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6 19:46:05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xT[r@ )wIr%S<@QA1=]WDpLt٩U=5{aESX,2srv?$b15QjU.Sl0v8!D,:B`'j;q_Oo#Ki_e/JvŃ>C$f xt~j~w0"zwSV>̘ϋf#ۋgx rMu;9}, .]XWƽf|1k{V/0Zc0n rsA[EY$c8&u4/*41v=襋5 G!aj#Q;R7Y8a]mDP.C>$iRy}f28nlS&c3aA9geY:w쌉0n4JI OX&.9dK&\ KXz9h;:Sf[I Ea#/̕CP; ss.1-a. -@Ź(̕YfB";ʓN~W/ǀ]{eN}|J?75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解释: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独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 年代:唐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两句诗表现出来的已不只是对敬亭山的无限钟爱,在诗人眼里,敬亭山完全人格化了,它不再是观赏的对象,而是自己相看“不厌”的最亲密的朋友.诗人使用的是“只有”这样朴素无华的口语,却极有表现力,它以山之有情,反衬出人之无情.而把敬亭山当成自己在世间的唯一知己,既可见山之无比灵秀,令人领略不尽,又可见诗人世无知音的孤独幽愤.
李白写这首诗时,距他离开长安已将近十年.这时的李白对当时社会的弊端已经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清高傲岸的性格使他无法容于现实,于是他的孤独感越来越强烈,愤世嫉俗的情绪与日俱增,他只好向大自然去寻求慰藉,寻觅知音,这首诗表现的正是这样一种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