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数与向量的积越详细越好`所有的公式要齐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2 18:21:53
实数与向量的积越详细越好`所有的公式要齐全`
x\[s[Gr'ɩJUL RJ>V[yIŻlg]i[TVA$Wo"UdHA?as𤿐g .MR]S"{s1dTpJ, B{ ~rqw'ܪwkL)Vvp\yggd`XEoß9Vm̓ߙԀ&!H!n. )h&e*ge4hl@k+br X@٘7R,VJ3FB&j&K*AnE Pk$Mf-؟( WGU@&a$dGEuFP YԑņejsbnӀ+ ] |V,%\/ T>gMc\XmR'ml_Г!--t6"قW,(&ўB^V>M^wTIgH-P$Ϲc m첳@V]x,XZ}Y7@2 [S^xhj1w?]949vrD-ʜ̬̐xL8P|_ƽJ!xX,|w1:LebTz4MińI) ´Jyo )yX$R=BHexoebc R Ȕ  ):,*+j$=#+2f^_ I" KPArڐ]`9tK@i]bnS`ȔdmGB(Q KI9x"'#iNҿ#tY%SeXb4jsf%@ǃ&:/Z51._9KyeC\K;OMKYS`L8Xo2m8BbpHE:x'[\%^3\̪xzd9z]e-+J֖ 顗r*U+P 0ˆ`-I+"xX$>_^I">9 |G{pmnJ_޸sjU(ͭ2s~jQxp ц#tKOE xH/ U۩ Ta~5!ӑ0) OSR +A"K-͗90Yed@dO)a1ǭTҠm-fk[gI*I,:1 Zx (lS]YYEDεlj%I }TMPzZcsn2UJ"rI e6oLdU gG:sSXipց:I;CGRŒ'ՁCo2/]*hYɩcχ/ե%P9S7c0ac2J̘*6颱LZ.e֍8D s1ƣԵ;MVU|mRްcT^\2C~R tl]/Ik[sDy(I#G.`R,Y4U1rghj*٬&IWi?ifvX݌%2)Â]bPTfܪin%e:9d%f/|à[!?&zܰ8vzmv]$M;OScd,5 cUMJbWv>s58D/ɽ^8̸ۣ-#M"mOj|I/hPl/~{,%&vbe_}㕞~z5IK0K!J|AAh !) b7* \ (i%[l.#ko"VDJy$7kA$P'sxKzReEX֮w5n!#hvJa H %,EPo nФZrzLã.{_cЅ8?ut8h5y|ɍVϭ)zGduw ɼ33tc@w̐%ptFЁxr{ =ɓ˚9 q)0_;x(:H\^;xmjH8ˑ| C$ʲ;&:>un")ŷBv#L|ԍ>Phǖ_A].n?7ͽv QZY<;F ao'\H^Ɋ:T(y4CF3$#o0Js L;қa*jޫ6OPm˶Ga5BþN+}pHW~3 2m6tuY4nFbwŚ'0@N4{|κht"Z_<2]K,T~B4G\堈؜2uuUTΛ!ixהQS'vפ`#okl7MV6lz%9qSk.|뤬mH1_n\]T#[B ᘖW(I| 9Y"UcKr#<4oHI}T7A*t4Qi9=i<:bQCH'۹N{O"EJk13cp' lCoJ9?={T#e 52Gz]]:!Q@r׀dDj-T8M*=Rɜ-+R>HKd?])xJ.jI&{E NiR"UܠOɨ@q!#XUaHUa68=xVKٲ`Z˅Bsk])6lrrEo>Z{C(+C-/uJv_nۗhs@ ]_ES$,HMKW)q.ú[PUY*l >Iaj؟'i̎/@':T^f\Ifauɇn`g!'a ^Ddjޤ`\];DKD&֤R-iJ]#''c'Ε?o(7R'1{rzF0[QkW:t{_}9}K|@X<9 ?7U? r&RЙHIN61$G#'8X>0vY.Fy_ɧ`je.2ؕaGv$ϪO J+j6❷̀|3K`苫pϞb|WOϘmTta3Vd+YZk\#j vUq rZzPx)`JS"y$ ] ívhTK9z_o#錗T#k"AA9h ;>u:b𭦜r¼?4^^GMb1H YԜI>ţ ҇Be3m5ݲa SӻrMul$Av_ݍ|ރGVA}(rx RCXPn|~-A-nX`CE|†'ᣎ!BoCP4`Dvĵ1%1ݛ`v?m\H@[dHIy%̃i= i{q'  M\KL1=ϯE~8NWxk;JZËs mfG1LơrH׶ys<'mwУUw m"iu _|E"ۿr q o0np4i~>ߍ77R.vj3{ՓI-(bA0VC2a^S 1l1ne?OOڇ`H{ {HuP!

实数与向量的积越详细越好`所有的公式要齐全`
实数与向量的积
越详细越好`
所有的公式要齐全`

实数与向量的积越详细越好`所有的公式要齐全`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 , 互异性 , 无序性 .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 , 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
(4)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 , 描述法 , 韦恩图 .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二、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 (1)若集合 中有 n个元素,则集合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_________,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__________,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
三、若 ; 则 是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
若 ; 则 是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
若 ; 则 是 的充要条件 ;
若 ; 则 是 的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
四、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否命题与逆命题具有相同的 ;
五、反证法:当证明“若 ,则 ”感到困难时,改证它的等价命题“若 则 ”成立,
步骤:1、假设结论反面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推理论证,得出矛盾;3、由矛盾判断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结论正确.
矛盾的来源:1、与原命题的条件矛盾;2、导出与假设相矛盾的命题;3、导出一个恒假命题.
适用与待证命题的结论涉及“不可能”、“不是”、“至少”、“至多”、“唯一”等字眼时.
正面词语 等于 大于 小于 是 都是 至多有一个
否定
正面词语 至少有一个 任意的 所有的 至多有n个 任意两个
否定
二、函数
一、映射与函数:
(1)映射的概念:
(2)一一映射:
(3)函数的概念:
二、函数的三要素: , , .
(1)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①定义法(拼凑):②换元法:③待定系数法:④赋值法:
(2)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含参问题的定义域要分类讨论; 对于实际问题,在求出函数解析式后;必须求出其定义域,此时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意义来确定.
(3)函数值域的求法: ①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②逆求法(反求法):通过反解,用y来表示x,再由x的取值范围,通过解不等式,得出y的取值范围;④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域的函数,化归思想;⑤三角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⑥基本不等式法:利用平均值不等式公式来求值域;⑦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⑧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
三、函数的性质: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
判定方法有:定义法(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 导数法(适用于多项式函数) 复合函数法和图像法.
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
奇偶性: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f(x) 与f(-x)的关系.f(x) -f(-x)=0 f(x) =f(-x) f(x)为偶函数; f(x)+f(-x)=0 f(x) =-f(-x) f(x)为奇函数.
判别方法:定义法, 图像法 ,复合函数法 应用:把函数值进行转化求解.
周期性:定义: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T)=f(x),则T为函数f(x)的周期.
其他: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a)=f(x-a),则2a为函数f(x)的周期.
应用:求函数值和某个区间上的函数解析式.
四、图形变换:函数图像变换:(重点)要求掌握常见基本函数的图像,掌握函数图像变换的一般规律.
常见图像变化规律:(注意平移变化能够用向量的语言解释,和按向量平移联系起来思考)
平移变换 y=f(x)→y=f(x+a),y=f(x)+b
注意:(ⅰ)有系数,要先提取系数.如:把函数y=f(2x)经过 平移得到函数y=f(2x+4)的图象.
(ⅱ)会结合向量的平移,理解按照向量 (m,n)平移的意义.
对称变换 y=f(x)→y=f(-x),关于y轴对称
y=f(x)→y=-f(x) ,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x轴上方的图象保留,x轴下方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y轴右边的图象保留,然后将y轴右边部分关于y轴对称.(注意:它是一个偶函数)
伸缩变换:y=f(x)→y=f(ωx),
y=f(x)→y=Af(ωx+φ)具体参照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
五、反函数:
(1)定义:
(2)函数存在反函数的条件: ;
(3)互为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关系: ;
(4)求反函数的步骤:①将 看成关于 的方程,解出 ,若有两解,要注意解的选择;②将 互换,得 ;③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即 的值域).
(5)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
(6)原函数与反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7)原函数为奇函数,则其反函数仍为奇函数;原函数为偶函数,它一定不存在反函数.
七、常用的初等函数:
(1)一元二次函数: 一般式: ;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为 ;
两点式: ;对称轴方程是 ;与 轴的交点为 ;
顶点式: ;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为 ;
①一元二次函数的单调性:
②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首先要采用配方法,
Ⅰ、若顶点的横坐标在给定的区间上,则 时:在顶点处取得最小值,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时:在顶点处取得最大值,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Ⅱ、若顶点的横坐标不在给定的区间上,则 时: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近的端点处取得,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时: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近的端点处取得,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有三个类型题型: (1)顶点固定,区间也固定.(2)顶点含参数(即顶点变动),区间固定,这时要讨论顶点横坐标何时在区间之内,何时在区间之外. (3)顶点固定,区间变动,这时要讨论区间中的参数.
指数运算法则:
指数函数:y= (a>o,a≠1),图象恒过点(0,1),单调性与a的值有关,在解题中,往往要对a分a>1和0(5)对数函数:
指数运算法则:
对数函数:y= (a>o,a≠1) 图象恒过点(1,0),单调性与a的值有关,在解题中,往往要对a分a>1和0注意:(1)比较两个指数或对数的大小的基本方法是构造相应的指数或对数函数,若底数不相同时转化为同底数的指数或对数,还要注意与1比较或与0比较.
八、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注意:(1)特值法是判断不等式命题是否成立的一种方法,此法尤其适用于不成立的命题.
(2)注意课本上的几个性质,另外需要特别注意: ①若ab>0,则 .即不等式两边同号时,不等式两边取倒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②如果对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代数式,要注意它的正负号,如果正负号未定,要注意分类讨论. ③图象法:利用有关函数的图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的图象),直接比较大小. ④中介值法:先把要比较的代数式与“0”比,与“1”比,然后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二、均值不等式:两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基本应用:①放缩,变形;②求函数最值:注意:①一正二定三取等;②积定和小,和定积大.
常用的方法为:拆、凑、平方;
三、绝对值不等式: 注意:上述等号“=”成立的条件;
四、常用的基本不等式:
五、证明不等式常用方法:(1)比较法:作差比较:
作差比较的步骤: ⑴作差:对要比较大小的两个数(或式)作差. ⑵变形:对差进行因式分解或配方成几个数(或式)的完全平方和. ⑶判断差的符号:结合变形的结果及题设条件判断差的符号.
注意:若两个正数作差比较有困难,可以通过它们的平方差来比较大小. (2)综合法:由因导果. (3)分析法:执果索因.基本步骤:要证……只需证……,只需证…… (4)反证法:正难则反.(5)放缩法:将不等式一侧适当的放大或缩小以达证题目的.
放缩法的方法有: ⑴添加或舍去一些项, ⑵将分子或分母放大(或缩小) ⑶利用基本不等式, ⑷利用常用结论:(6)换元法:换元的目的就是减少不等式中变量,以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常用的换元有三角换元和代数换元.(7)构造法:通过构造函数、方程、数列、向量或不等式来证明不等式;
六、不等式的解法:
(1)一元一次不等式:
Ⅰ、 :⑴若 ,则 ;⑵若 ,则 ;
Ⅱ、 :⑴若 ,则 ;⑵若 ,则 ;
(2)一元二次不等式: 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项系数小于零的,同解变形为二次项系数大于零;注:要对 进行讨论:
(5)绝对值不等式:若 ,则 ; ;
注意:(1).几何意义:
(2)解有关绝对值的问题,考虑去绝对值,去绝对值的方法有:
⑴对绝对值内的部分按大于、等于、小于零进行讨论去绝对值;
(3).通过两边平方去绝对值;需要注意的是不等号两边为非负值.
(4).含有多个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可用“按零点分区间讨论”的方法来解.
(6)分式不等式的解法:通解变形为整式不等式;
(7)不等式组的解法: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求其交集,即是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求交集中,通常把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画在同一条数轴上,取它们的公共部分.
(8)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
解含参数的不等式时,首先应注意考察是否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如果遇到下述情况则一般需要讨论:
①不等式两端乘除一个含参数的式子时,则需讨论这个式子的正、负、零性.
②在求解过程中,需要使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时,则需对它们的底数进行讨论.
③在解含有字母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时,需要考虑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状况(有时要分析△),比较两个根的大小,设根为 (或更多分 、 、 讨论.
五、数列
本章是高考命题的主体内容之一,应切实进行全面、深入地复习,并在此基础上,突出解决下述几个问题:(1)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须用定义证明,值得注意的是,若给出一个数列的前 项和 ,则其通项为 若 满足 则通项公式可写成 .(2)数列计算是本章的中心内容,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 项和公式及其性质熟练地进行计算,是高考命题重点考查的内容.(3)解答有关数列问题时,经常要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善于使用各种数学思想解答数列题,是我们复习应达到的目标. ①函数思想: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都可以看作是 的函数,所以等差等比数列的某些问题可以化为函数问题求解.
②分类讨论思想: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应分为 及 ;已知 求 时,也要进行分类;
③整体思想:在解数列问题时,应注意摆脱呆板使用公式求解的思维定势,运用整
体思想求解.
(4)在解答有关的数列应用题时,要认真地进行分析,将实际问题抽象化,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有关数列知识和方法来解决.解答此类应用题是数学能力的综合运用,决不是简单地模仿和套用所能完成的.特别注意与年份有关的等比数列的第几项不要弄错.
一、基本概念:
1、 数列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数列的项与项数:
3、 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
4、 递增(减)、摆动、循环数列:
5、 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
6、 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7、 等差数列、公差d、等差数列的结构:
8、 等比数列、公比q、等比数列的结构:
二、基本公式:
9、一般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an=
1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an=ak+(n-k)d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 当d≠0时,an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n是一个常数.
1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Sn= Sn=
当d≠0时,S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1≠0),Sn=na1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1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 qn-1 an= ak qn-k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an≠0)
1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n=n a1 (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当q≠1时,Sn= Sn=
三、有关等差、等比数列的结论
14、等差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差数列.
15、等差数列{an}中,若m+n=p+q,则
16、等比数列{an}中,若m+n=p+q,则
17、等比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比数列.
18、两个等差数列{an}与{bn}的和差的数列{an+bn}、{an-bn}仍为等差数列.
19、两个等比数列{an}与{bn}的积、商、倒数组成的数列
{an bn}、 、 仍为等比数列.
20、等差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21、等比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22、三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d,a,a+d;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3d,a-d,a+d,a+3d
23、三个数成等比的设法:a/q,a,aq;
四个数成等比的错误设法:a/q3,a/q,aq,aq3
24、{an}为等差数列,则 (c>0)是等比数列.
25、{bn}(bn>0)是等比数列,则{logcbn} (c>0且c 1) 是等差数列.
四、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关键是找数列的通项结构.
28、分组法求数列的和:如an=2n+3n
29、错位相减法求和:如an=(2n-1)2n
30、裂项法求和:如an=1/n(n+1)
31、倒序相加法求和:如an=
32、在等差数列 中,有关Sn 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
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六、平面向量
1.基本概念:
向量的定义、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相反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
2. 加法与减法的代数运算:
(1) .
(2)若a=( ),b=( )则a b=( ).
向量加法与减法的几何表示: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向量加法有如下规律: + = + (交换律); +( +c)=( + )+c (结合律);
+0= +(- )=0.
3.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 与向量 的积是一个向量.
(1)| |=| |•| |;
(2) 当 >0时, 与 的方向相同;当 <0时, 与 的方向相反;当 =0时, =0.
(3)若 =( ),则 • =( ).
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1) 向量b与非零向量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 ,使得b= .
(2) 若 =( ),b=( )则 ‖b .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若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 , ,使得 = e1+ e2.
4.P分有向线段 所成的比:
设P1、P2是直线 上两个点,点P是 上不同于P1、P2的任意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 使 = , 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 所成的比.
当点P在线段 上时, >0;当点P在线段 或 的延长线上时, <0;
分点坐标公式:
5. 向量的数量积:
(1).向量的夹角:
(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
(3).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
(4) .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6.主要思想与方法:
本章主要树立数形转化和结合的观点,以数代形,以形观数,用代数的运算处理几何问题,特别是处理向量的相关位置关系,正确运用共线向量和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计算向量的模、两点的距离、向量的夹角,判断两向量是否垂直等.由于向量是一新的工具,它往往会与三角函数、数列、不等式、解几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是知识的交汇点.
七、立体几何
1.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三个公理及推论,会说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能够用斜二测法作图.
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的概念;
会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证明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一般用反证法.
3.直线与平面
①位置关系:平行、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
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方法及性质,判定定理是证明平行问题的依据.
③直线与平面垂直的证明方法有哪些?
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找它在平面内的射影,范围是{00.900}
⑤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每年高考试题都要考查这个定理.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主要用于证明垂直关系与空间图形的度量.如:证明异面直线垂直,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确定点到直线的垂线.
4.平面与平面
(1)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证明方法和性质.
(3)掌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证明方法和性质定理.尤其是已知两平面垂直,一般是依据性质定理,可以证明线面垂直.
(4)两平面间的距离问题→点到面的距离问题→
(5)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交的作法及求法:
①定义法,一般要利用图形的对称性;一般在计算时要解斜三角形;
②垂线、斜线、射影法,一般要求平面的垂线好找,一般在计算时要解一个直角三角形.
③射影面积法,一般是二面交的两个面只有一个公共点,两个面的交线不容易找到时用此法?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A)^2]
cos2a=(cosa)^2-(sina)^2=2(cosa)^2 -1=1-2(sina)^2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 ?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5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实数与向量的积越详细越好`所有的公式要齐全` 初中所有的物理公式、、、、越多越详细越好, 初中-高中所有的数学公式(要字母公式不要文字公式)字母所代表的含义也要!越详细越好! 急求高一物理必修一(山东科技出版社)所有实验的复习材料要这本书所有的实验的步骤,材料,公式越详细越好. 马克思发生器与特斯拉线圈的区别所有的区别,越详细越好,包括构造,原理,性质,特点等等 所有的单位换算公式!所有的单位换算公式!长度、重量、面积、体积、方量、还有吨转方~等的换算公式 每个分类的公式 越具体越好!我要常用的! 二氧化碳所有的成分越详细越好. 高中课程里所要学的向量的含义,向量为什么不能与实数相加,却能与实数相乘? 初三所有的物质的化学式越详细精辟越好 时针与分针的夹角如何计算,要公式.或举例.越详细越好. 初中所有公式及变形公式(注明物理量 含义 单位 注意事项)越详细越好~格式:公式+变形公式{物理量+单位+此公式所需注意的问题 在三角形ABC中,O是三角形内的一点,向量OA加上2倍向量OB等于向量OC,求三角形ABC与AOC的面积比值题目还有的要求就是:ABC三点共线,求详细的解答过程,越详细越好,拜托大家啦刚刚的那个补充条 中国最近发生的地震就是今年所发生的所有的,越详细越好,要具体到县,区, 我要所有的小学数学的进率公式.要超详细的! 初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要详细的)所有的公式定理. 求三角形圆形的计算公式求三角形所有的边长面积角度的计算公式(例如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有圆形的面积 半径 直径的计算公式.答的越详细越好`最详细的还额外提高100分奖励 关于“物质的量”这一部分所有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如题,越详细越好,当然,不能太高深...要通俗易懂. 如何用几何法求点到面的距离.我要所有的解法越全面越好,不要用向量,要用几何方式解.我要所有的解法越全面越好,不要用向量,要用几何方式解。最好再说下线面角的所有方法,也是要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