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4:19:03
简述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x\n#I 3B64f~D;.RTJ\A*Gĩ~a3p(Uan $ "ዹٳgK1fYt`ʹۺ#3͚Oh&?ۏ?OǦ{]/}f.q_EhubJl:>0i?[Xԉí 7;: ss/|)ӊlSL0㿦ashz#la'\,07{p@|i/V fA8CUOx||/k6 Yѥ!C'<>'R svt0IR|2 :a /L˶͚XDl%X /ؘ9*W{vwm+Хq̟3Y|?>E٭pǹx5b>,ūsiX(,__˸tRP&;ÝRǏaqجx >ѧ*yyP3xG/˯ƒJZJm_'yVmĜ</ ޽{KLv`C JeFc-Y~λCsvt VJ4k5{f`0Vޡ̓옓 ]A~qpo N&6 9S2sه2Lm{{wj?x4 n*~q638qi`%hxpnPsP7KQ!)FE(KOE8lga\ճ3>mٝ}?39!>o=&TC=dܶX/շ+iW:{ >^9 rݼ0Rg>iS3E8x 3\1 CM! w䄩X&?9fFkDAx1Hg (DTa , y)OµGLI)DQyI>nz'qv%*2uuS5o1_¡sZŊ-_CuTv`'C ے:ӼvHUOwLE33fHIlnN#*x?|Ly'1}| ~oX'.:JO.Y#m34Y򪱓*ضJ38IG E0_{9֙\>fg#lqpMډ?c|BӸ|@r [zNKq)/5of%* lx9~~>;ٞ"=Ԏhˈ_[~>} xt?TrǢrA5r<SBt 䢆t_IlLL m5D_ɵⲪjPuL7ͩzXU葶%v•|E60\ Ty{ٜ]_ Z@}}>:KtW-Bᾂ2b ^J6q էӊ'^&B'm :)S=Phx՞tW ͌fւI/+Q|tz!kxuK, Omwq@Y yuM>ĹDӮM.kv[WLx/DnTg(MlMD=]=>' N{{R gn ~_L?Po^ IBv[Nǹ_\'S1w8F\Ԣ(X4<]0B9QJp{uR#  OޝɄWI9EZeI*D{9)8Ld$,iVAs]fzF%&9}S7^|> lxri~8`[1Z[ӇHAR;>b>. 2BpS%I)Y IBiI˅O1@UdXot>*kp @([O%a%; GRJc]M[\StN<1sQ 7M9Dp؇)p#ָYՁ֋P?:@c:Dv061f'X7gLm wZƶi\=hO!ui,}OcF Ect'D`uUHI΅gGtkΝ4@)>Y/B|H)ή`->ɝsC{>uJM4ӼPڌ M']C̴@՛EDƧ{) eq`FBe`nys k2֋zywV>rahQPtnQp1קi\x%g;KHQdPQJ}-> Ϡw>yo _aYCFK;Jt I5,?F "8lu&uwL[8}Eqy)ϙIYtu]:;Sb1lMS=ax='+B<C"nrצ>To}hxIU<D6G pI`m-Ac>u'S8}]za4|{. WFfP܍q[!%̥&TIcdʨרhǼ޴yok &wz&#s~9wP:ҫF)OL{jAPʉQ9 Ih\L_R5lK TDs0<+Y+9S_^,m/ q]2z GYp'AS~֕9pKtuQLRԒX:%)vx-ΟM/K:>m$44 ҃tF'2rYSX:yWH3<%0 S[Bn,Q>b-:12K~9L ƷR -!7/Υ|c#~'gL]X@]g͋)َ*Kib$%)#=wFL߱qLX7_AKEVPG5tJL?gly3]FU*ۑ¢4 3@*\tIlIX?9;oZ=i/_[ e ?" .adJJyNÔJJnb)K&/Α@Xߡ|>35 GP_ %+V\6s 4ufW=+)vW >zt'O,!W ENUY )pBr0Jp֑R'Į/@Mg5!0K>$eFXjLWu\ "V:U𒭢.PP\XqBM%p5ScF,fC ɉ_c@G\\H1Oĥ~gCW5wEI5g Ρ.%)]VFgl-mE(v0MHp|$^v(mꯝ t(quN'D:#Kk)1 $ׄS1auАZ{"]joP{C.Bb/R%Kʌ:}x`[Q5]|2fATcU;D\9>+u$)> aQpOJ?$,0lflI~7?| UZaABhxǏ߼O(/t_=̪ \促I4R}j@?|gX-ݙuam y>\_lV%0_ң l '3;\"y<?(6`^q#Ϭ a20Usx}~iPopLlJ5mkiLJ[`?)IX+ZG걯u/BLRAoNoion''@4u!ma.yFɶ#ˇ'X2-s Q:O幁+kXS$ڑՂk$f$>%GK}y$QF mHu ^ qhU*hoR9%D_>Ose8PkJڍ>(.|h'] gy&lzpzTmv\Zz4 W8墳O`I8:' ;>g$xPz4'9GIi* 7ɩm89&Wf].PPѳpU߅Dz#]*-ZJABk6pnP@^^(VeHAz+s0VVW%IW=1I诪VMqI@AZjSLJ IK aeQܒ|i#[wwRX 1ڥ,N"8R\^[nƽ{i }R"UOvg:C[ShVKZ XBΚݜ*WixS<' n/y:gH\4Ao_KҸWR[F 2kɗX,I%mXo]{5>\bvG&,_OJMyދQa&+fuMK֡UL7-WdV);>Jͧidrfo<*ڣݸ,ZVE]]T,KP-\`Mg嚕m WMˋ8A&ԎTln}]^^'R.GBM4٬m;$o™]+}h)N[fsٝQT0}ؒ7 $Kiյ\~ OwƕW]R;SJ{ۆOU}?Zı<4m?<ċ$=utH{⊹ej#%zoD-qNRxuD)%cwJ!\;`Kf+yJk Il *IlCQr&L/גf-n5 @v_ b+]C M{V7O={rdQ(JgQh/_gn7'eJ@8|۰u2HG=H (ezJ~A*W2?4?x&%^[d5݅sSwn7'IÇ2M`)yke xE#m$o'e[HU0|ݯ(9.,8_auv7^TZyV_ѾY.>6[+13nW-)S|`LߥXVUJb~D*NsPo򥕰m~[VlleVW7 Hh4FFC o]3*ohSQfc_m`K_٨jZ7>Ft80H"@=0;fOQF5jKJ=l,5d^\#EKͪjEdUm3-kdba=bk=SzJg<;n|N) uFPh u8 ^!j?bQ.Z)Nh^<ހO Y:>#@y!#}Rbc!̴ •v&b15ӽsJrM7..Xm6ߤZj-!} |!vEh,C'EYvm6o_ ;&Kl鷝}™'ђ;O/./J3c%ԟW^dA}ϓOr-X>+`$_'=a+H&CH5ײ#=!J3~NjGe޽pir4yß~ƒD2\D`J5K!U$%_):7\,a -?c_0]ؤf"uQ~!"'\yv|-ޛ>JɛBm4rNodU %1\~VJkI76uJkMP>'@ș-U;.'0ozR/װ

简述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简述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简述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实践的基本特征:①客观物质性.②自觉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
2.实践的基本形式:①生产活动(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实践).③科学实验

“虚拟”是同现实“实在”相对应的表示存在方式的概念,是人类特有的思维能力和行为方式。虚拟性实践是主体按照既定的目的在虚拟空间使用纯符号手段进行的活动。当今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实践”、“互联网实践”,在本质上都是虚拟性实践。独立形态的虚拟性实践是当代高科技条件下创造出的高层次实践形式,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现实性实践的某些特征。虚拟性实践为主体开辟了新的实践空间,提供了新的价值关系。
(一)虚拟性实...

全部展开

“虚拟”是同现实“实在”相对应的表示存在方式的概念,是人类特有的思维能力和行为方式。虚拟性实践是主体按照既定的目的在虚拟空间使用纯符号手段进行的活动。当今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实践”、“互联网实践”,在本质上都是虚拟性实践。独立形态的虚拟性实践是当代高科技条件下创造出的高层次实践形式,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现实性实践的某些特征。虚拟性实践为主体开辟了新的实践空间,提供了新的价值关系。
(一)虚拟性实践的基本特征
虚拟是对现实实在性的超越,人类的理性思维天生具有超越现实的内在冲动,这种超越现实实在性的活力,正是虚拟性实践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因。人类从古至今的许多现实性实践中,都包含着虚拟性因素。如对神和神话故事的实物化塑造,是用实物表征虎构的对象内容;中国的《周易》预测方法,是用阴、阳爻符号的组合变化来虚拟事物的“象”,借以表征事物及其发展结果;绘画、雕塑、戏剧、舞蹈等艺术实践,是用可感知的“实物”(绘画颜料、雕塑质材和演员形体等)为载体,创造性地模拟对象内容,例如舞台上一个挥动马鞭的虚拟性动作,便表示马的存在了;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虚拟经济”,则是虚拟资本脱离实物经济价值形态的独立运动,等等。上述诸类实践活动虽然包含有不同程度的虚拟性因素,但由于都没能超脱物质实物或物理空间的局限,所以还不属于独立形态的虚拟性实践。
工业文明的到来,为虚拟性实践最终发育成独立形态的实践方式,提供了丰厚的物质技术条件。真正促使虚拟性实践成为独立形态的,是当代电脑和互联网的应用。
独立形态的虚拟性实践在构成要素上,同现实性实践一样,都具有实践的目的、手段和结果三个基本要素。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实践手段方式和实践结果的存在形式。对虚拟性实践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简略地概括为:实践手段的“数字化”和存在形态的“虚拟化”。
实践手段的“数字化”是虚拟性实践从现实性实践中脱颖而出的基石和标志。如果我们把语言符号的产生作为人类实践中介的第一次革命,那么,将数字化符号上升为实践中介手段则是人类实践更为重要的一次革命。“数是我们所知道的最纯粹的量的规定”(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02页。)。用高度抽象的“数”来表征实物的“象”,是人类思维绽放的精彩花朵。数字化手段就是将信息内容简化成一连串的0与1(或打成“包”的0与1),在电脑中按一定程序加工和储存。这种经过数字化处理后的信息可以被转化成多种信息表现形式,如文字、图画、声音等,并以电和磁的方式存储和传播。数字化符号的运用使实践过程所必需的时间和场所被大大地压缩甚至被取消了,现实距离对它已不构成可以感觉的物理限制。这种使用数字化符号在虚拟空间建构对象性存在的实践方式,超越了用“实物符号”表征现实对象的局限,从而能够获得更为广阔的实践维度和实践自由度。
实践对象、过程和实践结果的虚拟的存在形态,是虚拟性实践不同于现实性实践的一个质的差别,是高于现实性实践的又一基本特征。在电脑和互联网中,不论是对现实实在进行“模拟”(如网上交友、网上阅读、网上求职、网上旅游和电子商务等),还是对非现实对象的“创造性虚拟”(如制作离奇古怪的科幻故事等),都是用数字化手段在电脑的虚拟空间里进行的,实践的对象、过程和结果则是由数字转换成的虚拟影像展现在视屏上,犹如水中月镜中花,可视而不可及。今年4月英国制造出了一个“网络新闻主播”安娜诺娃。“她”的声音、表情和动作都可以同真人媲美,在欧洲被誉为“最具美丽与智慧的女性”(注:《羊城晚报》2000年6月19日)。“她”不论多么逼真,其实只不过是一个用数字化手段在虚拟空间创造出来的虚拟影像。
在互联网的实践中,不仅实践对象、过程和结果呈现虚拟存在形态,实践主体也可以转化为虚拟存在形态。人们在“网上”交往时,双方是互为主、客体的,每一方所能获得的认知对方的信息,只是呈现在视屏上的难以查实的对方“姓名符号”及其自我介绍的情况,而不是像现实交往中那样面对的是真实的个人。实际上,网上的每一实践主体对于交往对方来说,已变成了虚拟性的客体对象。这是虚拟性实践不同于现实性实践的又一个质的差别。
(二)虚拟性实践的价值意义
虚拟性实践的存在形态虽然是虚拟的,但其价值功能却是真实的。它把人类生存的范围和深度,从物理世界向数字化虚拟世界延伸扩展,超越了原有的经济、社会、政治、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行为模式局限,为人们开辟了一个新的价值空间,丰富了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它的出现引起了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领域的巨大变革。美国硅谷的专家们曾聚在一起讨论网络发明的意义,有人说网络的发明可以和蒸汽机的发明相比,所有的人都摇头;又有人说网络的发明可以和电的发明相比,还是一片否定声。当有人说可以和火的发明相比时,整个会场鸦雀无声,每个人都认真思考起来(注:俞劲松:《网络革命——不容再错过的时代机遇》,《经济日报》1999年12月29日。)。虚拟性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意义,确实是一个很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作些探讨。
1.虚拟性实践带来了人类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飞跃。如果说电话、电影、电视是人的视觉、听觉等感知器官的延伸,使人有了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那么,电脑则是人脑的延伸。电脑不仅具有人脑的某些智能,而且其运算速度、信息储存能力和检索能力等甚至远远超过人脑。1997年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就败给了IBM公司的一台每秒思考2亿步的“深蓝”计算机。我国去年研制成功的“神威Ⅰ”计算机,峰值运算速度已达每秒3840亿浮点结果。电脑网络系统的人工智能特性,同人的精神活动有较多的同质性,因而便于直接介入人的精神活动中发挥作用。人们利用电脑和互联网进行实践,实际上相当于把“延伸了的感知器官和思维器官”同人本身组成了一个高级的“人机系统”,从而大大增强了主体的智能能量,使人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以提高。过去一些难以达到的认识深度,现在可以在计算机的虚拟性实践中达到了。例如对人类基因组遗传密码的破译。
虚拟性实践还为人类认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打开了探索空间。事物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方式客观上有着多种多样的可能性,以往由于现实时空和物质条件的局限,限制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多种可能性的现实展开,使人们的实践只能在狭小的现实可能性空间中选择。而虚拟性实践则可以超越现实时空和物质条件的局限,较自由地将事物的多种可能性外化为对象性存在,甚至使以往在现实中无法展现的一些可能性,变成为可在电脑虚拟空间中展现的可能性,这就为人类实践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有利于开拓新的实践领域,促使实践的深化和高层次发展。
2.虚拟性实践推动了科技生产力的新发展。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虚拟性实践,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中日益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它使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劳动力对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运用能力空前增强,并促进知识劳动者的出现与快速增加;它借助于劳动工具的网络化、智能化,增加了生产力中的知识和科技含量,为高科学技术知识及时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供了便利条件;它扩大了劳动对象的涵盖范围,使数据、信息、知识等都成了新的劳动对象;它能更有效、更充分地发挥社会化分工与协作蕴含的生产力,通过网络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对生产力有关要素更合理地组合、协调,可以获得更高的综合效益。在精神生产领域,虚拟性实践的功能发挥得更为直接和充分。人脑和电脑(加互联网)组成的高级的智能型“人机系统”,极大地提高了人的精神生产能力,当今许多科学发明创造之所以能很快取得成果,无不是得力于虚拟性实践的帮助。“神威Ⅰ”自去年9月开始运行以来,仅10个月就完成了28项科研课题。其中有关人类心脏基因克隆运算等研究课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所形成的生产力,不仅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也导致了世界经济结构发生快速转变,使全球经济开始进入网络化、知识化和数字化的新经济时代。例如“美国互联网经济1998年总收入为3014亿美元,超过了能源(2230亿美元)和邮电(2700亿美元)的收入,仅次于汽车工业的收入(3500亿美元),但其按人平均的生产率(25万美元)已高于汽车工业(16万美元),此外还创造了就业岗位120多万个”(注:乌家培:《网络经济及其对经济理论的影响》,《学术研究》2000年第1期。)
3.虚拟性实践以新的交往方式丰富了社会关系。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际关系的发展形态和社会关系的丰富程度,是区分不同历史时代的重要标志。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曾按照人际关系的不同形态把社会划分为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人际关系是一种动态发展着的人的社会性标志。
从人际之间的社会横向联系角度来看,人际关系基本上可以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三大主要类型。而虚拟性实践则又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社会关系类型——“网缘关系”。“网缘关系”是“网民”通过虚拟空间构建的一种人际关系,它在形式上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三大关系类型,“网民”群体还能够形成相对稳定的网络社区。网络交往既不必有血缘关联,也不必有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主体的职业性质、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背景、政治态度、居住地域等差异,已不再成为影响交往的前提条件。在网络虚拟空间里,交往双方所展示的实际只是一种对象符号,只要双方有共同的需求并认同交往内容,就可以进行交往。而且每一个主体还可以几乎是同时地以多种角色与多个对象交往,这就使交往主体之间的关系呈现为多维度交叉和非中心化的状态。“网缘关系”具有松散性、变动性和多样性特征,是一种更具普遍性和自由度的开放型人际关系,它开辟了人类社会关系的新领域,进一步丰富了个人的社会联系,扩展了人的社会性,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4.虚拟性实践加速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世界历史的形成是同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出现相联系的。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8页。)。世界历史的出现使人类发展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阶段。网络虚拟性实践的出现,则进一步加快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电脑和互联网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建构了全球性的网络社会,这是独立存在于现实空间之外的、没有地域距离的世界性活动场所。在网络社会中,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与其他国家、地域的人直接沟通,国家概念中特有的“地域”和“国境”界限被弱化,信息可以自由地跨地域、跨疆界在全球传播,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现实文化规范形态所具有的地域性和不可通约性,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和知识共享。互联网还使不同地域和国家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普遍交往的扩大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各国经济发展更加依赖,各个国家、民族的经济文化相互影响不断加深。世界历史为发展中国家利用世界发展成果,发挥“后发效应”,提供了历史机遇。
虚拟性实践的价值功能远不止上述这些,它还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生活方式;为公民的政治参与开辟了便捷的网络通道;为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开辟了新的领域,等等。有人评价说:“虚拟是我们从现在的一级文明跃入到未来的二级文明的中介系统。”随着虚拟性实践的不断深入,其价值将会展现得越来越充分。
(三)虚拟性实践的价值局限
虚拟性实践虽然是一种高级形式的实践,为实践主体提供了新的价值关系,但它也存在着一定的价值局限。虚拟性实践不能取代现实性实践的作用,而只是一系列现实性实践中的一个环节。虚拟性实践的许多结果必须转化成物质性存在才能为主体所享用。“网上会餐”虽然可以丰富多彩,但无论如何是吃不饱肚子的。“网上购物”可以节省许多时间和中间销售环节,但最终还必须由商家把商品送来才能消费。“网上旅游”虽然轻松自由,但永远体验不到亲历实地的丰富感受。虚拟性实践非物质性方面的优长,恰恰也是其局限性所在。
虚拟性实践的价值局限性中,还隐含着理性抽象所造成的局限。虚拟性实践是抽象理性的对象化过程,尽管它可以表征理性具体的丰富性,但无法保存感性具体的原始丰富性。展现在视屏上的经过主体理性梳理“净化”过的虚拟对象,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主体认知结构和主体选择的印记。这样,人们从网络信息中获得的对象世界的认识,即便是客观真实的,也是缺乏具体丰富性的真实,同感性具体的真实有很大差距。如果长期依靠网上实践来认识世界,必然会形成认识上的片面性。即使是理性色彩较为淡薄的网上情感交流,也同现实中的情感交流有相当的差别。长期沉溺于网上生活将会逐渐弱化对现实复杂变化的适应能力。今后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迅速猛发展,人们会越来越深地生活于一种虚拟的文化氛围中。虚拟性实践的逼真模拟手段,会使现实与虚拟现实的界限进一步模糊甚至发生混淆,吸引现实生活模拟虚拟现实,诱惑人们远离现实世界,进一步加深理性化偏执,甚至会变成负面价值。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的迅速发展,虚拟性实践的理性抽象负面作用将会越来越突出地显现。
在网络虚拟性实践中,其价值应用还会受到规范约束弱化的局限。一方面由于实践主体是以符号形式出场的,真实个人的“缺场”使主体之间缺乏直接的感性接触,所以相互之间也就缺乏责任感和约束力。据广东青少年研究所今年7月披露的调查,有53.1%的人承认“在网上做平时不敢做的事”。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还处于初期阶段,网络规范还没能完全达到制度化、法律化,所以对主体的约束力相对较弱。如果个人不能自觉遵从网络规范的“游戏规则”,就难免会出现越轨现象,如网上经济诈骗、传播不良文化、“黑客”骚扰和制造病毒等。网络规范缺乏约束力的弱点,会在一定程度上妨害网络使用价值的扩展。
(四)虚拟性实践的理论意义
虚拟性实践不仅给我们的实际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且为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和推动力。从哲学学科的角度看,虚拟性实践作为一种新的实践方式,本身就是一个新的哲学认识对象;虚拟性实践使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对其研究将会拓展哲学的视野,有助于丰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有论者说,虚拟性实践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未来哲学的原则和方式。“从现实性哲学转换到虚拟性哲学,这将是我们时代哲学研究发生的最为巨大的历史性转换”(注:陈志良:《虚拟:哲学必须面对的课题》,《光明日报》2000年1月18日。)。进一步开展对虚拟性实践特性、功能、价值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信息时代的实践变革,提高实践创新的理性自觉,应是有所补益的。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