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牛顿和爱迪生的故事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6:08:07
有牛顿和爱迪生的故事吗?
x{kr"MVFko-spmf%^B H^{Έ[H** 3#W}'56d 9Sm]=!lE;kѤ6g%yopRt4ȭ]0s`SFߏƽ`C`SRuӇ9NRx.Xle\_JmrU_LX*m'~`UtmV0;*F3Nl;*\O 'l8f ?Q`1q Uc =1DX{I|n {s]m}Rvv*»>.q7XT1l,Z)MSYYN 7lULvM?hZGVPZPKe|g+i O_M htt˕{Tz/W]3oqN-t 7[7zOag=$*:7 kC}T^yNѻ/p)Js/rҶGs`8s*YjDbM a4U REu{sgʸg}WAU+՛LT錦N<Ť1A0?d,*/ 7D   F|{`!Τ/[p/@<1 Q=Xr6:]߮WqK2 ;G =,`}7OԪSU0S_vKY!<ȩr -֩ď/[U$U5N}˨`άEE? !WV<^s5".U$|Ga+iEmE+ @7w0jy_i鷋A/BWG{hW V᠊d Uf%:Ф܃ 0CD/k ɛӭR˞b"Ī15Vu;<<K7aU5P[i;~uY,rvV_Jsx+ɠqKv֦o>`O 4;ʁK+xX1|H(Y#>e=:ܨ@a\m{.sKP1W$Ř5HVdDRrZnr]܆ ǤxaKR?m7nߨ 1B7|X, *?,yxSW#x0J>!% ~.*X>@ iՆlU[G5ax"%͉J&MQ&~tbeNzNeGOjR?_%`naSl@wv fcRyvP\-8gYfbhG?`l}Ƌ^3CK\,t s˄MexD Eo×>="ޗQ[y[5! jsz-3N- QSnG^"d3T6ⵘQ>*4m_ 3ܻ!".h} 6bxSW6 QQ[_,Oo@ !oU&A(Smz4߰ J$m5NT0 >8 H73g#G 2=vO'`r+~?3[ɐqbΏ)vA LA͍#z0j6H|]T<SY_\G{ZD'ޥ FԆ5QlA񟿇pvZk/^(~9D n?"u::`ppF  `U< $\wЗ#]@Pg1XVJdV!B0BLN55t\1:Ma2 _F̏̚XEu)z)u"͞mƐ@8{TmRDsrޡeJa.'3k#n܉Y0|w!p`H5O1caycJ}҆dcuBA i,ak(迲+6:x@$z6(cBfO| v5Qؑ7$M&X!=kc"c")H>jT2ww*┅p+0^ ^ZCY8P\~isMB<)q3 ]W4V%k z#Ъm8<W23UHjy2c4.TA:nLH!W3ދfi|C:L*)r΅\4fY[h:s@̪`Sma*qtCg27F6#b%t_J=QJɱZ|ۘ w0G  CW!DLɎw%wD^ ^<p=Odm~0߃dKRU9 VDOa}Dax|D@WNdEG}Ɨo?s ]^dFG=f V}>̛֮B(,3GR QZ6M|OX6'o2)n ^%y+ԽBAMsQh(H]~f$h6E·0E1Ҙ2TI NQ1),Δt5WF^P q3.Ӹ}>akm=LjiI1_6P| _((Jjbmچs%ڄ~-zL'p5?Et6L&5ivӑh1t:iqߦݜ: u_Oচy-'l@,;=pa;hZZ TQvj 19\t5B8DS, h\sh~5B 'R=0ܻ5c:H?%e'+Ӽ"/&/O|vXF|x٩m g]'^߆ mP',T}&~8z3J;,Oy+ُ; vG$Sߖ]}S&q?AW>)dT`SYV޷;|Ub/Q$m% ƷZ|$:>e CeDFC"p`c6C8Q*" ɜ:o6֙ w-[25J#İvTôL&=68lmh @W N9I?*;%ێ7x ϯJ BIlQv-mnE+Ul786)S?qF܏zUU1_8jS3ӂ̆#d0~%jD+x"K΂;eC5+6[mv0isˆ,ugpMoZqaܶ!!&2jՅLsXeO3 ^76톤Gljx>3X G`ٖ M}A5=umljNQI$"w+|8$hd`)U?>r7G >|8u @a>;,j/l6x@:arX4ߵ7._IHԑ-s: _cBE Ԥ#QhBJ٫ԅpfp[iweY">' I+[B]ȘfWg]W𩮳s^4l+rcxnC:foNx+m"類YwOبi !yBf#0/x\V˽j}Dj-"ʸjVFs '_rcߡw6gQ)E~S-/k{˓-lFn*:M5 A (qqO߱xlxEs'*n3q3\ HF\0mh3̿Yj>L`?118fT%KLgcËӸ9d' Ҙ92sG6 *3\7F{?' 6qX Ψo4C*fɹVNd 7*ՠ9HtcgTek(R_Ȏ (Dqf ySF%1gp=#ɄQKe $tqyJG]} V3"Ut_0ܭ~v DV._2U*ῡ򦀪G^e(X,\-Ҽؾzy⃸xo9w΋0{|K`z)cKb^u|"ל~_o܂&δ{QOIg y/(G90$ttJT@|K@p 2аmҸٚzcᩊxOr :Ʀml8UǍo^eL\[GkRgz0pX<}Ųϸԣv)XMXZl~s˭Fx40p± >+=qJcT'.z@լK.n.2Ջ_%ddiZuQwl5QI;^e{Mx'eEH܄338wuuյ d.c{cG1G0Ukrv;ִm9Q̗'mgN)Y3A_HY'[2my)D{is ϓ,TOBC:ˇpZL]eJ6@8]”2 qrs],`S +JEfv8:% m_* lucZ^ DL#Z"Gp4c(piȲR'R&9cZ0*JLY/{)۳al&3a[g3w##6 a"ێWW$l ƌeډj>rɑd ܵQ`6T{3S`Q%+uzHY -yC.3_E:ߗtRM|Uįo8 i^Xrnqh\S)%,劦}n$lTˉRmlo-.9b)l r.< <6n$>+lE$1ޤpѽ\ g\漣;살YU0g_Mr=R6?hWlܜ [#7 4%87vnL" ɏAhL"Nfػi2,ayoLtCE,R/3#Ws럯fc|n45r+#˙i^՝~oˣTԴЊ;"`${59}QAuҰG"}췊d~R}2atڕ[_ Lq(my98n?LYr8pLdLPJg5E&"}q T?Dp{pUgmPfI`}.x v]qzB=VU 0򷔑/v_15Uh;vGvdb"'`c=/<]PK_T1='\}JOr耪r:~z{nnF~} `;[éppM\oaϳu1ddC£%89жid`G&ɰENʃ4-qf1I{nd͇8yIrQ}?SZG HEk}ǑeQ}`5)jW$uhߙpG"D@[Ql5h_FFeK

有牛顿和爱迪生的故事吗?
有牛顿和爱迪生的故事吗?

有牛顿和爱迪生的故事吗?
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 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 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开创者牛顿,在科学上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三大成就——光的分析、万有引力定律和微积分学,对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牛顿为什么能在科学上获得巨大成就?他怎样由一个平常的人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不禁要联想到他刻苦学习和勤奋工作的几个故事.
  “我一定要超过他!”
  一谈到牛顿,人们可能认为他小时候一定是个“神童”、“天才”、有着非凡的智力.其实不然,牛顿童年身体瘦弱,头脑并不聪明.在家乡读书的时候,很不用功,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属于次等.但他的兴趣却是广泛的,游戏的本领也比一般儿童高.平时他爱好制作机械模型一类的玩艺儿,如风车、水车、日晷等等.他精心制作的一只水钟,计时较准确,得到了人们的赞许.
  有时,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一天,他作了一盏灯笼挂在风筝尾巴上.当夜幕降临时,点燃的灯笼借风筝上升的力升入空中.发光的灯笼在空中流动,人们大惊,以为是出现了彗星.尽管如此,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还是经常受到歧视.
  当时,封建社会的英国等级制度很严重,中小学里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歧视学习差的同学.有一次课间游戏,大家正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借故踢了牛顿一脚,并骂他笨蛋.牛顿的心灵受到这种刺激,愤怒极了.他想,我俩都是学生,我为什么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过他!从此,牛顿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早起晚睡,抓紧分秒、勤学勤思.
  经过刻苦钻研,牛顿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不久就超过了曾欺侮过他的那个同学,名列班级前茅.
  篱笆下的乐趣
  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的家境是清贫的.他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曾与困苦的境遇作过顽强的斗争.牛顿少年时代的境遇也是十分令人同情的.
  牛顿一六四二年出生在英国一个普通农民的家里.在牛顿出生前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两岁那年改嫁了.当牛顿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继父不幸故去了,母亲回到家乡,牛顿被迫休学回家,帮助母亲种田过日子.母亲想培养他独立谋生,要他经营农产品的买卖.
  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多么不愿意离开心爱的学校啊!他伤心地哭闹了几次,母亲始终没有回心转意,最后只得违心地按母亲的意愿去学习经商.每天一早,他跟一个老仆人到十几里外的大镇子去做买卖.牛顿非常不喜欢经商,把一切事务都交托老仆人经办,自己却偷偷跑到一个地方去读书.
  时光渐渐流逝,牛顿越发对经商感到厌恶,心里所喜欢的只是读书.后来,牛顿索性不去镇里营商了,仅嘱老仆人独去.怕家里人发觉,他每天与老仆人一同出去,到半路停下,在一个篱笆下读书.每当下午老仆人归来时,再一同回家.
  这样,日复一日,篱笆下的读书生活倒也其乐无穷.一天,他正在篱笆下兴致勃勃地读书,赶巧被过路的舅舅看见.舅舅一看这个情景,很是生气,大声责骂他不务正业;把牛顿的书抢了过来.舅舅一看他所读的是数学书,上面画着种种记号,心里受到感动.舅舅一把抱住牛顿,激动地说:“孩子,就按你的志向发展吧,你的正道应该是读书.”
  回到家里后,舅舅竭力劝说牛顿的母亲,让牛顿弃商就学.在舅舅的帮助下,牛顿如愿以偿地复学了.
  在暴风中研究和计算风力
  时间对人是一视同仁的,给人以同等的量,但人对时间的利用不同,而所得的知识也大不一样.
  牛顿十六岁时数学知识还很肤浅,对高深的数学知识甚至可以说是不懂.“知识在于积累,聪明来自学习”.牛顿下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攀上数学的高峰.在基础差的不利条件下,牛顿能正确认识自己,知难而进.他从基础知识、基本公式重新学起,扎扎实实、步步推进.他研究完了欧几里德几何学后,又研究笛卡儿几何学,对比之下觉得欧几里德几何学肤浅,便悉心钻研笛氏
  几何学,直到掌握要领、融会贯通.遂之发明了代数二项式定理.传说中牛顿“大暴风中算风力”的佳话,可为牛顿身体力学的佐证.有一天,天刮着大风暴.风撒野地呼号着,尘土飞扬,迷迷漫漫,使人难以睁眼.牛顿认为这是个准确地研究和计算风力的好机会.于是,便拿着用具,独自在暴风中来回奔走.他踉踉跄跄、吃力地测量着.几次沙尘迷了眼睛,几次风吹走了算纸,几次风使他不得不暂停工作,但都没有动摇他求知的欲望.他一遍又一遍,终于求得了正确的数据.他快乐极了,急忙跑回家去,继续进行研究.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勤奋学习,牛顿为自己的科学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不久,牛顿的数学高塔就建成了,二十二岁时发明了微分学,二十三岁时发明了积分学,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万有引力和光的秘密
  牛顿二十三岁时,鼠疫流行于伦敦.剑桥大学为预防学生受传染,通告学生休学回家避疫,学校暂时关闭.牛顿回到故乡林肯郡乡下.在乡下度过的休学日子里,他从没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万有引力、微积分、光的分析等发明的基础工作,都是这个期间完成的.
  那时,乡下的孩子是常常用投石器打几个转转之后,把石抛得很远.他们还可以把一桶牛奶用力从头上转过,而牛奶不掉下来.
  这些事实使他怀疑起来:“什么力量使投石器里面的石头,以及水桶里的牛奶不掉下来呢?对于这个问题,他曾想到刻卜勒和伽利略的思想.他从浩瀚的宇宙太空,周行不息的行星,广寒的月球,直至庞大的地球,进而想到这些庞然大物之间力的相互作用.这时,牛顿一头扎进“引力”的计算和验证中了.牛顿计划用这个原理验证太阳系各行星的行动规律.他首先推求月球距
  地球的距离,由于引用的资料数据不正确,计算的结果错了.因为依理推算月球围绕地球转,每分钟的向心加速度应是十六英尺,但据推算仅得十三点九英尺.在失败的困境中,牛顿毫不灰心和气馁,反而以更大的努力进行辛勤地研究.整整经过了七个春秋寒暑,到三十岁时终于把举世闻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全面证明出来,奠定了理论天文学、天体力学的基础.
  这时期牛顿还对光学进行了研究,发现了颜色的根源.一次,他在用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时,无论怎样调整镜片,视点总是不清楚.他想,这可能与光线的折光有关.接着就实验起来.他在暗室的窗户上留一个小圆孔用来透光,在室内窗孔后放一个三棱镜,在三棱镜后挂好白屏接受通过三棱镜折进的光.结果,大出意外,牛顿惊异地看到,白屏上所接受的折光呈椭圆形,两端
  现出多彩的颜色来.对这个奇异的现象,牛顿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得知光受折射后,太阳的白光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因此,白光(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 靛、紫七色光线汇合而成.自然界雨后天晴,阳光经过天空中余围的雨滴的折射、反射,形成五彩缤纷的虹霓,正是这个道理.
  经过进一步研究,牛顿指出世界万物所以有颜色,并非其自身有颜色.太阳普照万物,各物体只吸收它所接受的颜色,而将它所不能接受的颜色反射出来.这反射出来的颜色就是人们见到的各种物体的颜色.这一学说准确地道出颜色的根源,世界上自古以来所出现的各种颜色学说都被它所推翻.
  牛顿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早年苦学所打下的深厚数学基础起了重要作用.
  进入忘我的境界
  在一个崎岖的山路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牵着一匹马在缓缓登山.人在前面慢慢地走,马在后面一步步地跟,山谷中响着单调的马蹄声.走啊,走啊,马突然脱缰而跑,老人由于沉浸在极度的思索之中,竟没有发觉.老人依然不畏艰难地登着山,手里还牵着那根马缰绳.当他登到较平坦的地方想要骑马时 一拉缰绳,拽到面前的只是一根绳,回头一看马早已没有了.
  牛顿每天除抽出少量的时间锻炼身体外,大部分时间是在书房里度过的.一次,在书房中,他一边思考着问题,一边在煮鸡蛋.苦苦地思索,简直使他痴呆.突然,锅里的水沸腾了,赶忙掀锅一看,“啊!”他惊叫起来,锅里煮的却是一块怀表.原来他考虑问题时竟心不在焉地随手把怀表当做鸡蛋放在锅里了.
  还有一次,牛顿邀请一位朋友到他家吃午饭.他研究科学入了迷,把这件事忘掉了.他的佣人照例只准备了牛顿个人吃的午饭.临近中午,客人应邀而来.客人看见牛顿正在埋头计算问题,桌上、床上摆着稿纸、书籍.看到这种情形,客人没有打搅牛顿,见桌上摆着饭菜,以为是给他准备的,便坐下吃了起来.吃完后就悄悄地走了.当牛顿把题计算完了,走到餐桌旁准备吃午
  饭时,看见盘子里吃过的鸡骨头,恍然大悟地说:“我以为我没有吃饭呢,我还是吃了.”
  这些故事究竟是真是假,并不关重要,不过表明了牛顿是一个怎样沉思默想,不修边幅,虚己敛容的人,他对科学极度的专心,总是想着星辰的旋转,宇宙的变化,而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谦虚谨慎、一丝不苟的学风
  “宽阔的河流平静,学识渊博的人谦虚.”凡是对人类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都有谦虚的美德.牛顿每当在科学上获得伟大成就时,从不沾沾自喜,自以为很了不起,急忙出版著作,以扬名于世.
  当牛顿费尽心血算出“万有引力定律”后,没有急于发表.而是继续孜孜不倦地深思了数年,研究了数年,埋头于数字计算之中,从未对任何人讲过一句.后来,牛顿的朋友,大天文学家哈雷(彗星的发现者),在证明一个关于行星轨道的规律遇到困难时,专程登门请教牛顿.牛顿把自己关于计算“万有引力”的书稿交给哈雷看.哈雷看后才知道他所要请教的问题,正是牛顿
  早已解决、早已算好了的问题,心里钦羡不已.
  在一六八四年十一月某一天,哈雷又到牛顿的寓所拜访.当谈到有关天文学的学术问题时,牛顿拿出写好的关于论证“万有引力”的论文,请哈雷提意见.哈雷看后,对这一巨著感到非常惊讶.他欣喜地对牛顿说:“这真是伟大的论证、伟大的著作!”他再三奉劝牛顿尽快发表这部伟大著作,以造福于人类.可是牛顿没有听信朋友的好意劝告,轻易地发表自己的著作.而是经
  过长时间的一丝不苟的反复验证和计算,确认正确无误后,才于一六八七年七月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于世.
  牛顿是个十分谦虚的人,从不自高自大.曾经有人问牛顿:“你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牛顿回答说:“假如我有一点微小成就的话,没有其它秘诀,唯有勤奋而已.”他又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这些话多么意味深长啊!它生动地道出牛顿获得巨大成就的奥妙所在,这就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献身的精神,勤奋地创造,开辟出科
  学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