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黄厚江:作文教学要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1:57:26 作文素材
黄厚江:作文教学要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作文作文素材

精选作文:黄厚江:作文教学要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作文

作文教学要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

黄厚江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曾经说过,有相当一批老师是没有作文教学的。而那些有作文教学的老师,又是如何进行作文教学的呢?

有些老师的作文教学只做两件事——出题目,打分数。出题目,打分数,能让学生写好文章吗?我认为不能。因为这里面没有教学,没有教也没有学,只有要求和结果。

还有一些老师,不仅出题目打分数,还要写评语,而且还很认真。现在有很多老师在写评语上很下工夫。结果评语写完学生并不认真看,我们的老师很生气。实际上,作文评语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一直写到初中,这六年的评语内容基本都差不多。对高中学生来说,已经看了五六年了,谁还想再看呀?其实,老师不写评语,学生大多也知道自己的作文有什么样的问题,别人的好作文有什么优点。如果让学生自己写评语,未必比我们老师写得差。我是每学期都让学生互相批改一次作文,学生的评语写得并不差。

目前绝大多数老师的评语套话多,格式化多,有人统计,中学语文教师的作文评语最常用的就是12个短语,我感觉,可能都没有12个短语,基本就是那么五六个短语再组合,什么审题怎么样,选材怎么样,中心怎么样,结构怎么样,立意怎么样,语言怎么样。这样的评语,让学生看,就像群发的短信,没有什么真情实感。

更重要的是,学生读了评语,哪怕是非常认真地读,对作文提高有用吗?基本是没用的。这不是我的观点,这是叶圣陶先生说的。道理很简单,如果学生读评语、读范文就能写好文章,那么我们就各年级选一批好文章,请一批人写上最好的评语,然后全国中小学生全看这本书,那作文教学岂不省事了。问题是不会这样简单的。有人要问,为什么要写评语?我觉得主要是为了便于和学生交流,也为作文评讲提供素材准备,为作文教学的决策和安排提供依据。

当然,除了出题目,打分数,写评语,很多老师还有作文指导和作文评讲。但作文评讲和作文指导并不能说就是作文教学,因为有些老师的作文指导课主要就是和学生一起审题。所谓审题就是明确要求,就是讲好作文的标准和应该怎么写,就是弄清楚怎么写才是最好的。这对于学生的考试作文是有用的。但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平时的写作训练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身并不是考试行为。从写作规律的角度看,知道要求、知道标准对提高写作能力几乎没有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都没有进入写的过程,没有着眼于怎么写。至于作文评讲课,普遍模式就是开“两会”。先开表彰大会,说说这一次作文哪几个同学写得好,好在哪几个方面。然后再开批斗大会,说说有哪些同学写得不符合要求。这样的评讲课,不能说对学生一点用没有,但用处不大。看一篇文章,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看法,某某选材新颖,某某结构巧妙,某某立意深刻,他们能看得清清楚楚。老师花了那么多时间,说的都是学生本来就知道的。在这样的评讲中,教师充当的只是法官,是判定输赢的裁判,而不是教练。而教师的角色,不是布置任务的领导,也不是裁判和法官,而是一个好的教练,即应该让学生由不会而会,由不好而好,把立意不深刻的变得深刻,把结构安排不好的变得好起来,这样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提高。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我们的作文教学普遍的问题是没有能真正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老师的教学总是着眼和用力于两端,总是站在局外,教的都是知识,都是结论。那么,作文教学怎样才能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呢?

从常规的作文教学课来看,作文指导应该力求对改善学生的写作过程发挥引导作用。而且最好突破以题目为立足点的写作指导,可以以材料为立足点,以构思为立足点,以写作困境的突破为立足点,也可以以一个写作知识点为立足点(当然不只是为了学习这个写作知识)。我在初中上过一节“写出人物特点”的作文课,就是让学生写我自己。写这样一个几乎陌生也不是完全陌生的人,怎么写?这就是我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全国各地已经执教很多次,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我还在初中执教过一节作文课“抓住特别之处写故事”,教学内容和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一些事物的特别之处,发现并且写好这特别之处背后的故事,也得到了很多老师的认可。

作文评讲课最基本的做法就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现场的选点提升。篇篇提升,是不太可能的,每次提升一两篇是可以的,不进行提升肯定是不行的。作文升格,早就有人研究和实践过,这应该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但我们见到的作文升格,往往都是立足于把一篇作文改得更好,而且大多是单向的,是着眼于结果的升格,甚至有不少人是着眼于技巧的,起作用的主要是教师的示范。我们这里说的现场提升和它并不完全相同,是着眼于文章写作者自我改善的动态过程。我在很多地方举过我的一个作文评讲的例子。高一议论文写作的第一个训练点是要有一个明确的观点。可第一次写作,很多同学做不到这一点,我让他们自选话题写一篇议论文,有相当一批学生文章的观点不明确。主要有两类:一是观点的表达很含混,二是观点的表达不够集中,也不一致。我先解决后边一个问题,选了一篇题目叫“风”(“风”作为题目我认为也是不理想的,但这不是主要问题)的文章作为评讲内容。文章的主要问题是,开头提出了一个观点,结尾又变成了另外一个观点,中间材料分析部分又是一个不同的观点。三个观点有联系,但不完全一致。当然,作文评讲时最简单的做法是,我边读文章边点评出文章的三个观点,这样最省事,但这没有教学过程,没有教的过程,也没有学的过程。我的做法是:先读一下,看看这篇文章怎么样,让学生打打分。大多数学生打70分,有学生打得很高。我就问为什么打这么高?他们说:语言很流畅,也很有文采;还引用了很多古诗;层次也很清楚;话题也比较集中,紧紧围绕“风”展开的。我问:我们这一次的作文要求是什么?学生答:学写议论文。写议论文,最重要的是立论鲜明。对照这个要求打分,这篇文章又该打多少分?有人打70分,没有人再打80分了,也有人打60分。我就问打60分的同学文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他们都认为文章的观点不明确。我再把文章读一遍,让同学们记下文中的观点。原来文章不是没有观点而是有几个不一致的观点。接下来,我们一起讨论,让这篇文章的观点变得鲜明。我把文章的三个观点写在黑板上,让大家讨论,从文章的材料看这篇文章最好以哪一个作为中心观点。有人认为开头的观点好,有人认为结尾的观点好,有人认为中间的观点好。我就让他们再讨论:如果以开头的观点为中心观点,后面怎么改;以结尾的观点为中心观点,前面怎么改;以中间的观点为中心观点,前后怎么改。一篇作文的评讲,评出了三篇文章。当然这是次要的,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对学生的写作过程形成了影响。

作文教学要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需要我们努力探索新的作文课型和新的作文教学方法。作文教学的课型应该说是非常丰富的,除了通常的指导课、评讲课,还有写作能力训练课,写作知识学习课,写作理念形成课,也有些兼而有之的课型。但这些课往往都是脱离具体的写作情境进行写作教学。这些课当然是必要的,但其局限也非常明显,大多是分解的、局部的、选点的,所谓的练习在一定程度上和实际的写作不完全是一回事。目前探索出的作文新课型很多,比较成熟的有三类。一类是以方法为中心或者说是以技巧为中心的作文课。教学思路一般是:(1)明确方法和技巧;(2)示范;(3)现场训练;(4)分组交流;(5)班级交流和讨论;(6)小结。这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可取之处在于着眼于教学生怎么写,内容具体,讲练结合,教学过程安排有序。一类是以活动为中心的作文课,主要着眼于写什么的问题。教学思路一般是:(1)活动;(2)讨论;(3)写作;(4)交流。先是设置现场活动,然后围绕活动展开讨论,发现或揭示活动中的写作元素,产生写作的冲动,激起写作的欲望,再根据活动进行写作,最后交流、展示文章。这个写作类型具有很强的现场感,似乎也最真实,每个学生都亲历现场,身在其中,有感而发。目前探索这一课型的老师也比较多。第三个类型是以写作目的为中心的作文课,主要针对作文教学和学生的写作缺少对象意识更没有实际目的而提出的教学方法。基本思路是:(1)明确交际情境;(2)明确写作要求;(3)根据情境和要求写作;(4)交流和评改。这种课型在国外早就很盛行。这三种课型各有其积极价值,但也各有其不足和弊端,这里不作讨论。值得肯定的是这三种类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文教学对学生写作过程的关注和影响。我们基于本色语文的教学主张,运用共生理论从丰富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炼了共生写作教学的方法,就是以写作过程为中心,有机会再系统介绍。

作文教学要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还可以突破课堂教学从相对宏观或中观的角度寻找出路。这样说,很多老师就会想到要有一个整体的系统。作文教学没有系统,几乎在无序中进行,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很多人都把责任归在教材上。我以为这是不客观的。没有一个教材组不愿意教材有一个系统的作文教学安排。但有这样一个系统吗?至少目前没有。而我们认为作文教学的无序,主要不在三年、一年或者一学期有没有一个系统,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作文教学本身,在于作文教学安排的非连贯性。目前,作文教学中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学生写一篇作文老师两三个星期后才能改完发下去,评讲之后再另做一篇内容、体裁和前一篇几乎没有多大关联的作文。这样的做法,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学生的写作距离老师的评讲时间太长,等到老师评讲时,学生的写作体验几乎完全淡忘,对自己写的内容没有什么印象,所以对评讲的内容也就缺少深切感受和认同;二是前后两次作文关联不大,使针对前一次作文的评讲,不能很好地为后面的一次写作服务,意义不大或者完全失去意义。所以我们多年采取了套餐式作文的做法,也可以叫做连锁性写作,或叫再度作文。就是将一个小阶段的作文进行紧密型的关联性的安排。基本形式有:(1)同一题目同一要求,因人施教,内外互补。(2)同一题目不同要求,分步训练,不断提升。(3)同一题目不同文体,强化文体特征的训练。(4)同一话题多次写作,训练从不同角度切入话题和选择材料。(5)同一题目多次写作,训练深层立意、多向立意的能力。(6)同一材料不同使用,训练加工材料和根据不同要求叙述材料的能力。实践证明,效果还是不错的。可以建立改善作文训练的局部系统,使一个阶段内的写作训练,有一个比较明确集中的训练目标、比较合理的训练顺序,同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连续性,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的“教”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学”,对学生的写作过程能够发挥作用。梁启超先生主张作文不要多写滥写,要写就把一篇文章写好。我的观点是一个学生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应写几篇自己比较满意老师比较满意的文章。可是能做到的学生不多。很多老师不管好歹,就是逼着学生低水平反复,三年写的都是同一水平的文章。这不能不说是作文教学的悲剧。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2014年10期

【作者简介】黄厚江,江苏省苏州中学

 

篇一:作文教学要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

作文教学要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

黄厚江

作文难,不仅是学生的心病,也成了教师心头解不开的结。到底如何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成了语文教师不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其实,换一个角度思考,找出目前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或许能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

我们认为,学生作文兴趣普遍不高,作文的质量不够理想,固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如果抛开社会环境、教育整体性的问题暂且不说,只着眼于教师的教学这一头来看,主要的问题就是教师的作文教学不能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目前的作文教学,可以说是有两头没有中间,有知识有方法没有过程(而这已经算是比较优秀的教师了),即有作前的题目布置和写作指导,又有作后的批改和评讲;而过程中写作知识的传授和写作方法的介绍,却微乎其微。在这样的作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承担的角色是考官(出题),是裁判(打分),是法官(宣布结果),而不是教练。因此,要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必须努力让作文教学真正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

有人说,你要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必然会对学生的写作产生影响。我们的确看到过在有些作文教学的课堂上,当学生写作的时候,教师在一旁喋喋不休。这的确干扰了学生的思路和正常的写作。但我以为,这样的说法和做法都是缘于对写作过程的狭隘理解。写作过程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它不只是指学生动笔写作的过程和行为,同时也指有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意识、把握写作的基本规律、灵活运用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掌握适当的写作策略、适时调适自己的写作心理等。也有人认为,真正对写作过程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思维训练。这固然有一定道理,因为思维的确是写作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活动,但它既不是写作活动的全部(与之同步的还有语言活动、情感活动、认知活动、审美活动等),也不是和写作过程完全同步展开的活动(它完全有可能脱离写作过程单独进行活动)。

那么,作文教学怎样才能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了这样一些常用方法。

一、现身说法,和学生交流自己在写作过程中获得的感受和体会,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得到教训。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本身就是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自身的教学资源。这一理念,在阅读教学中的体现相对已经比较到位,但在写作教学中的体现却远远不够。

就这个意义讲,圈外的人士批评我们,说“不会写文章的教师教不会写文章的学生,所以作文教学没有效果”,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不简单地提倡教师写下水作文,但一个语文教师没有写作的直接感受和体验,他的作文指导要真正对学生的写作过程有效就很困难。我在某高校阐述这个观点时,一位未来的语文教师曾经用一个著名的游泳教练并不会游泳却培养了世界冠军来驳斥我。尽管他的例子可能是真实的,但我仍不同意他的观点。即使那个教练有这个本领,但肯定也只是个别的,绝不代表一般的规律。一个不会写文章的人,去指导别人写文章,除了讲一点死的知识和机械的方法,只能说一些隔靴搔痒的话。至少我的教学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每当我只是照搬一些现成的写作知识时,学生就觉得索然无味,收获寥寥;每当我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介绍体会时,他们就会兴趣盎然,常常使他们对一些困惑问题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二、典型展示,让学生在和别人交流写作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中形成对写作过程的正确认识。

在动物世界中,父母传授捕猎的技巧和生存的能力,都没有知识的传授和方法的介绍,都是靠现场的观摩和互相的交流、切磋。我觉得,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典型的展示让学生对写作过程有正确的把握,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这个典型,既可以是正面的成功的,也可以是反面的不成功的;既可以是本班同学的,也可以是作家等其他人的。作文评讲的过程,不应只是教师宣布批改结果,也不应只是宣读批改的评语,更不应只是开批斗会和表彰会,而应该是写作过程的展示和交流活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或言其短,或言其长,或谈成功,或说失败,或谈感受,或提问题,或谈经验,或说困惑,互相得到的收获,绝不是我们通常的评讲形式所能相比的。

三、放大细节,对写作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进行全息式的铺演和解剖,让学生在放大的镜头中发现问题,在反复的历练中揣摩要领,领悟规律。

作文过程包含的因素和环节实在很多,有时候问题就出在一些并不被关注的细枝末节之中,通常的训练很难到位。这就要对这些细节进行放大,使学生对这个问题看得更清晰,认识更到位,训练更有效。就像运动员的训练,把比赛的录像进行回放,其中一些细节用慢镜头或特写镜头呈现,然后再针对性地进行矫正训练,效果常常比较显著。比如,同一材料的立意选择,记叙文的主题呈现,议论文的事例叙述,散文的线索贯通等等具体问题,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放大式的教学和训练。

四、现场提升,在修改和调整中获得过程性的体验,在动态比照中获得强烈的学习

刺激。

我们的作文评讲常常停止于问题的提出,或者进行静态的习作分析,或者进行简单的优劣对比,这固然也能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心理的刺激,但这种刺激是缺少强度的,形式也是僵化的。常常如此效果就会逐渐丧失,甚至会引发学生的逆反情绪。但如果选择适宜的案例,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进行现场提升,形成一种动态的多维度的过程比较,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理想效果。记得有一次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一位学生的一篇习作包含了三个不同的观点,我不是进行示众式的批评,而是在充分肯定她的语言和材料方面的优点之后,让大家一起发现问题,然后一起思考:如果分别以三个观点中一个观点为论点修改这篇文章该怎么改?学生参与投入,现场气氛热烈,教学效果理想,我自己觉得非常满意。多少要讲的知识,多少讲不清的问题,都在这个过程中解决了。

五、一题多写,内外组合,使学生自己的写作体验和写作反思成为改善写作状况、优化写作过程的学习资源。

我并不主张刻意追求写作的系统化,因为一个严整的系统必然会僵化写作教学的安排,更何况目前还很难找到这样一个科学的系统,但适当考虑写作教学的前后关系,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还是应该的。现在的情况常常是,前面写了一篇,进行了评讲,学生或许刚刚获得一定启发,形成了一种“于心有戚戚焉”的感受,但接下去的一次写作,不仅话题不同了,文体也变化了,造成了可贵的教学资源的浪费。当然,目前两周一大作(甚至相隔更长)的写作周期,也是造成这种过程性资源浪费的一个主要原因。往往作文评讲之后,要隔一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进行下一次作文训练,前一次写作过程的体验早已经荡然无存。所以,我们觉得,用课外练笔和课内的大作文训练进行组合安排,以课内的写作引导课外的练笔,以课外的练笔作为课内写作的延伸和补充,是值得尝试的一种补救办法。

注:黄厚江,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现为江苏省苏州中学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学校教科室主任,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省中语会理事,国标本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主要编写者,国标本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省“333工程”培养对象,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教育科研带头人。

对中学语文教学有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原则、适度原则、节奏原则和整体原则,语文课堂教学的教材观、知识观、过程观和训练观,先后提出的“从语言习得的规律寻求语文教学的科学化”“语文教学亟须建立一个科学的效率标准”“语文

教学要遵循课堂了”等观点,具有广泛的影响。

独自承担了“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等课题的研究,主持了“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段语文目标定位训练”“创新能力培养和教学模式”能课题的研究,为南京大学和江苏母语课程研究所共同主持研究的国家重点课题“中外母语课程比较与我国课程改革”课题组骨干成员,在有关课题研究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篇二:黄厚江作文报告

说课兼报告

——黄厚江

让我来讲作文,我觉得要讲怎么写作文说不清楚,就如《祝福》中的一句话“论理应该是有的,但也说不清楚”。作文不可教,但是作文并不是全不可教的,那么今天我主要讲讲作文教学的基本定位和策略。

一、基本定位:

作文教什么?什么样的学习活动?

1.分数不一定高2。老师很会写,班级成绩不好3。平时作文很好的学生,

高考并不好4.作家的考试作文不及格5。平时作文很烂,写情书很好

中学生的写作

作文活动分为:自由式写作——个性化的高质量

指令式写作——规定时间、形式、内容

孩子现在基本上是指令式的写作

不要期望指令式写作如自由式

中学作文写作能让我们学生写出什么文章

60=40+20?①深刻文采创意

?

基本要求

中学作文教学只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

70分要求:①要放得下高分②满分追求③不要让学生读太多的满分作文遇到有天赋的学生,还要劝导他们指令式的写作

二、基本策略

1、认识写作能力提高的基本规律,要两条腿走路

误区:自由式写作认识偏面

简单化的应试写作,指令式写作不提高素养,提高的是技巧

感受写作过程,提高写作素养

高一---高三先放松,自由式写作后指令式写作

自由式写作:空间,中空间。大空间

2、作文教学要作用于学生们的写作过程

①现场提升

例:议论文给学生改,找出问题,集中在主题上,有三个主题让三大组改,保留一个论点,改成3篇文章

3、体验共享

①老师自己的写作体验

例:《感动》

自己真实的故事,亲身经历的写作过程,内心的活动过程,与学生一起分享

②写生之间共享写作体验

③享受作家的写作体验

4、再度写作

改变作文的局部不系统

5、半成品写作

随笔善于培养学生非写作状态下的写作

篇三:黄厚江作文教学实录

【教育感言】

作文教学要提高效率,首要的是对中学作文教学的价值追求有准确的定位,对写作的一般规律有准确的把握和真正的尊重,致力于学生写作状况的改善和写作过程的优化。如果总在教学的形式和手段上动脑筋翻花样,恐怕只能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堂写作课,学习怎样写出人物的个性。

(师板书“写出人物的个性”。)

师:那什么是人物的个性呢?

生1:我认为是人物独有的特点。

(师板书“独有”。)

师:是的,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区别于另外一个人的独有的特点。请大家从学过的课文中举例子,说说课文写出了人物怎样的鲜明个性。

生2: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老师教学生写字,就表现了老师慈爱负责的个性。

师:是的,这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写出人物的个性。除了通过事件写人物之外,还有许多细节也可以写出人物的个性。《我的老师》中有能表现蔡芸芝老师个性的细节吗?

生3:“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的细节,表现了老师的和蔼亲切。

师:很好,这个细节就是老师充满爱的个性动作。其他同学还能

说说不同的例子吗?

生4:动作描写也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如《赵普》,他向宋太祖推荐人才,太祖不任用,他就反复推荐,气得太祖撕坏了他的奏章,他回去把撕坏的奏章粘贴好,

聪明能干。因为消除了大人们的所有顾虑,主客观的因素都作了考虑,大人们相信他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其实还有一句很能见出个性的话——

生8:在偷豆子吃的时候,他说:“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这表现了他的淳朴善良。

师:通过上面的回忆学习,我们知道,写出人物个性的方法很多,事件叙述、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等等,都可以表现出人物的个性。

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来写出一个人物的个性。具体要求是:用8-10分钟的时间,通过一两个片段,写出一个你熟悉的人物的个性。大家首先要想想你准备写谁,还要想一想他的个性特点是什么。应该写自己熟悉的、印象深刻的人,这样才容易写出他的个性来。写身边熟悉的人可以,有同学愿意写我当然也行,但内容一定要具体。下面请大家开始写作。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师:好,时间到了,大家也都写得差不多了,没有完成的内容请课后继续写。写作文,动笔写是提高的一个途径,评价、批改别人的作文,和别人交流写作的感受,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下面就请同学们相互批改,一篇文章要经过前后座两位同学的批改。只要你认为他能够写出个性就可以打优(80分以上),个性鲜明的可以打得更高,没有写出个性的可以打不及格。批改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认识,那种取一般化的折中做法最要不得,也就是最没“个

性”的表现,希望你们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认识,该打多少就打多少,坚持自己打分的标准。

(学生互相批阅作文,教师巡视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师:同学们大都批改结束了,我们来一起交流。有没有打60分以下的文章,也就是不及格的?

生1:有。

师(接过作文,读):他有着一张圆脸,两个黑葡萄一般的眼睛,镶在眉毛的下方。一张嘴巴里时不时地有东西在翻滚。他十分爱动,但也十分爱睡觉,他的睡相有趣极了,嘴巴在动,手里抓着东西,好像是大熊猫睡成一团。他爱吃,他什么都吃,也许是一头猪的转世……好像还没有写完,认为他的作文不管怎么说还是可以及格的同学请举手。

(生2举手。)

生2:我觉得他写得蛮好的。有肖像描写,而且还有动作描写,内容也比较集中。

师:你能说出被写的这个人具有什么个性吗?

生2:他“贪吃爱睡”。

师:对,倒的确写出了人物贪吃爱睡的特点。文章是如何写出这个特点的?

生2:一个是肖像,“有着一张圆脸,两个黑葡萄一般的眼睛,镶在眉毛的下方”,一个是细节,“一张嘴巴里时不时地有东西在翻滚”。

师:大家想一想,“有着一张圆脸,两个黑葡萄一般的眼睛,镶

在眉毛的下方”这样的肖像描写能表现“贪吃爱睡”的特点吗?生3:不能。

师:哪一处肖像描写能呢?

生4:“他的睡相有趣极了,嘴巴在动,手里抓着东西,好像是大熊猫睡成一团。”

师:对。“好像是大熊猫睡成一团”的确能表现他特别能睡。大家能一起修改一下,使句子的前半部分能更好地表现人物“贪吃爱睡”这个特点吗?

生5:在“嘴巴”后面加一个词“一直”。

师:“嘴巴一直在动”,嗯,改得不错,但还可以更具体一些。哪一位同学能在“嘴巴一直在动”后面再加一个句子,把这句话说得更具体一些呢?

生6:加一句“总好像吃着什么最喜爱吃的东西”。

师:非常好。

生7:再加一句“还发出砸巴砸巴的声音”。

师:真是太好了。其实还有一个句子可以改得更具体一些,哪个句子?

生8:“手里抓着东西。”

师:你能改一下吗?

生8:“手里总抓着一根火腿肠。”

(生大笑。)

师:是改得很好。但总是“抓着一根火腿肠”是不是又过于绝对了,

下页

篇四:黄厚江高中作文示范课

高中作文示范课

——黄厚江

课前学生自选一篇平时写的文章(可以是随笔、可以是命题作文),老师课前批改。

师:同学们有空要常看看自己的作文,有机会经常看看别人的作文。同学们已经把文章发给我看了,那么有没有同学觉得某篇文章比较好的,推荐一下别人的文章。

生:《中秋无月》我觉得这篇文章比较好。

师:那你能给大家读读吗?

生:可以。

(学生读文章)

师:为什么推荐?

生:从团圆中感到淡淡的悲凉??

师:感情质朴,语言细腻,怀旧的情怀。好。有没有同学愿意读一下自己的作品?生:15号作品《岁月深处的美丽流域》(自荐、自诵)

师:温暖的让人安心的感觉。四季轮回人生将不断地拉长。你怎么想到写这篇文章的?生:这个话题略感伤感,但我不想写地太过悲伤,想写的积极一点。这篇文章的形成是我以前写了很多随笔,然后拼凑起来的。但是也不能讲“拼凑”。

师:你好像觉得“拼凑”是个贬义的,但是我们的文章需要平时的积累,就是从我们日常的“拼凑”中来的。今天的生活是明天逝去的生活,同样美好!

师:每篇文章都有提升的空间,请大家用3分钟时间回看一下自己的文章,找一个点修改,可以换标题、立意、主题、结构、详略、开头、结尾,改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

(3分钟时间,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师:哪位同学想来说说自己修改的地方。

生:50号作品,表现童年的无知可以略一点,与外婆的相处可以多一点,使文章更严谨一点。

师:文章不太集中,随笔不是随意,主线要集中。

生:47号作品《失落的美》,1、2两段太长,要缩写,描写景色太突兀,过渡时再流畅一点。

师:文章是自己改出来读出来的。很多同学在审题上有问题。《独自面对》立意不太明确。

高分作文并不是从零开始的(注重再次写作)。同一素材、题目、话题写成不同的主题、立意。同学们请用你们手上自己的文章用3—5分钟进行再次写作。

(学生利用3—5分钟进行再次写作。

生:《在这个冬天》是我的命题作文。初中到高中不适应,冬天特别冷,但基调是积极向上的,主题并不是非常鲜明。

师:好文章都是从心底来的。我们来看《独自面对》这个题目大家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作。

生:《独自面对》跳出独自面对困境,荣誉也需要独自面对。

生:觉得自己的作品太空洞,改的话写自己的经历,独自骑自行车,同样人生之路也需要独自面对。

师:主题进行了调整,独自骑自行车和人生旅程联系起来。那么同学们猜猜老师最喜欢哪篇文章呢?

生:1号。

师:为什么?

生:是我们班最好的。

师:我最喜欢6号作品《我为应试狂》。有多少同学喜欢这篇文章?

(生举手,老师请觉得喜欢这篇文章的学生回答)、

师:为什么喜欢?

生:话题很特别,结尾很震撼。表现手法很独特,从对奥巴马的提问引出应试教育的弊端。

师:1、直面现实的责任,关注现实才会使我们的文章更深刻。

2、结尾很震撼,欲扬先抑。

3、假托,应试教育的成功者的口吻来说。

生:(自己的文章)感觉思路还是有点乱。

师:如果??如果??(议论,用两句话即可)

师:好文章化为己有。“他山之玉可共器。”(借玉琢器)奥巴马访华,中国青年提问的材料,可做话题。

生1:批判应试教育

生2:8个孩子为何不用中文提问(学英语四好事,但畸形的英语热就不对了。

生3:视野不开阔,狭窄。

师:其中有一个问题说:带来什么?带去什么?太小儿科了。我们缺乏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生4:问题不够犀利,缺少承担。

师:如果写成记叙文怎么写?

生:以奥巴马的口吻来写。

师:还能够有很多种写法,但是时间有限。作业:在自己、他人作文的基础上,写一篇文章。

附:学生习作。

1号蔡诗瑶《痕迹》

初中毕业之后,我决心将所有的书彻底整理一番。

刚打开书柜,一些书就噼哩啪啦地滑出了来,什么中考复习,作文选,安徒生童话,小学课本??咦,这是什么?硬质的封面上还画了两只小熊。打开一看,居然是本相册。一张,两张,照片里都是我,可当时的情景却都模糊了。那些逐渐长大的微笑,冲撞着记忆的闸门,却只流出几个零零碎碎的片段,怎么也拼凑不出我的过去来。

我觉得有些恍惚,那个过去的我是消失了吗,不曾留下哪怕是一点点的痕迹吗?

算了。我放下相册,开始整理书本,心里却总有些什么难以释怀。

我把所有书搬到地上,一本一本地分门别类。小学的,初中的,甚至还有幼儿园的,一摊杂乱无章的新书旧书慢慢层次清晰,摞得越来越高。

你看,这本安徒生童话是我小学低年级时最喜欢看的书了,随手翻开到哪一页,都有用铅笔圈出的生字,旁边注着夸张的、歪歪扭扭的拼音,插图旁边还有我模仿画出的拙劣的图样。这本是小学生作文选,我小学时期做的摘抄作业可都是出自于它。里面用铅笔、蓝笔、红笔密密麻麻地画着直线、波浪线,打着各种重点标记,那些现在看来有些幼稚的语句旁还留着我那稚嫩的批注:“这个比喻很恰当。”——居然把“恰”写成了“怡”呢!我忍俊不禁。还有这个,这本《简?爱》我从小学就开始看了,每一页都这么熟悉——这张破损后又用透

明胶贴好的纸页,不就是我初读时被情节深深吸引,晚上还在被窝里偷偷地看,被妈妈发现时惊慌得扯破的吗?那些字里行间的批注,从一笔一划到龙飞凤舞,透过它们,我仿佛看到那个一大早起床读书的我,那个哈欠连天还挑灯夜读的我,那个,渐渐成长的我。

??

一本,一本,我机械地重复着手中的动作,心中却慢慢充实了起来——我想我已经知道过去的时光去了哪里——它们都在这儿,一刻也不曾消失。

诗人走了,他的痕迹留在诗句里;歌手去了,他的痕迹留在旋律里。无论时间怎样冲刷,总有一些痕迹无法抹去,永远清晰。望着桌上新发下的高中课本,我想,我知道我的痕迹将留在哪里。

2号陈洁《痕迹》

小学。每天从家到学校都会走过一条林荫小道,两边的树漏下斑斑驳驳的阳光,洒在红通通的脸上,暖暖的。清晨清洁工还未来得及扫去一地落叶,风一吹,落叶开始翻滚,停到我的脚边。我喜欢捡最完整最鲜嫩的一片夹课本里。最让一个八九岁孩子心动的,是散落在地上的一种小小的一颗颗的果实。踩在上面,发出清脆的声音。于是,长长的林荫道上,一个背书包的孩子欢快地蹦跳着??

时至今日,我的小学语文课本《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页还留着淡淡的黄绿色的痕迹。散发出一股永远都难以褪去的清香。这清香的痕迹里,留着我的童年,让我想起那个时候,那个像雏鹰一样飞翔在林荫道上的我。

初中。初中的学校离家很远,因此要住校。作家说,成为一棵树吧,那样永远不用远离故乡。三年,三年里,我就是一棵树,把根深深地扎在学校——一个把知识授予心灵的殿堂。大地释放养分,阳光照耀,风雨润泽??我默默地努力着,成长着。

只是,晚自修下课的铃声特别刺耳,特别急促。寂静的校园又一次热闹起来,小卖部里的工作人员又心满意足地干起活来。只有我,一个人被留在教室里,赶着作业。夜深了,对面的一排教室里的灯光没了;夜更深了,小卖部里也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顾客了。然而,东边教学楼面。是泪的痕迹。看到这黄黄的一圈,又一圈,突然有点感动,那是一棵雄心勃勃的树,风雨中成长的痕迹。

高中。笔断了??

踌躇满志地迈入高中,也自以为做好了种种打算。但还是太多太多的不适应。一个人从老师眼中的宠儿到似乎什么也不是,巨大的落差让我每每觉得自己就是一朵凋谢的花,孤独又难堪。有一天突然想起陆游的诗句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即使凋谢,也应该是凌寒的梅花吧。即使凋谢,也应该香如故吧。

我知道,其实我一直在努力,即便寂寞,也将留下芳香的痕迹。

3号陈燕萍《曾被搁浅》

(一)

铃声,这个时代高速坚决的时间观念之箭穿透黑夜的心脏,横亘在面前。

下课了。

我放下手中的语文课本,却紧紧攥住脑海中温存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只言片语。直觉告诉我,心底某个角落的伤痕,被海伦?凯勒揭开了,有些隐痛。

我裹紧衣服,冲进裹挟寒风的月色,却分明感觉在穿越时空隧道,去轮回16年的光阴?16年的空白?

(二)

10年前,告别一觉睡到自然醒,醒来不知星期几的我

一个集聋﹑盲﹑哑于一身的人尚可发出生命如此美好的感慨,我又有何资格怨天尤人,自怨自艾。

我很随意地挥霍着上天赐予的瑰宝——健全的身心,恣意丢弃生命的1/n给毫无效率﹑无意义的课堂作业——虽然,也许这并非完全我的过错,但我必须承认我本可以使它更美好。如果我认真听,或许我会发现过去的历史中掩藏着今日的种种;而英语书上歪来扭去的文字内涵着另一种智慧;也许我会惊叹于人类创设的神奇的三维﹑四维??空间,也可能我会猛然发现数学的神奇魅力??可是,这本可以使我的生命更加充实的大把大把用以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却被我当作废铜烂铁,炼作铜盘铁腕,倾吐自己逼自己积蓄的苦水。最后不得不以其它时间来弥补——该做的还得做。

(六)

至今,我还不确定人生到底是为什么。但,那搁浅的船大概已经起航。

也许就在明天,我会踏着朝阳,去看看让海伦赞叹不已的曙光。

4号高葭《月下明星》

曾有人问我,你下辈子想成为什么,我啊,只想成为月下的一点明星。我轻轻地扬起了嘴角。

冬季的每一个夜晚,晚自修下课的铃,总是适时地放松紧绷的神经,漆黑的二楼过道上,不停地在喧闹的人围中穿梭。抬起头,看看天空,夜幕早己紧闭,那原本明澈的月轮上浮着一层血红,而总是有那么一点明星静静地立在附近。他或是紧紧挨着的,或是稍稍跳跃的,抑或是静静仰望的,而更多的是默默地守着,他的身上总是有着那么一份安宁。

相较于骄阳,月是安静的,对于长夜来说,月却有些太显眼了。只有小小的他一直在那安安静静的,似乎没有棱角,没有一丝杂质,什么都无法打扰到他的温和。他就在那里,纯粹而执着,就像是人间的忠实记录者,记录着城市的繁华,田原的稻香,森林深处的私语,或是海洋的味道。虽然这些那些在他眼中,不过是转瞬的罢了。而偶尔,我也会像个旁观者一般,冷眼地看着自己,看着自己笑着闹着,悲伤的愤怒的,不知所措,心中却无丝毫的波澜。就好像那留下的泪只是最纯粹的生理反应。所感知到的世界不过是我以外的另一个宇宙。虽然这样的体验只在某一瞬间,我觉得那像是回归到纯粹,回归到尘埃。丰富多彩的世界很精彩,而那简单的纯粹是极其可贵的。

人是有血有肉的生物,无法做到那般的纯粹,作为一个人,总得崇拜点什么,轻视点什么,追求点什么,坚持点什么。在我的认知里,那星星不仅是伟大的,他也是平凡的,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他像个守护者,一天又一天执着地出现在月儿水样的光华之下。这总是能唤起我某种温暖的想像,比如午后的阳光下,在老爷爷膝头眯着眼的那只猫,儒者脸上那副万年不变的细框眼镜,游历的行脚僧那装满经书的竹背篓,学堂里那棵见证过不知多少代人成长的老橡树,妈妈手中一层又一层的针线盒。这是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鸨纠慈绱恕U?/p>

下页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