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世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是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3 08:21:42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世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是什么意思
xT[RAJ05V>ʽ$ HYy 0P*A"py!UYb 9)S}s6s [-B\3j4UY%E%{17,0=nt?oN᭝+r5lQ?JRs-y2*RH"!hdeyL4v=tOz:l}0} DLjz̙[I ,lɕu3 vh\ӱp;âu߀\5i=JcCqR투^Ҝ)jˉ?JbixTK%tO-ʨ=GHrd+WK?IDfI4-mh.Nb3*frc~"ή"JS'f=57cտLy8rȯ֣+b?x%n Z~ @8|ܗg)#hi~̋4Ez.Bkh kߨUb6, )z7vFU-/}掩> N䤏,.Ytt F E? ꟁ&߮E9>id4gbndcj]Q*i~=|xߦrPSy]=.k!|(}(`yrZ"l0twє(jL(%|(*7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世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是什么意思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世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是什么意思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世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是什么意思
“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须着逐一件与它理会过.”(《朱子语类》卷15)
这反映的是典型的朱熹的格物致知理论.
简单翻译过来,就是每件事情每个事物都要仔细的追求.
这里的穷,格都作穷究解.
朱熹的格物说包含有一定程度的求知的因素,他所谓的格物的范围是无所不包的:“上而太极无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须著逐一件与他理会过.”(《语类》卷15)由此观之,他所格的物,既指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也指哲学上的最根本原理.
格物致知
谓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为中国古代认识论的重要命题之 一.语出《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郑玄注:“格,来也;物犹事也.其知於善深,则来善物;其知於恶深,则来恶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此致或为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