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奇怪现象 并用科学道理解释说明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6 11:59:59
生活中的奇怪现象  并用科学道理解释说明
x|Yoku_9yʹ. $ݯA7H?nϤ$⠁5P!E$%QL?Y{x:!߷V▎a;vB8$ZoZU'~{p42^/uů\-s&wtfA헾_~oǹ51/L{'̶)vMy ҩw0oFf_ W6Ĭ|6fAnGw~iiთ4Gg|:3w*XOpqMg}Ť&%MʤS\ķxx'ʉU;LW :JxgRYм?+AC7Geʼ_4m]j9~) Z}S?tOGA z3p:/k+n(|OJܞ^>o^{XbV+A˔| &JJJ GAlʗ,,S-%^ G%4\0;updT3yM㙣S()Њz1!ѯ<̇8c8_r ) ^b7M_~h&;wԊaATׇ]08Ҫ)n A ]̏7$L2rW:;V }1( S5ø`>X&3Ak*{c}o?8斃))^jtR,t(h-diE挡>f.zwogj <Ћ8p OAs{)268|g&0r4s+ACeiV-m]>)V}1D9<"u  LȖxYÃA49˜0uh'r aW)P. W.|>1d$aXo~3Ӓ9Ñ_KB~`t?>Wh>?z^)k%tKc3}G+/Ѥ<* u@*l$z0q=wMpǏSNa׌Ku[K n_’|qt<1^[*^%hyoG@%3~L$)X?SѹDUQqa=NZ֪3jN`.{w@;@Nnz] .|i{|RVw|WYNo@b A|*q(]xX039pUO% h@DM`a ;IN ;w 0^T X0ٌCeyHeߘuڴJLq "ܝ(x0!=G)'k?QI2{|c},}E.?PYo6M'ɂ:+>|"Cbк.#ܔ2O%{T,NB5]ky3!pBR.;~ wja0S$of](;Xa5My`g L`01e~:< /IBۛ(2%*CP΃a# L1EE@'?朗 ioWz[un=]y4މӒ*H܃C\:rpMl>RG8*HHj(n?{^b:cS<4nMɴ9Wn;o0_Jl0kC)j CqI4'A{ׅ>0K3B7|炡xW~86~nCOV0 >M~ MPI7f+'.hp mz9SVF1uւj)OZ,"/15ƒcrJ$C B-={$2PN{7KQ.NEbS`=)ɞM`1,VTK%צMK;]&ZH8W<QaZ0Q;# ЀZ @*QFw7L3J|܀Wm3a2?b:CBGHՌnp7k_ "Z!ɆFţ8C+VLj!OKaf<(fQǗT,d_ beZ`2Y)uXML௳}h9 YQ# q_DS,(=ֱas96yFKK9שy>)4=[7[}>ѐrd: @2ֿ_%/GKLZ uZɆtQu Ӆ+΃_Ra0'R' W?Y;()#yse-:~l;0H6yQbHJEk !\B:jI蓼/8'o'Io#a։>8-#*=os;Kj1 dRWyA;+Xȡ4bhCp9B{oElxa]:Zy=)! M$ɎʦDo4h洰d*8Ű>c|{\}|"{5eԷϯ1B_r)sInVHE: DI!K%"Ҳ}w+k8"Qx2PWMA[=qG L4>= w 8;aLPn, uΖ_%jvWc.=iB `R%TNM{lY +gl!a[7F1]=߲$Tå>a)IhC-Y)/{gtA5뗂VZmƞt:2>՛e$LGLu<5زR3UϩV)m@6?gG&5-4ӡWc>Mj!_3TG6:pu=d}o&-?A HS)pH.KBpTzcc |!`{ @f H/n]1貒C*Ű>_D$qӵ6" &n?sУ'5eF$ e+|M-wJZlSzxLPjA?!jfLup{}?KX$$7Rp~C Hm{D}I/v{,KbnrlHVCo1>)rzc´`T"siZzP*9'`Y!]9 DKvuҸҲ![o"xDCᒵרA1;f 1mg 9FxZ 7 0UW|KdߦU페n ˤ'uaElgZИkR廜y ļ@i4ϢSڃw_,^'R ZuzX2k’~)WW] fJ[̋K7mtc0.KY18, HScRm^3N%LGLE֤V -@yK/ (m{ Bݫz~8Fx!-Q'D;5CtQ(&)*/h|*%raJ_!w1 ;.WANw53ꥼ#E׫J-,C%';,{*84frMB)]R .ɀܿQvGAo֠d\מw/yA7kߡ\t w8y+n֬?i(|Q6:vp$1'p;#Rz[3XorgBhQ|tOZ]{;RTqu^/=y?!HwqF6Wp+5Stix} o fN7l>;(qn0hV1;!Vռ)΃+j2َK#$~,UIFژTH /|={X:2Ƨ] ??mD!L)hA!t]|I$7u4tm("|rDwx {a^z>6&xÂr`ԙ>>L6)ΆWm)M`! t0u o2-l3L&e6KB<|~jƄAاwц,idN*}S~~NUS ,v%ܝZYbc'EGUȗj:SvhygFZȟY핲J)Nԡ 51]lU :-ظ{̈́lS:bV@F)ħ# qF~ xqDANxPOJH.I} X%N&M~ eUVYSid \4mBwԗolW|7Ӟ"HT mcdmx;(TL!`R?# W4?՚ycѤl+oŽ+lTp`Vstt'hk7d {όk/ ,DGo햸A[ @vCQ=.ZkKŰ̟/A];]CsP$(E=u|ȷU\슚d8J.Օnٔ|!]+cÜ- KRo q>;mfRڴ` 0 'ur&wx@rt%MJYKF?k:e3)MSUHܛk scV"M' R蘶)xml&BmTDWf) lSwБ1 8`1Ɣ]s_5ޯka!CVXjw L'*{YE3}Hpɲ%&l2w1EM*kRJΎW$;ROٗK֟v<> ihAwnUF5bGr&sjBf]]㱪- Kxޕ*m}_hЩ[̜aO4CXOB΅ FF&~;-%,?UogoU4[J̵VW4yݕ~Ł&^I [P:+n'rcPy#Iyл NFPsu6F 2$A3s@t \/)=HN=iê; 1i9vƧ/Rb [v`b> pV/&NyȲ)'yfBEm1G%H.'m28 -Ҵu]Sp$]EQ;)jd}}\7YȎgvX$麿%Mbㄤ{5*Xݔsv-DF&Lo(C2r q`Y=r;ϵ4DWQ ʒ;78Ij}pUv :+a<-5-b59/:SP]dׄ5 eRo$-5b^(Tqq@L?NJyH/b-HqzBf\^`,`p[<T^g-I0%<:e4(\oyB$CaLgP9K3"\ZHiTیHoX⿖.E1L ChA:]!I7I>Vhz=$V:6Tw\ˍ*a"G~@˼ 飜-JM&:s1 4!: kPjZ=c=}(<,G)[{Ԫ~k#k~5@ 6 5dm턐h1h>*UE2Z$pj0?o]ķaՓ Ԧ6j烜>i7"߻'Q~O|kwyrOA|y芟x ];J{,/_Q7|ږ\?~gy?-4Y^iYgfj[ܬo^Og~O>U:˫tW'J7Egy: t[w]1gycƜ9s7,on}]'?=9+rW,oY]^?8;qw)߉gy:M8˛p7,oYބ gy&M8˛p,/Y^7F[$߾

生活中的奇怪现象 并用科学道理解释说明
生活中的奇怪现象 并用科学道理解释说明

生活中的奇怪现象 并用科学道理解释说明
海市蜃楼
在沙漠中,迷路的人缺水缺粮,忽然看见了绿洲,但走近了却发现原来只是海市蜃楼的幻像,空欢喜一场,这就是海市蜃楼,是大自然跟我们玩的魔法.它的成因是光线在空气中被折射,再加上全内反射的结果.
如果要明白海市蜃楼的成因,首先要明白为甚么光线在空气中会被折射.原来,不同温度的空气有不同的折射率,就好像许多不同的介质一样.靠近地面的空气较热,折射率较低.我们可以把空气想像为许多层的介质,而每一层的折射率都不同,越接近地面,折射率越低.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知道甚么是全内反射.如果光线微微倾斜地从玻璃射进空气,一部分的光线会被反射回去,另一部分就会被折射,从玻璃中走出来.由于玻璃的折射率较空气高,所以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 .当入射角越来越大,被折射的光线便会越来贴近空气与玻璃的界面,直至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度,光线便只会被反射,而不会折射出去.这个现像叫做全内反射 .
假设有个绿洲,它在 A 点发出的光线被空气折射,走一条弯弯的路径.在 B 点,光线发生全内发射,使光线往上走.之后,光线再次被空气折射,最后光线会进入站在 C 点那观测者的眼睛,使他形成错觉,误以为绿洲很接近他呢!很久以前,人类便发现了全内反射,更把这个现象加以应用,例如光纤、单镜反光照相机和双筒望远镜都应用了全内反射的原理.

北半球的左漩涡
如果大家把澡盆放满水后拔去塞子,仔细观察一下,也许会因为见到的结果各不相同而议论纷纷。但是在北半球,一般较多的是向左旋的情况。实际上,在水流出来的时候确实有一股想使它向左旋转的倾向或影响力,总之,在北半球,所有的澡盆里都存在着具有这样作用的自然力。
196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对澡盆的水进行了当代有代表性的研究。他并不是利用普通浴室里的普...

全部展开

北半球的左漩涡
如果大家把澡盆放满水后拔去塞子,仔细观察一下,也许会因为见到的结果各不相同而议论纷纷。但是在北半球,一般较多的是向左旋的情况。实际上,在水流出来的时候确实有一股想使它向左旋转的倾向或影响力,总之,在北半球,所有的澡盆里都存在着具有这样作用的自然力。
196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对澡盆的水进行了当代有代表性的研究。他并不是利用普通浴室里的普通澡盆。他同样也不满足于利用普通的洗澡水。因为如果这样,种种不利的因素就会使实验结果失真,从而掩盖了自然界影响的存在。例如,如果塞子拔去之前澡盆里的水已略微有点旋转,恐怕就会坏事。另外,哪怕水是完全静止的,因为澡盆一端热一端冷,也会使水的受热不均匀。还有,从门缝下吹进来的风也可能在水面上造成极小的漩涡。
为了避免所有这一切不利因素,谢皮罗教授使用一个巨大的碟形容器。它直径长6英尺,但深仅6英寸,正中开有一个直径3/8英寸的小孔。他花了很大的努力,将容器灌满水。不消说,亦不让门缝下吹进来的风吹到水面。为了使水面不会部分地受热,还要防止光直接照射其上。
这中间特别重要的是,在实验开始前24小时就要把水放好。采取了这些预防措施之后,实验一开始,水就立刻一边逆时针方向旋转一边流出去了。谢皮罗教授的实验室地处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水城,也就是说在北半球。 在南半球和赤道上的实验
两年后,英国皇家学会的特别会员A·M·比尼博士决定在剑桥大学的工科实验室里用一个直径5英尺,深3英寸的水槽试一下,看能否得到和谢皮罗教授相同的结果。但是,刚一着手就失败了。水平静下来还不够3个小时,情况就大告不妙。在排水管上安上特别的调节装置却带来了不良的后果。从城里水管送来的水有泡沫,放置24小时后仍然如此。而且从水槽上面的天花板缝隙里又有风吹进来,天寒地冻时,水会自然而然地旋转起来。比尼博士看到这些后就对这个最初的实验不再抱有希望了。
在进行第二次准备时,他照旧竭尽全力做到放水时不受任何外界影响。为了防止灰尘和门缝风的干扰,在水槽上面一直盖着两块聚乙烯的盖板。要了解水槽内的状况时,则通过这两块盖板间的缝隙进行观察。由于担心在实验室中有加热效应,所以一律不用电灯,而依靠从北窗射入的自然光。
为了让水保持稳定。比尼博士最低限度将其放置21小时,有时甚至长达三天。采取了这一系列措施之后,这个实验就大功告成了。我们又看见了和上面一模一样的情况,它完全证实了谢皮罗教授的实验。比尼博士进行了15次实验,每次水都是逆时针方向卷成漩涡的。
由于能够预测到研究的下一个阶段,科学家们无不欣喜若狂。此后不到一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实验报告便公诸于世。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们参考了谢皮罗教授和比尼博士的经验,采用的圆型水槽直径6英尺,深9英寸,中心处开有排水用的小孔。他们用的不是金属容器,而是三合板制成的。这样可以防止在水槽的不同部位出现温差,尽量减少因此而形成漩涡的可能性。准备就绪之后,灌水一结束,五位科学家就用三合板把天花板上的换气孔堵住,再用薄塑料板盖住三合板。水槽用两块三合板盖好,只留观察用的窄缝。随后他们离开房间,搁置18小时让水稳定下来。再进来时,大家尽可能动作迅速,关上房门。那么他们看到些什么呢?水始终一边顺时针方向旋转,一边从排水孔流出去。也就是说,从上面看下来是向右旋转的。
在这些具有献身精神的科学家们做过实验之后,我们就可以很有把握地说,澡盆里的水在北半球是向左、在南半球是向右卷成漩涡流出去的。

收起

为什么会有白天夜天?因为地球围绕太阳转,为什么围绕太阳转?因为太阳吸引力大于地球吸引力,就这么简单

比如某天突然经历一个场景,感觉以前好像经历过,但是仔细回忆其实并没有经历过,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突然感觉眼前的场景无比熟悉,所有的一切每一个细节,甚至是接下来的所要发生的一幕,你都了如指掌,就好像曾经经历过。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据最近相关调查显示,有2/3的成年人至少有过一次这种“似曾相识”的经历。据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分析,“似曾相识”的感觉,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不过,如果这种感...

全部展开

比如某天突然经历一个场景,感觉以前好像经历过,但是仔细回忆其实并没有经历过,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突然感觉眼前的场景无比熟悉,所有的一切每一个细节,甚至是接下来的所要发生的一幕,你都了如指掌,就好像曾经经历过。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据最近相关调查显示,有2/3的成年人至少有过一次这种“似曾相识”的经历。据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分析,“似曾相识”的感觉,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不过,如果这种感觉过于频繁,过于强烈就是一种病态。

知觉与记忆相互作用

“似曾相识”是人们大脑中知觉系统和记忆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要想了解为何出现“似曾相识”的感觉,科学家得从知觉和记忆中的分类进行。分类的过程是知觉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记忆的一个基本特征。知觉包括对面孔的知觉,对物体的知觉对位置的知觉等等。以这3类为例,由于它们的对象不同,因此,当我们到一个地方以后,方位和空间关系,周围的物体,人物,可能同时出现。然而,我们对它们的知觉却是由大脑中3个不同的空能回路,即位置知觉的回路,物体知觉的回路和面孔知觉的回路分别去完成。与知觉类似,记忆也分很多类型。

知识和感念的记忆被称为语义记忆:针对情节、经历、事情经过的记忆,即情景性记忆,这是无意识记忆。其中每一类记忆,又可以分为很多个子类。正因为知觉和记忆都是“分类”进行的,我们曾经经历的一些场景的众多特征存放在不同的记忆系统中,而我们无法意识到,当我们走到一个新的场景,场景中的某些部分就可能会刺激我们的一些记忆,调动大脑中并不同的记忆系统和与之相匹配。一旦场景中的某一特征和过去的经历匹配上,就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生活经历每个人都会有,因为积习的东西很多,偶尔出现“似曾相识”这种主观体验是很正常的现象。对“似曾相识”这一主观体验的最初认识可从医学上的癫痫病开始,可以追寻到半个世纪以前,正常人也会出现这种主观体验,随着脑科学知识的积累逐渐达到了今天的认识水平。

多发生在情绪不稳定时

体会到“似曾相识”并非易事。“似曾相识”容易发生在情绪不稳定的状态下和对场景的体验上。尽管所有的人都会出现“似曾相识”的主观体验,但并不意味着“ 似曾相识”在所有人身上发生的频率都是一样的。一般来说,与情绪密切相关的事情容易记得比较牢。因此如果处于一种情绪不稳定的状态,那么“似曾相识”发生的概率就大。而在人的一生中,更年期和青春期时,人体内分泌会发生剧烈变化,从而使人处于一种情绪不稳定的状态记忆也会变得很活跃。这时候比较容易发生“ 似曾相识”的现象。“似曾相识”主要发生在对场景的体验上。是因为每一个知觉都是在一个具体的场景下出现的。这种场景往往是一个大的背景,不需要特别的注意就会跑到脑子里形成无意识的记忆。这种无意识的记忆有时候在一个具体的场景中就会蹦出来,与知觉混在一起。在“似曾相识”的现象中,被调动的大多是无意识的记忆。从童年开始,所有的经历不管是想记的还是不想记的都在脑子里有这些记忆的痕迹,在一些极特殊的情况下就蹦出来。透射到意识中,就产生了“似曾相识”的感觉。

其实这是典型的Deja-vu现象

Deja-vu现象,原文为法语dé jà vu,中文翻译为“即视感”,简单而言就是“似曾相识”,未曾经历过的事情或场景仿佛在某时某地经历过的似曾相识之感。

可是现代科学里解释这一现象成因的理论却远未让人满意。根据问卷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成年人都至少有过一次“似曾相识”的经历。而且越有想象力的人越可能经历奇特的感受;经常在外旅行的人比长时间留在家的人更容易经历“似曾相识”;另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比其他人更多经历这种感觉(也许这是因为他们在托尔斯泰或哪位文学巨匠的著作中经历过独特的感受)。调查还显示,“似曾相识”的发生率在青年时期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特别是当人们真正开始重复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时,它的发生率反倒降低了。一个世纪以前,当弗洛伊德理论还是领导心理学研究的主流时,分析家就把“似曾相识”解释成潜意识矛盾冲突的体现。但是现在心理学家提出,“似曾相识”不一定发生在深层次潜意识矛盾冲突基础之上。一般健康的大脑都会产生这种感觉。而且,人们在疲惫和压力状态下时很容易出现这种感觉。此外,它还可能会与“jamaisvu”相伴出现,即见到熟悉的事物或文字时却一时间什么都回忆不起来的感觉。心理学家还指出,“似曾相识”感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人们接受到了太多的信息而没有注意到信息的来源。熟悉感会来源于各种渠道,有些真实,有些却是虚幻的。当你遇到已经忘记的小说描写的情形时,可能会把它当作自己前世的记忆。或者,当身处了曾经看过电影的真实场景时,虽然表面上已经完全忘记了这部电影,但脑子里还是会勾起惊心动魄的回忆。心理学家还指出,人们有时根本不需要真实的记忆,大脑内部就有可能自己制造一种熟悉的感觉。

剔除先入为主的所谓科学观,还有以下诸种解释:

1、人的大脑时刻在虚构各种情景,主要是潜意识活动,当你遇到现实中近似的情景时,就会与你记忆中以前大脑虚构的情景相呼应,加上心理强化的作用,你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人在睡眠中,大脑仍在对现实中的一些参数运算,得到许多种结果。似曾相识的情景是大脑运算的结果之一。

2、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某个印象早已潜藏在做梦者的潜意识里,然后偶然再在梦里显现出来,也有些研究指出这种现象和另一种超越时空的潜意识有关。另一方面,有些大脑活动研究专家指出这种现象也有可能是我们的大脑某半边处理讯息的速度稍为快过另半边所做成的。

3、这是时空隧道的碰撞或对梦的记忆。在梦里已经看到了将要发生的场景,只是记不清梦境了,所以你遇到事情发生的时候会觉得好像那里经历过。其实是勾起了你自己的记忆,对梦的记忆。

4、这个在医学上还有一种解释是大脑皮层瞬时放电现象,或者叫做错视现象,也可称为视觉记忆,经常会发生在你身处于非常熟悉的环境时。我们的大脑有一个记忆缓存区,当你看见一见东西或者遇见一件事情的时候是先把记忆存储再缓存区。之所以会发生眼前的事情好像已经经历过这种感觉,是因为我们在记忆存储的时候发生了错误,把它存在历史记忆中去了,在看着眼前的事情的时候你又从历史记忆中把它找出来,你就觉得好像以前已经发生过了。在大脑疲劳的时候会比较容易产生这样的错觉。

5、生死意识流动的差异。死/^^^^\生\____/死。这是人的意识流动图。人出生有了意识,到死之前这个意识一直是平坦的流动。到死了之后,人的意识会按照曲折的路线回到出生时,从而一直往复。因为死后的路线曲折,致使生时的记忆被分段的记录,只有处在接点的记忆才有可能被下一段“生”的意识绞缠,就会出现deja-vu现象。至于为什么年轻人和老人会有这一现象,也很好解释。年轻人的正常的意识形态还再形成中,而老年人的大脑的记忆回述功能较强。而中年人由于生活压力过大,而经常忽视这种感觉,而不是不存在。

6、物理学上称这样的现象是时光倒流,也就是在速度大于光速后时空交错,四维空间偶尔发生混乱的特殊人体感觉。当发生某个场景的时候,人的控制神经(中枢神经一部分)就会以极快的速度传送于记忆神经,这时大脑的反应还没有传达到记忆神经,所以当大脑的反应传到记忆神经的时候,就会让人感到以前发生过一样。有科学家猜测,这时控制神经和记忆神经的传输速度会大于光速。这是对相对论的一个巨大挑战,当然现在这个理论并没有得到证明,只是猜想阶段。

7、虽然正统派的科学者们拒绝谈论灵魂的有无,或是毫无余地地否定这一观点,但是高能物理学及一些其他的边缘物理学对这个问题的牵涉是不可否认的。首先,是探讨灵魂的构成物质。有一些异端物理学者提出灵魂的本质是一种高能粒子(物理学上有很多推测得来的证据,因为虽然人类可以依赖物理法则和规律预言它的存在,但人类的科技力量不足无法验证,包括很多种高能粒子等),本身携带巨大的能量,可以突破时间及空间的障碍,就是说可以在时间及空间中进行移动。这种推论完全符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它的特异性质在于它可以作为信息的载体进行无序性时空移动。我们头脑中所有的记忆所有的思考都可以称之为信息,虽然现在还无法搞清信息的本质是什么,但却可以肯定脑电波对它有一定作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思考或是脑内意识活动。而这种粒子平时就大量散播在我们周围的空间,当然也存在于我们的脑内。正因为它的特性,我们才可以接收到外来信息进行思考、记忆、回忆,还有遗忘。所谓遗忘就是一部分带有信息的粒子游离开我们脑部的意识空间。遗憾的是至今都没有搞清楚是什么原因诱发这种粒子间的吸力和斥力的,或许与我们的脑电波及其他脑内化学物质有关。但是,当我们的脑死亡后就会有大量的粒子游离开我们脑中的记忆区。由于尚不清楚这种粒子的相吸和相斥的原理,也就无法解释和推算它们的游离比率。在机率很低的情况下,这种粒子在游离之后仍然保持着它在原来在人脑中的排列性状,换言之也就是保持着这个人(已经死亡)的基本人格和记忆。当它们在遇到新的结合目标(另一个人的脑)并结合之后,在这个人是新生儿(没有已经形成的记忆的情况下)就会发生人格的转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轮回或夺舍。但也有意外的情况发生,比如在结合后保持着潜伏状态到一定时间才突然觉醒,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格突变现象.(也存在于记忆已经形成的人身上结合后觉醒,使其丧失原有人格的情况) 。事实上,我们是无时无刻都会与这种粒子结合,比如我们突然冒出个怪想法,脑子里突然出现一些词句……甚至是做梦和预言等现象也都可以用这种理论解释。即视感也可以这样解释。

8、时空错乱。举个例子:你需要一个工具,但满屋子都找遍了就是找不到,但过了一会儿或一段时间,这个工具明明摆在平时放它的地方。用爱因斯坦的观点解释,就是这个世界有很多时空,每个时空都按照一般的规律运行着,他们是平行的,一般不会有交叉,只是有时间的先后,但也有例外的情况,出现时空交叉,即时空错乱,这是就会发生工具消失的情况,例如一把钳子没了,转眼它又在哪儿了,也就是谁说,钳子暂时到其他的时空转了一圈,这个时候正让你碰上,当然,这样的巧合还是很少的。人也一样,如果碰巧你存在的时空和未来的时空交叉,也就是说,你有很短暂的时间进入了未来时空,很快又回来了,假如你在未来时空用钳子修了一辆自行车,你回到现在的时空后,还要进行同样的动作(修自行车),但你的记忆里已经存储了这件事情,所以你就感觉这件事,这个景象好像在哪里经历过。这和年龄与其他经历没什么关系。

行文至此,说实话,我还是对deja-vu不甚了了。我也只能就自己的感情倾向选一个解释,或者说认定一个。时间的温度变化无端,我们只能无奈的看着时间流逝,却无能抓住,这不仅是人生的残酷,同时也是人生的幸福——我们慢慢变老,如果儿孙还能记得你,这就是你在这个时空唯一的遗迹了呢。或者,这是祖先崇拜的意义呢。
北半球的左漩涡

如果大家把澡盆放满水后拔去塞子,仔细观察一下,也许会因为见到的结果各不相同而议论纷纷。但是在北半球,一般较多的是向左旋的情况。实际上,在水流出来的时候确实有一股想使它向左旋转的倾向或影响力,总之,在北半球,所有的澡盆里都存在着具有这样作用的自然力。

196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对澡盆的水进行了当代有代表性的研究。他并不是利用普通浴室里的普通澡盆。他同样也不满足于利用普通的洗澡水。因为如果这样,种种不利的因素就会使实验结果失真,从而掩盖了自然界影响的存在。例如,如果塞子拔去之前澡盆里的水已略微有点旋转,恐怕就会坏事。另外,哪怕水是完全静止的,因为澡盆一端热一端冷,也会使水的受热不均匀。还有,从门缝下吹进来的风也可能在水面上造成极小的漩涡。

为了避免所有这一切不利因素,谢皮罗教授使用一个巨大的碟形容器。它直径长6英尺,但深仅6英寸,正中开有一个直径3/8英寸的小孔。他花了很大的努力,将容器灌满水。不消说,亦不让门缝下吹进来的风吹到水面。为了使水面不会部分地受热,还要防止光直接照射其上。

这中间特别重要的是,在实验开始前24小时就要把水放好。采取了这些预防措施之后,实验一开始,水就立刻一边逆时针方向旋转一边流出去了。谢皮罗教授的实验室地处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水城,也就是说在北半球。 在南半球和赤道上的实验

两年后,英国皇家学会的特别会员A·M·比尼博士决定在剑桥大学的工科实验室里用一个直径5英尺,深3英寸的水槽试一下,看能否得到和谢皮罗教授相同的结果。但是,刚一着手就失败了。水平静下来还不够3个小时,情况就大告不妙。在排水管上安上特别的调节装置却带来了不良的后果。从城里水管送来的水有泡沫,放置24小时后仍然如此。而且从水槽上面的天花板缝隙里又有风吹进来,天寒地冻时,水会自然而然地旋转起来。比尼博士看到这些后就对这个最初的实验不再抱有希望了。

在进行第二次准备时,他照旧竭尽全力做到放水时不受任何外界影响。为了防止灰尘和门缝风的干扰,在水槽上面一直盖着两块聚乙烯的盖板。要了解水槽内的状况时,则通过这两块盖板间的缝隙进行观察。由于担心在实验室中有加热效应,所以一律不用电灯,而依靠从北窗射入的自然光。

为了让水保持稳定。比尼博士最低限度将其放置21小时,有时甚至长达三天。采取了这一系列措施之后,这个实验就大功告成了。我们又看见了和上面一模一样的情况,它完全证实了谢皮罗教授的实验。比尼博士进行了15次实验,每次水都是逆时针方向卷成漩涡的。

由于能够预测到研究的下一个阶段,科学家们无不欣喜若狂。此后不到一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实验报告便公诸于世。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们参考了谢皮罗教授和比尼博士的经验,采用的圆型水槽直径6英尺,深9英寸,中心处开有排水用的小孔。他们用的不是金属容器,而是三合板制成的。这样可以防止在水槽的不同部位出现温差,尽量减少因此而形成漩涡的可能性。准备就绪之后,灌水一结束,五位科学家就用三合板把天花板上的换气孔堵住,再用薄塑料板盖住三合板。水槽用两块三合板盖好,只留观察用的窄缝。随后他们离开房间,搁置18小时让水稳定下来。再进来时,大家尽可能动作迅速,关上房门。那么他们看到些什么呢?水始终一边顺时针方向旋转,一边从排水孔流出去。也就是说,从上面看下来是向右旋转的。

在这些具有献身精神的科学家们做过实验之后,我们就可以很有把握地说,澡盆里的水在北半球是向左、在南半球是向右卷成漩涡流出去的。

收起

比如某天突然经历一个场景,感觉以前好像经历过,但是仔细回忆其实并没有经历过,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突然感觉眼前的场景无比熟悉,所有的一切每一个细节,甚至是接下来的所要发生的一幕,你都了如指掌,就好像曾经经历过。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据最近相关调查显示,有2/3的成年人至少有过一次这种“似曾相识”的经历。据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分析,“似曾相识”的感觉,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不过,如果这种感...

全部展开

比如某天突然经历一个场景,感觉以前好像经历过,但是仔细回忆其实并没有经历过,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突然感觉眼前的场景无比熟悉,所有的一切每一个细节,甚至是接下来的所要发生的一幕,你都了如指掌,就好像曾经经历过。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据最近相关调查显示,有2/3的成年人至少有过一次这种“似曾相识”的经历。据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分析,“似曾相识”的感觉,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不过,如果这种感觉过于频繁,过于强烈就是一种病态。
知觉与记忆相互作用
“似曾相识”是人们大脑中知觉系统和记忆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要想了解为何出现“似曾相识”的感觉,科学家得从知觉和记忆中的分类进行。分类的过程是知觉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记忆的一个基本特征。知觉包括对面孔的知觉,对物体的知觉对位置的知觉等等。以这3类为例,由于它们的对象不同,因此,当我们到一个地方以后,方位和空间关系,周围的物体,人物,可能同时出现。然而,我们对它们的知觉却是由大脑中3个不同的空能回路,即位置知觉的回路,物体知觉的回路和面孔知觉的回路分别去完成。与知觉类似,记忆也分很多类型。
知识和感念的记忆被称为语义记忆:针对情节、经历、事情经过的记忆,即情景性记忆,这是无意识记忆。其中每一类记忆,又可以分为很多个子类。正因为知觉和记忆都是“分类”进行的,我们曾经经历的一些场景的众多特征存放在不同的记忆系统中,而我们无法意识到,当我们走到一个新的场景,场景中的某些部分就可能会刺激我们的一些记忆,调动大脑中并不同的记忆系统和与之相匹配。一旦场景中的某一特征和过去的经历匹配上,就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生活经历每个人都会有,因为积习的东西很多,偶尔出现“似曾相识”这种主观体验是很正常的现象。对“似曾相识”这一主观体验的最初认识可从医学上的癫痫病开始,可以追寻到半个世纪以前,正常人也会出现这种主观体验,随着脑科学知识的积累逐渐达到了今天的认识水平。
多发生在情绪不稳定时
体会到“似曾相识”并非易事。“似曾相识”容易发生在情绪不稳定的状态下和对场景的体验上。尽管所有的人都会出现“似曾相识”的主观体验,但并不意味着“ 似曾相识”在所有人身上发生的频率都是一样的。一般来说,与情绪密切相关的事情容易记得比较牢。因此如果处于一种情绪不稳定的状态,那么“似曾相识”发生的概率就大。而在人的一生中,更年期和青春期时,人体内分泌会发生剧烈变化,从而使人处于一种情绪不稳定的状态记忆也会变得很活跃。这时候比较容易发生“ 似曾相识”的现象。“似曾相识”主要发生在对场景的体验上。是因为每一个知觉都是在一个具体的场景下出现的。这种场景往往是一个大的背景,不需要特别的注意就会跑到脑子里形成无意识的记忆。这种无意识的记忆有时候在一个具体的场景中就会蹦出来,与知觉混在一起。在“似曾相识”的现象中,被调动的大多是无意识的记忆。从童年开始,所有的经历不管是想记的还是不想记的都在脑子里有这些记忆的痕迹,在一些极特殊的情况下就蹦出来。透射到意识中,就产生了“似曾相识”的感觉。
其实这是典型的Deja-vu现象
Deja-vu现象,原文为法语dé jà vu,中文翻译为“即视感”,简单而言就是“似曾相识”,未曾经历过的事情或场景仿佛在某时某地经历过的似曾相识之感。
可是现代科学里解释这一现象成因的理论却远未让人满意。根据问卷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成年人都至少有过一次“似曾相识”的经历。而且越有想象力的人越可能经历奇特的感受;经常在外旅行的人比长时间留在家的人更容易经历“似曾相识”;另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比其他人更多经历这种感觉(也许这是因为他们在托尔斯泰或哪位文学巨匠的著作中经历过独特的感受)。调查还显示,“似曾相识”的发生率在青年时期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特别是当人们真正开始重复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时,它的发生率反倒降低了。一个世纪以前,当弗洛伊德理论还是领导心理学研究的主流时,分析家就把“似曾相识”解释成潜意识矛盾冲突的体现。但是现在心理学家提出,“似曾相识”不一定发生在深层次潜意识矛盾冲突基础之上。一般健康的大脑都会产生这种感觉。而且,人们在疲惫和压力状态下时很容易出现这种感觉。此外,它还可能会与“jamaisvu”相伴出现,即见到熟悉的事物或文字时却一时间什么都回忆不起来的感觉。心理学家还指出,“似曾相识”感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人们接受到了太多的信息而没有注意到信息的来源。熟悉感会来源于各种渠道,有些真实,有些却是虚幻的。当你遇到已经忘记的小说描写的情形时,可能会把它当作自己前世的记忆。或者,当身处了曾经看过电影的真实场景时,虽然表面上已经完全忘记了这部电影,但脑子里还是会勾起惊心动魄的回忆。心理学家还指出,人们有时根本不需要真实的记忆,大脑内部就有可能自己制造一种熟悉的感觉。
剔除先入为主的所谓科学观,还有以下诸种解释:
1、人的大脑时刻在虚构各种情景,主要是潜意识活动,当你遇到现实中近似的情景时,就会与你记忆中以前大脑虚构的情景相呼应,加上心理强化的作用,你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人在睡眠中,大脑仍在对现实中的一些参数运算,得到许多种结果。似曾相识的情景是大脑运算的结果之一。
2、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某个印象早已潜藏在做梦者的潜意识里,然后偶然再在梦里显现出来,也有些研究指出这种现象和另一种超越时空的潜意识有关。另一方面,有些大脑活动研究专家指出这种现象也有可能是我们的大脑某半边处理讯息的速度稍为快过另半边所做成的。
3、这是时空隧道的碰撞或对梦的记忆。在梦里已经看到了将要发生的场景,只是记不清梦境了,所以你遇到事情发生的时候会觉得好像那里经历过。其实是勾起了你自己的记忆,对梦的记忆。
4、这个在医学上还有一种解释是大脑皮层瞬时放电现象,或者叫做错视现象,也可称为视觉记忆,经常会发生在你身处于非常熟悉的环境时。我们的大脑有一个记忆缓存区,当你看见一见东西或者遇见一件事情的时候是先把记忆存储再缓存区。之所以会发生眼前的事情好像已经经历过这种感觉,是因为我们在记忆存储的时候发生了错误,把它存在历史记忆中去了,在看着眼前的事情的时候你又从历史记忆中把它找出来,你就觉得好像以前已经发生过了。在大脑疲劳的时候会比较容易产生这样的错觉。
5、生死意识流动的差异。死/^^^^\生\____/死。这是人的意识流动图。人出生有了意识,到死之前这个意识一直是平坦的流动。到死了之后,人的意识会按照曲折的路线回到出生时,从而一直往复。因为死后的路线曲折,致使生时的记忆被分段的记录,只有处在接点的记忆才有可能被下一段“生”的意识绞缠,就会出现deja-vu现象。至于为什么年轻人和老人会有这一现象,也很好解释。年轻人的正常的意识形态还再形成中,而老年人的大脑的记忆回述功能较强。而中年人由于生活压力过大,而经常忽视这种感觉,而不是不存在。
6、物理学上称这样的现象是时光倒流,也就是在速度大于光速后时空交错,四维空间偶尔发生混乱的特殊人体感觉。当发生某个场景的时候,人的控制神经(中枢神经一部分)就会以极快的速度传送于记忆神经,这时大脑的反应还没有传达到记忆神经,所以当大脑的反应传到记忆神经的时候,就会让人感到以前发生过一样。有科学家猜测,这时控制神经和记忆神经的传输速度会大于光速。这是对相对论的一个巨大挑战,当然现在这个理论并没有得到证明,只是猜想阶段。
7、虽然正统派的科学者们拒绝谈论灵魂的有无,或是毫无余地地否定这一观点,但是高能物理学及一些其他的边缘物理学对这个问题的牵涉是不可否认的。首先,是探讨灵魂的构成物质。有一些异端物理学者提出灵魂的本质是一种高能粒子(物理学上有很多推测得来的证据,因为虽然人类可以依赖物理法则和规律预言它的存在,但人类的科技力量不足无法验证,包括很多种高能粒子等),本身携带巨大的能量,可以突破时间及空间的障碍,就是说可以在时间及空间中进行移动。这种推论完全符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它的特异性质在于它可以作为信息的载体进行无序性时空移动。我们头脑中所有的记忆所有的思考都可以称之为信息,虽然现在还无法搞清信息的本质是什么,但却可以肯定脑电波对它有一定作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思考或是脑内意识活动。而这种粒子平时就大量散播在我们周围的空间,当然也存在于我们的脑内。正因为它的特性,我们才可以接收到外来信息进行思考、记忆、回忆,还有遗忘。所谓遗忘就是一部分带有信息的粒子游离开我们脑部的意识空间。遗憾的是至今都没有搞清楚是什么原因诱发这种粒子间的吸力和斥力的,或许与我们的脑电波及其他脑内化学物质有关。但是,当我们的脑死亡后就会有大量的粒子游离开我们脑中的记忆区。由于尚不清楚这种粒子的相吸和相斥的原理,也就无法解释和推算它们的游离比率。在机率很低的情况下,这种粒子在游离之后仍然保持着它在原来在人脑中的排列性状,换言之也就是保持着这个人(已经死亡)的基本人格和记忆。当它们在遇到新的结合目标(另一个人的脑)并结合之后,在这个人是新生儿(没有已经形成的记忆的情况下)就会发生人格的转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轮回或夺舍。但也有意外的情况发生,比如在结合后保持着潜伏状态到一定时间才突然觉醒,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格突变现象.(也存在于记忆已经形成的人身上结合后觉醒,使其丧失原有人格的情况) 。事实上,我们是无时无刻都会与这种粒子结合,比如我们突然冒出个怪想法,脑子里突然出现一些词句……甚至是做梦和预言等现象也都可以用这种理论解释。即视感也可以这样解释。
8、时空错乱。举个例子:你需要一个工具,但满屋子都找遍了就是找不到,但过了一会儿或一段时间,这个工具明明摆在平时放它的地方。用爱因斯坦的观点解释,就是这个世界有很多时空,每个时空都按照一般的规律运行着,他们是平行的,一般不会有交叉,只是有时间的先后,但也有例外的情况,出现时空交叉,即时空错乱,这是就会发生工具消失的情况,例如一把钳子没了,转眼它又在哪儿了,也就是谁说,钳子暂时到其他的时空转了一圈,这个时候正让你碰上,当然,这样的巧合还是很少的。人也一样,如果碰巧你存在的时空和未来的时空交叉,也就是说,你有很短暂的时间进入了未来时空,很快又回来了,假如你在未来时空用钳子修了一辆自行车,你回到现在的时空后,还要进行同样的动作(修自行车),但你的记忆里已经存储了这件事情,所以你就感觉这件事,这个景象好像在哪里经历过。这和年龄与其他经历没什么关系。
行文至此,说实话,我还是对deja-vu不甚了了。我也只能就自己的感情倾向选一个解释,或者说认定一个。时间的温度变化无端,我们只能无奈的看着时间流逝,却无能抓住,这不仅是人生的残酷,同时也是人生的幸福——我们慢慢变老,如果儿孙还能记得你,这就是你在这个时空唯一的遗迹了呢。或者,这是祖先崇拜的意义呢。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