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艾?意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2:42:07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艾?意识
xWRGʋ$v-v*S$ƛFzz֌dd$Y t,|[ dڡ I){$ef\CgOR,}M(<4"!8tyPx Щ|,:1T|x~k'wʺ%_T\lbcd` uVA8P/ZNVl'n`jiQA-͞D*@ )]sQ09an,e BQZ*ZXL/ЪG3d Oa?8 $ž/TzQF/H֔iNr=P~.olOp 0fw}'?Hŏy! GA&'2}%nnF,ͲNGœ>80tU "u#Y05~z-1xqZF-v&ش0)%H|TTq'!2)lG}3)s%\ka׳n*rs18P, T*&e?YBAqA"G<*lELIS~kО$7ShLܗ` I }%n" Q}Ov#qAD=Sf2|4z/X pP-n+t °:ͪh/X{2!i4-WFH>+v֕J=H.iDLx>M]JS*Є>ť=,(֟<6քmĘjo%*vK{HM24v jSWJX)*#IC\**U""IqU@E_'V2J@/zJQND܌+AZVfOX>^/i !igS+ 7E$ޫW s.9@Z#n~ʻG&NZ0H%U n`oЭ4mťCeEUE?¾ Sp@M)6u&ʒH TZ_c+JW =2d-\{l<L/eRN hǀYrw>KWĉOxB1YA<oOx7J(k5Id2C ^s4Gb& @$AwACވ`{,3Z E}mUa̴/Lg]=+ ]B.颔V!L[CdKWS c v P /p/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艾?意识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艾?
意识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艾?意识
这个禅宗六祖的翻版故事,是说“台和树的动是客观存在的,你对之毫无办法.如果它对你所追求的毫无关系,你又要去关注它的存在,其实就是你的心受了它的影响并偏离了你所追求的正道!而如果你对它的动与不动毫不在乎,只管做、想与你相关的事情,那你就真正的悟到了佛的正道了.”的意思.

出自<六祖坛经>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的。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全部展开

出自<六祖坛经>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的。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
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
正如慧能所说的: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道家则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说的是一种超脱, 却不是刻意的寻求,
主旨在心。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收起

这是佛家讲究的无我之境。这是六祖惠能在回答五祖宏忍的偈。六祖是个不识字的和尚,五祖在考虑把衣钵传给谁的时候,五祖的大弟子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之后六祖就做了上面这首偈。相形之下,立见高低。...

全部展开

这是佛家讲究的无我之境。这是六祖惠能在回答五祖宏忍的偈。六祖是个不识字的和尚,五祖在考虑把衣钵传给谁的时候,五祖的大弟子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之后六祖就做了上面这首偈。相形之下,立见高低。

收起

六祖惠能的诗
属唯心主义

十分详细的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822969.html?s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