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哲学道理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22:46:33
为什么“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哲学道理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xTmn@J"@K{*j/@ll 6)$@0hlm`l.rz ZJ1;;潝iDK?KFB'vsw/Ny4S[.ӆzA.qptX/:%vāq{L*lA eWL1ςu2]дɝ) ~55vPދh0 u O0B"0WU?a@YG*{kׄ< i"S񣑍%ݱ  C= 0E7t]+))6Vdfein; &1TģK䳌[ x+;] oE8GqAxQ6_K4sFO ;P҆ނhy@)=H)H 0B4GԶR݂H4q MF܇:*+k@{MVcU^Ƿ N7b)C8 Q )ҋ󦛸nH0o] ]wnj3;RSF9R-¦h,Jc0L-DVWUȖ Gw[W(|

为什么“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哲学道理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为什么“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哲学道理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为什么“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哲学道理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如果从字面上看,好像讲的是有得必有失,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其实从这句话的出处来看,还是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你可以看看下面的此句话的出处,就懂了.
【出处】语见(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第七》):“玺书劳异曰:‘ 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解说】东汉刘秀即位为光武帝后,派大将冯异率军西征,敉平赤眉军.赤眉佯败,在回溪之地大破冯军.冯异败回营寨后,重召散兵,复使人混入赤眉,然后内外夹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后,汉光武帝刘秀下诏奖之,谓冯异初虽在回溪失利,但终能在渑池获胜.可谓在此先有所失,后在彼终有所得,当论功行赏,以表战功.
你注意“解说”中的第三行后面的“但终能”“获胜”,其实就体现了前进性,而这个过程中经历过失败,则体现了曲折性.

有得就有失,有失就有得,但是不管失去还是得到,最后还是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