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高中历史必修1概述我国古代中央官制,地方制度,监察体制,选官制度的演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15:54:16
结合高中历史必修1概述我国古代中央官制,地方制度,监察体制,选官制度的演变.
x\n#ˑ;o6P(l<JU-($JSZ/9YŢz 4ɪȈ's03btw?z42Z?WrwM{n#zC3<47ǜ > ڻl5(S1}8t?e˟m5-  =?qW-qQ[Od읱/n_F_x/6.]2L 3_wkFdɷW^%bޯWuv.Xc2%r 2މiDu=jksuǦ_21'{̰e7[MoMLzn?2kG:^d?\~ v`>3\jQ[Mڸ;<>\q̤bnWS18.q'_E75߱xDv*~Ynlxdd]nn >{8mp[yTg&Ʌ[^loAmE_{08 <(-|1F8.?/s>RżWchW9wVj6޾.'I;\A<;Yǔfv * v)Q{r4p]P no< mu< )5ۋMoa:pccʚp5R'`du^F7GsdFbDf/c_0L-Nw.C_jr sTdsvb퉻pgɤ3'õ4FRŒ TՌv`` ?;ةh67t|ҫZ68{2⤢,40xϛҳ_<0Wۄ!tk /C?8k/wL[u V8SG@79Nѭ-ibiM 볊(ɛ 9S X*9|vevɿc&n]|ӆB J;oY_yd.46]]&_:.` "]>Q1BZMfw: 4L6|*~+V|q]DgD LNl\b;5,*S,x5v7{Q|.G W1쏧!q{srOȔj5,؟ ʚR i g5ϛGǰDg࣪zzfܝc3 G&Lg}U`l?3y=Mn 󘏎T0L \6W%0zX1++#;%nX'g%Émo>2sBagb[$pgQ>Ud.L `1}8% ~ Upd<'|:O4k4czf;8wMvҚ_#o*8d؇%;CB^0VPwF<5O_ oQ-؞K<нzԮIxPv(î&9d+|2,&$z njX==pj@H6SΙd vX3;.0<~-4䪥h_bȣjݖ0gΡ};U"2ls7Q숱+9d<mܡojs~$1̒~(rx1R>v>g} GU=LKWiDZALV:yNңKhY荽10=Q;o\e' +X F Q F}?穣ww"ɩa%j/β MGQ>a%+s`v/D xm R#޶L^tA4MC@oI>ӏM=A2eԲg`Ճ9GŇrO/`9bndiiULʝr+1T[1W6Pբ8I`4^N`"ngv39f~/IApEYp|M焃1Xi6Nmng~ctd]~/ihH.7lm Jߘ"U5a*XC򵟁 3 ]҃ pzoq\tOm$|d6ΥRO%2'΍xI7*T%&#_S8gYxP`Du9l|L/[[OC6U =ۅ:i3Lu 'S'gL,沠?oƽim"BPFHj8)%%Ku4b@{tm)*; -Mo בqhP⍮*=/U}KŁv,%}]yfQvȧ}zXpNП|̢p/~u5#Bm2[Osb[Tǧ u%1Iln\߬< ґ,Eky@6nV90AS1pM% k}'}x+GsBȼOXo У60$_("׳$ޅa?1HƦs~Jtjy)u=%ݕw—4A7j̨ұCD r8&mz$R)]UyG5R;$+e=Ċ/5(âk|nfu2a=ujHUiGsaSp&\9AbwLp-8dmT+7~|J//ʻYE֫_f%Ո;yߦmrK޸IY;t$-hArVa? xQI!\<fs\oE!L?+u55l;ɴi dp s\VMZb=4h8k.4h{XMyXpeU8 7ZW4h,"X ᎬZֆ6b)?E ze59viܬ_ mqh.kî'נk{L$eu?\raBʒ:V4oIZcӰkF0>0ibʇ'oCB$E[}EkGa5;0sUd\jHVeYNXX XAA$_`+ZMЭ=Ʃ- `+,YYRM젯ETz"w!-ZB^~ߦ*L01vK{:1gycH`1ˡz-1QmM?xw42Ó5.`$!dNGK$d~$ԻK ?,zKU'<V }V{JZR%TP]eɪeL?|0: 2/*1¾NFEdNN.YlQC\Y#p;Klm$T"J<"y&ΘAO hJ.ג3e4 RzZ$2e )ߵjɢJ{}2:pZnIEQ(B8+wj> +L0EK:5F<8 'LOK.WKBٻ%&+ VgHTv/S~?>ڨm|\(1'Cjd44˅ QT(P4Gy7xJ i#S}F!V) -\Zw"Kɂt,9oذd-3I^tM& EoּL3b,AoaY|6:I@ίB`5TH d-2sہ>fvi*PJg'f4j 69Cet6EMjp8TATUHg\,O^R7"{d ,/ʾ:*4nqs5zČqq%AlϤy}H/5k0}X6COfS++ hwm #Dž.:ZH2+Bo'Tfp`>lr,%WZ≎˓v"y];kuoE%AG zS^hr|S@)5C$''_[/Jfr04{7l5֙ۢ3:D4z7XiB%ŵ+e1_ߙ xK/K5:AiRked W$>ރVjS lOʎ\+շ Pv?ߥ&ܲi ~ fPF<&{ɬSK1tTz<ҫjHgy3H^0C& IfڊfO$J:$0=i&HNƘy83N20'_]eZ(~4G A4KĵI2:fhiQKTd 78iS %o_Svbm]I6_مxdm4Aiz`m~%3Sr  &/AJ\aca޾^}^Ga mQ@㔩=֬Tif%'Ҫc'Mn(:yM*HY`{JAj1$Ւ#FO U) vSykŶ 1w~v7=N֭-wLۈ {__g-rK^Xq{rɳAӘNîgzAg\XIeCj<Nܵ "iqZbP^spY 0  z𒿓qɊlﲇV[M55eIà  &n"!}!q>x&pf#&ja$:|ua]аv^8l$auM>nLfwÄnBTTؿMM@o oLFǴ>C˦ش淚݀ @W P Uy?IVq/7

结合高中历史必修1概述我国古代中央官制,地方制度,监察体制,选官制度的演变.
结合高中历史必修1概述我国古代中央官制,地方制度,监察体制,选官制度的演变.

结合高中历史必修1概述我国古代中央官制,地方制度,监察体制,选官制度的演变.
一、秦汉中央管制——三公九卿制
  三公为丞相(最高行政长官)、御史大夫(最高监察长官)和太尉(最高军事长官),分掌行政、监察和军事.九卿为中央政府各部门的主要行政长官:奉常为九卿之首,掌宗庙礼仪及文化教育;郎中令掌宫殿门户守卫,为宿卫侍从长官;卫尉为宫门警卫之官;太仆掌皇帝车马,兼掌全国马政;廷尉为中央最高司法长官;典客掌民族事务及朝聘;宗正专管皇室亲属事务;治粟内史职责为征收盐铁钱谷租税和国家财政收支;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 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建立中朝制,即选用一批地位较低的内廷人员参与朝政.
  汉成帝时,大司马(武帝时由太尉改称)、大司空(成帝时由御史大夫改称)和丞相(哀帝时改称大司徒)三公权力进一步削弱.尚书权力扩大,尚书令为主管,设五曹.东汉时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尚书机构称台,有令、仆射各1人,尚书6人,分掌三公、吏、民、客、二千石及中都官等六曹,分割或取代了九卿部分职权.东汉至魏晋,中央政务逐步由三公向三省转移,行政事务渐由九卿向六部过渡.
  二、隋唐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度
  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由中书省决策,通过门下省审核,经皇帝御批,然后交尚书省执行.六部为尚书省直接下辖的行政部门.吏部(官僚人事任命)、礼部(全国考试、外交礼仪以及国家大典制度)、户部(民事户口经济)、刑部(法律刑法实行)、工部(建筑)、兵部(军事).
  三、宋元中央官制——
  宋朝的中央机构在神宗元丰前后有很大的不同.元丰以前,虽仍有三省六部,但形同虚设.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真宰相之任,参知政事为副相,总揆行政;又设枢密院掌军事,转运使司、铁盐使司、度支使司等三司掌财政,这样形成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立的局面,宰相的权力大大削弱.六部的权力也被不断增设的机构所侵夺.如吏部,权归审官东院、流内铨、审官西院、三班院;户部,权归三司;礼部,权归礼仪院;兵部,权归枢密院;刑部,权归审刑院,纠察在京刑狱司;工部,权归三司修造案等.九寺五监中部分寺、监权力的转移也有类似的情形.神宗元丰五年(1082),实行中央官制改革,罢去三司及一切丛杂机构,基本恢复到唐代三省六部的格局.与唐代不同的是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之事、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之职,为宰相之任(后改称左右丞相);此外,枢密院职任得以保留.元朝中央行政制度变唐、宋的三省制为一省制——中书省,以中书省为最高政务机关,六部为其所属.
  四——明代中央官制——内阁学士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废除中书省,独揽大权.但是由于政务十分繁忙,永乐皇帝即位后,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仁宗时,任用杨士奇、杨荣为华盖殿、谨身殿大学士,权力加重.明世宗时,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将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书之前,地位大大提高.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
  五,清代中央官制——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军机处成立于雍正七年(1729年),初名“军机房”,不久改称“办理军机处”,乾隆以后省去“办理”二字,遂简称为“军机处”了.军机处本为办理军机事务而设,但因它便于发挥君主专制独裁,所以一旦出现之后,便被皇帝抓往不放,不但常设不废,而且其职权愈来愈扩大.军机处的职官有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有 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军机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内特选,有些也由军机章京升任.军机大臣之任命,其名目为“军机处行走”,或“军机大臣上行走”.所谓“行走者”,即入值办事之意.军机大臣没有定额,军机处初设时为三人,以后增加到四、五人至八、九人,最多至十一人.军机章京初无定额,至嘉庆初年,始定为满、汉章京各十六人,共三十二人,满、汉章京又各分两班值班,每班八人.军机章京之任命,或称为“军机司员上行走”,或称为“军机章京上行走”.
  中国古代地方制度
  秦汉郡县制.后来汉末成为州、郡、县三级.
  宋代统一中原后,除收军权于中央外,地方行政机构采取分路而治,成为路—府、州、军、监—县三级政区.路以水陆转运使为行政长官,又置安抚使、刑狱使、常平使,分掌兵、刑、市场平□与盐铁专卖,恢复秦汉以来地方分权而治的状况.府州机构沿袭唐代.军原为五代时的军区,后因兼理民政而成为行政区,仍保留军的旧名.监多半设于工矿地区,以加强矿产开发的管理.为进一步控制地方,北宋朝廷常派京师供职官员到州县执行中央政令,其职衔为知府、知州、知县等.同时在各府州置通判,规定一切政令须经通判副署,通判并可随时向朝廷奏报府州情况.于是各级官吏层层牵制,事事听命于朝廷,地方无主动性可言,并使机构臃肿,冗官充塞,行政费用猛增.县以下行政机构,隋唐为乡里制,北宋一度推行保甲制,但因新旧党争而时行时废.
  元代“行省制.后来各代基本沿用了这一制度.
  监察制度
  国古代封建王朝为监察政府官员,维护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而设立的制度.监督法律、法令的实施,维护国家法律、法令的统一,参与并监督中央和地方司法机关对重大案件的审理活动,是中国古代监察机构及监官的主要职责.
  沿革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起源甚早.战国时,职掌文献史籍的御史就已有明显的监察职能.秦代开始形成制度,之后便成为历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经过长期的发展,这一制度逐步健全和完备.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建立起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并创建了监察制度.中央设立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以贰丞相,御史府为其官署,掌握天下文书和监察.在地方上,皇帝派御史常驻郡县,称“监御史”,负责监察郡内各项工作.
  汉承秦制,但较秦制更严密.在西汉,中央仍设御史大夫作为长官,御史中丞为副,兼掌皇帝机要秘书和中央监察之职.在地方上,西汉初年废监御史,由丞相随时委派“丞相史”,分刺诸州.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叫州部,每个州部设刺史1人,为专职监察官,以“六条问事”,对州部内所属各郡进行监督.丞相府设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朝官如谏大夫加官给事中,皆有监察劾举之权.郡一级有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帝时,会侍御史二人掌法律文书,也有评断决狱是非之权.因特别使命而设的符玺御史、治书御史、监军御史、绣衣御史(亦称绣衣直指)等,分别行使御史的职权.西汉末年,御史大夫更名大司空,御史府改作御史台,由御史中丞主管监察事务.东汉时,御史台称宪台,仍以御史中丞为长官,但职权有所扩大.御史台名义上转属少府,实为最高的专门监察机关.它与地位显要的尚书台、掌管宫廷传达的谒者台,同称“三台”.东汉侍御史,掌纠察;治书侍御史,察疑狱.把全国分成13个监察区,包括1个司隶(中央直辖区)和12个州.司隶设司隶校尉1人,地位极为显赫,朝会时,与尚书台、御史中丞一样平起平坐,号曰“三独坐”.司隶校尉负责监察除三公以外的朝廷百官和京师近郡犯法者.每州置1刺史,用以监察地方政情、受理案件、考核官吏.由于事权混杂,后来刺史逐渐变为凌驾于郡之上的一级地方行政长官,失去监察作用,故改称州牧,州也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地方监察制度便基本瓦解.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基本处于封建割据的分裂状态.各朝的监察机构名目不一,但体制与汉代相同,亦有部分变化.魏晋时,御史台不再隶属少府,而成为由皇帝直接掌握的全国性的监察机构.南梁、后魏、北齐的御史台(亦称南台)和后周的宪台,仍以御史中丞为主官,北魏称御史中尉.由于监察长官权势日大,出现了防范监察官员犯法渎职的规定.群臣犯罪,若御史中丞失纠,也要罢官.魏晋以后,为防止监察机构徇私舞弊,以发挥其监察效能,明确规定大士族不得为御史中丞.晋以后,御史中丞下设殿中御史、检校御史、督运御史等,分掌内外监察之权.此时,地方上不再设置固定的监察机构,由朝廷不定期地派出巡御史监察地方官员.此外,御史“闻风奏事”的制度也在这个时期形成.
  隋唐时期隋代时,中央的监察机构仍为御史台,改长官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下设治书御史2人为副;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共12人,专执掌外出巡察.唐代发展了隋代的监察制度,使监察机构更趋完备.唐初,中央设御史台,由正三品御史大夫为台长,设正四品御史中丞2人为辅佐.御史台称宪台,大夫称大司宪.武则天时,改御史台为左右肃政台.中宗后又改为左右御史台.御史台的职权是“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唐六典》卷十三).御史台下设三院:①台院,侍御史属之,“掌纠举百僚,推鞫狱讼”;②殿院,殿中侍御史属之,“掌殿廷供奉之仪式”;③察院,监察御史属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郡,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同前).唐初全国分为10个监察区,称10道(后增为15道),每道设监察御史1人(先后称为按察史、采访处置使、观察处置使等),专门巡回按察所属州县.唐代进一步扩大了监察机构和御史的权力.御史台享有一部分司法权,有权监督大理寺和刑部的司法审判案件.
  谏官系统在唐朝也趋于完备.谏官的设置,秦汉时已有,魏晋南北朝时有较大发展.至唐代,中央朝廷实行三省制,其中门下省的主要职责是匡正政治上的得失,以谏诤为任.门下省置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补阙、拾遗(其中右补阙、右拾遗隶中书省)、给事中等职,举凡主德缺违、国家决策,皆得谏正.其中给事中掌封驳(即复审之意)诏制,权力更重.
  宋代监察机构随着封建专制主义的发展而加强.中央沿袭唐制,御史台仍设三院.地方如设通判,与知州平列,号称监州,有权随时向皇帝报奏,成为皇帝在地方上的耳目.此外,路一级的转运使、提点刑狱公事等,也负有监察州县的责任.为保证监察御史具有较多的从政经验,宋代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御史之职.按规定,御史有“闻风弹人”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月课”;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辱台钱”.从此开御史滥用职权之例.御史可以直接弹劾宰相,亦有劝谏之责.御史台还有权分派御史参与重大刑事案件的审理.
  元代中央设御史台,御史大夫秩高从一品,“非国姓(蒙古贵族)不以授”(《元史·太平传》).还在江南和陕西特设行御史台,其组织与中央御史台相同,作为中央御史台的派出机关.这是元代监察制度的重大发展.全国分为22道监察区,各设肃政廉访使(即监察御史)常驻地方,监察各道所属地方官吏.
  明代监察制度随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而得到充分发展和完备.中央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主纠察内外百官之司”.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副都御史和佥都御史.下设13道监察御史,共110人,负责具体监察工作.监察御史虽为都御史下属,但直接受命于皇帝,有独立进行纠举弹劾之权.明代还建立御史出使巡按地方的制度.出巡之官受皇帝之命,可兼管地方其他事务.担任总督和巡抚的官员,其权力比一般巡按御史要大,有“便宜从事”之权.都察院除执行监察权外,还握有对重大案件的司法审判权.战时,御史监军,随同出征.
  明代还将地方分区监察和中央按系统监察相结合,专设六科给事中,稽察六部百司之事,旨在加强皇帝对六部的控制.礼、户、吏、兵、刑、工六科,各设都给事中1人,左右都给事中各1人,给事中若干人.凡六部的上奏均须交给事中审查,若有不妥,即行驳回;皇帝交给六部的任务也由给事中监督按期完成.六科给事中与各道监察御史合称科道.科道官虽然官秩不高,但权力很大,活动范围极广.因此,对科道官的选用十分严格.同时还规定,对监官犯罪的处分比一般官吏要重,“凡御史犯罪加三等,有赃从重论”(《明史·职官志》).
  清代清代监察机构沿袭明代,又有所发展.在中央,仍设都察院.早在入关之前,皇太极即下诏:“凡有政事背谬及贝勒、大臣骄肆慢上、贪酷不清、无礼妄行者,许都察院直言无隐”.“倘知情蒙弊,以误国论”(《大清会典·事例》卷九百九十八).各级官吏均置于都察院监督之下.清代都察院以都御史为主事官,他与六部尚书、通政使、大理寺卿等重要官员共同参与朝廷大议.都察院下设15道监察御史(清末增至22道),专司纠察之事.雍正年间,专察六部的六科给事中并入都察院.六科给事中和各道监察御史共同负责对京内外官吏的监察和弹劾.唐代的台、谏并列,明代的科、道分设,清代的科、道则在组织上完全统一.监察权的集中,是清代监察制度的一大特点.
  清代,一方面允许监察官风闻言事,直言不讳;另一方面为了防止监察官权力过大,规定御史对百官弹劾要经皇帝裁决.到宣统年间,新内阁成立,都察院被撤销.作用与特点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的监察制度,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清□除害,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起了一定的作用.它成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但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是皇权的附属品,它能否发挥正常作用,与皇帝的明昏有密切关系.同时,由于封建政权和封建官吏的阶级本性所决定,监官本身因贪赃枉法而获罪者也不乏其人.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具有以下主要特点:①组织独立,自成系统.自两汉后,监察机构基本上从行政系统中独立出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机构和职官,自成体系.地方监察官直接由中央监察机构统领,由中央任免;作为“天子耳目”的监官有相对的独立性,从而为监察制度的逐渐完善和监察效能的发挥提供了组织保证.②历代对官吏的监察渗透于考核、奖惩制度之中,并实行重奖重罚.③以轻制重,对监官采用秩卑、权重、厚赏、重罚的政策,给级别低的监官以监察级别高的官吏的权力.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皇权的膨胀,监察机构的权力也随之提高,甚至被任意扩大或滥用,从而使监察制度畸形发展,如元代的监察制度带有民族压迫的性质.元世祖时明确规定:“凡有官守不勤于职者,勿问汉人回回,皆以论诛之,且没其家”(《元史》卷十,《世祖纪》),但蒙古人不在此限.明代除了公开的监察机构六科和都察院外,厂卫等秘密的特务机构也成为监察网的组成部分.
  选官制度 : 两汉 察举制.举孝廉.也就是各地推荐孝顺、廉洁品行好的人做官.
  两晋南北朝:j九品中正制:社会上人分九品,九品之内不通婚,各自继承.社会没有阶层间的流通.
  隋代以后:科举制度.
  其他的建议你在百度百科里搜搜看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