#YJ-ӎ~o%m>e_LTUR:خ>QI09 f`qM֗ɦh}^/ f3KbGU‡0X6p쟋KWs  ŰѿD`y3&\7wPj Lqti_SX; gpίeBAh]ZEU>8܁I0)v=߉v~f6*_w6s:y١ V⻲j?#O*.L=TTc0z+W`"Aԍxhq;JnУtiU]g4ZõV'( d"",O'޿sr6DnXP%[Y+mɉj{4MoCGy'.%0';8A @790 6yXmT*i`L| cuy LwMeݣ^a-WG\>~bu}z {pAZ ݅/`Tz<˛e(MՉ x+5L+5' 5__Zt7]Xj1Ɨm^hx݁&O2Gkjpl~ҧzN#j T}DgTzCzٍح.r42[՟ ݧ6\aNN2jLs@`yS6zطwtGbV'c4o}vh:l7o)fi ,U7;d n|'RN/џfEUUju=Ɲ7'l0KQ9:˺`-v`p0U53Bg`V1V+t&?.؍kzފ2(Yy+@tZ\U=*;:[:StaJY]Wx]U@rY/;׎yk@嚺X,aXNZX KqcT)mFq畾~_w{SaUS,WU):ʖ"cYQs!G܊ރj?,rdst$Z"T_)CloSqzI4dD3qk]},ĭ)\bLdPp T3G}胀İM~F"/%+_9Xη&T{2D)MTZgǀV>QJقz1GϠNLVG\@j~ `bCX; 7YvCͪ=L`&G#]qQI1D嚔2G); wH׎OKtidyd)E> Mi,v.uG0͸⇻=&-(ʎY|Mw[[K]ݚŔz7[s4 G3y9alӲvN 0m;K2uZ'tkզlMIJ nER?z4Qui4sV2) wG5_,5 {⧢p*$녦1v08;RÙ[Hw{/|EA\J/{2jWр.RY+̎}0&ҧӗ9qkVy\it=0ap?,o"ދo/=? HQZjr7'Nd>*|TPwcŗ ꆎY_cR8uBCROO})ٗ;|d!Ϙ[#T}uU>yn_Tl#up:gJ(Uř-W+ɝ'u\6e

禅一讲禅修(如何保持呼吸通畅)
禅一讲禅修(如何保持呼吸通畅)

禅一讲禅修(如何保持呼吸通畅)
呼吸就是我们生命的源泉.有呼吸才有生命,没有呼吸就没有生命.“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有这三寸气还存在,人才能发挥各种各样的作用;一旦“三寸气消谁是主”呢?万事皆休!身体的一切活动,气息起到决定的作用.能呼吸,能说话,血液能够循环,消化系统能够正常运行,能行走,能动作,这无不是一口气在起作用,无不是一口气产生的动力.这一口气从哪里来呢?这口气是由风大所成.人体由地水火风四大组成.地为人体的骨骼、肌肉、毛发、爪齿,水为人体的津液、唾沫、血液;火为热量;风为动力.由热量而产生能量,那就是风.风在体内表现的形式,就是这一口气.人体会产生很大的能量,气越足,能量越大.所谓“力气”,有气就有力,无气就没有力.我们常说,没有力的人气力不足,实际上这是讲两件事.气不足,所以力也不足. 在修道的过程中,如何调整、调节这口气呢?佛教禅定书上就是讲的调呼吸.息是微细的气.息是绵绵不断,若存若亡.人在一天当中,以一呼一吸为一息,一共有21600次息.21600次,拿24小时一除,就知道一个小时有多少次息.这个数字是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不是毫无根据,而是根据修行者实践的结果. 保持呼吸的畅通,既对身体有重要作用,更对修行有重要作用.怎么样使气息畅通呢?止观书上告诉我们,也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用心思去做. 从物质方面讲,就是要调节饮食.打坐的人吃得过饱,肯定坐不住,呼吸也畅通不了.之所以坐不住,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呼吸是否畅通和情绪是否稳定.肚满腹胀,气息不均,所以坐下来一定很辛苦,憋得慌.当然肚子饿了也不适宜于打坐.因为腹内虚悬,气息不够,同样会使坐禅者产生厌烦的心理.调节饮食的诀窍是不饥不饱.特别是刚吃完饭不要马上就打坐,一定要让饮食有一个消化过程,最好是饭后一个小时再打坐.还有就是对于那些腐烂变质的食物和刺激性太强的食物,对于自己身体不适宜的、容易引起宿恙的食物,都不宜进口.这是在调节饮食中必须注意的事项. 当然在调节饮食方面,除了这些要点之外,每个人有自己的饮食习惯.年老人有年老人的饮食习惯,年轻人有年轻人的饮食习惯,南方人、北方人各有其饮食习惯.在大的原则下,在不饥不饱的原则下,然后根据个人的习惯而进食,以利于修禅打坐. 其次,要使呼吸畅通,还要有足够的睡眠.所以要调节睡眠.睡多了头脑不清醒,呼吸不会畅通;过于疲劳,坐下来就昏沉,同样不利于呼吸的畅通.调节睡眠的要领是不节不恣.就是不要过分地减少睡眠,也不要放纵睡眠.坐禅是一件十分消耗体力的事情,一定要有充足饱满的精神才坐得住,呼吸才会畅通. 还要调节身体.这和坐的姿势有关.坐的姿势我也讲得很多次,久参的人都听过,所以就不详细地讲.有两个要领必须掌握:腰杆自然挺直,有利于呼吸畅通;不要前趴后仰,靠着墙壁,有利于呼吸畅通.在座者我也看到,有个别年老的人,往那一坐,腰板紧紧靠住墙壁,感觉到很舒服.只是坐在那里散心念佛,也未尝不可;如果真正讲到调整呼吸,那是绝对不行的.我前天讲到,呼吸是遍布每一个毛孔的,身体紧贴墙壁,多少对毛孔的呼吸有障碍.而且背贴着墙壁,腰杆不能挺直,胸腔受到挤压,呼吸畅通的条件不具备,所以一定不能靠墙.也不能蹋背,趴在位子上,勾着头,都会使呼吸不顺畅.一定是要腰板挺直,端身正坐,才有利于呼吸畅通,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要使呼吸畅通,还必须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呼吸和心态有直接的关系.心态不平和,情绪不稳定,呼吸不是很粗就是很急.在心态不平和的情况,呼吸只能是风,或者是喘,或者是气,要达到息的程度不可能.智者大师说:“息有四伴:有声曰风,守之则散;结滞曰气,守之则结;出入不尽曰喘,守之则劳;不声不滞、出入俱尽曰息,守之则定.”这是智者大师在《摩诃止观》上对风、喘、气、息四种呼吸状态进行的描述.风、喘、气都不修禅定的人所应守持的呼吸状态;只有息,出入绵绵,若存若亡,守之才能得定. 身调则息调,息调则心调.要调心,少欲知足是法宝,一切随缘是妙方.这两条,对于心气和平至关重要.少欲知足,心就安泰;一切随缘,心就自在.心能安泰自在,自然心平气和. 藏传佛教在修禅定时,对于修气特别重视.藏传佛教把气分为生所成气和修所成气.生所成气就是与生俱来的,从第八识投入母胎的那一刻开始,生所成气就有了.修所成气,本来也是人体具足的,不过,没有经过修行,不能察觉而已.不管经过怎么样地分析,气息是人体本自具足的.往往我们粗心,察觉不到. 所谓生所成气,就是我们一呼一吸之间,从肺部的扩张和收缩,而产生呼吸.肺部就是生理上掌管呼吸的主要器官.肺一张一缩,在扩张的时候,经鼻孔排出体内的浊气;在收缩的时候,经鼻孔吸入新鲜空气.如此一呼一吸,就叫做鼻息.这在生理学上,就是所谓的呼吸系统,又叫做外呼吸. 肺叶从吸入的空气中摄取氧气,融入到血液中,同时排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在肺中完成气体的交换.再从血液循环,由心脏发动,由动脉管输出新鲜血液,携载肺所摄入的氧气遍行全身,分配到全身各个部位;又接收全身各部位释放的二氧化碳,制造成为静脉的血液,由静脉血管返回到心脏.再由肺动脉输送到肺部,又释出二化碳,吸收氧气,成为动脉血,由肺静脉回输到心脏.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息,这就叫做血液循环.此为内呼吸. 呼吸分为外呼吸和内呼吸.体内的气体通过鼻孔与外在的空气交流,所形成的呼吸为外呼吸;体内的气体通过血液循环与外呼吸进行交流,构成血液循环,是为内呼吸.人体的生存,血液的循环,新陈代谢的开展,就是由这内外呼吸而构成.所以,使呼吸畅通,不但是禅修的需要,更是构成一个健康的身体的需要. 在讲到呼吸的时候,讲到气的时候,藏密的禅修中,把修所成气分为五种.一种叫持命气.从八识投入母胎那一瞬间开始,持命气就产生了.有气持命,生命才能够成就.因为众生生命的本质,就是气息、寿命和体温.有了这三个重要元素,生命在母胎中才能逐渐成长.婴儿从母胎出来,从初生一直到一期生命结束,也是这三件事在维持身体的不腐不烂.也就是寿、暖、识三者.这就是所谓的持命气. 再就是下行气.所谓下行气,就是我们在排泄体内一切污垢时,如果没有气,就排不出来.乃至下风,也是由于气的关系.没有气,想要排泄都不可能.在这里说一个很粗俗、很常见的事情.年轻人小解很快,年老人小解很慢.为什么呢?年轻人气足,老年人体虚,血气不足,所以排泄速度很慢.检验一个人的健康程度,从大小解也可以看得出.身体健康的表现,就是“前松后紧”.所谓前松,就是小解流畅;所谓后紧,就是每天大解的次数不多,顶多一天一次.如果一天有两三次大小解,那就说明这个人的身体有问题.消化系统出了问题.消化系统的问题是什么呢?还是气的问题,还是气不足.所以保养身体,从保养这口气开始.要保养这口气,就要好好地使呼吸畅通,修息道观. 第三叫上行气.所谓上行气,就是气随意念运行到身体的上部.吸收饮食,发言吐语,均为上行气的作用. 还有平行气,能将饮食所得,经消化区分为精华与渣滓,然后将精华的部分平均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以为营养,使身体各部位得到平衡发展,而不失其重心.这就是平行气. 最后是遍行气.就是能够遍行人体的上下前后左右各个肢节以及脉络,使身体有各种动作协调配合. 修行禅定,保持呼吸的畅通是关键的关键.呼吸畅通了,心念就能集中,妄想就会减少,禅定就能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