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作文800字 四川的 龙年的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18:17:38
春节习俗:作文800字 四川的 龙年的急~~~~~~~~~~~~~~~~~~~~~~~~~~~~~~~!
xr*ݖ*vU(?4@ $Mv1gf^W87$*.J;GIl}(_m7տ߮/[ӻ8-X|o6՟7>h&9L?b"UI5GWmdKnp~6,:Ga Gv_NLcqrhv 0d9~5.h3pl:+38~ڤq5g%M:s.8c[ t6&; BlnڏH$z&4͢x)k74Oo3vSS`8{ebi뺶G̟" oRNpi`\nhEߍzg/oǑ{w|V~fŕ';B925,c;k ?&aw#Y6>q ҫ?XMb)Hcłt:Kߟ!<"ks|dK_~5ߟ-`WxmdrM?B#K,II:>m5#@ðMolsaq 72pL&3c]3̮ûz(hޘbyw׼ς.4=㒭鵿AP_l5NhA|MNΔ]$^ahnܑ`<&_MbbK1>婷LQ_CxicfV*C3- xvr`l$dAܮ83kDlI[a;/`1F,57$]>0fS +Y22+#׶ Gf43?蝎ȫpȼ+=eNnwB9tR;*U|Jg3.)Ň~w%㚜I܃8A*Ce,=/H޺ݮ&~lps⇗(xc/>b3 ̞;Ǒud][`7y*x@9N @e62h|{?@Y.ڸd>`6? 0ŏ=$<~cI\uww^ѻv8 2`%t9.OJЭٛ{lӏ{|5~!Ȓ'>$ I?9#Pms!p/LEG)3GZPN03oKHiss xn>i/d{gC0IۮNHA@vsDm,gGmt*ѫPŞB_LOA^[Yگ@ M] %9P0>Fd;z#n_l|~# S3\m=gx DqvJx}ʫgOA_4YӐ SWQ|A@$ڴg*h?j~b 9a+8w],> cƐ= bWpYpNpbG.H]ǹHO"BgſKrenllNm \L"Rw\>{>~Τ *u46UmgYy[c?)Å`gXa29B7 dI/Fyӱ)][4R~db~4KYծDd'6rv f7ѭF9Iϭ8%" 8@M3 ->PB.RJ6A=?n Y0ix{lvÞh`%Z 䝯Cg~l?m 'I~ $;X :V*l7ApQtu;;M8sjA)A]~0nf8L0د( >٫rpËri ZOHr띓4cǓ6rE-X9vv7L e퇩_B'U4"h%1ŶY֔t{f|U5sQL!˹GD$ Y5B}o|M ꕿضFV .T T*sF^ռe#ddOX9hŸtfѤ!*R%paB1{]&jyR,g*;+?l?:OqɾLnj|cfFoog jVҸ(Hz=]mX(a [IpJG-;i3A@i Y1cK'`Ӑ ׽Oڻ[Sj7 i`n}Ƽq˼MMka+*fK 3)m VؓcSn>.76ăiÕcI+0/$ [K$d@\N$;'b\\J>y&F}WVǏC37b}#֟X4 x~܉ Iڇ5`'2E,焳#?5Jf"t+r1"!{p@6rOG^)u%Az"tI>HB|r;S,uDkyhϋpb)qt=} InG~i%T& a2[Ȑh}Qr^oPgjZ/Ϸ;SӁTE-Z"D>h 刭è͜3nR:4v5#D{&0L!S|GbUm<<s?X_Vup?<5`'gz~I)o. 󷶑Uc($^Jm h-)vl =7PۄP SDeYC@0Qۂ).LoU\'2Da<߃"y:@ۏX?OFG~ς;X͵R@? 4AŝjrnI&-ӕ>匪us;+͢߁_p9*+>QOGBQwȬ\,mAQ+7(;̓^ aRǰ~ZM+(IaCWuE?HôSΓ&5ޖK!2HorFsydc ӐlO2$L6 $ Z ĮBi7l* 6XE뤕˨An㘎~*HNAbW<PdjϞ\^s@m`281dz[K[>K}yLsJlD,;x{/ozrˍ?JqjP>48}9I W#kK5HfwY=Tȍ =]%2J2+EKU\O_uM甲,_ 蝫I]ZĿ\t=Ӎie5=J0 < P9PEgߚ%Pfa?XLx15l{P_0*y hΑ:tR# t 7P |{~l_vPc6/)<+ڌ,B;r0xoJ Q 7* Md PMyѹ]OZx'K9-h| EBIEE4d< v259zg҈PKW'&%H*GTavːa^$ØuI.hAx_N߲:mQf;|JZ7ԕS -18ިW)TױM8V;"1<7n6}ÅFЖ28LH'\\}tFs#B6 շō]^Cэl഻*QtD5KPJ,>!:3ȳĘ<%ǽA ]2hTP|#B\/ynain4IL.3f 9j];64j~t\I4kK]N,4ǙIkrԆ(uXݚapFKoU%{IDjƽ_{>,G"!.P?lI`HEκaNt[.f PHVLYSMdJ MiFv6`fXjI;ga]˕鶋M_eϺ?h^0u9ıf.wd'4iOO{сRȕUt*k>E|,:ɠ*@~`:K有r#ucI_xK:g3'~a T- 4TFզP ۵mg\5W27t~j<3q7\tQ[8ku{(<͖fpr;QK38Ed?S4Q[S|tJ fF7v>2ڿŒU%$ UᏰf0&*B{6W[2F=vQqj_HZ=>;N㜊e<ڑӜ2=3< jCr3ܥ``jwzZ}O7-qUNc!Q%huXI1,q9413QәK/ՈNiŀ%qEm E(XSs K m\>{WS0^/-4]VsOLSZS4^"O3WFXuPix鑆tH w&Rg Cvs YP7fOQ{fޯl&aҔ@Y:3a2*YW[־O&ϸjUEVqK jN#Ҫxjh(܋XtS,wRA ;:eEuhd}A}t]PVD?es)|<(6%n]7(~А,V1NY , FdI$d@@+@nC @OܯژfAdI$MSZcRʅaܸSv+ Sb}rF$^tQ[}mӊ6\:\Ujj6&PtIjrx'lseķ;\,|_ZJ.2Q%z`k~.n;&nZQq5&~:‡Dة_鼘W l5*D1vs]CT"s;L13ʤt2b8cR>u.Tӂ4B}h 8nbgF AeP+da0p43m/s9(kLO+#S27\܁4$pD2I$x2`VݹRgvw&YxQ4w1,T3np )ҫ:q2VifHjѽX|V'q ? JS5/E4>)$mw԰<@|ٵ7#a}g_vi0<,%n>3 џd fF{L{g ?FaγD"Y ޛ2D=]=6$^!ll(Y冞z " @)8|c#Sx2X;*ޤWꚗLiHXrf nbKJ# yK͌{+h=m}n=몒 sɶT@o$hk׭j*swIht$78dx^r)%/Uh9c?JÍ̫bk!ra/܊A(w 蝷jAĝVF& @T&8<RiDJvV7i <ԄyAmBC֒5 U-7clSP.*f(5Jvh PSAF,t]=[L1m!͞8r.4w! (]<[$2t/o2_-EwM+'[%+!L(^H#tvT$dx58  ?Ȫ .sJ\#rx"~s&*|3=䬠jpҪWvФT|?Oj;9R041H4;vAT=An.ժ?5R撹կrQ@æ׾w햭Y&]"WN ?չإf·w?wJZa(RF! ^; +Tr_DbB;ܸC觓]4 InιzG O Jb&+<2'n f]4 E(qy)/|" %vUC%w0C R$ J`/4yw ʩP?Z– @tɻ4.1$O]Zg42绊Sl_DA+ذ%JoU(;wiȮuW_چ$RD3lO*{pCi.WFi j&_9:H 5Fwu n~CiR&:c}ADlL $V62ٞ-`يD»~QIR4e@:gq:7G"(k恴u?@o8]>&Wr}慺V ЖZXdIR1qTe&҂Z> 3fARlL]\Gjw)WrWeUvUhO)JS`C=U pnD+JeLҺ\Pl< z9{^Gk^܁ުO?-iζ'ds(*e f391',c2\ᦥ4G'!~d^_`NTma}yZ1= P*^,ζlwmOIڼ]v_Ü~}~tOL,l[@~Z N/aЛnJ++μ_yj1N9]` ʖDFD@ql.O#\d}梒4*2=YΧSJ~-B8<ǃ%3: eS΁]پk}N:T0ѳ+t vMc{!# ؾ'g45‰yɿYuO ͋pG M=~!tKpt(6N[ԏlS*s׻V;Տp$pUǷ,a_J7 ~2UWƱ%1zV3_%L8UbWƩ*֣'~4ٵy,Iݹ Km MNMȲ;;LҐ,vzɖ9t69~JAHߔDzo`+?; 1/ÌxjO7fИep*U lkE|D0P0 ZSy-HSK{Ȯ?UI ByeVj8婰G%|:VՓޟ_1w$]r^yꗺI.V-J6d[ ٔlVR&\LO(e k)1%9C^k)tm4&pg}.dTFG"c0u7m7;I!O˥)nWxǹf烱0|! wjC;hS^.ym ME=5'yѻ9H˪kX)qR\kkvWؾ oݦv2J9ff(7O؂vS,]sЏ@c->i. ߜRtLan}_e_nEvCRaき 0[J€-:q|Dz3ڞMMyWpst,`Ր<V :lh-j%rs=.I:XST_ߵ- }ҳfwg9Ӗ^&3HouW=HﲓH̹/Ms+i#twf(W8Q=inBf{{vrmߏl8jʂE|-v{ J*} RDASUR|gTU_Eӥ퟉[+пoF]fǮr߭C"l&T傺 3)kPRrU!u ZRETjdaW't`ce<9A)9L_JDRȜb5 t߿Ư!\q"syWyۚz&⤂wl ~!}/[9"6t]݉PbL5&u /Yj_'6EmKV]{Y]FifZqrj'=lԴm&({[j>+S$zO{{,2~8Zk: Z+ݶJeȊQ[}~r0 8+ABK>^&B[XJDG}4J@--B4Z] D3"AaAWa iVA0".;oYw2d*G 7+q o#z@bzzh6/|2G-o)rb{3# IBٛi#]GCňrk:tmfFӼQ!fK(sj%y =⽂`<b2ؔN߈{h8f`pX/\-aaQ~i3q[~7 /Wa|/;`z2-KZKbb~rqΥ?hݩK9xz7pO͂/]GI޾ݤWHä G:)ġ7`onM1H#@Lѵ^˖f^㫑4HhmE1IhE̘nlSBn)bdS T;d\H"fkQI QsyL~njJ$2%}oK[ф-}m/^spPʁ`3j.1yϦP:,291pGBXJ̯4"R`'߰;+ݯqZ:q*Dm6]R^oՋD7P΃sɯ>W_pk՚d&}YF풤hr"!рN٩Ž>5HaX蚿i+/KNִItMn8{tQjja/h_]go  n1+4+j-@$i6+Ӽ/ SqZEvXjV 21d5LK]т.s,F_%x3]!:h]rnP Noo)P H޿~t+)F12u}awݵg*#?%Wv菙Nd]Ouњ>3/Sp#ڰl-]iC?#T>Õc qF_^~4:6!YY:8n]TN2;)z"*n݁b8c"TȱWW3:t,ž&5^EMFjL5lٳGR1MJ5L /ONܹ$ m3)ýGB[D˧JWJ g'䓇J:$?ޚ}CR&Ƿi$)1>+Bb q5\}vyD˪䈔KBƔMQWK97itѐIq n$3&,E L\Up5 ^dzzZSMWw]s)ec%^[zg?Av)mԝ d*juP˗]-Z|wj⻫wW1⻫wW]-Z|wj⻫wW]-Z|wj⻫wW]-Z|wj⻫wWcZNYS<1-L*Don4tyyFwy_[⼭^?0;yӲA@#r)8CZʙ;ٍ薙bJ3Vq{A#xթ)'#?g}շ֧yY^Ǣl^M7=}n- 9n$:޵cQ&^Ԧ(b6_[LeEtK +Z{=,D&Z㈓3(8e)wa&OmlʶU brBXX3^k^ӹs0z#F{A =;$`O2xw9,Q:7VG20;ۥ +2-.[n8ӵXR$W3p>-4"pl&[!UܖXu|U4W>\7 ίo84%~L!ۖ( w^I~'M K+|xRD/U =m`MߋW_σ(?LyR#DƀO}-YnFfsXbFreh?<'؈xek `uD76bߏ<::ϖizE3{6ĽBr^? ^ί]{ pMMoj?@$ R8}!iߖ \gsYh#Põ$GI31olADiFTxB=Hf4A=d.1Tڌ{Q4J5]= q}A} ]FwȰSc.r/y" "_;/e^,Z^*@񺉱&ľ20ħ[=opOHu:P/ȒOJ"+Sp.~1ƫ@z laL- D^>;_kn3%E*fN@7f@]g\jms@'ٓҁBC`:fJ~͊lQ"eW=K{./1BYLu7SPc }iغf[ю4K ! HW R k;+E Jjj"c zyf Փ]LKu]>cgOP V>B >?4ړwƼeQtݴ^6T22qkSǹ@@{G_|"̻Bd3cK&W$UV3XxYjEqAI<=lz CEGFDئjח=[:th&pʪf:* \[e鞄8uJk1 ).j<wo 9 n})ݡ!햯>8f@]Ǿ…+Mr~at9=t}1NtMES°2pZ1SAZXR?j^nu2eKY&C_X,4G6w]@ogq=gY/3B2k۰+M1QɊdf/MTFo a iKjOn4loDPv>")_Q:ti!1ILw6ɽ\9R}ϩҌ3Nآ^`Eh.׍* QxW% Ҙ=Ι9.}lrzםWxh.ؘ.T#h')#zIy"t'Rm"_"h>#i +SZ2]gWEFiǝ3`\ޝ=j@asޤO iOh*/o޸tFNX*~p͈X1q`Rn1 P]3ql0^8ǒ|t/Oe=eb~8~$:wR~UqQiJuQ x[Yߦ9Z 5wa^#Vإt'_P6 =t8ba=t);#| _^i땦Tu|Q?MCVNzULu3? ),=ހ٧xTÏ:'1/Qb^\}Qik*tn4>ANnfJlW5͹3~=w#"UKӻ+㣏W?:@CS[hItgZt^߹NeCىmm'g(SBͽnG6,YD%N$bQc2jI?OV8yjΛKm{B > GٕX80f6Z2 nT$!F_lcA p|i: bOAҧ/_jX%I[K\3 ꕿdIs()) B3[(vm頻ۈhykNꁚE]ڲIebQ-6_zBwƽ)yjSKu _jF

春节习俗:作文800字 四川的 龙年的急~~~~~~~~~~~~~~~~~~~~~~~~~~~~~~~!
春节习俗:作文800字 四川的 龙年的
急~~~~~~~~~~~~~~~~~~~~~~~~~~~~~~~!

春节习俗:作文800字 四川的 龙年的急~~~~~~~~~~~~~~~~~~~~~~~~~~~~~~~!
过年——感受春节习俗
刚刚过了世界公历的新年,又迎来了中国农历的春节.世界各国年的味道截然不同,过年的感受千差万别.过了一年,我又长了一岁,我对中国春节风俗的感受更加深刻了.
  进入农历的腊月,欢度春节的气氛就越来越浓厚了,我的心情也越来越兴奋了.考完试,放了假,安排好寒假计划,完成了部分作业,我也融入了红红火火的过年气氛.
  腊月的节点太多了.首先是腊七腊八冻坏脚丫、泡腊八蒜、喝腊八粥等等,老人说这就是过年的开始.
  很快到了腊月二十三“糖瓜儿粘”,人称小年,要祭灶,要吃一种乳白色、味很甜、还粘牙的东西,叫“糖瓜儿”.大人问我“粘不粘?”我说“粘(年)!”这是提醒大家要过年了!长辈要讲许多过年的趣事和嘱咐许多过年的忌讳.真好玩!有的我懂,有的我不懂,我总是好奇的听不够,问不够.
  接着腊月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吃谷薯,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这段时间每天都有很多说法,我可长见识了.现在急着过年,今天卖个关子,以后我可以仔细说说.
  腊月三十,也叫除夕,是辞旧迎新、继往开来的吉祥时刻,此时进入春节的高潮,也是我最期盼、最快乐的时候.
  白天大人们都忙着过年的各种事情,放松了对我的管束,我就彻底自由了,吃我爱吃的食品,喝我爱喝的饮料,玩我爱玩的游戏……开心极了!
  晚上全家欢聚一堂.大家从厨房里端出美味佳肴放在桌上.煎炒烹炸、鸡鸭鱼肉、特色食品、各种饮料……妈妈端来炖鱼,说这是“年年有余”;爸爸端来饺子,说这是“交子元宝”;姑姑端来拼盘,说这是“全家福”;姑夫端来米饭,说这是“团圆饭”;奶奶端来一盘水果,有柿子、苹果、桔子、香梨,说取它们的谐音:“事事平安、人人吉利”;爷爷端来一盘年糕,有白米、黄面、双喜、八宝,说借它们的字音“添岁增福、年年提高”,人的岁数和身体要长高、知识也要提高.哈哈!我灵机一动,端来一摞奖状说这叫:“辛兔祥瑞、龙腾虎跃”(我属虎)……全家人说这是一道最丰盛、最如意的大菜.
  全家人说说笑笑,尽享天伦之乐,尽尝美味佳肴.我不断举杯,给各位长辈敬酒并针对每人说上几句不同的祝福话,大家再次夸我懂事,给我加菜,有时还给我鼓掌,我心里美滋滋的,那个兴奋劲儿就别提了!
  酒足饭饱,全家人看春晚、包饺子、侃大山……零点整,电视里的新春钟声敲响了,房间外的迎春鞭炮响成一片,我迫不及待地拉着家人下楼放炮.姑姑和妈妈提着一大包鞭炮,姑父和奶奶提着一大捆烟花一起下楼了.楼外的鞭炮已是震耳欲聋、烟云翻滚.开始我有点害怕,爸爸拿着鞭炮,爷爷领着我去点,邻居说:“这叫双保险”.我们几人合作先后放了“一千响”、“坐地炮”、“窜天猴”、“夜明珠”.后来我胆子大了,也想过把真瘾,让爸爸放好花炮,爷爷护着我去点,点着了我就跑,在我哈哈大笑中花炮窜上了夜空,随着一声声巨响,绽放出五光十色的礼花,有“百鸟争鸣”、“吉祥如意”、“火树银花”、“万紫千红”,我高兴地手舞足蹈、心花怒放.
  “炮竹声中一岁除”,我又长大了一岁.回到楼上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我给长辈一一磕头拜年,他们给了我很多压岁钱.我在兴奋中一点睡意都没有了.!
  “无边光景一时新”,新的一年开始了.龙年春节这是时间最长,内容最多,也是我最快乐的节日.
  我的感受很多……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龙的传人在龙年将会更加的幸福、美好……

★沐浴元旦 阿根廷人认为水是最圣洁的。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结队地到江河洗“新年浴”,并以鲜花揉搓全身,以示洗去污秽和霉气,换来吉祥和幸福。
★涂粉元旦 巴基斯坦人在元旦这一天,他们携带红粉出门,见到亲友便相互把红粉涂在额上,以示幸运吉祥。
★爬高元旦 德国人元旦有个习惯,比赛爬高。选又直又高的树砍去树枝,小伙子顺着树干比赛爬高,以示步步高升。
★冷食元旦...

全部展开

★沐浴元旦 阿根廷人认为水是最圣洁的。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结队地到江河洗“新年浴”,并以鲜花揉搓全身,以示洗去污秽和霉气,换来吉祥和幸福。
★涂粉元旦 巴基斯坦人在元旦这一天,他们携带红粉出门,见到亲友便相互把红粉涂在额上,以示幸运吉祥。
★爬高元旦 德国人元旦有个习惯,比赛爬高。选又直又高的树砍去树枝,小伙子顺着树干比赛爬高,以示步步高升。
★冷食元旦 巴拉圭把每年最后5天定为“冷食日”。在这5天中,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动烟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饭,庆祝佳节。
★烧发元旦 在朝鲜,元旦的黄昏,家家户户都要把一年里收集起来的脱落的头发全部烧掉。据说,烧头发可以使全家四季平安。
★喷嚏元旦 保加利亚人元旦用餐时,谁打喷嚏谁准会给全家人带来幸福,家长将把第一只羊、牛或马驹许给他,以祝愿他给全家人带来幸福。
★狂饮元旦 法国以酒来庆祝新年,人们从12月31日起开始狂欢痛饮,直到1月3日才终止。法国人认为元旦这一天的天气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们就上街看风向来占卜:刮南风,预兆风调雨顺,这一年会是平安而炎热;刮西风,有一个捕鱼和挤奶的丰收年;刮东风,水果将高产;刮北风,则是欠收年。
★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印度规定,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但印度有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他们认为,元旦一开始,岁月易逝,人生短暂,所以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感叹。有些地区的人们则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
★碎片元旦 丹麦人在新年前夜,家家户户都蒙古国过春节讲究吃、穿、行。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各种食品,包子、羊肉和糕点必不可少。大年初一,人们打扮一新,穿上民族服装,外出走亲访友、祭敖包、到寺庙祈福。拜年是蒙古国人最重要的习俗,晚辈向长辈拜年并敬献哈达。春节期间,各地都会举办摔跤、赛马、赛骆驼等传统的比赛活动。
越南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农历腊月中旬,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腊月二十三,越南百姓要祭祀灶王,人们在灶王像前烧香,摆上糕点、糖果等供品,还要买上一条活鲤鱼,将灶王像烧掉之后,便把鲤鱼放回河里。民间认为,鲤鱼就是龙的化身,把鲤鱼放回河里,意味着灶王可以乘龙回到天宫。除夕,在外地工作的人都会赶回家来团聚。在团圆饭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粽子。粽子呈方形,有二三斤重,主要成分是糯米,用猪肉、大油、绿豆沙做馅,放在锅里要煮上七八个钟头。
韩国春节叫“旧正”。每逢春节,人们都穿上漂亮的民族盛装,一家几口开着汽车奔向故乡探亲,构成了春节的第一道风景--“归省”。大年初一早晨最郑重而庄严的礼仪是“祭礼和岁拜”。祭祀的程序严格按家谱排位,全家人依次向祖先鞠躬磕头,祈求祖宗创下的家业兴旺发达。祭祀祖先后,晚辈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拜年的晚辈压岁钱,祝孩子们身体好学习好。拜过年后,全家人一起吃早饭,年糕片汤是韩国最具代表性的春节料理,象征新的一年团圆美好。
朝鲜过春节有五个步骤:一是做准备,二是穿新衣,三是拜年,四是节日饮食,五是民俗游戏。大年初一,男女老少都穿起民族服装。全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各种打糕、八宝饭和松糕。年糕汤意味着又长了一岁,因而春节期间大人问孩子岁数时,往往不直接问几岁,而是问他“吃了几碗年糕汤”。朝鲜与韩国过春节都做游戏,掷尤茨、跳跳板、抽陀螺、放风筝、滑冰车等等。要将平时打碎的杯碎片收集起来,待夜深人静时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门前。元旦的早晨,如果谁家门前堆的碎片越多,就说明谁家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很幸运。

收起

春节是我国历史已久的传统节日,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让我们一起徜徉在中国文化的世界里,倾听传统的歌声吧!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节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大部分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

全部展开

春节是我国历史已久的传统节日,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让我们一起徜徉在中国文化的世界里,倾听传统的歌声吧!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节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大部分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活动这天被人们视为最吉祥的日子。
腊月三十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通常在除夕的前几天里,人们都要以贴门神、贴对联、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来祈福,装点居所。当然少不了给压岁钱了。压岁钱通常是长辈发给晚辈,愿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正月初一 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相信大家阅读了这篇文章后,能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徜徉在欢乐的世界里,度过愉快的春节吧!

收起

四川过年,年30晚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是做一大桌年夜饭,特别丰盛,但不吃饺子。初一早上吃汤圆。腊肉、香肠等种类繁多,一般是腊月27、28就煮好了的,要吃到过完年。要放鞭炮,初一带着鞭炮、香烛和纸钱去祭祖坟,初二至初五白天“走人妇”(串门),一般是看望年长、辈份高的亲戚,要带上糖果、鸡、蛋、酒、烟等礼品。
正月街头要耍灯,过去四川民间,每当大年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都要举行民间耍灯活动,为祈祷新...

全部展开

四川过年,年30晚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是做一大桌年夜饭,特别丰盛,但不吃饺子。初一早上吃汤圆。腊肉、香肠等种类繁多,一般是腊月27、28就煮好了的,要吃到过完年。要放鞭炮,初一带着鞭炮、香烛和纸钱去祭祖坟,初二至初五白天“走人妇”(串门),一般是看望年长、辈份高的亲戚,要带上糖果、鸡、蛋、酒、烟等礼品。
正月街头要耍灯,过去四川民间,每当大年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都要举行民间耍灯活动,为祈祷新年农、工、商丰收,从正月初一开始耍灯,主要内容有龙,狮,牛,幺妹彩船等,还有由男女青年人组成的"打莲花",其中有趣的舞水龙,火龙,晚上一般要举行耍灯巡游,而且水龙舞时龙口含珠喷水,以示风调雨顺之意,舞火龙时龙口要喷火,以示五谷丰登,每年当正月十五过年结束时还有烧灯仪式,就是把灯烧掉以表示大年结束,

收起

在老家四川,我们一家过了龙年。×54

乱写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

全部展开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春节传说之三: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望能帮上忙

收起

过年——感受春节习俗
刚刚过了世界公历的新年,又迎来了中国农历的春节。世界各国年的味道截然不同,过年的感受千差万别。过了一年,我又长了一岁,我对中国春节风俗的感受更加深刻了。
  进入农历的腊月,欢度春节的气氛就越来越浓厚了,我的心情也越来越兴奋了。考完试,放了假,安排好寒假计划,完成了部分作业,我也融入了红红火火的过年气氛。
  腊月的节点太多了。首先是腊七腊八冻坏脚丫、...

全部展开

过年——感受春节习俗
刚刚过了世界公历的新年,又迎来了中国农历的春节。世界各国年的味道截然不同,过年的感受千差万别。过了一年,我又长了一岁,我对中国春节风俗的感受更加深刻了。
  进入农历的腊月,欢度春节的气氛就越来越浓厚了,我的心情也越来越兴奋了。考完试,放了假,安排好寒假计划,完成了部分作业,我也融入了红红火火的过年气氛。
  腊月的节点太多了。首先是腊七腊八冻坏脚丫、泡腊八蒜、喝腊八粥等等,老人说这就是过年的开始。
  很快到了腊月二十三“糖瓜儿粘”,人称小年,要祭灶,要吃一种乳白色、味很甜、还粘牙的东西,叫“糖瓜儿”。大人问我“粘不粘?”我说“粘(年)!”这是提醒大家要过年了!长辈要讲许多过年的趣事和嘱咐许多过年的忌讳。真好玩!有的我懂,有的我不懂,我总是好奇的听不够,问不够。
  接着腊月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吃谷薯,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这段时间每天都有很多说法,我可长见识了。现在急着过年,今天卖个关子,以后我可以仔细说说。
  腊月三十,也叫除夕,是辞旧迎新、继往开来的吉祥时刻,此时进入春节的高潮,也是我最期盼、最快乐的时候。
  白天大人们都忙着过年的各种事情,放松了对我的管束,我就彻底自由了,吃我爱吃的食品,喝我爱喝的饮料,玩我爱玩的游戏……开心极了!
  晚上全家欢聚一堂。大家从厨房里端出美味佳肴放在桌上。煎炒烹炸、鸡鸭鱼肉、特色食品、各种饮料……妈妈端来炖鱼,说这是“年年有余”;爸爸端来饺子,说这是“交子元宝”;姑姑端来拼盘,说这是“全家福”;姑夫端来米饭,说这是“团圆饭”;奶奶端来一盘水果,有柿子、苹果、桔子、香梨,说取它们的谐音:“事事平安、人人吉利”;爷爷端来一盘年糕,有白米、黄面、双喜、八宝,说借它们的字音“添岁增福、年年提高”,人的岁数和身体要长高、知识也要提高。哈哈!我灵机一动,端来一摞奖状说这叫:“辛兔祥瑞、龙腾虎跃”(我属虎)……全家人说这是一道最丰盛、最如意的大菜。
  全家人说说笑笑,尽享天伦之乐,尽尝美味佳肴。我不断举杯,给各位长辈敬酒并针对每人说上几句不同的祝福话,大家再次夸我懂事,给我加菜,有时还给我鼓掌,我心里美滋滋的,那个兴奋劲儿就别提了!
  酒足饭饱,全家人看春晚、包饺子、侃大山……零点整,电视里的新春钟声敲响了,房间外的迎春鞭炮响成一片,我迫不及待地拉着家人下楼放炮。姑姑和妈妈提着一大包鞭炮,姑父和奶奶提着一大捆烟花一起下楼了。楼外的鞭炮已是震耳欲聋、烟云翻滚。开始我有点害怕,爸爸拿着鞭炮,爷爷领着我去点,邻居说:“这叫双保险”。我们几人合作先后放了“一千响”、“坐地炮”、“窜天猴”、“夜明珠”。后来我胆子大了,也想过把真瘾,让爸爸放好花炮,爷爷护着我去点,点着了我就跑,在我哈哈大笑中花炮窜上了夜空,随着一声声巨响,绽放出五光十色的礼花,有“百鸟争鸣”、“吉祥如意”、“火树银花”、“万紫千红”,我高兴地手舞足蹈、心花怒放。
  “炮竹声中一岁除”,我又长大了一岁。回到楼上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我给长辈一一磕头拜年,他们给了我很多压岁钱。我在兴奋中一点睡意都没有了。!
  “无边光景一时新”,新的一年开始了。龙年春节这是时间最长,内容最多,也是我最快乐的节日。
  我的感受很多……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龙的传人在龙年将会更加的幸福、美好……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