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 俗世奇人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6 23:59:34
冯骥才 俗世奇人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
x|r2Yݫt u wDG?ay1 f& I@2Kdzuv髲qW<>{Si?òFz??6ȟk8snNrCmGM> To*pU͊t!8ONoLr_;TR.zR:p~8wLr-.mAl.}Y* t @t,_gtXJ!8:ߤöHd=+8?:KgSPkl=+/*~Dz{|O8s@@6MiD@F"=nXe0aט`xk[?4ˍ< `[e}o[qʙN8uʶw߄5D1#M SX&kqjέU栟q#;#4dron"r8:`wj%q^ v, G?e]dH57`fjXZh#ݲ*c3M4ۀo%o8جx +nQ{qq'Ϟ3\IkBgϭs ɠ}.{ĚAn#1G6hf 1ȓa\C*t#LEw^Hx8ƣ>`q=/hFp>_\y>1 *U奚-q9Ϲ 5K<^[]tg ҽ*㺏%0v[_mJpQ^ҽ.**1+DB8Nczz@t6U}-( \B9.x6WO2~O~˰ l}d3\t gjb~6 T`f^<:Goc ^2{V_@E~\a `[$?uW*d~rq#pU#$%&/Ep:#YdϛRe/A)^F;-&?4N'[dx3{]_1GQbUV*>@Tt]VeNb=na;y$$Ĵo9vLFTp'\n=[K3q$$ 8TH)E!lq:pDJxn89J9.]u R FbO+_7Qj.1=I$)$г/$<&@4"u[^D`gU(A&^+udz 9h0<#V\ЙθbBj@8h>6("X\tpP0.b+ǫ2~|?0ũ;NH kV0)]2sŠd&n˖Y, .m8Fr!ͫ?mgc:f)uX@<ԄTP(%HI:ëS'@g W5zC1Gܦ%< #q9=LfT : ޞ$)(sw]mrl:lDҕ~yP3~$KV;n7{~}%,t>F'9뱑\*>A@s1'1Ԩ򢀕_|u ss[GǰRʹjX`$ZNoNOa8B >a iH=@% 97 8@P"So50\9Cb& ͠`.jC|A [е;.S8:Cru/w3]+3$} 4ڤ 9%-"\c5tӯu~pg̥ B )_8m>+X>q N6l3fE]H# qU?Ww+.1#)6Hh`3XdxX-򊤢Y`ݩKzY{/U-w)<pd.e5BajTk_.g'o tV ؓ찮X ˰{/ݎ =!! Է30l9sĤRevj Sp#R&{ߦI )Ye .7 DZ8ǂ̇G,?e,,X2E<.nM^0W^2f򎿬GT\\g_<E~"G?+ fzK/ nx#[г275TϱNj‘iό -\D8#D V Yҭ%:(/u{ŎXFK3.a(ȅ.tjL]˒|6 XXeӕ)<֡-&0H͗ F+yXSKenhITn넙6Sw.VMjJT yP<}&ȱQU}8k(g&[4tl!O3&CG`[U^q4OJ_Aѷz1װ)I={!A >sb~ڷ]ͼkd cPN bRJ/*yZ:Pĝ<6yrp b*D)Պr;X2iw**ZE? Aa~8U%AL/-i/VOrtB ZW|~_fh$7Gr\ؙ$|CӽxD, Yl0gL utF~úa=(Sݢ[1QBL×Fu`#x#،Ko;ψZGf&gg-xC,.e氅eeAb.#dX !tDnMzxeO&tT IgY9@Rݑa=|<0qӈim_Zk<¢6S Ix֗ &]*#싅uv!IUlh7M7Q[= r S5g[ N'DYpP&oDD+X 77J$#L8L)_eI]+?iTST ˂19ϬCyR6;g4H%,l?C=tƝa[cq? LS7Uېo,F/)ݥ3wʔ,ܛ<&M**9oQl YCq0fxƝ4Dn%si-9 O*{έ)ENw'3?@Qs`ۊTLG·+_JN.R?X: 9`#^ڝL1 Q݅bίeKW㩑֞Lҭp.& 6+gsasEEfs#~n=,m1+=okJ|d3l~9Hɐ?%}9{[Y*=Ps7&[0<:pS|ZG):ui 5t)pusa0~X 'lxS%~z*{V%nSAj쀦3V6S%b.ou`BgVo*j=2: g| ZOJ>6tQh↎5}P]~'fy y8@ {cc=g*ڞv! 6i; D:hp'/n>OUtăV^B?,2,"v'?IĆd 9֧( '7F3ЊSOѺm6;s+1¤sitS*őq,eĽrk9S <3#bMq^2bRq$.8h_ =gUʖvg^S=!m'IZµL@& kx_yBæ$~skɎA9ʇU%;ŭJ%#< s,.71MMu3%}6ћ;r7R sp~~+=f4\Ḧ́:apj9iݟMX\K4w*5fY){h1Jil L[|{pP'׈Qήg׺=la:Wk >"_|.\Jr2$9=meZ}NG$|}>ҀNֲ9,qA's R>I7tY%XreN>//jw A-e}H`$Χ;OD ~23@* yLN!!~ϙ*+ӻgieʍY9_Bݛ@Mh~/{|JE&0`OXr~ucn߁F9țZM+"ޱ+oE*3NE"ú͖_F.$fF;Cwtz$u\<4sd; (~v5y@'l9`ڮ;Y6b:g 8^T3r7Jlq: Xw^2a1qJh׃)ieMV@&TCXA@uBx%f*|_wlnK磜7@Y S͒@H-x.TSJ3igsL SHm-,c^X&Ivr$/EYz~?<,CS$Loƶ[1uN">>b%,7Ҏg YzLN&si,Ȏ ͊ ;voJU{5Qyi``) y%T=o Lp5p}p%+F+ I#HҔ8`rOCMheG7FYH u(:qZb&thؔX2m#]k1?YHF^CY ߿9vRfx( _FΛ} ֭tBNQfh\5T7*Ւ[(h.P *7 |6yWV;yh<Hhƍ253gCt\R|ӐwG[ovۼ(FqJ.(_0ϗm&\>3ݠg%{ϿVp;C,wKMo/7!f2öI 퇰eJu"J-%%'2LF,H͒Fh@H˒H6fGZ*/DSrkHoXg;*GmMּ3(4թlWR58c9er6p2w( Zk>BQ3CchPo/8/Aʤ֢

冯骥才 俗世奇人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
冯骥才 俗世奇人
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

冯骥才 俗世奇人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
《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全书由19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作品形式】
《俗世奇人》共有18篇作品,每篇记述一个奇人趣事,各自独立.内容虽互不相关,但“读起来正好是天津本土的‘集体性格’”.
【内容概括】
天津卫是天津的古称,当年,它既是水陆交通要道,也是世人瞩目的开放城市.所以,在天津生活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他们有的现身于上流社会,有的混迹在市井民间,都是“俗世”中人;然而他们又不是普通人,他们所做的事情令人匪夷所思,是“俗世”中的“奇人”.他们中间既有凭着一把钓竿把鱼钓绝的大回,也有只认牙不认人的牙医华大夫;既有专会溜须拍马的“死鸟”贺道台,也有抠团鞋泥就能捏出人像的“泥人张”.这些“俗世奇人”,在作家冯骥才独到的眼里、幽默的笔下,个个生动有趣,活灵活现.
【精彩回放】
打这天起,津门的古玩铺都说锅店街的裕成公买到一轴大涤子石涛的山水,水墨浅绛,苍润之极,上边还有大段题跋,尤其难得.有人说这件东西是打北京某某王府流落出来的.来卖画的人不大在行,蓝眼却抓个正着.花钱不少,东西更好.这么精的大涤子,十年内天津的古玩行就没现过.那时没有报纸,嘴巴就是媒体,愈说愈神,愈传愈广.接二连三总有人来看画,裕成公都快成了绸缎庄了.
——《蓝眼》
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赛摇一个竹篮子,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赛举着一大把花儿!
――《张大力》
南门外那些水坑,哪个坑里有嘛鱼,哪个坑里的鱼大小,哪个坑的鱼有多少条,他心里全一清二楚.他能把坑里的鱼全钓绝了,但他也决不把任何一个坑里的鱼钓绝了.钓绝了,他玩嘛?
――《大回》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别不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一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
——《刷子李》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苏七块》
【作品评论】
本书用天津方言以及古典小说的白描入笔,极具有故事性和传奇性,读起来让人拍案叫绝.
冯骥才的这组故事,写出生活在天津的诸般奇人妙事.书中正骨医生“苏七块”,看病前必先收七块银洋;粉刷匠“刷子李”干完活全身不沾一个白点;泥人张从鞋底上取下一块泥巴便单手捏出活人嘴脸;造假画的黄三爷以假乱真耍得行家丢了饭碗等等,皆是些听起来神乎其神,实际上存在过的人物.难得冯骥才掌握了这许多写小说的材料,又以如此简短的篇幅将它们使用出来.
看《俗世奇人》,那九河下梢的码头味道扑面而来,绝错不到旁的地界儿去.那语言,结实、神气,看得人恨不能自个儿开讲评书.比方说,卖石材的候家门口摆着个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上面刻着一行字: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张大力“看见这把锁,也看见上面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张大力》)这“使手问一问”,写得妙极……冯骥才的语言,还好在得其神、不拘泥,像这句:“那时没有报纸,嘴巴就是媒体,愈说愈神,愈传愈广.接二连三总有人来看画,裕成公都快成了绸缎庄了”(《蓝眼》). “报纸”啊、“媒体”啊,在当时都是新词,用在此处却绝不突兀.
冯骥才在后记里说:“写完了这一组小说,便对此类文本的小说拱手告别”.这样一来,《俗世奇人》便既是绝活又是绝唱,虽出版有年,仍值得再三推荐.
经过改编的小剧场话剧《俗世奇人》抽取了原著中的精髓,加以浓缩,通过历史故事折射百姓民生.该剧由三个故事组成,一是名画家孔七爷擂台卖画,二是贺道台,送茶汤和八哥讨好钦差大臣荣禄,三是鉴赏大师"蓝眼"辨别真假画.三个故事都以"真假"命题,道的是真假功夫,真假货物,真假语言,真假生死,真假性情,真可谓:天南地北容易辨,世上真假最难说.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近年来,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完成从文艺家向这样的“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对冯骥才触动最大的是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的大规模旧城改造,他发现很多城市都破坏掉了自己以往的文化特色而都变成了一个样子.冯骥才认为,工业文明正在逐渐代替农耕文明,在这个过程中,原有农耕文明建构下的非常庞大的民间文化就即将散失,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先进的发达国家都开始对自己的民间文化进行抢救,但目前,我们整个知识界的自觉还不够,加之我国民间文化始终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没有人关心,不抢救就真的会消失.
冯骥才负责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要对包括汉族在内56个民族所遗存的所有的民间文化,大到古村落小到荷包,包括民俗和民间文学,做一个地毯式的考察,而且一次性地做10年.冯骥才一再强调,抢救中国民间文化的目的,不是为了保存某种形式,而是为了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保留下她的那些美好的情感与精神,对于世界文化来说,东方成果也是一个尚未被开发的矿藏,所以也是未来需要我们重点去探寻的.靠着冯骥才执著地呼吁和奔走,人们开始意识到了古老文化的价值.冯骥才说,知识界要做的,就是去唤醒大众认识这些文化的价值,但这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不是单靠某几个知识分子就能完成的,重要的是,我们民族能够开始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热爱并了解了其独具的价值,特别是精神上的价值,并能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
[编辑本段]课文研讨
一、整体感知
由文题可知,本文要点有二:一写“俗世”中人,二写“俗世”之中的“奇人”,一“俗”一“奇”,便是文章的要领.刷子李、泥人张均是一等一的高手,但又不是世外之人;他们有才能、有个性,喜怒哀乐样样俱全,但行事言语又高于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称之最为恰当不过.
两篇短文都以两位手艺人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均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作者描写人物的本领十分高明.
写“刷子李”,先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津码头“优胜劣汰”的环境,为人物预设一个极不同寻常的背景,然后再写刷子李的奇妙绝活,极力写他手艺之高——“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这是在与自己挑战?还是以特立独行显示自己的超凡出众?但无论如何这吊起了读者的胃口.接着,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脚上有一白点:师傅如那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
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
写“泥人张”,则是单刀直入.三言两语介绍泥人张后,便切入正题,这是一场人格的较量,也是智力的较量.面对海张五的挑衅,人们都等着看泥人张怎样“回报”.于是,故事有了悬念.而泥人张的回报也十分奇特——用鞋上的泥捏出了“一脸狂气”的海张五头像,第一回合告一段落.而海张五接着又侮辱起泥人张的手艺——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对此,泥人张居然毫无反应,但事后的“回报”更令人叫绝——次日,街市小杂货摊上摆出了一二百个“海张五”泥像,并大书“贱卖”等字.泥人张一言不发而妙招制胜.
情节虽然简单,但安排得曲折有致.
本文的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
二、问题研究
1.“刷子李”的行事是否有作秀之嫌?曹小三最关心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是否本末倒置?
如果刷子李手艺平平,专在保证“身上没有白点”上下功夫,那就不但无用而且可笑.刷子李此举的目的其实是在以极端的形式向世人昭示自己的高超技艺,其中流露出对自己手艺的绝对自信和自豪,也不妨看作是对自己的挑战和较劲.这一切如果有了雄厚的实力做后盾,就绝不能说是作态作秀,即便是作秀,他做的也确实“优秀”.或者说,这是一种“包装”,是一种广告效应,完全无可非议.
而曹小三的心态也属正常.既然刷子李为自己立下了如此之高的标准,别人就必然会用这一标准来衡量他.
2.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独到之处?
首先是浓郁的“天津”风味:“要哪没哪”“就赛升天一般美”“架式挺牛”“一个泥团儿砍过去”等都汲取了方言中的精华.
其次,语言极具造型能力:“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一句对称工整,有对比,有比喻、夸张,将天津卫码头上的世风描写得淋漓尽致.
再看写刷子李刷墙的一段文字: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晃来,悠然晃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赛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这哪是刷墙,简直是在舞蹈,真有《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的风采.几句简单的白描,人物就立刻活在纸上.
又如,泥人张捏好海张五头像后,“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一个“戳”字看出了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与不屑,真是无可更易的一个字眼.
此外,全文语句短小精粹,活泼幽默,又大有单口相声的风味.
练习说明
一、熟读课文,想一想,“刷子李”和“泥人张”各自“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本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要旨并进行评价.文章题目是“俗世奇人”,阅读时应当着眼于“奇”字.
“刷子李”之奇就在行事奇、做派奇.他手艺出众,技艺高超,原本已在“奇人”之列,但是,他为自己设立的近乎苛刻的“从业标准”更是奇崛之极.他以这样的标准使自己远远超越了同吃这一碗饭的同行,使自己成为高山仰止的偶像.“刷子李”其实是用奇特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才能、渲染自己的本领.大胆的“承诺”,充满自信,豪气干云.同时又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
而“泥人张”则是另一种风格.他沉稳、干练,面对他人羞辱镇定自若,喜怒不形于色.他胸有成算,后发制人.面对无端侮辱,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予以还击,一招制敌.这是一位个性内敛、应对从容的奇人,恰与“刷子李”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品味下面的语句,揣摩恰当的语气、语调和重音,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1.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
(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突出了作者什么观点?)
这是一个对仗工整的对偶句.作者把截然相反的两种人做了一番鲜明的对比.有比较才有高下,一组对比就传神刻画出了“天津码头”上“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作者运用这样的对比句突出体现了他对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朗读时对于“绝活”,“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等词语应该重读,应读得响亮,有底气,读出得意风光的味道.而对于“吃素,发蔫,靠边站着”等词语则应该用降调,应该读出没落、受窘的情状,还应该表现出“码头”对他们不屑一顾的神情.另外,还不妨辅以一定的手势动作以增强表达效果.
2.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指的是天津卫“码头”的生存规则,这是经过长期社会选择而形成的强者生存弱者淘汰、强者风光弱者受窘的规则.“地地道道”强调的是这条铁的法则所具有的广泛性、彻底性——货真价实,毫不通融,毫无回旋余地.
3.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样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
作者确实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这是民间文学中十分常用的手法.这种夸张其实是在突出“泥人张”的技艺超凡绝伦,远远超出同行中人.但是如果只写“技艺高超,众人莫能望其项背”,文字就过于平板.而作者运用这样强烈的夸张后,就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4.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你怎么理解句中加点的“找”字?试着将它换成其他的动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这一个“找”字源于海张五的“找乐子”,“找”者,寻觅是也.海张五拿“泥人张”取笑找乐,“泥人张”便“找到”他“找乐”时的丑态并捏进了“泥人”中.一个“找”字,看出了“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还看出了“海张五”自作自受的可笑.如果换成“捏、揉、做”等字眼,就只有“泥人张”一方的行为,就不易看出他的“被迫还击”和“机智应对”了.
三、“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揣摩这些话,看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持怎样的态度.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按作者的观点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吗?围绕这一话题,分小组展开讨论或辩论.
本题旨在从思想内容角度理解文章并进行评价.文中的这几句话从两个方面旗帜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态度:一、手艺人必须有本领;二、有了本领才能有自己的尊严.
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概括这两句话的含义,然后组织学生就此讨论.学生可能会联系一定的时代背景理解这句话,通常会有不同的结论,教师不必匆忙做出评价,甚至可以不评价,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说服学生.但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确:能够达到以上两点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能够保障这种人生的社会是合理的社会.
四、为你周围有绝活的人,比如能一笔画出一个圆的数学老师,能生动模仿各种声音的同学等,写一篇人物速写.要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征,写出他们的奇处、绝处.
这是一道学以致用的题目,有一定难度.首先要模仿得到位,而要避免生硬机械的模仿.因此,首先应使学生反复诵读本文,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其次,要把握文章只写一事的叙事手法;第三,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注意选择,力求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特征展开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