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礼貌礼节礼仪的区别和联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6 20:44:53
举例说明礼貌礼节礼仪的区别和联系
x}Iokە_.FY ?WŨTa; ] <;. 3Rž%J"Փ:6(<+ӌ_[kCHtY{5jxZ;Y\⿅m';܃\ Rue?~ϾͶwWD^w4;A)n_&9m`fcgZ~{rۦZn5ɓ` f϶*E22 3J^.K)x6X,`+2,2jⓌ]Gٮ 1ո7~/Vj^nR:XM;AYtVw,AG[J`j sZ܂y8/͡,9iw@`p5L5cP-4lL.i^)kj{C+!G-;˙|;˯vu}#+ÍKt~efUS-؏@I%._?FS,i^+10}kr,x.X6^ YmOzpn;<Π%SEc^+INHq&E_Nt8 }頽1 f/e O2Xz0Lf'A7 z~/AiEë߽_&/ːyaaˍ[ !\|{4C1~y+z9!VSpIx՚ɗ1n97XVBI\C6@RtJw蓦BBn ZMhv@R5,IM%1[Fcu.} 5qVs3tRh1# %u ^͗XUpb^^fO휇' sqI:A~yW $> `'/!8MB@ yZ``ո@Z7AC%M}%}*MLL1AќfUojgan;T^^Mn+B -"P6RNl.&^ro7$bxFCA1VĈ!G~:_B@7$t5A1ڃά{oy*Ÿ]82A:(M@!puڞ9tIx/Agn-5E[.*6aHAyy5ާ,tM%#RicOVl/xMIv(5WJyW_uEbњW2C>M2j0j 6ddsr\݆-/NLfsN}ws@,WMt^xٟӨ2qa H7NzKtvmQ58g6`IFJ#dh}6 G*K}Z^;coV f_-:3]8ۉq̀N>Xa1l.:&H|AZdZ M_k3K::- q5:$/q9DeI  ,KL{m=Vvֽt ֫ެn:UW"+SZBg ;`; 3gCѻ㩁Y1piZC(ߛ82`3!KʉH]5KY/ͪ:t*a th%#"LnV)'2+;nxt(M5Qvsal`n1!6K7Ǵ/w䚀+٘ٻ*[ s (g5](}yzo:IRH1W|TL%xlX Ied!O1w., ^R&6{W*Cu\}O"ΑC(M%|8"9&rC_pWMaԉ#ձ ?8!Ҧwg*ղ@A 9C٬h-bx =!^iٵޤ>/y"A(p̂OajdP\V2m>^j"~X<;$&040>bG:'8Ѕ0{&Q .e?wT[1ɎΛ'}ʿɌ4w@D>vu]!:(R'lZ݃o~3mwM;X|Y\~H>UyMoBϫ%ȟf D_޵K$%"H}ly!8iXbQ16 _4&^,YpZ F+1b+0C#-.K z*%R#s%XFX"h5yL {Pt9wN0?\ضܣoG-53;C)e"mйN/?U'Hpp`]c5>T6ʼn( 0Hw{ ؼC0j1H,;DSeAWξZ='p.;U:Lmst[X,,?ZNpz8ax Ycx`W\ x-"&sDhP{N6AƜml2*:J/z$'Sd[zwE-!g@Sp^au8_`^~ 秋DZ뵉wLKRU8?%,*VP.'x62z؜p7ja3|SXU`ԑŁ{Ӣ .`8'TbdN?%V-GS;;qmwzrY=!}E'M@`"Ay1\`މz1w wf]9LӶxet* j#heCJla peŸc t6kQ\ E+S2ݚi?>VvUBg,?Bzu ?nCAƋ>~[1;. 8A1}JXܛ7(դxɤm&20Ix weߟ@98xEaQӤ?fc,iWHKo䀛6vj*;&LB-w8 Z3$?=㐐ޔ/<{=ZMr,E`D{h %tpS \1çmK:e+"##%*c txAr5VJQA^5̈́  n!L#I-u3+hbjXAGM1t}Hm hE-#f_KخĘz[4skꩪ.ZC?<>R<`U=]&[t0maƵ)8)P}­ۥG f~d/(9:Gʥ1 +a4ς >;ȁ}e;uBCNif}V? [!fH{3쁍7vڜ) 4gPzsLBtV4~aa~ ow ?͡}ݕ)W}!asrLw={n! =~w57ّmxz,hgG$b٩͵Zsj\k$"A׻j<]@ Aoewc&OX4s-r Y~ѷ (dF/)u J yXmdh$4'eZ. a,m0zDCӗz:` T?rp}!8m˰ #W}v@GE82aD$ʑlet{#O_C=w8X4x@9aK:qH`ăf9鞟Qͧl4xԐxV/u!17+V>of~%Vgys>~{0;l|.KsR7luE]v؈򠪤,0*>$Dn\|"]VTqjqÕ_s ^8pܭ3#ӄixm*>`f h~O+o6}-V:D!8A{Gّ0]7'rt m`횀Q;~mbg؟K_ k䇍~xu&ml: zk,`?&GֱO$MkQ˘z4y=QF *f |$zgєH_3i*q͸7>b-ggnkF3U9+  pmQ%W1/\+tb(~25*0W%)`菡诚#ѿnѶ3;T *#q==T4e5>ڨMA:!jrCU Aag0YMߵn>5&{+)a1gü7RN,$ XrA2 & T!)`aC*(AAeWS, -@t xI|'{[ͳsS]v 㞗T P~{Ƣj5j\Y@PV3ʢ[UNcAݶoOhvŏq?ӣ[&Qי\fA&u4߾>،zy)M"W,ڥtJ+CݩW%tE؇KF fef+spahNzP\Q`ryr K߲N t=7KDX*jqMBdP}YBNTk\"{It9]`h3X7ӽK Ew'i %wVA?A Q5VA?/a N̙o6R*4wB~D0n4 5dXd"h\n-ԝ<쟭&ڸ28Z=.te³ K)cGRdU?&ITkwX,>04Xw~ټ Oٓ"Fʄ0;J ޟ^| jPypzeJALU6cK1YttP\{řٛSPvx栄" KUݣgJTZkFzk"dfA&b v(%v@R-*42JsWyq^先]#H%`Őtxt.\`E-쾀;?& =UxnJ&Zډvv1*g<ƴ M- ߫Z75䵚V[A6ClYU,NlQCu֌M:.q 8tq\x&)r2̜(ULmc\- z8d{F C+T@ TidKD2y&@OVp'fdY<(Djc&C-¦7%q\Tm_$^6(LeVԭ;٫7ݦTN$=Mt'^}=m®`ҌiW'ZCp6tkN*18)E0aZM6]&aStCݯ^\;n k>5{K^1HLK um3r喐"+PRľgaǵQU%aj!akj$mPMVZE7$1t],M&p8 Ae cTY@"Jȫ=9mZlQK ^! ӿacP1ē|VCd^[:F-: 7K T;ĜYKQ!5rԠ,&`6Э]R:"#Uq(X>` #kA'2PzmZk2E8 vtfQPdSD^=7uLf̲^Uڪ3d-i~i@yi]0 7t[,8X29í#њ㯿_}vDXX>Zְx ^wߛx{M~/PCTuR'Ȋ%y]^7iy(85feme=[jۚ*]|+ڂV;ᖾpռSHB|'^e?淿Wۯ?7ןqO݊˱hsH\xsl_8pnP.*6Ld p-DzXm5(Q,+|$`{%,*]xB^GQkʞik1,n_:똻Bg<:Di۰sTZXQ:]J ^U=hp-#%*j:1j׬k[,~uP /=HX`ҙCZ%1tX"lD sI";TTKAf2EgmxVdjƮ𜼁\! _".FoooCo\Oʠ/F)HRR:U|uRdbnI޲aHty IXh[\dlr\%>/ -ńrm/P0C6ytZO>_HKc:<ad{IJ#δi%ΐI{L'ׂ 8_q,7W[ =BY?"! ps.)*TN Uuk&MHEĮ57K},-)O}u7?y Be͂@ v<5z'}hcQn3$_BhOOĖSM>FK\l?7-ι s DGE[Ko |&{65w^<\qxs=L^hNS*ZټyBGW_ =P.b j:8/};(Gd?MW;&VkzwlŃ2W0V"q 7<4Z6t/%b4(jñu=Ld؈) dR Fs5ּHѺ8||4ѝe,8mՃER@I788f%H ,xJ!5-ӫT?P`*<+raMw5G]=6/5mbb?^L6?SM4`C]֦vےCa9?sW9?*6q!dޘ4w՛E'YMOSnQ|ʂ?tldhe5Q-aQSQn-!D`M|G8duLsu<gEG'փ2jUWJ5QB˧8%M|P`깵J,1tZ K7k"N;F}t$s5\uklP*YD09Xo["]SCf])u_ (-Hu /5*䉑*,u3c7xP -à):T*m4G>Ql^MBl)ΗoԾh57ʡ gã#-%:Pۄxʝj͔:ܾSF fJCj%%AL֪D?+ħqZF5cͶNmښN5亵lʵgZ*''^)f  跦%S`7)D͆9f8+,xu䴈V)8ޘˊb R&>=ɀg Kynbuxy=A`+W!^s ә2[/m  h6zܸo33ѭKmIo8k >%tHb H0[ercmXfj~uM".].kZo}2/L0IlTr nS!>]ϱ_D"2xK0xR"|4Of ?F#nxˣ$ZH(B[ ͩq-~oWe>5dx]ۢ 2j:EHd^ZPuQQ;Yڀ8 Fpc\.lYF[ލPEbAc=5]+6 ?v, GϽvBS AV9J̅s#)Jk^1qlIZll#y!%)`xe.>*l.ĭqm7 mRCh&Gx,[ֲLvܞɤƟ/{5!kμ KHOT(h3Rl 7j&]m "-M UCvi<HWe\J :z|E%o8%O%< }7'?ɧ/~M:iR"qk:%JX1Ò=]|[TFY§^;d<̲ثL扇T_~+$dvGN|׆f'Guzs+][&xH^a5VEEԽ${r߄R="uk5JN<,Y}bc+.؂pzaye1]LXXydo~>^MfYDF,&ޑ ,?"57d_?&q=Tl6>NUD%(Wn>e3SH`,{dzPQ9}g] ߁CXYq!eX׏ac\U_,XJdQ:M?ѝ-q!V |&WL<玪\ P<1bFc2޽u^V%5l:-UV[D\V_ݢ4=e~ZN^M(Q#,L5k ~/&>A]uee{로ӱNḙO# Â8CN;Ui EQ}96Q؉݌+p#ֵO$'mVh:uX"N^Y'mYR~:97P?b"ĖdmmINv,uV>&KtȞSbjС_a%lٗ'h@.SNIB yl:o ]5Z7>AB;!ZUfE?X<}`QQ|/*Aj/f<>@@IT'i5N*9KO3l|̌4eqF]u_Yb / H<;%b?5?#ZUA,iFU+0Y@iIcq"?r||7 XT%Z_۳8'fYc>ᩙ}:ncu&/SMꐩx&G*MWIf|}(NP]{Һn#h{so0Y5JXNWM2JI3>|tm8rSG_tĚcCKsn8!P8%`X}gW 9T#wKϘֹm (2.D]9h1il3Ct\mς88e۫EgtGeb}ǖ!a#@p X%ӵZءD DǔYr-8ۓ2Z[ "Qk»f`ܞknv8af1k}vƌzzXy,T-]'1CEssdn_d7HTEW JT߹Plٙ|(K;gFyAM5@bgN7մ`a`\f EG!{[ ?|[Zg8XxQoz_BŸ k?HN;:J W'(vx{4gW/mY #mN^7g: CC< ;I+{`z7ww17Io&#x;{7nQ[\:޼<:ڹ!Z&lbB֔pSljzqW5d$ʜxM`ntҖ ܒ-jrmKVZɦ;2sKqd hLٞs{:iYfqkn@z:[>ʵ-!a7yX޿}ۛ\fB:z=ooXu|:x,FIPsق;wP/d$וBb~ r cWj:"KMO>e3d&?uy$7IН(F#Tal7>.[O7-8 [F]QrV7k TB 2Кx^Þ \KBQ2֓fF m])u<5ʉZ¯w(٤agCVա*jObQxlxAYu&hM k7>3ӾKD&J; G7Grn2cE4,7l{%7HӞ{ 3_+Go9lߡ tEv[- q϶5Q h|;LÁzÂ@(%f`~qqz[ZA^u,B$~ݯӿ

举例说明礼貌礼节礼仪的区别和联系
举例说明礼貌礼节礼仪的区别和联系

举例说明礼貌礼节礼仪的区别和联系
如果礼仪和礼节起的是规范作用,那么礼貌强调的则是在社交场合中通过适当的接人待物的态度和得体的行为举止表达对别人的尊重和敬意.
礼仪与礼貌两者并不相等.如一位要人可以讲礼仪,但他可能忽略礼貌.请贵宾坐在自己的右首,这是一种礼仪,但说话时又时常用自己的餐刀尖指向别的宾客则是不礼貌(失礼行为).
礼节是礼貌的具体体现.
礼貌是礼仪形式及礼节惯例的总和.
礼仪、礼节和礼貌是社交生活中固有的一部分,同文明进步相辅而行.
守时是交际活动中最起码的和较重要的一项礼节.在对外活动中,时间观念要强,不能随便迟到或早退.会见、拜会、访友应预约,不能贸然造访(先敲门,能门外谈则不进入,能站立谈则不入座,能尽速谈则不拖延).
作为主人,要提前到场.如迎送外宾、举行宴会、会见会谈,一定要在外宾抵达之前作好各项准备.在适当的时间,合适的位置迎送客人.
参加外宾举行的活动,也应该按约定的时间到达.过早到达,会使对方因未准备就绪而感难堪;迟迟不到,让对方和其他客人久等,也是失礼的行为;因故迟到或早退,应向主人说明原因并表歉意.
外交上一国认为另一国的言论、行为、措施等损害本国的利益而不满时,一般均通过外交途径,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向对方表示反对意见.根据事态严重程度不同,抗议可分为抗议、强烈抗议、最强烈抗议.活动当中一般不便当众交涉和纠缠,而中途退场则为表示抗议的一种做法.
西方在举行盛大而隆重的招待会或宴会时,一般安排专人在大厅的入口处唱名(唱名人根据来宾所持柬上的姓名或来宾另厅换取的名卡唱名).
进入室内要脱帽、摘墨镜、手套并宽大衣或风衣(男士应协助女士宽衣).
入座前与同桌就餐者一一握手或点头致意(已入座的长者或女士可不必起身便回礼).
一般从座椅左侧入座和离座.
注意照料邻座女士入座(除自己的配偶外,男士还应照料右侧邻座的女士入座).
入座后应将西服上衣扣解开,起身时即扣上.
在主人倡议下可宽外衣,但女士忌当中解扣、宽衣.
不熟悉西餐,订餐和用餐时应模仿他人.
演奏国歌时,要停止讲话,起身肃立(停止走动,主席台上就座人员亦原地不动,仍面向观众).
主人(一般为女主人)拿起餐巾,即表示宴会开始,其他人再拿,参宴者先于主人拿取餐巾是失礼的举动.
守时,不失约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说明.
《追求交际的完美境界 》
随着交际个体素质的提高、交际环境的改变、交际内容的丰富、交际手段的多样化,人们正在努力追求一种交际的完美境界,使得交际更加高雅、美妙、迷人.如何创造交际的完美境界呢?
一、建立完善的交际人格
人格是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包括人的性格、气质、修养、能力、知识等各个方面.交际人格则是交际表现出的个体人格特征.完善的交际人格自会使交际进入较高的境界,达到理想的程度.比如良好的知识素质,将使人的交际去俗趋雅;健全的个性特征,会使交际充满风采,高雅宜人,韵味无穷.一个气质优雅、内涵丰富、待人热情、举止有度、口吐莲花的人,他的交际形式也是赏心悦目,令人恋恋难忘的.他会给交际局面带来诗情画意、高雅脱俗的气氛和动人的魅力.建立完善的交际人格是全方位的,并不是一点突破、万般具备的态势.比如知识素养提高了,并不能说明其余的人格特征都发生突飞猛进的变化.但交际人格的各个成分,是一个整体,是能够互动互促的.比如知识素养提高了,多少能牵及气质、性格的变化.
二、追求交往方式的“恰好”
交往方式是交际的具体形式,它受到交际人格的制约,但又有其自身规律.把握这些规律的最佳境界是掌握分寸,做到恰到好处.明人洪应明在其《菜根谭》中写道:“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其实交际也如同作文章,懂得千条交际之道,知道万条交际之法,关键还在于运用.运用之妙则在乎“恰好”,是一种分寸,是一种点到为止,所以既显得典雅,又充满余韵.比如表示友好,大可不必热情过度.表示对对方尊重之意,也以点到为止为宜,传情达意即可.用不着仰附于彼,自我贬低.有一位朋友,托人办事,对方欣然从命,全力以赴.这位朋友感激不已,又是表示谢意,又是叙友情、述关系,又是歌功颂德,本来打交道是很少的,此时天天对他陪小心、说长短.对方原是一份诚心,此时早被这位朋友弄得心烦意乱.这位朋友的做法既会导致交际失败,也会有损自身形象,更让交际本身的情调遭到破坏.交往方式的“恰好”需要用心体会,需要掌握艺术性.比如微笑和打招呼,说起来很简单,但运用起来却有许多奥妙,同一方式常会显示出雅俗不同的层次.
三、酿造高雅的交际情调
交际主要的是一种生活的方式,通常表现为一种关系的联络和互帮互助形式,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但交际又不仅仅如此,它会超越物质性,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欢愉情趣.此时交际便超越一般和朴素,变得分外迷人.尤其在交际陷入功利圈时,这种交际现象更显得卓然脱俗.酿造高雅的交际情调将带来这种美妙的交际局面.我曾在行政部门供职,当时求我的人很多,这些人怕敲不开我的门,总是大包小包的做开门钥匙.我一向以清正廉洁自居,对这种做法当然很反感,进而对一切送礼行为都很讨厌,视为庸俗,报以鄙夷.促使我对送礼改变看法的是我的姐夫,他也喜欢送礼,可是每次送礼都那么别出心裁,附着深意,充满诗意,制造浓浓的情趣.礼不重,情却深.我的父母每次都乐开了怀,我的姐姐更是倍感自豪,陶醉不已.我深切地感受到送礼还有着真切、高雅的一面,会使生活荡漾着迷人的馨香和动人的情调.后来我当了教师,学生常常给我送个卡片、小纪念品什么的,这不仅密切了师生关系,更给了师生关系注入了一份情调,抹上一层纯情和高雅.此时我更真切体会到:即使送礼,如果超越了物的目的,追求一种情调,自会让交际归入正轨,并风雅俊逸.
四、营构交际美感氛围
从实用交际到交际的艺术化,最显著特征是对交际美感的追求和营构.美感本身是一种艺术的体现,是一种高妙的境界,是一种美好的感受.当我们着意为交际构筑一份美妙,精心为交际营造浓浓的美感气氛时,此时的交际便摆脱了功利色彩,超越了实用性,达到了更高的层次,给人以更好的感受,形成荡气回肠的效果.比如文人聚会,会场布置素雅简朴,大家彬彬有礼,一番寒暄,相继落座,一杯清茶,几个水果,侃侃而谈,你谦我让.没有艳丽妖冶的奢华,没有烟来雾云的混浊,没有粗声粗语的喧哗.何其雅致,何其文静.这便形成了特有的美感气氛.当我们与某人交往,或驾临某个场面时,要切准交际的特定脉搏,努力推动和营构相应的美感气氛.比如你与某个对你十分重要的人物见面,选一个恰当的时间、得宜的场所,你们的谈话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展开,你们都会有一个美好的感受,你们的见面会是成功的,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美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有着不同的内涵,往往因情境、对象等因素,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比如热烈、轻缓、淡雅、艳丽都会引起相应的审美感受.所以我们在营构交际的美感气氛时,要有针对性,重在合适;如若不然,美感气氛无以形成,交际的完美境界也无从产生.
五、挥洒交际风格的魅力
每一个交际者,其交际方式总带有个体色彩,而这种个体色彩一旦成形、提高,则形成交际风格.挥洒交际风格的魅力,交际既可以提高层次,又能够形成独特的风貌.交际风格虽然以鲜明的个性风采为特征,但却有一致的规格,这就是任何交际风格的形成,都要处理好传统的与现代的关系问题.就是说他的交际风格特征,既有着浓浓的时代气息,具有某种先锋意识,同时又是基于传统的,符合民族的,具有很重的大众基调.只有处理好这层关系,交际风格才是符合审美限度的,切合大众审美心理的,才不艳不俗,充满魅力.我有一名同学,本是一位老成持重的人,他的交往方式总是有条不紊,不急不躁.后来他当了教师,又同我成了同事,他的这种个性及其交往方式,正好与教师职业相吻合,总给人良好的感受.每当学生评价教师时,他给学生的印象最深最好,因为他实在太像一名教师了.不久前他又考进了电视台,当了记者,于是他对自己的交际风格进行了着意改造,既保持了俊雅的格调,又添注了记者那潇洒宜人的神采.他发扬挥洒着这种交际风格的特有魅力,给人以既高雅美妙又神采飞扬的感受,在他的周围形成一道迷人的交际景观,令人心荡神驰,啧啧称赏.
六、激活和包装交际内容
交际内容是最实在、最稳定、最刻板的了.它的全部的东西就是实现物质移换、信息输送、精神传感、力量互补,多么实在、本色,既谈不上低俗,也谈不上高雅.然而它不是一潭死水.我们一方面要对它加以激活,即通过组接、置换、穿插等方式,使交际内容充满生机和情味.一方面要对它加以包装,即对交际内容进行着色、修整、描摹等方式,使交际内容变得色彩斑斓.经过这番工作,交际内容会生动和雅致起来,会在实用的基础上,形成一种诗情画意的高雅格调.读大学最后一年,我们几个同学到一所重点中学实习.这个学校有一个著名的特级教师,是我们仰慕已久的.我们感到不能错过请教的机会,便相约去拜访这位教师.敲开了门,我们都很紧张,一副委琐的样子.我们依计划程序开始讨教,空气十分板滞.老先生看着我们那劲儿,亲切地给我们沏茶、抓糖果,不时地岔换话题,使我们的谈话变得随和、自然,气氛变得热烈而轻松起来.又经过老先生的巧妙安排,我们那拘谨的请教模式,变成了互相探讨、平等交流的沙龙形式.置身其中,我们都感到自己成了一个像模像样的文化人,品位和境界都不同了.这次交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今不忘.

如何与陌生人交谈
与您刚认识的人在一起谈话或与人谈论您不认识的人,最好的办法是从一个话题到另一个话题地试着说,如果某个题目不行,再试下一个.或者轮到你讲话时可讲述你曾经做过的事情或想过的事情,修整花园、计划旅行或其他我们已经谈过的话题.不要对片刻的沉默慌张,让它过去即可.谈话不是竞赛,象跑步一样拼命地冲到终点.
当您发现在聚会上坐在您身边的是个陌生人时,在开始"钓鱼"之前先介绍一下自己.然后有各种各样的开始方式.如果你是个很腼腆的人,在参加聚会之前就可在脑子里先想好.如果女主人已经告诉你一些关于他的消息,您可以说"我知道你的球队在上星期的决赛中获胜了.一定很精彩."如果你对他一点都不了解,可以说:"您是住在这里还是游客?"从他的回答中您可以期望开始话题.他可能会问你住在哪、从事什么职业等.非常简单,但要注意给他说话的机会.
另一个重要的开场白(也是立竿见影的)是征求建议.例如,您可以问一个热心的园艺家:"我想把花园中的一年生植物改种多年生的,您建议种什么好呢?" 或对于一个在家或办公室办公的人,您可以问:"我想买一部传真机.您有什么好的推荐吗?"如果没有反应,可以问他的观点.问他或她有关任何方面的观点是很稳妥的:政治、体育、股市、时尚和当地新闻,所有的都可以,但不能是已经问过的和反应是激烈地反对或引起争论的话题.
在餐桌上另一个能提供良好开端的话题是食品或酒:"好吃吗?我没有时间在厨房里真正地做一顿好饭.您自己做饭吗?"
不要避开话题.在大选的年份,"您怎样看待副总统候选人?"可以毫不费力地开始话题,只要您记住您对回答的反应不是嘲讽或激烈反对.
★恭维小技巧(COMPLIMENTS)
我们都喜欢别人的恭维,并因此而感激.所以我经常想为什么很少有人这么做.我认为有时是因为多数人天生就比较倾向于私人化,而且有的人比较腼腆或有窘迫感.同时其他的人只是由于不留心此事或从不没想过几句恭维的话会让别人一天中有多么的高兴.但如果您是一个很难说出最高级恭维话的人,您不必犹豫那些" 已经过了时的恭维话"."我昨天见到了 Ann Tannen,她对我说您运做着一个了不起的资金筹措部门 PTA.在这个过程中最难做的是什么?为了开始引出话题,请找出使话题开始的方式而不是令对方只能回答"谢谢"、"是"或"不是".
请一定保证您的恭维是诚恳的.Archbishop Fulton Sheen 曾经指出"恭维是切得很薄的香肠,味儿很美;而吹捧是切得很厚的香肠,没法消化."
★如何开口交谈
与生人开口交谈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处理好这一步可以使人结识很多有趣的朋友.处理不好会引起尴尬,失去很多机会.
与陌生人开口交谈要找共同点.如何找到共同点呢?
留心观察
从一个人的服饰,举止,谈吐可以看出他的心情,精神状态和生活习惯.开始谈话前首先看对方有何与自己相同之处.例如,他和你一样都穿了一双耐克气垫运动鞋,你可以以耐克鞋为话题开始你们的谈话.
以话试探
两个陌生人相对无言 ,为了打破沉默的局面,首先要开口讲话,可以采用自言自语,例如,"天太热了",对方听到这句话便可能会主动回答将谈话进行下去. 还可以以动作开场,随手帮对方做点事,如推下行李箱等;也可以发现对方口音特点,打开开口交际的局面,例如:听出对方的上海口音,说:" 上海人吧?".以此话题便可展开.
开口交谈后,下一步就是如何将谈话进行下去.在正式场合或是与西方人交谈有如下禁忌:不要谈薪水,银行存款等有关金钱的问题.在西方国家薪金是保密的.另外有一些西方人特别是一些素质较高的西方人不喜欢让别人因为钱对他感兴趣.随着中国社会商品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工资也不再象过去那样,大家的工资水平是统一的,从自己的工资便可推断出别人大约挣多少钱.因此开口便问," 你挣多少钱?"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不要问类似"结婚了吗?"或 "小孩多大了?"
当代社会男婚女嫁的风俗正在改变.有的人选择了独身,还有的家庭是由同性恋者组成.此外还有许多单亲家庭.个人的婚姻生活和性生活通常被认为是极端隐私.涉及隐私的话题会导致交谈失败.
★交谈时的眼神
再也没有比当你对他讲话而他却环顾四周更令人难堪的了.有些人边讲话边环顾四周;而有些人是在听话时东张西望.这两种人都缺乏基本的责任感,即做一个好的、注意力集中的听众.在你对任何人讲话时,都要注视他或她,不是紧紧地盯着,而是一直看着,这样你的对话者会明白你没有分散注意力.
在别人对你讲话时,千万不要环顾整个房间.即使你在听,也不要表现出对周围发生的事很厌烦和很感兴趣.如果你的听众这样做,您可以停下来并与他一起注视,似乎你对他发现的奇事很好奇.如果他问你在干什么,你可以说:" 哦,我很感兴趣你在看什么."然后继续谈话,他会明白暗示的.
★交谈中的大独裁者
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是这样的事和人,希望我们不是其中的一个.
注意听自己在讲些什么,是一个好主意,例如,注意自己是否是一个盛气凌人的人,是否是一个独裁的人,是否是一个固执己见的人,是否是一个不给别人机会阐述不同意见的人.或注意是否有人在听你讲时要离开,或看上去在绝望地环顾四周要找一个最近的路逃开.
讨厌的人的定义之一是"当您想对他讲自己的事时,他只讲他自己."另一个讨厌的人更准确地描述为:一个坚持讲你根本不想听的事的人.他或她坚持要你听到最后,尽管你已经明显的表现出不耐烦.
这些是您性格中的一部分并已根深蒂固,所以要改掉是不可能的.如果您发现自己在谈话中有独裁特点,那么在下次谈话时只要把嘴闭上认真听就可以了,不管您有什么不得不说的.如果您害怕自己会令人生厌,尽量看报纸或杂志,找一个有兴趣的话题研究研究,例如环保等,一定是每个人都关心的,您丰富的知识不仅会使您加入谈话,而且会传递有趣的信息.
如果有人重复您已听了至少两遍的故事,这样说是没有问题的?quot;哦,是的,我记得当那个人倒下的时候,您是如何让每个人都靠后的.您一定救了他的命." 然后转换话题.如果您是对话中的一员,有人在重复一个故事,您可以悄悄离开,或如果有人注意到了,您可以说:"哦,我知道这件事.对不起,我一会儿就回来." 然后开.
★如何回答私人问题?
如果你被询问新买衣服的价钱,除非很亲密的人,其实你没有义务为他提供有关信息.您只要回答"我不知道(或我不记得)花了多少钱."
关于钱的询问通常是不合适的,应该置之不理.您不能说:"不关你的事."但可以说:"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不说这件事.关于生活的费用,太让人提不起情绪……" 然后改变话题.
另一个类似于窥探的问题是"你是干什么的?".最好在对方指明了知识领域后询问对方的工作,或在谈话是与工作相关的特殊话题.然后,您可以问:" 您在这个领域中从事工作吗?".
★何时闭上你的嘴
不要遗憾没有说出来."闭上嘴让别人认为自己是个傻子比张开嘴什么都说要好."不要装做什么都懂.真正聪明的人从不犹犹豫豫地说" 我不知道".
说话随便的人容易说得太多,有时造成不谨慎.有丰富想象力的人总是在言谈中不可靠.另一方面,总是保持沉默的人常在亲密的人中穿得很好,但他或她不会给聚会增添吸引力.在谈话中,中间的路总是最好的,正如很多事情一样.要知道什么时候该听别人讲话,也要知道什么时候该抡到自己讲话了.
不要重复讲自己,不管是一遍又一遍地讲同一个故事,还是讲那些听起来有趣的细节.很多事情简单地讲述或第一次讲都很有趣,但没有任何事值得重讲.
★三思而后说(THINK BEFORE YOU SPEAK)
几乎所有在谈话中出现的失误或错误是由于没有认真考虑或缺乏考虑造成的.例如,一个计算机程序员与一个文学教授共进晚餐,计算机程序员只讲技术编程语言而不讲其它的东西,那麽这将是一次十分缺乏考虑的谈话.因为,即便是在工作时,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听到关于任何题目的冗长演讲.
多数情况下没有人提醒我们说话时欠考虑和没有考虑.只要注意听一下自己讲的话和对方的反应就可以发现我们的不足.说话之前三思是我们自己的事.Dorothy Sarnoff 说:"I"在字母中是最小的.在您的交谈中不要把它当最大的词.例如,与人说话时不要说'我想',而要说'您怎么想?'".
面对吹捧者(THE BRAGGER)
优秀的交谈者不会没完没了地吹捧别人的工作做得多么好或他的儿子多么出色.当谈话陷入吹捧时,礼貌地加入自己的评论并试图转换话题.如果他给您讲关于他自己耸人听闻的故事,最好的办法是尽快找理由离开,除非您对他的讲话很感兴趣.
在谈话中从其他语言借用成语来点缀谈话有做作的意味,除非您经常说这种语言,或者您要说的词在中文中没有绝对的对等或翻译词,或者这个成语已广为使用和流传.
如果其他人说了明显是外来语的词或成语,尽量不要注意它,除非你很感兴趣,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并想停下来问一问:"什么意思?" .
"您多大年龄?"
许多人不喜欢别人问自己的年龄,而且这是一个缺乏考虑的问题.但是,经常有人问这个问题,而且有许多办法来回避它.您可以说" 噢!足够大了."您还可以告诉他一个大概的年龄,例如,超过二十一岁,或用一个您喜欢的数字,"二十九(或三十九,四十九,等等)而且正在保持." 如果有人坚持问,"哦,说吧."告诉他,"很明显了,我并不想告诉您,您有必要知道吗?"
面对侮辱
如果在您面前有人诋毁一个团体、个人或一个国家,您该怎么说呢?
诚恳地告诉他,他的言论是令人讨厌的,不再想听到这样的话了,然后走开.或者你可以说:"我们不谈这个话题了."然后开始另一个话题.每次加入一个道德、种族或其它诋毁个人的谈话时,不管那些评论是真正诋毁还是开玩笑,你都在锻炼自己的容忍能力.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一、个人礼仪
(一)仪表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2、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二)言谈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三)仪态举止
1、谈话姿势: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所以,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颁、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3、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
4、起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行如风”就是用风行水上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态.正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