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结酸、碱、盐氧化物的性质2.总结碳、氢、氧、铁等典型的物质的性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9:44:54
1.总结酸、碱、盐氧化物的性质2.总结碳、氢、氧、铁等典型的物质的性质
xZOcGWJ|O#uZdWլ@vQ&;=wcn^iܘ 6cD7}|ʿSb̌4MUN9uO^}Ѝhݬ/ڱ13L?s\Kf6iD~4YO{qW`G`hS !8FT;Ok6eX*7ҨAFzhfD8IQEpqvfOMY#t',6)3o|\4wtcZd!k{a^!UsbǦAWZ^cS؁Y+y"$^>nlv0v'b(BȞ9?CP,Nc#&9l锬euRR>x>\2_FLfX/U_7Z!d`6%vàSyaZKCFՂYL\4Z Y;d,&~C@BШF5h5|zg-j8:R'5 Plle\yָ>Bک7g޸#apY$"!y `FZM7Mϳv9QuWF5|0?nx0s.saj`ޘvWTnVs#0&BfˍjMP=+eax[6VJm𚣗1͈63oX"ډ;<Scx&ۡaҋX9qtz7dzٜ8Uel$5h0%iG$egvXƒB<ہ\߇vYs}FA|5y $pJ;Ș:*r -G:2p(4l{r':j)Oǐ9AGs59}2{P v1vyiC6Xqa.kPqc'Rl(,{PΖIO|:wS@ʖX(5V.H7dl߀0~Yܦܽ*FQ-:onvt3N!5nT280СF;C!D[bfsHZt{hCgSt{VFNn,,irjq1Ǘ!7xDw. ̀Auz &{2} YK _@(nbFh'.3҅[1+ṿePC1xwB}J센ܜ3 !y՘[Չ:g)! 3Nꩌ+(IB›e쐚&Wy=)-4`='RB!7w nߡD4Bzo_pJ;{9:&_A`NA$qt/5peS#MO< F |AKbGD@<3O\CBCXjn!!> 8Ƙ DOCB1s}3=@P@=j0 S>̅T0P8J{@(f׭yxzc>}bjɨX- Z>Ъ|T5)0q6]u/jJ"b"Ba14 iC@=5d2׊hPpss8ki͊X5KuBP ¹;j\EzxQ\|G][*SeKgʾzӣjJ9۵50w jx +v\%F5ݬ}ہX5gEEG$`zxJWLݷf$T.j􀀘ɍ)'SGXYX[)hї8JW@ 5!!Drdvuېqܾ.˭:XPb&E5 0]Xz5J ,ǚ ݇ JSWRԹpVQRlH9z]k֔Q4tQqۚɣXoG5.CzwQLSTB\VO]_OZy)%fYfR ݉"h w}ǂN2W2XDɫ&Xd~j…˝[ضXяTI2ijdo7&_ty5S+g

1.总结酸、碱、盐氧化物的性质2.总结碳、氢、氧、铁等典型的物质的性质
1.总结酸、碱、盐氧化物的性质2.总结碳、氢、氧、铁等典型的物质的性质

1.总结酸、碱、盐氧化物的性质2.总结碳、氢、氧、铁等典型的物质的性质
1、 酸的化学性质 ⑴酸 + 碱 ---- 盐 + 水 条件:无条件 ⑵酸 + 盐--- 新酸 + 新盐 条件:产物中生成沉淀、气体、水 ⑶金属氧化物 +酸 --- 盐 + 水 条件:无条件 ⑷金属+ 酸 -- 盐 + 氢气 条件:酸不用浓硫酸浓硝酸;金属用氢前不用钾钙钠 ⑸石蕊遇酸变红,酚酞遇酸不变色 2、 碱的化学性质 ⑴非金属氧化物 +碱 ----- 盐 + 水 条件: CO2、SO2、SO3等酸酐才能与碱反应. ⑵碱 + 盐 --- 新碱 + 新盐 条件:碱盐与盐盐,前溶后沉淀. ⑶石蕊遇碱变蓝,酚酞遇碱变红 3、盐的化学性质 ⑴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⑵盐 + 盐 ----- 两种新盐 条件:碱盐与盐盐,前溶后沉淀.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8-18 08:24 氧化物 一,酸性氧化物 我们知道,碱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碱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也生 成盐和水.例如 2NaOH+H2SO4=Na2SO4+2H2O 2NaOH+CO2=Na2CO3+H2O Ca(OH)2+SO3=CaSO4+H2O 上述反应表明,二氧化碳,三氧化硫跟酸的性质相似.因此,人们把二 氧化碳,三氧化硫这样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我们熟悉的非金属氧化物中,一氧 化碳不是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大多数能跟水直接化合生成含氧酸. CO2+H2O=H2CO3 SO3+H2O=H2SO4 含氧酸也可以受热分解生成酸性氧化物.例如,将硫酸加热可得到三氧 化硫和水: H2SO4=SO3↑+H2O 在这里三氧化硫可以看做是硫酸脱水后的生成物,因此也把酸性氧化物 叫做酸酐. 二,碱性氧化物 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大多数金属 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 三、两性氧化物 同时能与强酸强碱反应,故称之为两性 如:Al2O3 ZnO BeO 2Al2O3+6HCl=2AlCl3+3H2O Al2O3+2NaOH=2NaAlO2+H2O 四、不成盐氧化物 不能跟酸起反应,又不能跟碱起反应而生成盐和水,这类氧化物叫做不成盐氧化物.例如,H2O、NO、CO、N2O、NO2、N2O4、TeO、ClO2、I2O4、MnO2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一氧化碳能跟氢氧化钠起反应,生成甲酸的钠盐.但是在生成盐时没有生成水,所以一氧化碳仍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二氧化锰、二氧化氮是不成盐氧化物,因为锰和氮的含氧酸对应这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不是+4 . 高锰酸根对应的氧化物是七氧化二锰而不是二氧化锰. 硝酸根对应的氧化物是五氧化二氮而不是二氧化氮. 五、其他复杂氧化物 如Na2O2 ,KO2等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 如金属钝化形成的氧化膜 不与酸和碱反应.呈现特殊的晶体结构. 结构异常复杂 氧化物知识归纳 1.氧化物分类(不同角度) ①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 ②离子型氧化物与共价型氧化物 离子型氧化物:部分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 如Na2O、CaO等 共价型氧化物:部分金属元素和所有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 如MnO2、HgO、SO2、ClO2 等 ③普通氧化物与过氧化物 ④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其它复杂氧化物 1. 酸性氧化物大多数能跟水直接化合生成含氧酸. CO2+H2O=H2CO3 SO3+H2O=H2SO4 含氧酸也可以受热分解生成酸性氧化物.例如,将硫酸加热可得到三氧化硫与水 2. 同时能与强酸强碱反应,故称之为两性如:Al2O3 ZnO BeO 3. 不能跟酸起反应,又不能跟碱起反应而生成盐和水,这类氧化物叫做不成盐氧化物. 例如,H2O、NO、CO、N2O、NO2、N2O4、TeO、ClO2、I2O4、MnO2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 一氧化碳能跟氢氧化钠起反应,生成甲酸的钠盐.但是在生成盐时没有生成水,所以一氧化碳仍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2)二氧化锰、二氧化氮是不成盐氧化物,因为锰和氮的含氧酸对应这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不是+4 . (3) 高锰酸根对应的氧化物是七氧化二锰而不是二氧化锰. (4) 硝酸根对应的氧化物是五氧化二氮而不是二氧化氮. 2.不同类别的氧化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酸性氧化物不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也不都是酸性氧化物 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却是金属氧化物;CO、NO2、NO等都是非金属氧化物,但不是酸性氧化物 (2) 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碱性氧化物. 碳 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IVA族.拉丁语为Carbonium,意为“煤,木炭”.汉字“碳”字由木炭的“炭”字加石字旁构成,从“炭”字音. 碳是一种很常见的元素,它以多种形式广泛存在于大气和地壳之中.碳单质很早就被人认识和利用,碳的一系列化合物——有机物更是生命的根本.碳是生铁、熟铁和钢的成分之一. 碳能在化学上自我结合而形成大量化合物,在生物上和商业上是重要的分子.生物体内大多数分子都含有碳元素. 碳化合物一般从化石燃料中获得,然后再分离并进一步合成出各种生产生活所需的产品,如乙烯、塑料等. 碳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晶态单质碳如金刚石、石墨;有无定形碳如煤;有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如动植物等;碳酸盐如大理石等. 单质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取决于它的晶体结构.高硬度的金刚石和柔软滑腻的石墨晶体结构不同,各有各的外观、密度、熔点等. 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稀酸、稀碱和有机溶剂;不同高温下与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在卤素中只有氟能与单质碳直接反应;在加热下,单质碳较易被酸氧化;在高温下,碳还能与许多金属反应,生成金属碳化物.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下可以冶炼金属. 如Na2O2、Al2O3 都不是碱性氧化物 (3)酸性氧化物都是酸酐,都含有相对应的含氧酸,但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 如SiO2是H2SiO3 /H4SiO4 的酸酐,但SiO2 不与水反应 (4)离子型氧化物都是强电解质,共价型氧化物都是非电解质 氢 在常温下,氢气比较不活泼,但可用催化剂活化.单个存在的氢原子则有极强的还原性.在高温下氢非常活泼.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几乎所有的元素都能与氢生成化合物. 名称, 符号, 序号:氢、H、1 系列:非金属 原子体积:(立方厘米/摩尔) 14.4 氧化态: Main H+1 Other H0, H-1 族, 周期, 元素分区:1族, 1, s 电离能 (kJ /mol) M - M+ 1312 密度、硬度:0.0899 kg/m3(273K)、NA 热导率: W/(m·K) 180.5 化学键能: (kJ /mol) H-H 454 H-F 566 H-Cl 431 H-Br 366 H-I 299 晶胞参数: a = 470 pm b = 470 pm c = 340 pm α = 90° β = 90° γ = 120° 颜色和外表:无色 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率:(m/S) 1310 Image:H,1.jpg 大气含量:0.0001 % 地壳含量:0.88 % 原子属性 原子量:1.00794 原子量单位 原子半径:(计算值) 25(53)pm 共价半径:37 pm 范德华半径:120 pm 价电子排布:1s1 电子在每能级的排布:1 氧化价(氧化物):1(两性的) 晶体结构:六角形 氧 晶体结构:晶胞为简单立方晶胞 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率:330m/s 原子体积:14.0(立方厘米/摩尔) 相对原子质量:16 元素在太阳中的含量:9000ppm 地壳中含量:474000(ppm) 氧化态: Main O-2 Other O-1, O0, O+1, O+2 化学键能: (kJ /mol) 146 O-O 498 O=O 200 O-N 360 O-C 743 O=C 电离能 (kJ/ mol) M - M+ 1313.9 M+ - M2+ 3388.2 M2+ - M3+ 5300.3 M3+ - M4+ 7469.1 M4+ - M5+ 10989.3 M5+ - M6+ 13326.2 M6+ - M7+ 71333.3 M7+ - M8+ 84076.3 晶胞参数: a = 540.3 pm b = 342.9 pm c = 508.6 pm α = 90° β = 132.530° γ = 90° 热导率: W/(m·K) 26.58 铁 [铁的化学性质之一] 铁Fe,原子序数26,相对原子质量55.847.铁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α铁、β铁、γ铁、б铁等.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表里排在氢的前面.常温时,铁在干燥的空气里不易与氧、硫、氯等非金属单质起反应,在高温时,则剧烈反应.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3O4,炽热的铁和水蒸气起反应也生成Fe3O4.铁易溶于稀的无机酸和浓盐酸中,生成二价铁盐,并放出氢气.在常温下遇或浓硝酸时,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保护膜,使铁“钝化”,故可用铁制品盛装或浓硝酸.铁是一变价元素,常见价态为+2和+3.铁与硫、硫酸铜溶液、盐酸、稀硫酸等反应时失去两个电子,成为+2价.与Cl2、Br2、硝酸及热反应,则被氧化成Fe3+.铁与氧气或水蒸气反应生成的Fe3O4,可以看成是FeO·Fe2O3,其中有1/3的Fe为+2价,另2/3为+3价.铁的+3价化合物较为稳定. [铁的化学性质之二] 铁的电子构型为(Ar)3d64s2,氧化态有0、+2、+3、+4、+5、+6.铁的化学性质活泼,为强还原剂,在室温条件下可缓慢地从水中置换出氢,在500℃以上反应速率增高: 3Fe+4H2O→Fe3O4+4H2↑ 铁在干燥空气中很难与氧发生作用,但在潮湿空气中很易腐蚀,若含有酸性气或卤素蒸气时,腐蚀更快.铁可从溶液中还原金、铂、银、汞、铋、锡、镍或铜等离子,如: CuSO4+Fe→FeSO4+Cu 铁溶于非氧化性的酸如盐酸和稀硫酸中,形成二价铁离子并放出氢气;在冷的稀硝酸中则形成二价铁离子和硝酸铵: Fe+H2SO4→FeSO4+H2↑ 4Fe+10HNO3→4Fe(NO3)2+NH4NO3+3H2O 铁溶于热的或较浓的硝酸中,生成硝酸铁并释放出氮的氧化物.在浓硝酸或冷的中,铁的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薄膜而被钝化.铁与氯在加热时反应剧烈.铁也能与硫、磷、硅、碳直接化合.铁与氮不能直接化合,但与氨作用,形成氮化铁Fe2N. 铁的最重要的氧化态是+2和+3.二价铁离子呈淡绿色,在碱性溶液中易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的颜色随水解程度的增大而由黄色经橙色变到棕色.纯净的三价铁离子为淡紫色.二价和三价铁均易与无机或有机配位体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如 Phen为菲罗林,配位数通常为6.零价铁还可与一氧化碳形成各种羰基铁,如Fe(CO)5、Fe2(CO)9、Fe3(CO)12.羰基铁有挥发性,蒸气剧毒.铁也有+4、+5、+6价态的化合物,但在水溶液中只有+6价的. 化合物 主要有两大类:亚铁Fe(Ⅱ)和正铁Fe(Ⅲ)化合物,亚铁化合物有氧化亚铁、氯化亚铁、硫酸亚铁、氢氧化亚铁等;正铁化合物有三氧化二铁、三氯化铁、硫酸铁、氢氧化铁等. 如在亚铁氰化钾K4[Fe(CN)6]·3H2O(俗名:黄血盐)和铁氰化钾K3[Fe(CN)6](俗名:赤血盐)中.铁与环戊二烯的化合物二茂铁,是一种具有夹心结构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铁的化学性质之三种状态】 铁的电子构型为(Ar)3d64s2,氧化态有0、+2、+3、+4、+5、+6.铁的化学性质活泼,为强还原剂,在室温条件下可缓慢地从水中置换出氢,在500℃以上反应速率增高: 3Fe+4H2O→Fe3O4+4H2 铁在干燥空气中很难与氧发生作用,但在潮湿空气中很易腐蚀,若含有酸性气或卤素蒸气时,腐蚀更快.铁可从溶液中还原金、铂、银、汞、铋、锡、镍或铜等离子,如: CuSO4+Fe→FeSO4+Cu 铁溶于非氧化性的酸如盐酸和稀硫酸中,形成二价铁离子并放出氢气;在冷的稀硝酸中则形成二价铁离子和硝酸铵: Fe+H2SO4→FeSO4+H2↑ 4Fe+10HNO3→4Fe(NO3)2+NH4NO3+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