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个3000字左右的中国历史人物传记~演讲用.越多越好.名人轶事也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20:57:40
求个3000字左右的中国历史人物传记~演讲用.越多越好.名人轶事也行.
x|Io3Y_ejpw9HT ^xc8ϚHq5pI$\x/"V|ν ?e6 U{s{׿ɱ3{̠j>{O4֦4Wgp3]{WȚN]rygsm6]?NK0-fp&WLݟGm̸bfŇI-y G8wl1|pVuax1ͱin]mf붢\nwvGYxgg5mf]#&35JĿ+dY#l,]+G"o 1hYcɤǼHCLl&zqfESB~,΢m"mYh˙]rx]j0h^jS N*$f>e6ßYe"7lcZ-΍vcD.eMMaE*l6]vfF$_Mw*b:}SYF^ɤ$flnc^?ҽ$#'>b&emRUĘ޴:>qVUo>U׽{W Sz@ϝg9j~Y543K9_m _ֱ_iZM:u\[NӞeKCȤjAvfQw8\2q6[9sU Ҥl .c/%1+|΃Gqǽ[oƥp\`ӕ/_"|=]Gf 0V3g6,2=499lbu} EeMO,^a]SuypXGt.hN7]77G*]1\.KxpHa`>,^]zۀG/.Hۏ$β8G׍^~m5>}vN.FJO^nsw8#0aZ+™׼xۮ1'Lc%O||doT^f7⋅0NO.83<ܝ:d$K%s)F6ND;['^@(K{9Tcr|q@x$uiYl+H EܓakSS2i [W8pܫQ'3i9bZ#҄tқ>'b/)e@ MlB:T7*}aGu!X:VpTN7?"n4pϾܻ'5j$ D"{ʿ,o @aIT/MU;J˂a(QUk@ 5ʩ#ɲQMΦk31L%T~:5CQ,[LwI5" Qɷ m.w51&9Oq~M  s{ Ӓlo:i}oD0BXt]%WlQA /~ #>b>jD=>H]4 O;VpfH4/>`A$(Noσ0 Mg>/ WP!qixa UaĞv] @ 1i?u66沍///#4Gb(@frgdZmS@wtdۋI/k^7UAMsus)dgGh~n]p(WkO#Z@ժ ?&~s&E O ?- " 0u\[ ^'Hrh</8~N,l{Wm^핻r=?&o[QoxeS@a/,(ZtJ:FN]z|15%Lҋ^న^m&.SfGgY=fmWx&"qKάcX "s#R#dW3?" 6fx6A{QE,lkEܫ韙Ĕ&pF$% F;ϡ|kߤgR͝e4ܗG` "ŨflE'Djp[1SDI#H6{(T`35I1@DBAPmJY7%wP$9j8o:M&~:3cA1}:AaF.0""bPWڑ~ӏ1C?爭Ƙ/Hk7:~{ `Qp];4k3{jLڋ%ruR`vxv~scP+nzd &7PgmsQۛNCe^Ӷ;ƫUAh>j C(2LNl¿TN`ƻZK{^@.L |4HZ87 ?2l~ _W)MmXh@1F-)KW(PFU!X]QLs\ ^?׼mk}$vԱ6ioɠdl̋&xrYx}>Қ3‚x}ix._mYG£&ZM J$C B?A!@)e] wk"k6U%srm&xJƠ`7mKBx*7B('Uu/R(u=ߘUJ{(('ne6ջV㼚d] >e+\¸D<)Oۛ#XUÑ@!c%=)ۤٽ/SO R .CbnFQSJ寕7;!He0ҽYf0 2]B ޮp"SOⶌ",pH[Dxky DPMiZHc.ͪղX6. bBiATKeRf6wᄀj5D-2/0.EZBUxH0o!h;_tVߺ3@ 7ivuR7o{f!7a'`rXfD-l,$eez:YxE!&{um`J0IC_{ƐNC"6rvҧa|\:^@$Qk7Uu,gERS:[o\%MGWKC;ZB SEO#_̃b_S$u!D?AoA]`6Kל\%Sa%weޗ >v7 g]wU#e)u)sHpg&"CA 1J4 _?Fy"|}gj0C^{G<d24) i0сQނɗKPmV_:Ϭl@H4M@n^5 B3ǰԞa]}g[@:[LmG_dFҋ׏}턪e?_,qHǎ+CĤ}7DlȮyXɠ~]Y2]ivI-7NjۯQ(MnRΊ:B96 zܞ,Qjv Gg5FPO)\ gQh0c\M6츢d@QV3bXyG6'h4vD:.Nv%%PB$ c/W2,81ċ\d`eQWҖzO&޵#f$2^zct`iޞIZMq{D11 W\?!U-/Z핵>6.U$F6{3i?:dgi 2@!Hܑ$cܢ .0vxy2Y|j+Ivo<f8se/`~Ր;Y~K`?`Wb~FFP)GeoXHsfJ<GRf^~.u"{oAd%%N_xUh՞;x_qf*+DӦA S] +M,?JU ^YC"Mme߶O"}TMD ų-\g/+HݲTf GD:{u/@*f803߯-fVy$ j6Awre7w%EfA?]% ǾZosiou(/ z0ϖPM=!~cCg] ᄔ(iNfbDOj]Wʋbtw),~?_A?Ug[Fl6],a[q+ʳ|%oUˤrz!8]A$=OaJ ^ҋVЉ[UaLºc+ 'h<1}TbgS3~1wt@UCUoEPAm.kt.El8Y]7ͮSh>sk9aA]E5W)Ʃ[vp=RL.8e֊}7<Wl4{4ͼ[y0ljHItPf|$"'ωq+Ap2yFct&eXjww75=V z2:/݋[I jzN#˝ωI/@w3+MI-SΉPܽH*Ú;eG(LxÖÚF4(&,'O!s4C6LvE"nBq 4Y 5[:I}gE6*AǠgZUt#.[dTp"vJo* oFJ5AEU ,ojhRtiop 97:8yq,բlS ^|y"Jx"DWpEaX~y,EytSBə-yF6dӄYM5÷H<ڙMC?J_Nmcf-VZ?LFl"jӐMox irn@G`֚"#jVK%QfoS#SWoEyqtqܗ(b1ُL|foҠM=~"nR5@QCioA9 JFAkFMNqr@r !{.2f~ Aǖʬ+US MW͇?G%>㷿cu ~䥦Ķ5t64O yNKtST7N0j 5M5* QD|,2A@-)[@A'zk4$-¤AR \<;) 8#ag~v3:QD}(TfZ I! O|I_{engK BqO߅u^d(`DɸL1QD|)T&ܰ ;/&ű1D,Ļy)|# 6AW޶f~uh *<wXޕw 5 \sLA{:Y<'Ka@tCm HF6hě B-۹)FnTo9B&u[f&9W5NbPa{a:}0g-Ŗh^-PZ rF͜yw6+udx,33hNN^ߺ$~*3.. bS6kk+(ʬnx$p>ǥQ~ٲWcQn=I*ـy :G:r0 $ǡlPMɦ`΅,mW֫݋Ɇf @W%|U2*G8"dϝ}|$  n>,556;j,x(nz7].2Av>ymf^27d_%-]Ƚ]d1tD&a!CfpnE"/g\)#V m+5!W4v8"^V)<; /XN]fݧDRx=Z9RI*xSH#\8@=bKOQ؋7Ufхܦ%294r̞;QE,{#BڨpϘܔdߋZU ^a7\?#*yk66rn#%C%e3ylKZkϢ%P^uN>g𗋴: KpqI%w.K(WS7$}*Y rE5gO|  '.+m ̃I2Ӥ/~$Յ|9 Wd="Rͷ[p~g G 5^8f;Z’&G 0?/jU1X@7%.+‚4 ܄41Hy(m4%>m REB0!aX h>[l&\cLtN* &G N7!|`:8d 7gun+%絗 J=bW iR h(=^([w7zX5-_X۴nVsox><m^[nc?lt NYd-gl3-,jvQH.jh3^ <4Gx,ۋ;pv"Nl'֙bf8(ໍ2g lՓ%t[8L( F@I`cR۽;7f(HMU,K$~4oYU ƌ>t;} p,dmրm$ܑNɘ}Gl .Rt  OvWB`?À>=FB풽8P!d9|[9QI$cnn+\:VXэTOND4Y Q.FwYmT$&ًy(?5 S;G+BCyQ}) yP\9l`[!S`ކGO?;4.fz.,z&WAs6~LY62za1ig#ٳc|()W|XY0ٗ:A{ngQZuX֙wvf]4f6/w޶Ȫm-7_ 2_T`iqo>A*WhV+ Bg1ywo8ү ?яdGbݟ>m#l 'p+yd)eE{mq,E*Uc'B1F?*eʄ0AJ m2D@Eb?8p6vaȪj^'t+.d`T:4&7#/ң-%JIvHv#NhH uI եy:eQ*2oՍV1^S2H?VIŰ'vKo#hF,we.^xMյ"Lɉdv*Q%lZyf]kUkOlA᷺ݨ 0ڡE Mk+`%$թ&{Z+ngZ++I:z >ǚLyhⅥ̜盩xS.7+ \AV9͎K ?H)'[oy͟܌Y yXT^%=jZݕ*hStL$}}-06~: Jq 7?m?

求个3000字左右的中国历史人物传记~演讲用.越多越好.名人轶事也行.
求个3000字左右的中国历史人物传记~演讲用.
越多越好.名人轶事也行.

求个3000字左右的中国历史人物传记~演讲用.越多越好.名人轶事也行.
勾践
越王勾践的祖先是夏禹的后裔,是夏朝少康帝的庶出之子.少康帝的儿子被封在会稽,恭敬地供奉继承着夏禹的祭祀.他们身上刺有花纹,剪短头发,除去草丛,修筑了城邑.二十多代后,传到了允常.允常在位的时候,与吴王阖庐产生怨恨,互相攻伐.允常逝世后,儿子勾践即位,这就是越王.
越王勾践元年(前496),吴王阖庐听说允常逝世,就举兵讨伐越国.越王勾践派遣敢死的勇士向吴军挑战,勇士们排成三行,冲入吴军阵地,大呼着自刎身亡.吴兵看得目瞪口呆,越军趁机袭击了吴军,在檇李大败吴军,射伤吴王阖庐.阖庐在弥留之际告诫儿子夫差说:“千万不能忘记越国.”
三年(前496),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士兵,将报复越国一箭之仇,便打算先发制人,在吴未发兵前去攻打吴.范蠡进谏说:“不行,我听说兵器是凶器,攻战是背德,争先打是事情中最下等的.阴谋去做背德的事,喜爱使用凶器,亲身参与下等事,定会遭到天帝的反对,这样做绝对不利.”越王说:“我已经做出了决定.”于是举兵进军吴国.吴王听到消息后,动用全国精锐部队迎击越军,在夫椒大败越军.越王只聚拢起五千名残兵败将退守会稽.吴王乘胜追击包围了会稽.
越王对范蠡说:“因为没听您的劝告才落到这个地步,那该怎么办呢?”范蠡回答说:“能够完全保住功业的人,必定效法天道的盈而不溢;能够平定倾覆的人,一定懂得人道是崇尚谦卑的;能够节制事理的人,就会遵循地道而因地制宜.现在,您对吴王要谦卑有礼派人给吴王送去优厚的礼物,如果他不答应,您就亲自前往事奉他,把自身也抵押给吴国.”勾践说:“好吧!”于是派大夫种去向吴求和,种跪在地上边向前行边叩头说:“君王的亡国臣民句践让我大胆的告诉您的办事人员:勾践请您允许他做您的奴仆,允许他的妻子做您的侍妾.”吴王将要答应种.子胥对吴王说:“天帝把越国赏赐给吴国,不要答应他.”种回越后,将情况告诉了句践.句践想杀死妻子儿女,焚烧宝器,亲赴疆场拼一死战.种阻止句践说:“吴国的太宰嚭(pī,坯)十分贪婪,我们可以用重财诱惑他,请您允许我暗中去吴通融他.”于是勾践便让种给太宰嚭献上美女珠宝玉器.嚭欣然接受,于是就把大夫种引见给吴王.种叩头说:“希望大王能赦免句践的罪过,我们越国将把世传的宝器全部送给您.万一不能侥幸得到赦免,勾践将把妻子儿女全部杀死,烧毁宝器,率领他的五千名士兵与您决一死战,您也将付出相当的代价.”太宰嚭借机劝说吴王:“越王已经服服贴贴地当了臣子,如果赦免了他,将对我国有利.”吴王又要答应种.子胥又进谏说:“今天不灭亡越国,必定后悔莫及.句践是贤明的君主,大夫种、范蠡都是贤能的大臣,如果句践能够返回越国,必将作乱.”吴王不听子胥的谏言,终于赦免了越王,撤军回国.
勾践被困在会稽时,曾喟(kuì,溃)然叹息说:“我将在此了结一生吗?”种说:“商汤被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围困在羑(yǒu,有)里,晋国重耳逃到翟,齐国小白逃到莒,他们都终于称王称霸天下.由此观之,我们今日的处境何尝不可能成为福分呢?”
吴王赦免了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两层华丽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屈求全,招待宾客热情城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越王想让范蠡管理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用兵打仗之事,种不如我;镇定安抚国家,让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种.”于是把国家政务委托给大夫种,让范蠡和大夫柘稽求和,到吴国作人质.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
勾践从会稽回国后七年,始终抚慰自己的士兵百姓,想以此报仇吴国.大夫逢(páng,旁)同进谏说:“国家刚刚流亡,今天才又殷实富裕,如果我们整顿军备,吴国一定惧怕,它惧怕,灾难必然降临.再说,凶猛的大鸟袭击目标时,一定先隐藏起来.现在,吴军压在齐、晋国境上,对楚、越有深仇大恨,在天下虽名声显赫,实际危害周王室.吴缺乏道德而功劳不少,一定骄横狂妄.真为越国着想的话,那越国不如结交齐国,亲近楚国,归附晋国,厚待吴国.吴国志向高远,对待战争一定很轻视,这样我国可以联络三国的势力,让三国攻打吴国,越国便趁它的疲惫可以攻克它了.”勾践说:“好.”
过了两年,吴王将要讨伐齐国.子胥进谏说:“不行.我听说勾践吃从不炒两样好菜,与百姓同甘共苦.此人不死,一定成为我国的忧患.吴国有了越国,那是心腹之患,而齐对吴来说,只象一块疥癣.希望君王放弃攻齐,先伐越国.”吴王不听,就出兵攻打齐国,在艾陵大败齐军,俘虏了齐国的高、国氏回吴.吴王责备子胥,子胥说:“您不要太高兴!”吴王很生气,子胥想自杀,吴王听到制止了他.越国大夫种说:“我观察吴王当政太骄横了,请您允许我试探一下,向他借粮,来揣度一下吴王对越国的态度.”种向吴王请求借粮.吴王想借予,子胥建议不借,吴王还是借给越了,越王暗中十分喜悦.子胥说:“君王不听我的劝谏,再过三年吴国将成为一片废墟!”太宰嚭听到这话后,就多次与子胥争论对付越国的计策,借机诽谤子胥说:“伍员表面忠厚,实际很残忍,他连自己的父兄都不顾惜,怎么能顾惜君王呢?君王上次想攻打齐国,伍员强劲地进谏,后来您作战有功,他反而因此怨恨您.您不防备他,他一定作乱.”嚭还和逢共同谋划,在君王面前再三再四诽谤子胥.君王开始也不听信谗言,于是就派子胥出使齐国,听说子胥把儿子委托给鲍氏,君王才大怒,说:“伍员果真欺骗我!”子胥出使齐回国后,吴王就派人赐给子胥一把“属镂”剑让他自杀.子胥大笑道:“我辅佐你的父亲称霸,又拥立你为王,你当初想与我平分吴国,我没接受,事隔不久,今天你反而因谗言杀害我.唉,唉,你一个人绝对不能独自立国!”子胥告诉使者说:“一定取出我的眼睛挂在吴国都城东门上,以便我能亲眼看到越军进入都城”于是吴王重用嚭执掌国政.
过了三年,勾践召见范蠡说:“吴王已杀死了胥,阿谀奉承的人很多,可以攻打吴了吗?”范蠡回答说:“不行.”
到第二年春天,吴王到北部的黄池去会合诸侯,吴国的精锐部队全部跟随吴王赴会了,唯独老弱残兵和太子留守吴都.勾践又问范蠡是否可以进攻吴国.范蠡说:“可以了”.于是派出熟悉水战的士兵两千人,训练有素的士兵四万人,受过良好教育的地位较高的近卫军六千人,各类管理技术军官一千人,攻打吴国.吴军大败,越军还杀死吴国的太子.吴国使者赶快向吴王告急,吴王正在黄池会合诸侯,怕天下人听到这种惨败消息,就坚守秘密.吴王已经在黄池与诸侯订立盟约,就派人带上厚礼请求与越国求和.越王估计自己也不能灭亡吴国,就与吴国讲和了.
这以后四年,越国又攻打吴国.吴国军民疲惫不堪,精锐士兵都在与齐、晋之战中死亡.所以越国大败了吴军,因而包围吴都三年,吴军失败,越国就又把吴王围困在姑苏山上.吴王派公孙雄脱去上衣露出胳膊跪着向前行,请求与越王讲和说:“孤立无助的臣子夫差冒昧地表露自己的心愿,从前我曾在会稽得罪您,我不敢违背您的命令,如能够与您讲和,就撤军回国了.今天您投玉足前来惩罚孤臣,我对您将唯命是听,但我私下的心意是希望象会稽山对您那样赦免我夫差的罪过吧!”勾践不忍心,想答应吴王.范蠡说:“会稽的事,是上天把越国赐给吴国,吴国不要.今天是上天把吴国赐给越国了,越国难道可以违背天命吗?再说君王早上朝晚罢朝,不是因为吴国吗?谋划伐吴已二十二年了,一旦放弃,行吗?且上天赐予您却不要,那反而要受到处罚.‘用斧头砍伐木材做斧柄,斧柄的样子就在身边.’忘记会稽的苦难了吗?”勾践说:“我想听从您的建议,但我不忍心他的使者.”范蠡就鸣鼓进军,说:“君王已经把政务委托给我了,吴国使者赶快离去,否则将要对不起你了.”吴国使者伤心地哭着走了.勾践怜悯他,就派人对吴王说:“我安置您到甬东!统治一百家.”吴王推辞说:“我已经老了,不能侍奉您了!”说完便自杀身亡,自尽时遮住自己的面孔说:“我没脸面见到子胥!”越王安葬了吴王,杀死了太宰嚭.

李鸿章
说起晚清权臣李鸿章,人们总是会想到“卖国贼”、“千古罪人”这样的评价。但是,当我们平心静气、理性来思考李鸿章所处时代大厦将倾的尴尬境地的时候,我们发现,李鸿章无法也不能承担晚清对外交往失败的悲剧后果。
理想与现实的两难
中西冲突,是两个独立发展的文明体系的冲突。这样的冲突既是局势上的冲突,也是士大夫内在观念的冲突。因此,晚清外交的两难本质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困境。...

全部展开

李鸿章
说起晚清权臣李鸿章,人们总是会想到“卖国贼”、“千古罪人”这样的评价。但是,当我们平心静气、理性来思考李鸿章所处时代大厦将倾的尴尬境地的时候,我们发现,李鸿章无法也不能承担晚清对外交往失败的悲剧后果。
理想与现实的两难
中西冲突,是两个独立发展的文明体系的冲突。这样的冲突既是局势上的冲突,也是士大夫内在观念的冲突。因此,晚清外交的两难本质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困境。把李鸿章放到中西对比的世界环境中去评价,有助于深刻理解李鸿章和晚清的命运。处在中国传统外交体制解体的历史悲剧中,李鸿章是晚清中国官僚集团中较为清醒和理性地对待“千古变局”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力图建立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的明确的原则和适应性的方式,但他的思想充满着矛盾:他认识到时代变局需要中国变革,而又无法从体制上乃至文化上采取根本的变革;他实现了从崇拜皇权到推崇国权的政治价值观的转变,证明他本质上仍是一位现实主义的外交家,但他在外交操作上的现实主义与晚清外交面临的两难:既要维护帝国的传统外交体制??天朝礼治体系或朝贡体系的传统理想,又要适应完全对立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国际关系体系的现实,便构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两难之下,对李鸿章对外交涉的评价,必须对他的鲜明的时代意识予以充足的关注。客观的说,在晚清权臣中,李鸿章是最具洞察力的。李鸿章对时局有明确的看法,并为此提出著名的“千古变局”的命题。在1865年、1872年和1874年他在致友人的信及若干奏折中,多次强调,中外之局势是“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深切认识到中国必须开放,与西方竞争。这才有了后来洋务运动的兴起。
李鸿章的变局观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没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就提不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命题,也就不会有对时局的冷静思考。
塞防与海防之争:李鸿章的现代海权意识
1875年,清廷内部出现塞防和海防之争。当时清廷面临着双重危机:西部新疆几乎完全丧失,东面日本正凯觎台湾。实际上这还牵涉到两个问题,一是财政预算,二是国防思想的现代化。前一个问题又和左文襄(左宗棠)与李中堂(李鸿章)的个人权力有关。在爱国情操之外,两人多少都有些本位主义,左宗棠督师西北,而新疆是西北要塞,力争收复新疆自然是“份内”之事。而当时国家财政不可能同时打赢两场战争。左宗棠后来出师新疆相当一部分还是靠自筹资金。不过,左宗棠比李鸿章的理论似乎更有煽动性,他主张塞防和海防并重。能否可行姑且不论,仅从政治斗争上,他就比主张海防建设的李鸿章高出一筹。以恭亲王奕 为主的朝廷中和了二者的争论,李鸿章被委任为北洋大臣。而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的建设,是中国国防现代化的开始:一方面改变了传统上注重内陆防御的战略,另一方面,现代化海军的建设,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洋务运动)的重要契机,这一点,又是塞防论所不能达到的。另外,李鸿章认为日本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敌人,这一点对当今的中国人仍然具有警醒的价值。当然,如果把政策的重点完全放在海防上,也不一定能够战胜日本。毕竟,经过明治维新而走上现代国家之路的日本,无论在体制上、经济上、战略上,还是军备上,都已经甩开清朝甚远。
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清王朝首要和紧迫的任务是如何重新建立起有效的国家安全防御体系。在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之后,究竟哪一方是国防战略的重点,战略重心应设立在什么位置?这个问题引起了清王朝众多政治家的广泛争论。这次争论的结果初步改变了中国已经延续千年的国防战略格局,对中国近代国防的重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这次国防大讨论为转机,近代中国的国防开始实现了战略性的转移??海防成为国防重心。这就是海防和塞防之争的历史价值。
左宗棠和李鸿章的观点在当时具体的个案上发生了争论,但并不能就此认为二人完全在长期的国防上持相反观点。作为洋务派的重要人物,左、李二人在军队现代化上的观点是一样的。左宗棠大力创设和扶持福州船政局就证明了他的海防意识。而李鸿章也不是只搞海军。
出访欧美:鲜明的现代意识
《马关条约》签订后,李鸿章为千夫所指,失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等职务。1896年2月,为祝贺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同时也为“联俄制日”,李鸿章作为钦差头等全权大臣出访俄国。不久他便前往欧美做了一次环球访问。《中俄密约》的签字,使李鸿章相信“二十年无事,总可得也”,但实际却开启了列强争相打开中国的大门。不过,对于这趟经历,他得出的根本结论是:“至于根本计,尤在于变法自强。”
1896年6月他到达柏林。为讨教强国之策,李鸿章专门赶到汉堡附近拜访已经下台的俾斯麦。对于“东方的俾斯麦”的来访,俾斯麦提供了建立强国的要诀: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显然,这符合李鸿章的改革取向。但是,这并非是中国自强的根本之计。
1896年8月28日李鸿章抵达纽约。正在海滨度假的美国总统克利夫兰特地赶来会见李鸿章。纽约港到处挂起了大清帝国的龙旗,可谓礼炮轰鸣,万人空巷,受到了“史无前例的礼遇”(《纽约时报》)。李鸿章在回答美国记者提问时也展现了一个卓越的外交家的敏锐的国权意识和现代意识:
??他抨击美国的排华法案。适逢美国国会已通过了排华法案《格利法》。李在抨击这个法案时,“眼睛射出灼人的光芒”。他说,“排华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你们因你们的民主和自由而自豪,但你们的排华法案对华人来说,是自由吗?这不是自由!”
??他认识到国际经济的互利性质。当记者问到对华投资时,李鸿章认为,在华投资是双方互利的事,并表示清政府非常欢迎任何资本前来投资,建立当代工业企业。他同时说:“对于铁路、电讯等事务,要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不允许任何人危及我们神圣的权利。”
??他对于妇女的教育问题表达了开明的立场。美国记者问及“阁下赞成妇女受教育吗?”时,他说:“在我们清国,女孩在家中请女教师提供教育,所有有经济能力的家庭都会雇请女家庭教师。我们现在还没有供女子就读的公立学校,也没有更高一级的教育机构。这是由于我们的风俗习惯与你们(包括欧洲和美国)不同,也许我们应该学习你们的教育制度,并将最适合我们国情的那种引入国内,这确是我们所需要的。”
??他认识到报纸或者新闻媒体应该揭露真相。他说:“清国办有报纸。但遗憾的是……清国的编辑们在讲真话时十分吝啬……由于不能诚实地说明真相,我们的报纸也就失去了新闻本身的高贵价值,也就未能成为广泛传播文明的方式了。”
这,就是李鸿章,一个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徘徊矛盾的人,一个处于夹缝中的人。戊戌变法的健将梁启超曾评价李鸿章到,“吾……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李氏认为自己不过是个“裱糊匠”。适逢内忧外患,从里到外都烂透了的清王朝,“裱糊匠”将一个破屋(清王朝)装饰一新嘘嘘人尚可。偶有小风雨修修补补也能看得过去,但真的遇到大风雨,破屋必然原形毕露,又岂是一个半个“裱糊匠”所能补补贴贴支撑起来的呢?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