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陶瓷的质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6 12:05:03
古代陶瓷的质量
xZrȒ~;۝~yl  c`X"'W {5(}+s˥ic NiKXrkE/oMEEXw]#|:OV|+n.|֗\ {J{.qdw{_BvxWk2)[)V3TS I% t!o0tdzciȱ^d}!;VANBX"Tz| .=)Lv`{eHBUAPS/ n{o"O%#NOҾu{@^Op7 $lGKU+SyiG 쌍 zto1Z^ꈵ-z<y"F})oXFp>Dj 9]"j'yWECv MX^ˀw!^fd$=+No_cnͻryXO6H\ ܿ393dj[up跌Ɩ鶺I}sRP8{[ET, ) (E.;]D*p_"!/in][|xptZ,+ (%fx -POn +,lNv;q@M "_etձ :2J)(/D86 n 7DR\v.jq6; ю B0 . &ǀNpߡ%NBKj8.A(p蚡{+Js(lN#hᅚb& j#j=9(j=}TI&ߴ]^]PFKHӣ%wXπvʊ|p(˒J,G KOFRE`&a#+]`"½*# Kx\ wQX4c}iIcAT3<9@QJA<,dJ8KpvzMi9eӸ>~CCMC?ӍJ]Fl4(, W:s>p؛if$դ6 ըƎ` f#fdN3ݶ0p\.tT\c6H8x[%tp9I?s>Ҿ r:uX#-i5[ZwlX&q[!`z'D9Sv"ꏜr!s;? [ ǏЍ<+-1)be#Nei߉87K 8آޞU'pim^uiڠ9oC<:zBT/+a%P8+NbR#ΤnɏEZf6"_℥o<"60|k93@ÉNr'X8pi9ߑfo:PkNI%p,7Ȑ@A^DҹDRrj!d1jdT%MC0/D$ɞE g[8:yyv]Qxd(or25tm'®ǠUlCc䰵Q! P]p(FP^&(h\ثo@z($mV|66ڬ:!Whr _`L WZ ۻ9/^m0ŀP]SO*;GӎxvEJ}7IJ8$]gBTW\%@uk덕"v *T$.[$25.eD9U UI_)!NIr z#>8T!Fh0 B(Q*AP` #l/Y.Tᴤ% 8*Azso VrIi9y#*K$N$y]!!wற)e>8 e6٤\H>VH;ƾ#Sx 14@SHbEAEv8lX'"I9BTC.H!䟜BLc.jak<_'2Ǿ:@5}q'YQw ʗhQdpChE- ̈'}Jp.5pTS+n}ngIX"xVq YˋZ6Ry[`/C lv_v#쮻MKԇcOvXby_`2 :iSSyV=',;iP?JQxRS .~(82-4[b"t$dZ,m{u|DԐFt乏Q}<ơhPdOα߈P~,THLb0'^V :9W_5B<[D5aH2T1 ؏ۤ-vt˨p(dEm|ؽ-2fc+~B.c%gw9fiA=~6hd*x@. <^QbH&Et@T싊bz>8Ϙ2An ;j{n1,Ŭ;1eO9F36v5tn?tlU SbS) .ĝjI-ilæg*kG7]x6 fY,Ҹ j❘킝 nDj4LM N{7ZO5;4ADdG̖FѵYv@z3 ;Ү]/L!EszKn"m^OY7*Riq{8 /G<BglNԢfu DvFCcN_?JV8rO4H)5h(&[JO';W!@2u¸`|A0Y܆;BZ;*EЊ+ @EqA"8?uٞ% ɕB@]) HJ/E|Yu,n\@}&(G$&Kې6ZL0|>%+}&)7gn? >~u*v6 F*ޟN2l{qY6ظmU2%cCZ\V+1$rڅ2Q2<Ԛ*!NƄ ]1Ꮗ&-#y^wFdei4@(p^T`^tRyB/g cA9{NkސPBU2KNmU D^?7 %~Vo{/3ډWZZpl^T$p9HJ$I#LC\4ڵ?S(EX}"Pmr؈gׇL~/x/U!Gۄd0*#ȯRXNȖu'Rx63r>`qkܻ0j8ŮШxD,8汿V'2r/vϭ{9|)PMVܟT]NcbocScgA3tA"Utr(O۝ ] Dޥ\ >}6oL_Xb4M" Oo?%/8

古代陶瓷的质量
古代陶瓷的质量

古代陶瓷的质量
古陶瓷的鉴别,传统的方法是指通过眼,耳、手去观察,分析,以对瓷器的烧造年代、窑口、质量、品类年代做出准确的判断.初涉陶瓷收藏的人,要学习和了解陶瓷发展史的基础知识,以便对古陶瓷器进行鉴别.我国有几千年的陶瓷制造历史,历代流传的陶瓷文物浩 如烟海,每个时期的陶瓷在胎土、釉色、器型、装饰、工艺、色彩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只要我们刻苦学习,认真实践,对第一件陶瓷器仔细推敲,认真辨别,就能知真假,少上当.
  陶瓷是火和泥的艺术,陶瓷器的要素是胎骨、器型、釉色、装饰、色彩、工艺等.各种陶瓷器分别都有它的发明创烧时期,胎土、器型 的变化以及釉色、装饰、色彩、工艺的改革创新都有它的成功期和普及期.这个创烧期就是它时代的上限.一件古陶瓷器在釉色、器型 、装饰、色彩、工艺等其中一项上限年代最晚的,就是这件陶瓷断代的上限,这是一条不可违背的原则 .鉴定的依据为:
  1. 胎骨.随着粉碎、淘洗、烧结技术的不断提高,胎骨的质量也不断提高.早期的胎土没有粉碎,淘洗也不干净,烧成温度只有800度左右,所以胎土杂质多,疏松、吸水率高,强度差.商至东汉中期制陶业开始第一次飞跃,原始瓷出现,烧成温度是1000度左右,吸水率和强度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东汉晚期至南北朝瓷器发明,烧成温度是1200度左右.元代景德镇开始普遍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瓷器烧成温度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减少了瓷器在烧制过程中变形.我们在鉴别陶瓷器时要善于根据通顺骨的烧结度来判断年代.同时,也要注意到各个地方就地取土为胎和偏远地区杂窑工艺技术滞后的现象.
  2.器型.自从人类发明陶器至今,各类器型根据各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生产的需要和社会群体审美观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如果我们能对各个朝代的各种器型变化都了如指掌,我们在鉴定的时候就能稳操胜券.例如:瓶从商、周、秦汉比较单一的器型发展到现在梅瓶、盘口瓶、冲瓶、天球瓶、象耳瓶、玉壶春瓶、柳叶瓶、凤尾瓶、转心瓶等.每一种瓶型都有一个首先创烧的朝代,各个时期的瓶身、瓶嘴、肢线等都会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是明显的,有些变化是细微的.谙熟这些演变的规律,就能比较准确鉴别瓶类的真伪和准确断定它的年代.
  3. 釉色.自从商周的上釉原始瓷和秦汉的单色釉发明以来,颜色釉发展到今天已经有100多种,每种颜色釉都有它的出生日期和年龄.我们应该熟悉每种釉色的发明产生朝代 ,重点掌握划时代的几种釉色,如低温铜釉绿、铜红、钴蓝、高温青釉、绿釉、霁蓝、霁红、黄釉、黑釉、褐釉、茶叶末釉等等,并且要熟悉各种釉的演变发展.如:由霁蓝演化出的雪花蓝、洒蓝等,由霁红演变来的宝石红、郎窑红、豇豆红等.各种颜色釉都会派生新的釉色,各种色釉的叫法由于是口耳相传,民间叫法比较混杂,我们要多查阅资料,再根据其胎骨、器型 、工艺、光泽确定其年代.
  4. 色彩. 自从原始陶器出现彩绘,隋、唐 、五代的褐、黑、红、绿的釉下彩绘瓷出现,宋、辽、金的釉上红绿彩绘烧成,元代成熟的青花出现和釉里红的烧制成功,明代的青花五彩、斗彩,清康熙的釉上蓝彩研制成功,陶瓷器的色彩发展到今天已是丰富多彩.鉴别色彩要用发展的眼光,一个色彩的出现,开始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只有经过长时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臻于完美.例如:元代的釉里红一出世是红紫中闪黑,颜色并不悦目.到了明代初期釉里红是紫红色的,直到清代釉里红才显得鲜嫩夺目.如此,一件鲜嫰夺目的釉里红瓷器,我们就不应该判定为元代的产品.再如:一件釉上五彩瓷的五彩中有蓝彩,我们断定年代的上限就不能超过康熙朝,因为釉上蓝彩是康熙朝发明的.
  5. 装饰.自从陶器的出现,原始人从审美的需要出发就开始了在陶器上进行彩绘装饰,后来又在陶器上进行印花、刻花、画花等装饰.装饰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审美观念、文化艺术水平.同样每种装饰也有它的发明期,元代以前,陶瓷器的装饰主要是印花、画花、刻花、贴花、镂刻等.纹饰方面主要是花卉、动物、婴戏.釉上、釉下的彩绘只有黑、褐、红、绿等几个颜色.元青花一出现,印花、画花、刻花、贴花、镂刻等退居次要地位,纹饰彩绘才有了长足发展.我们应该熟悉每一种装饰艺术的产生年代.
  6. 工艺.工艺是随着人文科学的进步不断发展的,每次工艺的进步和变革都得益于科学的进步和工具的改进.而陶瓷器生产工艺的改进和变革也有它的发明期和普及期.由于历史上制造陶瓷的工艺技术是由落后到先进,制假者很容易采用落后的工具和工艺,生产出貌似古朴的仿品.我们要认真观察,仔细推敲,寻找出仿古工艺中的蛛丝马迹.
  7. 光泽.辨别瓷器的新旧最重要的是光泽,新瓷光泽明亮,火光耀眼.一件陶瓷器胎、釉、装饰、色彩、器型都符合古陶瓷的条件,但只要火光明亮,火气十足,那么一票否决:这件陶瓷一定是新的.年代久远的陶瓷器,形成自然的"酥光",光泽柔和,温润如玉.釉上彩瓷,年代久远的,有一种习惯上叫"蛤蜊光"的彩晕.由于光泽在陶瓷鉴别中占最重要的位置,作假者会用尽心机,将釉面做旧,一般采用酸性溶液浸泡,用茶水煮,用兽皮打磨,甚至埋在土里,隔一段时间再挖出来.但是人为除去"火光"的陶瓷器光泽是不自然的,细心观察是能识别的.凡属陶瓷器光泽不自然的,我们都应该有防伪之心,不可轻信.一件古陶瓷年代不同,兆泽柔和温润的程度也不同.这个程度陶瓷鉴赏者心中有数,每个陶瓷收藏者心中也都有一把各不相同的尺子,其鉴别断代的准确性取决于他本人对陶瓷理论的学习和过手过目的陶瓷器数量.
  8. 声音.我们提倡鉴别陶瓷要"眼、手、耳"并用.用耳就是要敲陶瓷听其声.这对检测陶瓷裂痕伤残是有效的.但听其声而知陶瓷器新旧是比较困难的.有关听声,古今书籍有很多记载,如"声如馨"、"声音清越"、"声音悠扬""声如击木"等等.我认为这些描述都是比较抽象和难以把握的,听声是一种感觉.我们要养成一个习惯,对每一件过手的陶瓷,都要用手敲击,细辨其声,久而久之就能听出感觉来.
  9. 款识.款识能帮助我们比较准确地判断年代.我国瓷器款识最早见于南京出土的东汉越窑青瓷虎子"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谊作",随着商业广告意识的不断增强,后代有款识的陶瓷器越来越多,明代中后期至清代的陶瓷器的款识已经非常普及.单从款识的字体判断年代,不是很科学的方法.历代的窑场何止成千上万,每个窑场负责落款的窑工不止1人.每个人的字体又不尽相同.因此任何年代的落款字体都不能统一.一件陶瓷只有首先根据胎土、釉色、器型 、纹饰 、工艺、光泽等综合判断出相近年代.然后再根据款识缩小判断的时间跨度.例如,一件陶瓷根据胎土、釉色、工艺、纹饰 、光泽等综合判断为明后期的产品,款识是"大明隆庆年制",我们就可以判断为隆庆朝的产品.
  10. 类比.类比也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具体操作是将自己的藏品按朝代和品类分开,然后把要鉴定的器物放到同一年代的藏品中去做比较.再根据器物的胎骨、釉色、器型 、色彩、工艺 、装饰 、光泽等产的异同,辨别真假,断定年代.
  11. 手摸 .古陶瓷存世久远,由于长时间的空气流动摩擦,古陶瓷的手感柔润,没有新品、赝品刺手干涩的感觉.所以我们在鉴别古陶瓷时,要养成摸挲陶瓷器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