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要知识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6:37:17
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要知识点
xZkr"IJ2˭m^akm! y$@ zH$#RG$E̬m:3˯+&\+Fgw]+Ca;?jHh/W2Q^D)O2 j(=E-Lkgp(<h|Zy?#'F]q3rwt^/jz~A\f0Qoht P#Mλ:oJ;/k;V2y"/NDFٔg s_8bCdF2Sh~k+oVOT~(Mf/,8`5\z/wqqgϐ0#Ea|j7]^y5shpچkTkl(} JO(ݣtRs2DuȲ/)Q3.A=!1ҩykwi֡dHGD}ZVn4]J$XSє̇]PmEҮݦ~H-&bViF&/nEB`|LR4PAFszD 7 hրQֶ.!KεEֵзsPzr=JGŧu`EKlZ[1#ԯ-Jscz!Y+j:c&Y?_*/}rR\OzOeq}2ߠ'싮3,8vH,o܊aC!:{: +y#Mr슭%ϾyVB] )ET޼ $°f?ŽA n~DקùJ\Z#f}E+:TbmzxY7\c~wAU>R#ZNwOPk"]̯L &BW9ӱ6! 7(a rMsaj3/]29H: {i T_X_crR"\6fsئ-RPTohQqwUMdl\ṗ)޲D ]xgmQFC ɁTG-'bfc*s4o`b8yA)S1%00Xd٭\RYjܵle)Qc1Mc +ؿͷǟ> {OMSE#C5LF ԯ#rVĽة:OcWarJxa~2oQ{E8 :x`@d&IA*Q~~ w>#'=鴦+S`W)R(;JxeʎCEOE:ufqZ4A8bE!8Fd>MZ. @Qr4sWL_t8&9]A{'; Þ]43'Q0-4Sغ6R1 P7] vcCPȠPTAqĤ7PU~x=Bt,Rs1-P-*$LzK%ClR= `*{۲$F ;j"HG@0eE\hnd~'ʗ$^Lvu^؏sI#Տ6(Ta2a<[Q1w /0Đ-@KO2\,( /sz2(Ue)2YOUFJ;>$+<aCL #Đ)>Oå;7YBU0wd2SaSQb#GWbοSD)*>S?Z~-F˘W^oL{‰ꉁEcJb"9jc2sx-4N(=Տ\]܉ boQ0rQUN\5s:A@'[= eh{^}7q#,.T&دح0CoZ %X֞WZ,oD{~" nG'(NP.B[TG(Úy1k3e3u*Ux qar,9a`] E5K\_ɔ)~=k'~\*ԕZ)+JKmQmPNuw8tj!u g1~R~ME9 UE} Sd4xekF%:7+liI#zs5g܊[5}dl%^i̸+a- VI[9#`uH!cٰTeFm̸];' %.Aw([fƔIrhoߡ+oS<1?Hb hu폋xO3V[5]W;ÄHOalF ݑFE4Lf^q]( oF44K+r m:ԅ*d׾3$Tib+cuCq D:cRJ?vUM)Jo΁91_.O?}͸n-r7iZ^af5ok#T]3`7\G%з\F˳0Z{%-N muNbz--s^pg0&\纴< __qfγ@~2=֢ls"ED#-]; _ 5Qm#l~nݗ9w_T_Z;8.'a9`܅I(":+6֥+14:/e]e Zr]2AT4]\r iZOYP:U[pD* L {o DY[+o&TLu5 [ju[}oR P5EupU%n܉+[53UMuz# }?Q \~(IU=bE0T$@&`Cz2ΑHcܝ?ÉP ^kG4}Ցl.+*)NE#{h55̥iuXK7z nejZX#@풨62 cc ):pL$kΖO?؏A0\yz{uڭ՞b 6V iYr)n}m=}ÅڽaR+F8ࡻ+,Kquq|* G~q77sVøN;V5`(Y+: S[Y C #:-͊tCё`YXQ0sioU~) {a~o{]Xslt1W8M.u ijL9$|7Cz4Gz" e4_ʺ۔bt5߿vcZwoSϐ9.wY9j'T[մUūUA>BO~`7 &*b(mJ5>qaz4pR&A0T{ n$3§ʔ8~W|AE_2Y:"ޱZڵ( ةk$}q@ASջAKygXIofNns?Zo8ޟk!F$m^ëL>*tt! ]r4WIBg41bK+&lx=}?4 C=OPz\ A,"(#7򴶘p9#$\q 6ꈛ%G"߿[߰^^N ]F -!Ӓ;CW@;5>  d;;(6ڙk|_]xeT&Qo;0ۖ"WT s1,zWg(WmZ * v +"mѼlKh],C jStBG.!j D9g\X@cQNh=Tv}\sy/q2uNɅA'A00R.W2 $bO&d$.N v~_FQACZF V?ln1(Q\%s]$To)h0e[S `{5>Ecn$[Ef{ZcWZ`ݳ@[_?B{

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要知识点
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要知识点

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要知识点
初一下历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第十二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1. 经济重心南移过程:
  答:1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
  ○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2. 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
  答:○社会相对安定;
  ○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较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3. 图片《交子》和《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泉州出土的南宋船》:
  答:○《交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图:P67);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说明宋代手工业部门已有商标、广告意识(图:P67 );
  ○《泉州出土的南宋船》:南宋时期,福建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图:P68).
  4. 宋代海外贸易兴盛原因是什么:
  答:○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周边民族的兴起与强大;
  ○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改进;
  ○政府的鼓励政策.
  5. 秧马、占城稻和市舶司:
  答:○秧马:秧马是农民插秧时节使用的工具,用榆木或枣木制成船型外观,农民坐在上面比弯腰劳作节省体力,还能加快速度;
  ○占城稻:原产于越南中南部的占城稻,耐干旱,稻穗长,生长期短;
  ○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机构.
  第十三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1. 宋代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
  答:○统治阶层:皇室、官僚、地主;
  ○被统治阶层:士农工商.
  2 宋代民间传统节日:
  答:宋代民间传统节日很多,其中最受百姓重视的是元旦、寒食、冬至三大节.
  3. 瓦舍与防郭户:
  答:○瓦舍: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
  ○防郭户:宋朝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户编定为防郭户,单独管理,成为城市居民的主体.
  第十四课 元帝国扩展统一多民主国家基业
  1.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贡献:
  答:○完成蒙古统一大业; ○实行军政合一的国家体制;
  ○(1206)建立蒙古政权; ○创制了蒙古文字.
  2. 忽必烈改制:
  答:○1271年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
  ○忽必烈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3. 人分四等的民族政策:
  答: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把人分为四等:
  ○第一等:蒙古人;
  ○第二等:色目人(西夏人,回回人,畏兀儿人等);
  ○第三等:汉人(原金统治区的汉人,契丹,女真人等);
  ○第三等:汉人(原金统治区的汉人,契丹,女真人等).
  4. 回族的形成:
  答:元朝,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主,即回族.
  第十五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1. 活字印刷术:
  答: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世界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要早四百多年.
  2. 指南针与火药:
  答:○指南针:北宋时发明,很快应用到航海;南宋时,传入欧洲;
  ○火药:唐代发明,开始应用于军事.宋代加以改制,广泛应用于军事战争.
  3 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
  答:元代劳动妇女黄道婆从海南岛黎族学会棉纺织技术,并加以改进;棉布逐渐取代丝麻成为广大民众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
  4. 沈括的《梦溪笔谈》:
  答:最早提出了”石油”这个科学的命名.
  第十六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1.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答:○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
  ○记述了从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至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史.
  2. 宋词:
  答:○苏轼:北宋时期,诗词豪放派;
  ○李照清:词风委婉含蓄,清新淡雅;
  ○辛弃疾: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
  3. 元杂剧:
  答: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 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
  4. 京剧:
  答:清朝时形成.
  5. 《清明上河图》:
  答: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
  6. 试概括《史记》与《资治通鉴》的异同:
  答:○相同:①都是史学著作; ②都享有较高的史学地位;
  ○不同:①叙事范围不同; ②时间不同; ③体例不同.
  第十八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1. 明清帝国的更替:
  答:○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后金;
  ○皇太极建立清朝.顺治帝是第一个入主中原的皇帝.
  2. 明清统治者在政治上、思想文化上等领域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专制统治:
  答:⑴政治上:
  ○朱元璋大杀功臣,其中波及面最广的是“胡蓝之狱”;
  ○废除宰相制度;
  ○设立锦衣卫;
  ○设立廷杖制度;
  ○明成祖(朱元璋的儿子)设立东厂;
  ○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
  ⑵思想上:
  ○八股进士:只许在“四书” “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
  ○文字狱
  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第十九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1. 戚继光抗倭:
  答:○明代,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戚家军抗倭,在台州九站九捷;戚继光是民族英雄.
  (注意:“封侯非我意,单元海波平”是戚继光写的)
  2. 郑成功收复台湾:
  答:○明末(1624)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地区;
  ○泉州南安郑成功清初收复台湾.
  3. 雅克萨反击战与《尼布楚条约》:
  答:○雅克萨反击战:康熙两次组织雅克萨反击战,抗击沙俄
  ○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的主权.
  第二十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 为什么说台湾、西藏、新疆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答:○台湾:元代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从此台湾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藏: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从此西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疆:西汉设西域都护管辖新疆,从此新疆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 请说说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答:恩威并重、刚柔并济
  例:对少数民族地区一般都实行减免赋税等优惠政策.
  3. 回部、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度、将军、避暑山庄和外八庙
  答:○维吾尔族居住在新疆天山南路,信仰伊斯兰教,清朝称为回部;
  ○驻藏大臣:1727年(雍正时期),清朝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
  ○“金瓶掣签”制度:乾隆皇帝还制定“金瓶掣签”制度,规定喇嘛教活佛转世的人选;
  ○将军:清朝在伊犁、吉林、黑龙江、盛京、乌里雅苏台等地设立将军;
  ○避暑山庄和外八庙: 起到了清朝第二政治中心的作用,对于加强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十一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1. 北京城与故宫:
  答:○北京城:明成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规模扩建,营造了新的北京城;
  ○故宫: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2. 说一说,秦长城与明长城的异同:
  答:○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秦长城为了抵御匈奴南下;明修长城是为了防范蒙古骑兵侵扰;
  ○秦长城是在战国时期各国长城基础上修建的;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了全长为六千多公里的长城,达到了历史上最高水平.
  第二十二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1.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答: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2.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答:宋应星是明末著名科学家,《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3. 四大名著:
  答:○《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水浒传》是根据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题材创作而成;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
  第二十三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1. 郑和下西洋(目的、条件、过程、结果及其影响等)
  答:○目的: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条件:①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②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
  ○过程: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结果:不计经济效益,导致明朝国力衰退;
  ○影响:①积极: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②消极:不及经济效益导致国力衰退.
  2. 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原因、概念及其影响
  答:○原因:①思想上,盲目自大观念
  ②政治上,巩固清王朝统治
  ③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要原因)
  ○概念: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影响:①利: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
  ②弊: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闭关自守最终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第二十四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1. 明清时期面临的主要危机体现在哪些方面:
  ○农民战争的打击,如李自成起义,白莲教起义等;
  ○封建者愚昧自大,固步自封,不了解外部世界,落伍于世界潮流;
  ○实行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文字狱等政策阻碍了历史发展;
  ○英国19世纪初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中国更加陷入了深重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