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炎帝的传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07:48:39
关于炎帝的传说
x}Yr#˕VPzRK-ɪҽ dHb`r& @fZb UIU4"|q81ALs4xO/y)6#͚1wLS:.e͍(x]3_'qt<1Kܸh4g܍fL`׽=Ӻ󮓃L)6n\0cwӊ9] RNփymB;T2gLk7}A V2$r[ϣ{Nǜ~Fm6ǫ,)^9@)AoۗJp~f)M{1]wj7۠IQ%̀4ۻ3N%tm;,rdzΠSRw-m/J2e?.u5g.z1xUK{o=y˃⠽tieap=_7vqӶɵA[{h;sg̛↷{_?e! b }s84+~NJ+[CJgѸ`{j`'L ]Rk Xa 'PFD9]2=,9S 'f/u7n <[̭{lP>K ,)4??ȧ\4S1ID# 0b"w /Lj#(hL&(ϻUo`o, Y8Lp msQ);0u04z??ֽv߁ڪAP ,gO 0PLףChSQGt;jߛs$g)9E 5KE4C:)&0(\7Bv<ϣcm]n6ج$$x\CDK7CAt t/)iï!%Z"7 UoL@X5ap [Om*`]DYY3R}atx_cri1奶C*>XEd(6i[F[7*/YUCJ!G=vm=k>A MeHчobS `GYnz8 C}G䭞q3 q˝;P⽖?{K@ ~IGYt`9g^RfǪI?:e!L]I2 9"[C\CT12,1aFGF;m/#*<=¿(d7LK]Axq}czFaGPl@7we?b8ksg }-Tl6c3=)z k [f=B0<͒LjڏE$x}E& "^ |;4wX1#v*lKbC=x GTnuBHpف m30e~ LɌuk4Q~pkU>~8}.P5kH$;zcPo":"*/uw-?+=Ūf5{c2 ^'<{QF, ÿlܻkWJ@$>-9K_?:t [h3\B-Tz<d 6ʹ9tPKCd&LO+,$OD\^)0Y63˨0^mm .A"~^/@ mRlnP<v-aLR+[`1K򡵮@s5SO{ Ak<ẅ,FVyܱQ]oCծNژXIG{۽EfnA}C 3N`9g"2Ƨ1mTq]ɛࠇ/> y

3SϿ%70o-5V7^pW j5k}v_zP>[_ ?lF9~שּ<bhY\qU5m>7y-8u㯏[Lb25>xp G [ . ԗ2>]sXCc{:A$fL#]@MgM]Cm5g$xǶKEإE&zG?1,Hȓ#:*7ܓyM?x֛G[Koj͇ sAhQOP+S0wݥZ`NMCנYvT!0ŨHK-lSG"hC8DIJVf!R=BST(SF"uiYTXhiu{>1 [[wӔ^wk>ĭm컟ND3n܀?-WeU!xtCk 1:haVq[B>%ڑ9K{ߢH?M |ah[9Sđ&9V湟†5¯g% r;46ofh@΍c3 qZRԺ8s[a˕Qn׷~rR2r[3ަ"x:fZqD̯g`@f&AST! jmUo8Ao+81X$T~tswAN>tXc;0 !F {F6n洑gߊ{Gw"ֆ֥#z!KfI܄ְĜJ"1"(`ݗ0h UoPnܛs^oASp qL! qaAJ^AT$90/ͻ>{ 7[Ո_= s[Ȏ1o0KôHC4`4I輆LÉџo_ LTM=0$r9"N9\Tڬo/M4sCy9}s79BHql#ɷG v0zt29~]ע;̾fvgMaeOW4K肜܇V4A"1hu/)V+/'DI &I (uӂ>q׮/3B8Iw1hmPrwY ފδݞ:̾SDE!#xffOmR<]F_Yz YQ,|#5_wijpeR䖊LedᦚAT0C9\i LgB`a@#6a%BZ;çW182zwuytdXt^}f86^>s7W$J+09bԠuB񘥴xe}9র'zJIZ` Z;t3bYRMa <-/\F4dFpGLq]6>{_@Kojˁ 7U;?;Da zs0{FU_=sLn=(1,u85hU@uo?\XM 2yiQq xC7\RyE4=_|룯/i5vk\,a ~/Eև=Zs_lƠ}fOE!x$LIG* 2 .4>VFDv2hfx{ĉfLӽ1+y6pd.6"OR: :&Z̮F;KuƆiVewpt% Ї79Č)Sj⃻`\_tOmw6; כ <~.^ rvn$R]}ШSB vԲ%XnnbO)BYssWaӦwuY3^ڂLl\bz$c;2'7T&.0$&A(p1jF e >^(Tѿ:aU'X".3hUAH8&./sfw\tQKh:g\"hn>\[2i]2t)kny&|7?=|a#$d0;әk,fƽs͠ga*gާh/jPiфB׫,|ضPN"=`hVE$ 8,];z+(?"7gǻ]^< YDҬXW!mOd W #~i]$v`שfd]?[6;_v^6o? o#*A3: 6Q,ln_]_R u=Vtݵt kZ!h]0lts[V`ӟL7:.25Jx˝_ ҋ\v }ctLpG|@-wy/Z\T̚hC"sS٦dGN'Z'.nv} +6+wi6 jV p­u0zt!ʻ<^֜;Ul}J_ǎVa/^V ۦXn {Gw>>FLA^AQ0!1YzPr7;I\@qג)6+.7>1䪷 Hbh;qV`Y0nhϒi=1]enG6bKzaTtl`T d#Ib;fcbpmacOAJ?Ǡ/tr)\h.橥Bl/r"qÄ\gw'V 9 CmqB/TYl].€+];k^B*dtArLT8ؤ"ڏ`לU; ɣ:3Y2*C8)YXB[z1 |BZcw2qhĒ@e_ô&D5^1jB {L6b.- )ᔼ/&C",\{n%&Gw 9,ҁhY2kRkk 7 2Yق&{stn|Kj X2OqJD\l}rc,4xKQg`X~t 3D 3 jմqPc3j z8o=I0ka`8[qj>ح # ]kw Hn1Oi?q6FTwM$2"w@WV~PޝC'X`%rKPޔ.~D4ٓ4/0t6|H0IZW>,H.s'^vז.Y܁R~*"IH6Kjƨ%LF\`g;nL?5AOn d[cvLpV=Y\ƱN%PmqU}V66a-TiŬma!ܢ;E2|>?7^o+w"'siT3n"noD6fѣ={<°{(ĐSbln3U [湣SbLSxC&'S2~⌴OvNy\''^R^v#BS<#2QԾށ:L 9bBl}p~5<'BhKxgh7b =]PP0PewyO_rU\7@="I Va׎.ra r!wƫ4QxO˕0bo*-q2i!=ryZKwmKs馷0ݙDPJh̀/˅%A*;5S3ͬhSo_DSŸxrbQ jsVgv2r4 Cannh.y|1(H -Umw9|Sqw;k-\DM]Vc=D;^1hfő viBf>;4})LWͽ%|rA.w/eߴ(;~2{*O*k*L5Ǒ f̤y|/;&XlTyh--3=8BY'ʃWx]2-v%/K9Ρ]o_ƿ(7 2H | *D!ʶ QB5I٢[\G=Fz~_'? fL\4/Z^!ݬ BAc.yCe3AoþDB?7j͛kyՄƸl3"ߐՖ^!goϛCi='\!+TbE;zϝ=Wҧ,C ,nǤS|}B }rb,Z׺x4u\{  a-5 (LaSEk y% ^[ў ^;\P7 NW{Vݿ94IܗU0*r|R$U "0Ӓma{*g=k=wU\_ga ew 9] ye~sSB|D}x5y0} .^ nL- g78]8T6Ĥ .Ԡ-5#K [[vtomRL޸Qe 6&N" ;|GRJxlQmݱj0wuͣ(NNկ Ty׫Q\Q4˃ w3mk>r\y;yrKmmCh(Wi]y[w}~Nk^,G㠄=V9 0Y#ɫh02S\6j.$/Hƣ:+7HxV>pwvRyN*̭/(g-9!s~}i$B*)p{!_qQwJI>^v6.N>'[n,Me^N= 1cĻ19kz%.=Rr85'FֿnDj,軕89р!zj4N,fAȽ5'Ro 䇈.QEŞl#9`+A0$9˭0Vn!MCy;Hw<{b79'c05VbSzM.qRϿ"q-MW ў;xs3U9/MBt6`}:ϕҕTw@vW5X~/҇?;r_X)3bR!'Kaj_>QBF#J,W|5,ey}?,@+b /-gS&њh4D|PyZQZ %`Bf8ĨAmߠ/;ā4eQ0lg=)OL׃ MGpΔa˩`v<g%Yۤ!K0ܮt~nhs0p. +&\,eH[G&aK B &z/p]]x3(K<8O/ EFv-4f]AQvy$/?L>ag^4MįdkNDW.!(cr2#AdZkr]ޕ+Yސ#)+/9ț_'. ŽDzp˫r/<>^jh|xcLrh200G[āmE <%9˲hme<rJ]מ"fP]YO4& ø blu3 j׭ ^bwRNU9m}Ⱥ).!mvA9E˂Z/,5 VQD|E:?msDĭ u) !DSݶl'r7;7C';ˤTI5[|vSŎeXs:EҾNm%p5ܸ&_p?iU e݇k=hc ARQ-n&5t{7ՑǥﻒA.(:⩚d8;.w* j{ =eKyaWu6:wvhK'{ Ofb ''唟=3_qfy1ѕY&=LYN2ZVHN_?bߥ2 y~Zg&g#x7hX?MiP~#P o5>; ذ1櫜slƀi 7|DiT6HQ  |D '(dz~oByJ~B8 Md#٣!KLQ[5** 1lOE袖0 _m|cFEqFmDQmֈ_')x᫈#-Y}:!R& j|"q8/G5ߏ?R9^BQM $!ىd#I~Hdb$Lqp2iU@Z J $MxvdǠJ$Rlld@˸9%{BQpCSuso bRD_˜L2Y`&9ԍ)V`2i%֏t ĠM5nJ MmStt CSqN<9S O1oڑ7aOg\&Ba b(IJA2CƀP!y`d2rAⶇ;EU7{F˴(x@TMHʋ1THX$T(\ʛ'O4=M1pbЩFuST UF@/rT^| PUHU։jhwS+ZjQ?Y˪Pȭũfv-Nȯ% >a(PlYs:ءMb禳mwm8[-]hȺSN-V[VǸX[[)[LQs:,' (WdǙԑ&[PdK3ȥ3 'GKr\hdrs,N}_6 Dg^cb!GK.-OoT\]yuQڄKU9d&v)875QdR!|w" ow :K8c.q/>z&w'y0>/fa-2K~} X5yqna݋u^/1|k~/ FX"q9<_ uW+.%4AĩLb/P2I/yxg/DK_,%(HT00 >#]cKP `Rd^0hecHlnvN~¢tGf 10WH+L6´?1O X46Ƙt{w籇ـq Z0i9!+A,bvdbe~R"А0 @k?mlŃ&Fw Q׈:DaȊƯ‹&+Cf4!7cGӪd ] iVSHd%-\|'-Wdm4s~4]K{dLS-~35sMjȜwŞl j|%E=ƣ#JɤbɥGvdScSQYqjjX}jì&cz jrZ|Úx!ڳl9,kl$5iؐiM|E\k!yɷm }Zl}ViGx׆'Ǽ8e_ mnl3h"R/آ}u>6 lOd{qTy/f6&q'^cgc̎0i=m&nFy"V6ivA}lm2C6~,lkDCC6Nk_cm d"{۳Ig 9<-SYXfHk%LT.7/67 c$2kYQFnj"^7iF]_8n=nJ&<70=|?]˛!ϛLoreqۛ ?79?-ZQoPAa~*of;8{4O;2iX4gӞlp_/=e&1np,/K y7pÐ%GT&2I"9> g](Szɉ\q/i:[g8o4މ8,X$EvBL{bVၫDo3} zr={XlC8q ܳ=E_2hY8x!ܳ*bc->k_N8\ǜ-eeulg=P77V/M5s9:UNyD'3Qp)V7>,o]?7l:!ݳ[i yX;$\trF 8HG㤓c*+]48o=_LU_8)r5N/ךOZ ox?@7P ox?@ox׏7P?g>`>`>`>`>`w^?.ֵ1}

关于炎帝的传说
关于炎帝的传说

关于炎帝的传说
炎帝
中文名称: 炎帝
又 名: 烈山氏 神农氏 赤帝
性 别: 男
民 族: 华夏族
生平简介
炎帝,传说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一说即神农氏(或神农氏的子孙).相传其母名任姒,一日游华山,看见一条神龙,身体马上有反应,回来就生下炎帝.炎帝生于烈山石室,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他一生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丰食足衣;为了让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尝遍了各种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乐器,让百姓懂得礼仪,为后世所称道.其族人最初的活动地域在今陕西的南部,后来沿黄河向东发展,与黄帝发生冲突.在阪泉之战中,炎帝被黄帝战败,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合并,组成华夏族,所以今日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后代」.
炎帝 神农氏
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为炎帝.继女娲后为天下共主,传说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又创造五弦瑟,开始蜡祭和市场.自他以后中国进入农耕社会.
是传说中远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
春秋时左丘明撰《国语·晋语》云:“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水经注·渭水》:“岐水(今岐山县境)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南宋罗泌《路史·国名》载:“炎帝后,姜姓国,今宝鸡有姜氏城,南有姜水.”《一统志》载:“凤翔府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长于姜水……”.宝鸡市南姜城堡一带,流传着许多关于炎帝的传说.如说炎帝生于峪,其母怀抱炎帝沐浴于九龙泉.又说炎帝遍尝百草,为人类找到了可以治病的中草药,到晚年上天台山误尝断肠草而死等等.因传说代代沿袭,当地人们视九龙泉为圣地,遇大旱常在此祈雨.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宝鸡县令许起凤因祈雨重修炎帝寺并立石碑一通.
炎帝部落,初期,从事采集渔猎,后来逐渐作务农业,开始了半定居的迁徙农业生活.其迁徙的路线,是顺渭水东下,过伊河、洛河,到达今河南、山东一带.因其地平坦,气候较温暖,适于原始农业,遂以农耕为主,形成定居的部落集团.初都陈,即今河南淮阳;再迁鲁,都曲阜.传八九代后,势渐衰,受到九黎族压迫,为蚩尤所败.后联合黄帝部落打败蚩尤.黄帝部落又打败炎帝部落.此后,炎、黄两族部落开始联合和融合而为华夏民族,占据了中原地区,在黄河中下游两岸的广阔土地上逐渐创造发展起来伟大的华夏文明.
炎帝部落对农业的发展有伟大贡献.其经过多代观察、摸索、试种,发现了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并逐渐培育成农作物.又“斫木为耜”,“楺木为耒”,发明了生产工具,取代刀耕火种,从而开创了中国的农耕文明史.
炎帝部落对医药的发展也有伟大贡献.他们经过辨认植物,逐渐了解了部分植物对人体疾病的治疗作用;又因造耒耜,种五谷,改善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使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有了更为可靠的来源.促进了人体素质的提高;又作陶器,制斤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使人们的健康水平和寿命相应提高;又相土地,察水泉,使人们相对定居,免除了渔猎采集时代风餐露宿、东奔西走之苦,生活比较安定,从而使人们的生存条件和体质健康逐步改善和提高,也使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故可以说炎帝开创了中国医药史.
炎 帝——中国羌炎农业文化始祖
炎帝,号神农氏,中国羌炎(姜炎)农业文化创始人,民间敬奉为神农大帝.羌族,公元前3976年,原始社会的“三皇”(神农、伏羲、女娲)时期出生在今陕西省的渭水流域.炎帝姜(羌)姓.今陕西省宝鸡县的姜城堡均是羌姓村寨,是炎帝姜姓氏族的发源地.炎帝姜姓氏族由善于治水的共工四岳羌人起源,逐渐沿渭水、黄河流域向东发展到今河南、河北、湖北、山东一带中原地区,由畜牧逐步转入农耕.故任乃强教授在《四川上古史新探》中记道:“羌族是亚洲最早创造牧业文化和进入农业生产的民族.”
炎帝一生为中国羌炎农业文化的发展日夜操劳.晚年,他不顾年老体衰,到湖北南方巡查,今湖北仍有一炎帝名号命名的“神农架”地名.据史载,炎帝在南方巡视中,仍忙于各种草药中,为亲尝药性疗效,误尝了剧毒的勾吻(俗称‘断肠草’)不幸毒亡.后被安葬在湖南长沙茶乡(茶陵).
炎帝神农氏比黄帝轩辕氏早五百年,炎帝是在“三皇”时期,黄帝是在“五帝”年代.《史记·五帝本纪》记道:“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据甲骨文、金文记录,《尚书》,《逸周书》等史籍记载,炎帝时代比黄帝时代早五百年左右.《二十四史》《庄子·盗跖·释文》记有:“神农之后,第八世帝曰榆罔”.榆罔失国,有熊氏黄帝得帝位,黄帝为炎帝之后矣.有的史籍记载炎黄“阪泉之战”,实指中原东面的炎帝氏族与西面的黄帝氏族之战,并非炎、黄二帝之战.今中华民族荣称“炎黄子孙”,“炎黄赤子”,因炎帝又叫赤帝,有火师之称,均以先祖炎帝冠名,炎帝中华民族起祖,开创中华羌炎(姜炎)农业文化之伟人,无愧中国“神农大帝”尊号.
炎帝文化
炎帝,姜姓,我国上古时代姜姓部落的首领.据《史记》等记载,炎帝神农氏,父曰少典,母为女登,少典正妃.一天,其母游华山之阳,梦见太阳落在自己的怀里,有神农首感,于尚羊( 即烈山,今湖北随县) 一石室生下炎帝 , 取名石年.相传炎帝神农,人身牛首 , 三天能讲话 ,五天能走路 , 七天生齐了牙 ,三岁知稼穑.炎帝成长于姜水流域 ( 今陕西姜水 ) .长成后 ,身高八尺七寸 ,龙颜大唇.由于他功绩显赫,亦尊为人皇,因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曾建都山东曲阜.炎帝在位120年,传七代世袭神农之号,计380年.
炎帝发明农业后 , 结束了游牧生活 , 在中原开始了半定居半迁徙的农业生活.炎帝迁徙的路线 , 是顺渭水东下至黄河中下游以南的江汉平原.这里气候温和,最适于原始农业的发展.炎帝神农以农耕为主 , 最早形成定居的部落集团.相传 , 炎帝神农氏管辖的足迹南到交趾 ( 今岭南一带 ), 北到幽都 ( 今河北北部 ), 东到旸谷 ( 今山东西部 ), 西到三危 ( 今甘肃敦煌一带 ) .晚年 , 炎帝来南方巡视 , 了解民情 , 一路南下到湖南境内.南下途中 , 炎帝氏族将先进的农耕技术广泛传播 , 开创了黄河、长江流域的农耕文明 , 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 , 为发展社会生产力 ,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据晋 ·皇甫谧《帝王世纪 》和宋·罗泌《路史》载 , 炎帝神农教民播种五谷 , 为民治病 , 在湖南采药 , 尝百草 , 日遇七十毒而不辍 , 终因误尝“断肠草”而“ 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南宋·王象之《舆地记胜 》载 : “炎帝墓在茶陵县南一百里康乐乡白鹿原” , 即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陂.
《尚书 》载 : 远古三皇为伏曦、神农、黄帝.《通志》有 : “伏曦为天皇 , 神农为人皇 , 黄帝为地皇”之说.《中华五千年史 》载 : “伏曦为中国第一位圣人 , 教民畜牧 ; 神农是中国第二位圣人 , 教民种植 , 农业由是兴起”.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 , 他教民种谷 , 教民制陶 , 教民建居 , 教民织布 , 还教民弓箭 , 教民音乐 , 他功垂寰宇 , 福赐子孙.所以 , 从尧舜时代起 , 炎帝就与黄帝轩辕氏一道 , 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 受到世代炎帝子孙的钦敬.
炎帝与黄帝一样,同是中华民族这条巨龙的传人.
炎帝文化是传承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之源,是凝聚全世界炎黄子孙的民族之魂,更是激励华夏儿女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创新奉献的精神之光.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以各自的伟大历史功绩,均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受到普天下炎黄子孙的世代崇敬.
据《周易》、《管子》等先秦文献的有关记载,以及长江流域包括湖南多处发掘考证的距今七千至九千年的古文化遗存表明,炎帝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创始者.相传炎帝始种五谷以为民食,制作耒耜以利耕耘,遍尝百草以医民恙,治麻为布以御民寒,陶冶器物以储民用,削桐为琴为怡民情,日中为市以利民生,剡木为矢以安民居,重演八卦以探天象,后在南巡中为民治病采药,日遇七十毒而不辍,终因误尝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即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的鹿原陂.炎帝功昭日月,德泽后世.他所开创的原始农耕文明,使先民们改变了茹毛饮血、以渔猎和采集野果为全部生活来源的状态,开始走上创造性的社会,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绿色革命”.特别是世代流传的炎帝率领众先民鏖战洪荒的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的开拓创新精神,厚德载物的民族团结精神,更是中华民族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精神产生的源头和典范.
炎帝在神农时代开创了丰富多彩的原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由此而形成的炎帝文化与黄帝文化融合为炎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炎黄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不衰,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不息,为我国的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海内外炎黄子孙都有着对自己伟大民族和共同祖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炎黄文化已成为维系海内外炎黄子孙爱国情结的巨大精神力量.
2001年10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炎帝陵基金会和株洲市人民政府在北京联合举办了“炎帝文化与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到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人类文化是影响和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着眼于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既大胆借鉴和吸收外国的有益文化成果,又重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为此,我们要加强对炎帝文化的研究,弘扬炎帝的崇高精神,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加快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炎帝园
宝鸡炎帝园,原名宝鸡市河滨公园,位于宝鸡市区经二路西段.成立于一九八六年,占地203亩,是一个以人文景观为主的综合性公园.
改革开放以来,公园作为衡量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社会公益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炎帝园也由广场式的小游园改建成为一个集游憩、娱乐、观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园内山环水绕,绿村成荫,鲜花似圃,绿草如茵,楼台、亭榭分布其间,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松、竹、梅岁寒三友点“墨”成趣,四秀常绿,三秀有花.娱乐区内,小火车、碰碰车,水上游乐等三十余项活动项目,为市民提供了尽兴娱乐之处.
一九九一年,为了进一步开发炎帝故里宝鸡,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宝鸡市政府投资七百余万元,在原河滨公园内易地重建炎帝祖祠.一九九三年八月,这座全国最大的炎帝祠正式落成,原河滨公园遂更名为炎帝园.新建炎帝院,殿宇高耸,遥对天台,占地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八百平方米.祠院皆秦汉风格,殿、亭、廊、桥、栏等均精作细雕而成,桥下绿水漾,阶上盘龙舞,俨然王宫气魄.
黄帝与炎帝都被看作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国人有时自称“炎黄子孙”. 传说中黄帝的正妃是嫘祖,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 据《史记》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 关于黄帝的传说: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当时的天下共主发明农耕和医药的炎帝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击,战乱不已,生灵涂炭,炎帝无可奈何,求助于黄帝.黄帝毅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双方的战士斗英勇无畏,战斗十分激烈.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之下,终擒蚩尤而诛之,诸侯尊为天子,以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称为黄帝. 不久,天下又出现骚乱.黄帝知道蚩尤的声威还在,于是画了蚩尤的相到处悬挂.天下的人都以为蚩尤未死,只是被黄帝降服,更多的部落都来归附.后来,蚩尤被尊为战神. 炎帝虽然被蚩尤打败,实力尚存.他不满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企图夺回失去的地位,终于起兵反抗.炎、黄二帝发生火并,决战在阪泉之野进行.经过三场恶战,黄帝得胜.从此,黄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终确立,号令天下,凡是不顺从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份去加以讨伐. 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其他传说
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周),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名叫附宝,据史书上载;农历二月初二,黄帝出生于姬水(位于陕西渭河流域).司马迁在《史记》里对黄帝是这样描写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可见,黄帝从出生到成长就不是一般人物.他15岁就被群民拥戴当上轩辕部落酋长,37岁登上天子位,黄帝一生重大贡献就在于历经五十三战,打败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杀蚩尤,结束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告别了野蛮时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人类文明从此开始了.所以后世人都尊称轩辕黄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姓公孙.为上古时帝王.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 相传轩辕黄帝的母亲叫附宝.传说有一天晚上,附宝见一道电光环绕着北斗枢星.随即,那颗枢星就掉落了下来,附宝由此感应而孕.怀胎24个月后,生下一个小儿,这小儿就是后来的黄帝.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的神灵.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到了15岁,已经无所不通了.后来他继承了有熊国君的王位.因他发明了轩冕,故称之为轩辕.又因他以土德称王,土色为黄,故称作黄帝. 相传黄帝即位的时候,有蚩尤兄弟81人,号称是神带的后裔.这81人全都是兽身人面,铜头铁额,不含五谷,只吃河石.他们不服从黄帝的命令,残害黎庶,诛杀无辜.又制造兵杖刀载大弩,与黄帝为敌.黄帝遂顺民意,征召各路诸侯兵马讨伐蚩尤.历经15旬后,也未能打败蚩尤,只好退兵.为此,黄帝忧心仲仲,日夜盼望能有贤哲辅佐他,以灭蚩尤.有一天晚上,他梦见大风吹走了天下的尘垢.接着又梦见一个人手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醒来后,心觉奇怪.暗想,风,号令而为主;垢,是土解化清,天下难道有姓风名后的人吗?千钧之弩,是希望为能致远,驱羊数万群,是牧人为善,难道有姓力名牧的人不成?于是便派部下在天下到处访寻这两个人.结果在海隅找到了风后,在泽边找到了力牧.黄帝以风后为相,力牧为将,开始大举进攻蚩尤.在涿鹿郊野,两军摆开阵势大战.蚩尤布下百里大雾,三日三夜不散,至使兵士辨不清方向.黄帝便令风后造指南车.与此同时,西王母也派玄女前来,教他三宫秘略五音权谋之本.风后据之又演化出遁甲之法.夕口此,在冀州又重新开战.蚩尤率领魑魅魍魍,请风伯,雨师纵风下雨,命应龙蓄水以攻黄帝.黄帝请来天下女魃于东荒止雨,而北隅诸山黎士羌兵驱应龙至南极.最后,杀死了蚩尤,但蚩尤有不死之身,所以分尸葬于四处,使之不得完尸. 后来,又有神农之后榆冈与黄帝争天下.黄帝用周鸟鹗、鹰颤为旗帜,以熊黑虎豹为前驱,与榆冈战于版泉之野.历经三战,打败了榆冈.后来,又亲率兵马征伐各方不肯巨服的诸侯.前后共经52战,天下始归一统.于是黄帝划分州野,制礼兴乐,教化百姓.同时还发明各种器具用物,方便日用.其中,大臣曹胡发明了上衣,伯余造了下衣,於则做了鞋子.百姓们从此不再穿兽皮树皮.黄帝还依浮叶飘于水上的道理作了舟船,共鼓又配上舟揖行于水上.又根据转蓬的道理发明了车辅,便利了交通.黄雍父发明了春,黄帝接着又令人制作了釜甑,使得百姓可以蒸饭烹粥.以后又造屋室,筑城邑,使百姓不再巢居穴处.黄帝又与歧伯作内外经,使百姓疾患得以治愈.他还确定了天下万物的名称,划分星度为28宿.以甲乙十天干纪日,以子丑十二辰来纪月,而六旬为一甲子.如此又有时空观念.史称当时的百姓"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一派太平景象. 有一天,黄帝正在洛水上,与大臣们观赏风景;忽然见到一只大鸟衔着卞图放到他面前,黄帝连忙拜受下来.再看那鸟,形状似鹤,鸡头,燕嘴,龟颈,龙形,骈翼,鱼尾,五色俱备.图中之字是慎德,仁义,仁智六个字.黄帝从来不曾见过这鸟,便去问天老.天老告诉他说,这种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早晨叫是登晨,白天叫是上祥,傍晚鸣叫是归昌,夜里鸣叫是保长.凤凰一出,表明天下安宁.是大祥的征兆.后来,黄帝又梦见有两条龙持一幅白图从黄河中出来,献给他.黄帝不解,又来询问天老.天老回答说,这是河图洛书要出的前兆.于是黄帝便与天老等游于河洛之间,沉璧于河中,杀三牲斋戒.最初是一连三日大雾.之后,又是七日七夜大雨.接着就有黄龙捧图自河而出,黄帝跪接过来.只见图上五色毕具,白图蓝叶朱文,正是河图洛书.于是黄帝开始巡游天下,封禅泰山.他听说有个叫广成子的仙人在崆峒山,就前去向他请教.广成子说:"自你治理天下后,云气不聚而雨,草木不枯则凋.日月光辉,越发的缺荒了.而佞人之心得以成道,你哪里值得我和你谈论至道呢?"黄帝回来后,就不再理问政事.自建了一个小屋,里边置上一张席子,一个人在那里反省了3个月.而后又到广成子那里去问道.当时广成子头朝南躺着,黄帝跪着膝行到他跟前,问他如何才得长生.广成子蹶然而起说;"此问甚好!"接着就告诉他至道之精要:"至道之精,窃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妆形,无摇妆精,方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如此,神形合一,方可长生."说完,广成子给了他一卷《自然经》. 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后,又登过王屋山,得取丹经.并向玄女、素女询问修道养生之法.而后,回到缙云堂修炼,他采来首山铜,在荆山下铸九鼎,鼎刚刚铸成,就有一条龙,长须飘垂来迎黄帝进入仙境.黄帝当即骑上龙身,飞升而去.有几个小臣,也想随他升仙,便匆忙间抓住了龙须.结果龙须断了,这些小臣又坠落到地上.据说龙须草便是那些龙须变的." 七、【四川盐城民间传中轩辕黄帝与嫘祖的故事】 轩辕本是南方一位有知识有技巧的跛足青年,西陵氏族神巫歧伯通过占卜从广西地区找来准备作为首领的候选人,但西陵氏族的人,嫌他是一跛子,坚决不同意他竞选新首领.只有嫘祖看上了他的聪明才智,与他成为了好朋友.后来,西陵氏族中来了以为能人的消息被北边一个氏族知道了,于是,他们趁西陵氏族不备时把他抢虏走了.跛足青年因腿脚不便,发明了以为代步的车.后将车改制为战车,氏族自有了大车后就不用害怕其他部落剽悍的骑兵了,使部族作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因此便被部落推为领袖,称为轩辕黄帝.轩辕黄帝领导部族着力改革,改变游牧民族杀伐好战的习性,力主养性爱民,以仁德服天下,不好战伐,只对些残害百姓,不服王化的部落进行讨伐,因此,远近有80多个部落闻风归顺.黄帝得了天下后,便娶了贤德能干的西陵嫘祖为妻,二人巡视天下,教民农桑,嫘祖不幸死于途中.于是嫘祖便被后人当做“先蚕”与“道路之神”祭祀.

所以分尸葬于四处,使之不得完尸。 后来,又有神农之后榆冈与黄帝争天下。黄帝用周鸟鹗、鹰颤为旗帜,以熊黑虎豹为前驱,与榆冈战于版泉之野。历经三战,打败了榆冈。后来,又亲率兵马征伐各方不肯巨服的诸侯。前后共经52战,天下始归一统。于是黄帝划分州野,制礼兴乐,教化百姓。同时还发明各种器具用物,方便日用。其中,大臣曹胡发明了上衣,伯余造了下衣,於则做了鞋子。百姓们从此不再穿兽皮树皮。黄帝还依浮叶飘于水...

全部展开

所以分尸葬于四处,使之不得完尸。 后来,又有神农之后榆冈与黄帝争天下。黄帝用周鸟鹗、鹰颤为旗帜,以熊黑虎豹为前驱,与榆冈战于版泉之野。历经三战,打败了榆冈。后来,又亲率兵马征伐各方不肯巨服的诸侯。前后共经52战,天下始归一统。于是黄帝划分州野,制礼兴乐,教化百姓。同时还发明各种器具用物,方便日用。其中,大臣曹胡发明了上衣,伯余造了下衣,於则做了鞋子。百姓们从此不再穿兽皮树皮。黄帝还依浮叶飘于水上的道理作了舟船,共鼓又配上舟揖行于水上。又根据转蓬的道理发明了车辅,便利了交通。黄雍父发明了春,黄帝接着又令人制作了釜甑,使得百姓可以蒸饭烹粥。以后又造屋室,筑城邑,使百姓不再巢居穴处。黄帝又与歧伯作内外经,使百姓疾患得以治愈。他还确定了天下万物的名称,划分星度为28宿。以甲乙十天干纪日,以子丑十二辰来纪月,而六旬为一甲子。如此又有时空观念。史称当时的百姓"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一派太平景象。 有一天,黄帝正在洛水上,与大臣们观赏风景;忽然见到一只大鸟衔着卞图,放到他面前,黄帝连忙拜受下来。再看那鸟,形状似鹤,鸡头,燕嘴,龟颈,龙形,骈翼,鱼尾,五色俱备。图中之字是慎德,仁义,仁智六个字。黄帝从来不曾见过这鸟,便去问天老。天老告诉他说,这种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早晨叫是登晨,白天叫是上祥,傍晚鸣叫是归昌,夜里鸣叫是保长。凤凰一出,表明天下安宁。是大祥的征兆。后来,黄帝又梦见有两条龙持一幅白图从黄河中出来,献给他。黄帝不解,又来询问天老。天老回答说,这是河图洛书要出的前兆。于是黄帝便与天老等游于河洛之间,沉璧于河中,杀三牲斋戒。最初是一连三日大雾。之后,又是七日七夜大雨。接着就有黄龙捧图自河而出,黄帝跪接过来。只见图上五色毕具,白图蓝叶朱文,正是河图洛书。于是黄帝开始巡游天下,封禅泰山。他听说有个叫广成子的仙人在崆峒山,就前去向他请教。广成子说:"自你治理天下后,云气不聚而雨,草木不枯则凋。日月光辉,越发的缺荒了。而佞人之心得以成道,你哪里值得我和你谈论至道呢?"黄帝回来后,就不再理问政事。自建了一个小屋,里边置上一张席子,一个人在那里反省了3个月。而后又到广成子那里去问道。当时广成子头朝南躺着,黄帝跪着膝行到他跟前,问他如何才得长生。广成子蹶然而起说;"此问甚好!"接着就告诉他至道之精要:"至道之精,窃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妆形,无摇妆精,方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如此,神形合一,方可长生。"说完,广成子给了他一卷《自然经》。 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后,又登过王屋山,得取丹经。并向玄女、素女询问修道养生之法。而后,回到缙云堂修炼,他采来首山铜,在荆山下铸九鼎,鼎刚刚铸成,就有一条龙,长须飘垂来迎黄帝进入仙境。黄帝当即骑上龙身,飞升而去。有几个小臣,也想随他升仙,便匆忙间抓住了龙须。结果龙须断了,这些小臣又坠落到地上。据说龙须草便是那些龙须变的。" 七、【四川盐城民间传中轩辕黄帝与嫘祖的故事】 轩辕本是南方一位有知识有技巧的跛足青年,西陵氏族神巫歧伯通过占卜从广西地区找来准备作为首领的候选人,但西陵氏族的人,嫌他是一跛子,坚决不同意他竞选新首领。只有嫘祖看上了他的聪明才智,与他成为了好朋友。后来,西陵氏族中来了以为能人的消息被北边一个氏族知道了,于是,他们趁西陵氏族不备时把他抢虏走了。跛足青年因腿脚不便,发明了以为代步的车。后将车改制为战车,氏族自有了大车后就不用害怕其他部落剽悍的骑兵了,使部族作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因此便被部落推为领袖,称为轩辕黄帝。轩辕黄帝领导部族着力改革,改变游牧民族杀伐好战的习性,力主养性爱民,以仁德服天下,不好战伐,只对些残害百姓,不服王化的部落进行讨伐,因此,远近有80多个部落闻风归顺。黄帝得了天下后,便娶了贤德能干的西陵嫘祖为妻,二人巡视天下,教民农桑,嫘祖不幸死于途中。于是嫘祖便被后人当做“先蚕”与“道路之神”祭祀。

收起

炎帝
中文名称: 炎帝
又 名: 烈山氏 神农氏 赤帝
性 别: 男
民 族: 华夏族
生平简介
炎帝,传说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一说即神农氏(或神农氏的子孙)。相传其母名任姒,一日游华山,看见一条神龙,身体马上有反应,回来就生下炎帝。炎帝生于烈山石室,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

全部展开

炎帝
中文名称: 炎帝
又 名: 烈山氏 神农氏 赤帝
性 别: 男
民 族: 华夏族
生平简介
炎帝,传说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一说即神农氏(或神农氏的子孙)。相传其母名任姒,一日游华山,看见一条神龙,身体马上有反应,回来就生下炎帝。炎帝生于烈山石室,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他一生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丰食足衣;为了让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尝遍了各种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乐器,让百姓懂得礼仪,为后世所称道。其族人最初的活动地域在今陕西的南部,后来沿黄河向东发展,与黄帝发生冲突。在阪泉之战中,炎帝被黄帝战败,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合并,组成华夏族,所以今日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后代」。
炎帝 神农氏
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为炎帝。继女娲后为天下共主,传说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又创造五弦瑟,开始蜡祭和市场.自他以后中国进入农耕社会.
是传说中远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
春秋时左丘明撰《国语·晋语》云:“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水经注·渭水》:“岐水(今岐山县境)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南宋罗泌《路史·国名》载:“炎帝后,姜姓国,今宝鸡有姜氏城,南有姜水。”《一统志》载:“凤翔府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长于姜水……”。宝鸡市南姜城堡一带,流传着许多关于炎帝的传说。如说炎帝生于峪,其母怀抱炎帝沐浴于九龙泉。又说炎帝遍尝百草,为人类找到了可以治病的中草药,到晚年上天台山误尝断肠草而死等等。因传说代代沿袭,当地人们视九龙泉为圣地,遇大旱常在此祈雨。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宝鸡县令许起凤因祈雨重修炎帝寺并立石碑一通。
炎帝部落,初期,从事采集渔猎,后来逐渐作务农业,开始了半定居的迁徙农业生活。其迁徙的路线,是顺渭水东下,过伊河、洛河,到达今河南、山东一带。因其地平坦,气候较温暖,适于原始农业,遂以农耕为主,形成定居的部落集团。初都陈,即今河南淮阳;再迁鲁,都曲阜。传八九代后,势渐衰,受到九黎族压迫,为蚩尤所败。后联合黄帝部落打败蚩尤。黄帝部落又打败炎帝部落。此后,炎、黄两族部落开始联合和融合而为华夏民族,占据了中原地区,在黄河中下游两岸的广阔土地上逐渐创造发展起来伟大的华夏文明。
炎帝部落对农业的发展有伟大贡献。其经过多代观察、摸索、试种,发现了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并逐渐培育成农作物。又“斫木为耜”,“楺木为耒”,发明了生产工具,取代刀耕火种,从而开创了中国的农耕文明史。
炎帝部落对医药的发展也有伟大贡献。他们经过辨认植物,逐渐了解了部分植物对人体疾病的治疗作用;又因造耒耜,种五谷,改善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使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有了更为可靠的来源。促进了人体素质的提高;又作陶器,制斤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使人们的健康水平和寿命相应提高;又相土地,察水泉,使人们相对定居,免除了渔猎采集时代风餐露宿、东奔西走之苦,生活比较安定,从而使人们的生存条件和体质健康逐步改善和提高,也使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故可以说炎帝开创了中国医药史。
炎 帝——中国羌炎农业文化始祖
炎帝,号神农氏,中国羌炎(姜炎)农业文化创始人,民间敬奉为神农大帝。羌族,公元前3976年,原始社会的“三皇”(神农、伏羲、女娲)时期出生在今陕西省的渭水流域。炎帝姜(羌)姓。今陕西省宝鸡县的姜城堡均是羌姓村寨,是炎帝姜姓氏族的发源地。炎帝姜姓氏族由善于治水的共工四岳羌人起源,逐渐沿渭水、黄河流域向东发展到今河南、河北、湖北、山东一带中原地区,由畜牧逐步转入农耕。故任乃强教授在《四川上古史新探》中记道:“羌族是亚洲最早创造牧业文化和进入农业生产的民族。”
炎帝一生为中国羌炎农业文化的发展日夜操劳。晚年,他不顾年老体衰,到湖北南方巡查,今湖北仍有一炎帝名号命名的“神农架”地名。据史载,炎帝在南方巡视中,仍忙于各种草药中,为亲尝药性疗效,误尝了剧毒的勾吻(俗称‘断肠草’)不幸毒亡。后被安葬在湖南长沙茶乡(茶陵)。
炎帝神农氏比黄帝轩辕氏早五百年,炎帝是在“三皇”时期,黄帝是在“五帝”年代。《史记·五帝本纪》记道:“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据甲骨文、金文记录,《尚书》,《逸周书》等史籍记载,炎帝时代比黄帝时代早五百年左右。《二十四史》《庄子·盗跖·释文》记有:“神农之后,第八世帝曰榆罔”。榆罔失国,有熊氏黄帝得帝位,黄帝为炎帝之后矣。有的史籍记载炎黄“阪泉之战”,实指中原东面的炎帝氏族与西面的黄帝氏族之战,并非炎、黄二帝之战。今中华民族荣称“炎黄子孙”,“炎黄赤子”,因炎帝又叫赤帝,有火师之称,均以先祖炎帝冠名,炎帝中华民族起祖,开创中华羌炎(姜炎)农业文化之伟人,无愧中国“神农大帝”尊号。
炎帝文化
炎帝,姜姓,我国上古时代姜姓部落的首领。据《史记》等记载,炎帝神农氏,父曰少典,母为女登,少典正妃。一天,其母游华山之阳,梦见太阳落在自己的怀里,有神农首感,于尚羊( 即烈山,今湖北随县) 一石室生下炎帝 , 取名石年。相传炎帝神农,人身牛首 , 三天能讲话 ,五天能走路 , 七天生齐了牙 ,三岁知稼穑。炎帝成长于姜水流域 ( 今陕西姜水 ) 。长成后 ,身高八尺七寸 ,龙颜大唇。由于他功绩显赫,亦尊为人皇,因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曾建都山东曲阜。炎帝在位120年,传七代世袭神农之号,计380年。
炎帝发明农业后 , 结束了游牧生活 , 在中原开始了半定居半迁徙的农业生活。炎帝迁徙的路线 , 是顺渭水东下至黄河中下游以南的江汉平原。这里气候温和,最适于原始农业的发展。炎帝神农以农耕为主 , 最早形成定居的部落集团。相传 , 炎帝神农氏管辖的足迹南到交趾 ( 今岭南一带 ), 北到幽都 ( 今河北北部 ), 东到旸谷 ( 今山东西部 ), 西到三危 ( 今甘肃敦煌一带 ) 。晚年 , 炎帝来南方巡视 , 了解民情 , 一路南下到湖南境内。南下途中 , 炎帝氏族将先进的农耕技术广泛传播 , 开创了黄河、长江流域的农耕文明 , 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 , 为发展社会生产力 ,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据晋 ·皇甫谧《帝王世纪 》和宋·罗泌《路史》载 , 炎帝神农教民播种五谷 , 为民治病 , 在湖南采药 , 尝百草 , 日遇七十毒而不辍 , 终因误尝“断肠草”而“ 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南宋·王象之《舆地记胜 》载 : “炎帝墓在茶陵县南一百里康乐乡白鹿原” , 即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陂。
《尚书 》载 : 远古三皇为伏曦、神农、黄帝。《通志》有 : “伏曦为天皇 , 神农为人皇 , 黄帝为地皇”之说。《中华五千年史 》载 : “伏曦为中国第一位圣人 , 教民畜牧 ; 神农是中国第二位圣人 , 教民种植 , 农业由是兴起”。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 , 他教民种谷 , 教民制陶 , 教民建居 , 教民织布 , 还教民弓箭 , 教民音乐 , 他功垂寰宇 , 福赐子孙。所以 , 从尧舜时代起 , 炎帝就与黄帝轩辕氏一道 , 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 受到世代炎帝子孙的钦敬。
炎帝与黄帝一样,同是中华民族这条巨龙的传人。
炎帝文化是传承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之源,是凝聚全世界炎黄子孙的民族之魂,更是激励华夏儿女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创新奉献的精神之光。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以各自的伟大历史功绩,均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受到普天下炎黄子孙的世代崇敬。
据《周易》、《管子》等先秦文献的有关记载,以及长江流域包括湖南多处发掘考证的距今七千至九千年的古文化遗存表明,炎帝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创始者。相传炎帝始种五谷以为民食,制作耒耜以利耕耘,遍尝百草以医民恙,治麻为布以御民寒,陶冶器物以储民用,削桐为琴为怡民情,日中为市以利民生,剡木为矢以安民居,重演八卦以探天象,后在南巡中为民治病采药,日遇七十毒而不辍,终因误尝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即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的鹿原陂。炎帝功昭日月,德泽后世。他所开创的原始农耕文明,使先民们改变了茹毛饮血、以渔猎和采集野果为全部生活来源的状态,开始走上创造性的社会,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绿色革命”。特别是世代流传的炎帝率领众先民鏖战洪荒的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的开拓创新精神,厚德载物的民族团结精神,更是中华民族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精神产生的源头和典范。
炎帝在神农时代开创了丰富多彩的原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由此而形成的炎帝文化与黄帝文化融合为炎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炎黄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不衰,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不息,为我国的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海内外炎黄子孙都有着对自己伟大民族和共同祖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炎黄文化已成为维系海内外炎黄子孙爱国情结的巨大精神力量。
2001年10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炎帝陵基金会和株洲市人民政府在北京联合举办了“炎帝文化与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到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人类文化是影响和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着眼于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既大胆借鉴和吸收外国的有益文化成果,又重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为此,我们要加强对炎帝文化的研究,弘扬炎帝的崇高精神,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加快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炎帝园
宝鸡炎帝园,原名宝鸡市河滨公园,位于宝鸡市区经二路西段。成立于一九八六年,占地203亩,是一个以人文景观为主的综合性公园。
改革开放以来,公园作为衡量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社会公益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炎帝园也由广场式的小游园改建成为一个集游憩、娱乐、观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园内山环水绕,绿村成荫,鲜花似圃,绿草如茵,楼台、亭榭分布其间,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松、竹、梅岁寒三友点“墨”成趣,四秀常绿,三秀有花。娱乐区内,小火车、碰碰车,水上游乐等三十余项活动项目,为市民提供了尽兴娱乐之处。
一九九一年,为了进一步开发炎帝故里宝鸡,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宝鸡市政府投资七百余万元,在原河滨公园内易地重建炎帝祖祠。一九九三年八月,这座全国最大的炎帝祠正式落成,原河滨公园遂更名为炎帝园。新建炎帝院,殿宇高耸,遥对天台,占地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八百平方米。祠院皆秦汉风格,殿、亭、廊、桥、栏等均精作细雕而成,桥下绿水漾,阶上盘龙舞,俨然王宫气魄。
黄帝与炎帝都被看作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国人有时自称“炎黄子孙”。 传说中黄帝的正妃是嫘祖,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 据《史记》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 关于黄帝的传说: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当时的天下共主发明农耕和医药的炎帝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击,战乱不已,生灵涂炭,炎帝无可奈何,求助于黄帝。黄帝毅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双方的战士斗英勇无畏,战斗十分激烈。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之下,终擒蚩尤而诛之,诸侯尊为天子,以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称为黄帝。 不久,天下又出现骚乱。黄帝知道蚩尤的声威还在,于是画了蚩尤的相到处悬挂。天下的人都以为蚩尤未死,只是被黄帝降服,更多的部落都来归附。后来,蚩尤被尊为战神。 炎帝虽然被蚩尤打败,实力尚存。他不满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企图夺回失去的地位,终于起兵反抗。炎、黄二帝发生火并,决战在阪泉之野进行。经过三场恶战,黄帝得胜。从此,黄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终确立,号令天下,凡是不顺从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份去加以讨伐。 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其他传说
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周),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名叫附宝,据史书上载;农历二月初二,黄帝出生于姬水(位于陕西渭河流域)。司马迁在《史记》里对黄帝是这样描写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可见,黄帝从出生到成长就不是一般人物。他15岁就被群民拥戴当上轩辕部落酋长,37岁登上天子位,黄帝一生重大贡献就在于历经五十三战,打败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杀蚩尤,结束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告别了野蛮时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人类文明从此开始了。所以后世人都尊称轩辕黄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姓公孙。为上古时帝王。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 相传轩辕黄帝的母亲叫附宝。传说有一天晚上,附宝见一道电光环绕着北斗枢星。随即,那颗枢星就掉落了下来,附宝由此感应而孕。怀胎24个月后,生下一个小儿,这小儿就是后来的黄帝。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的神灵。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到了15岁,已经无所不通了。后来他继承了有熊国君的王位。因他发明了轩冕,故称之为轩辕。又因他以土德称王,土色为黄,故称作黄帝。 相传黄帝即位的时候,有蚩尤兄弟81人,号称是神带的后裔。这81人全都是兽身人面,铜头铁额,不含五谷,只吃河石。他们不服从黄帝的命令,残害黎庶,诛杀无辜。又制造兵杖刀载大弩,与黄帝为敌。黄帝遂顺民意,征召各路诸侯兵马讨伐蚩尤。历经15旬后,也未能打败蚩尤,只好退兵。为此,黄帝忧心仲仲,日夜盼望能有贤哲辅佐他,以灭蚩尤。有一天晚上,他梦见大风吹走了天下的尘垢。接着又梦见一个人手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醒来后,心觉奇怪。暗想,风,号令而为主;垢,是土解化清,天下难道有姓风名后的人吗?千钧之弩,是希望为能致远,驱羊数万群,是牧人为善,难道有姓力名牧的人不成?于是便派部下在天下到处访寻这两个人。结果在海隅找到了风后,在泽边找到了力牧。黄帝以风后为相,力牧为将,开始大举进攻蚩尤。在涿鹿郊野,两军摆开阵势大战。蚩尤布下百里大雾,三日三夜不散,至使兵士辨不清方向。黄帝便令风后造指南车。与此同时,西王母也派玄女前来,教他三宫秘略五音权谋之本。风后据之又演化出遁甲之法。夕口此,在冀州又重新开战。蚩尤率领魑魅魍魍,请风伯,雨师纵风下雨,命应龙蓄水以攻黄帝。黄帝请来天下女魃于东荒止雨,而北隅诸山黎士羌兵驱应龙至南极。最后,杀死了蚩尤,但蚩尤有不死之身,所以分尸葬于四处,使之不得完尸。 后来,又有神农之后榆冈与黄帝争天下。黄帝用周鸟鹗、鹰颤为旗帜,以熊黑虎豹为前驱,与榆冈战于版泉之野。历经三战,打败了榆冈。后来,又亲率兵马征伐各方不肯巨服的诸侯。前后共经52战,天下始归一统。于是黄帝划分州野,制礼兴乐,教化百姓。同时还发明各种器具用物,方便日用。其中,大臣曹胡发明了上衣,伯余造了下衣,於则做了鞋子。百姓们从此不再穿兽皮树皮。黄帝还依浮叶飘于水上的道理作了舟船,共鼓又配上舟揖行于水上。又根据转蓬的道理发明了车辅,便利了交通。黄雍父发明了春,黄帝接着又令人制作了釜甑,使得百姓可以蒸饭烹粥。以后又造屋室,筑城邑,使百姓不再巢居穴处。黄帝又与歧伯作内外经,使百姓疾患得以治愈。他还确定了天下万物的名称,划分星度为28宿。以甲乙十天干纪日,以子丑十二辰来纪月,而六旬为一甲子。如此又有时空观念。史称当时的百姓"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一派太平景象。 有一天,黄帝正在洛水上,与大臣们观赏风景;忽然见到一只大鸟衔着卞图,放到他面前,黄帝连忙拜受下来。再看那鸟,形状似鹤,鸡头,燕嘴,龟颈,龙形,骈翼,鱼尾,五色俱备。图中之字是慎德,仁义,仁智六个字。黄帝从来不曾见过这鸟,便去问天老。天老告诉他说,这种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早晨叫是登晨,白天叫是上祥,傍晚鸣叫是归昌,夜里鸣叫是保长。凤凰一出,表明天下安宁。是大祥的征兆。后来,黄帝又梦见有两条龙持一幅白图从黄河中出来,献给他。黄帝不解,又来询问天老。天老回答说,这是河图洛书要出的前兆。于是黄帝便与天老等游于河洛之间,沉璧于河中,杀三牲斋戒。最初是一连三日大雾。之后,又是七日七夜大雨。接着就有黄龙捧图自河而出,黄帝跪接过来。只见图上五色毕具,白图蓝叶朱文,正是河图洛书。于是黄帝开始巡游天下,封禅泰山。他听说有个叫广成子的仙人在崆峒山,就前去向他请教。广成子说:"自你治理天下后,云气不聚而雨,草木不枯则凋。日月光辉,越发的缺荒了。而佞人之心得以成道,你哪里值得我和你谈论至道呢?"黄帝回来后,就不再理问政事。自建了一个小屋,里边置上一张席子,一个人在那里反省了3个月。而后又到广成子那里去问道。当时广成子头朝南躺着,黄帝跪着膝行到他跟前,问他如何才得长生。广成子蹶然而起说;"此问甚好!"接着就告诉他至道之精要:"至道之精,窃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妆形,无摇妆精,方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如此,神形合一,方可长生。"说完,广成子给了他一卷《自然经》。 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后,又登过王屋山,得取丹经。并向玄女、素女询问修道养生之法。而后,回到缙云堂修炼,他采来首山铜,在荆山下铸九鼎,鼎刚刚铸成,就有一条龙,长须飘垂来迎黄帝进入仙境。黄帝当即骑上龙身,飞升而去。有几个小臣,也想随他升仙,便匆忙间抓住了龙须。结果龙须断了,这些小臣又坠落到地上。据说龙须草便是那些龙须变的。" 七、【四川盐城民间传中轩辕黄帝与嫘祖的故事】 轩辕本是南方一位有知识有技巧的跛足青年,西陵氏族神巫歧伯通过占卜从广西地区找来准备作为首领的候选人,但西陵氏族的人,嫌他是一跛子,坚决不同意他竞选新首领。只有嫘祖看上了他的聪明才智,与他成为了好朋友。后来,西陵氏族中来了以为能人的消息被北边一个氏族知道了,于是,他们趁西陵氏族不备时把他抢虏走了。跛足青年因腿脚不便,发明了以为代步的车。后将车改制为战车,氏族自有了大车后就不用害怕其他部落剽悍的骑兵了,使部族作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因此便被部落推为领袖,称为轩辕黄帝。轩辕黄帝领导部族着力改革,改变游牧民族杀伐好战的习性,力主养性爱民,以仁德服天下,不好战伐,只对些残害百姓,不服王化的部落进行讨伐,因此,远近有80多个部落闻风归顺。黄帝得了天下后,便娶了贤德能干的西陵嫘祖为妻,二人巡视天下,教民农桑,嫘祖不幸死于途中。于是嫘祖便被后人当做“先蚕”与“道路之神”祭祀。 所以分尸葬于四处,使之不得完尸。 后来,又有神农之后榆冈与黄帝争天下。黄帝用周鸟鹗、鹰颤为旗帜,以熊黑虎豹为前驱,与榆冈战于版泉之野。历经三战,打败了榆冈。后来,又亲率兵马征伐各方不肯巨服的诸侯。前后共经52战,天下始归一统。于是黄帝划分州野,制礼兴乐,教化百姓。同时还发明各种器具用物,方便日用。其中,大臣曹胡发明了上衣,伯余造了下衣,於则做了鞋子。百姓们从此不再穿兽皮树皮。黄帝还依浮叶飘于水上的道理作了舟船,共鼓又配上舟揖行于水上。又根据转蓬的道理发明了车辅,便利了交通。黄雍父发明了春,黄帝接着又令人制作了釜甑,使得百姓可以蒸饭烹粥。以后又造屋室,筑城邑,使百姓不再巢居穴处。黄帝又与歧伯作内外经,使百姓疾患得以治愈。他还确定了天下万物的名称,划分星度为28宿。以甲乙十天干纪日,以子丑十二辰来纪月,而六旬为一甲子。如此又有时空观念。史称当时的百姓"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一派太平景象。 有一天,黄帝正在洛水上,与大臣们观赏风景;忽然见到一只大鸟衔着卞图,放到他面前,黄帝连忙拜受下来。再看那鸟,形状似鹤,鸡头,燕嘴,龟颈,龙形,骈翼,鱼尾,五色俱备。图中之字是慎德,仁义,仁智六个字。黄帝从来不曾见过这鸟,便去问天老。天老告诉他说,这种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早晨叫是登晨,白天叫是上祥,傍晚鸣叫是归昌,夜里鸣叫是保长。凤凰一出,表明天下安宁。是大祥的征兆。后来,黄帝又梦见有两条龙持一幅白图从黄河中出来,献给他。黄帝不解,又来询问天老。天老回答说,这是河图洛书要出的前兆。于是黄帝便与天老等游于河洛之间,沉璧于河中,杀三牲斋戒。最初是一连三日大雾。之后,又是七日七夜大雨。接着就有黄龙捧图自河而出,黄帝跪接过来。只见图上五色毕具,白图蓝叶朱文,正是河图洛书。于是黄帝开始巡游天下,封禅泰山。他听说有个叫广成子的仙人在崆峒山,就前去向他请教。广成子说:"自你治理天下后,云气不聚而雨,草木不枯则凋。日月光辉,越发的缺荒了。而佞人之心得以成道,你哪里值得我和你谈论至道呢?"黄帝回来后,就不再理问政事。自建了一个小屋,里边置上一张席子,一个人在那里反省了3个月。而后又到广成子那里去问道。当时广成子头朝南躺着,黄帝跪着膝行到他跟前,问他如何才得长生。广成子蹶然而起说;"此问甚好!"接着就告诉他至道之精要:"至道之精,窃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妆形,无摇妆精,方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如此,神形合一,方可长生。"说完,广成子给了他一卷《自然经》。 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后,又登过王屋山,得取丹经。并向玄女、素女询问修道养生之法。而后,回到缙云堂修炼,他采来首山铜,在荆山下铸九鼎,鼎刚刚铸成,就有一条龙,长须飘垂来迎黄帝进入仙境。黄帝当即骑上龙身,飞升而去。有几个小臣,也想随他升仙,便匆忙间抓住了龙须。结果龙须断了,这些小臣又坠落到地上。据说龙须草便是那些龙须变的。" 七、【四川盐城民间传中轩辕黄帝与嫘祖的故事】 轩辕本是南方一位有知识有技巧的跛足青年,西陵氏族神巫歧伯通过占卜从广西地区找来准备作为首领的候选人,但西陵氏族的人,嫌他是一跛子,坚决不同意他竞选新首领。只有嫘祖看上了他的聪明才智,与他成为了好朋友。后来,西陵氏族中来了以为能人的消息被北边一个氏族知道了,于是,他们趁西陵氏族不备时把他抢虏走了。跛足青年因腿脚不便,发明了以为代步的车。后将车改制为战车,氏族自有了大车后就不用害怕其他部落剽悍的骑兵了,使部族作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因此便被部落推为领袖,称为轩辕黄帝。轩辕黄帝领导族着力改革,改变游牧民族杀伐好战的习性,力主养性爱民,以仁德服天下,不好战伐,只对些残害百姓,不服王化的部落进行讨伐,因此,远近有80多个部落闻风归顺。黄帝得了天下后,便娶了贤德能干的西陵嫘祖为妻,二人巡视天下,教民农桑,嫘祖不幸死于途中。于是嫘祖便被后人当做“先蚕”与“道路之神”祭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