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 原文 赏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5:02:53
藤野先生 原文 赏析
x|r"K?Y~}k@]Tλ͈կ0)Ϙ}[F/UL&3s{-|ڳÿ˿/_Oɹm\D3L" NKX| {Al|=vڦ2 .5| f`z̟y"q ??.Ӭ^0;ɎgL{[G9>{7.?0 Iӻ ÷fЛLÌO.qI33sh^^\m]ЋZ=g_'&S0ATy6{fX5wG澉M(z a W6ep³] ?3{{ s#{,"?I|it6r-`n/pVMsI6$n5FvTL Wte l^ٶN 8@gh+216d\S q3:9%ͰiO}|e<i ө<עԱX~cC^bdB=7nظ,eCv0C$YEU:;p!5}_-d[?=C0rp~cà2!$2Ȯ}4呩>ov8O(GklvÑP 6+<5?^TyfMQ!O俛ĴlJno0tPN%i8zW sЀp[ZN:|{˾{XP7m/^L<(=أ)`g3m" ;?p!6S nf6 ZaEdpv[-X}@ֶ=ĐEV?0ЭQb J/ M+,Coc]k0rBO/<-}@EhSV 1h`&sN=~uym;es᷽Q?Xp&^!CkPi;%D![hni655=3xd )7ּd{i+yj!=XJU-NC#h UOuRLLNi4, Ǧߡa"XxWZct~|vȓW$W%&qzG3 Zo+Z:*` ng`Wwu`;mrFycD %m!Z\W ۊs /ޥ!,0z,?)$L KWM>/NOcHv!(hn<5و.gخ 3*vV *6A ֖Ժ+-n\tR 6sXሢ˕=~= i,EY)܃|Qd Hgب>|OQ"`@rXA|芥Sq ىpV;OryWAiGp16Z6B#?+ cX˭a|5fm[* ;`53pAaL|joa E-ՉcvPӻmZb1"(Y+KbE{1@Ks~0yr`89 {n EҘ+ucj琷`J*2N@Xֳ>E}a_KUEKlVF6ѩ 6;17 EW=|(LB}F0z  МXK?9[IתQ/T \:mo{c};2Qp '|/i\{mrobgzwVm2Ϣ,)~Ǥ6&v.oPaǫV`5t&'r=(qZ+ce<8]T0ȅ)h qIUJ{g<$~C [܇9O1 X} d70|"SHbnSJ<=S?RAy= #J`VcttQplp%Ճ5i"Dz@| 6+XsJ&ue^g nG/J/O59*%]AhAb \:^ڷ:crSM2$N($w#pI$[h,3pD$Pg2^&awps0mzz#1AC9QɻD ct8l4`Z>Hȹ>NJq_{)̒>(|YjFjsq#|,A}$cRG fPj`ѧABޗ0i㲏X.Ӕ͂j7m;b_{ɀD$V M͞[2tB) Jx(a& Ĕ2w)'=L jэst={5*})l+UpxV0cVOgΘŕdY C2$Lzpu?)a"$.I;w.#~􂻒P2OǴ;4T!K: ZKтW}eb`\pDQ 6O.%c4l6J8{y/[p|4ɳ?++>g)fbXhn~@sSe\2!6Ҭ?Er4--$yNz6YRP{xYo2rW Ej2«>E+ f<#DI}6g* '`9r,pp̲n >B8/xk"g=1V>P?mQ`LKLAuYB]N 8s~pdkDW%]'5#j+4_L)g{a P}47}'DR)+I_1ATo_-W W;X@7&DS:}Gf czM4Ú=7Da:2:*G񅓒sp oMZ7C,C#rb((aah^ ?͙q׭nO(z-1L&]kTK 7}C{ڀ: $,^qY0d SEƵQIp };)&u*pchtrѕUQ/&TW hK:9,'.]I"..tϘL{ sOҹCLVxU' yUGRy,p!FΫ \3H%ٴ8&3"x'τFu 9x$^~Sڽsy޳iHoL~ ^2Kn,Qojfr4"ml&j̻5IBvLMr~DV TYg\27_C۔}S_@Ȟ1Q"Y^}Oq ,I}=O>x|66{.g=SD`h$!GE 6@FSM3(@ER {ݖcnWgP`gSNI\i;m<^Nk?6ɑMѓܫ^xgOuXhq`d Vr+=+%>*(rDywx 22M%)߁Nqĝ\8I<2EP͒2 n|3LwQ0Njj >-'P\\VG](۶zXPPyښ-\ ?͌]i@9jM9]Y,6++Ry2GsM[m(0_EPPp= ӡOɷ2TF('I.X*R"Rp' .oQωI,t9ȤounoDai_LdDpyX~Wff0J'_9's.^u#_V ngTqXxg+AiؽWs@R >F?1p)% JbLBO yڽ#8e(%1%a54m>;sHc3C/u+X9U`lFi%~:mBKP$%b)~O+Fݑ=d/ׁY㺮(GI'=\"3ے5Ln;2ͦ;P{&n,t W;c{[2&d1qm;7U%Y`_S(>ta;Vup]B2gw=BJKZFRRVAR( -:ÄxynW8ު U)HG: .$ JTk#S*I(z@lL=Iĥ|mn!'ىdֽdqiIn:}kCvkkU%CtbL8qXbiЌ#½]T6O52KJ8p1>ò'Ѿ /E+Myg[8xW.aN%]TJ#rsxFw{7Llܽy?C9cs'κ3E~;\ G jAi=@X#ۙr)@Ğrs{IkG<X U"{t + r?a!%>{B&hPz R~~asAtxUmy.{ljh>XPj",+ XLi KD" ګ(xH1ka*jV>jJwUK`^@` %Ǧa?+ǃhOFφ |F8h?. `ўR&%QW `xDX-`aa-`2\sRk Z+3"Y7H#$g.+Ln< Ǡ1)S->_l#h'ME _U%x-9%5"Vެ 43o^xy3"P7~8q!e%h [xԺ({_05W1fV&oV s=ҕ~D:*|rǎ/\َJ^.p%O#Y_xbJ7JfaXIR\L\C[=>IɶjzQ}elMad5Տ+zL u%DdX> e]u9\/ {;g mJl촓?9⩬Ƨ>KBsœ?#w0&[- Dņca^<` 3c纂Dm8L%Wɡ+’E6+1]Zf:MQ;%S\8aI8a]t"ƽ1f~bז9+Ec?@{&Fyٓ Ӯ:HK5J댲Ծ1p l=yT⍭äo-lp[1i41X*MQJLFQBvxd MYl&K Lo+Wo RP%E-lXz nךs? _izgӝI3,nTiUIco>~Uai19{2Z#jݑ~`[-qc FK%4 ˽Wb 82_@+Œd|/ߚ2i>4u8hjA*Ѯa7!t\r%@oWa (u?G35|y2#1{s\z;q)^S/۸oDfu9#+QSHZpŒ<0 L&hKz-=ZD˦Qvww:~L(Y)NWx2Np;`fu_H0L?:/JFmH}guf"ϼDkGxQj^`$x]Nzר4KlV9K~ζNexW桩Ӣg~B@5aOh{] wGDAv;9LG7I#|%zpӻIW]뮺-nw*I ZLьmAG &AHrjN`Tٜdo\QMפU)31IV `ڐ'u*1,Ą/T @#vѡ9)i@XΌ^ΔS ȥ^g&]%WA!hdt_Zz$%@DmLSpJ>23iVl|Iِ^s0r;(js.L׃g&;MgnJDY*WlV02ZH.)M LWkVs4X' I,Sr4Hӳ쐙.+7ѹ}D bH"2ˢ]:WW O aq.dSAnB$wXkvRvol!oShʍv2mGd!([&=~lK4f}!3D;?( 1vF|z':KP-W;)ښ!ƃzl;#f> R=)/t'wfD֖i-Qaq?n2=d  ~,̄4#bsiw`Q>1LgyȤ뾟 ;C.Lxc/Z,. ^еm0sO^rSo KjZWџm7fyzֳ+pxΕ]4^hŏҤLLLg~\Sslԓ3%e!l cGY;YUuX΢&3qelm/A9:mf5&乤`Lh_L tt&KLJD7W{ȖV(8uF{8eY5{XJ'`Zs[4~:!gO*)$Ɗ41\InZ;yX_ա=\C*\ϊuGݞjOKkuX %h!I^UҥȬnDM'3$Ql&,.HE0gmlO͜PPȆ[Cq Щ;uߝ`;u6l"7M{hOJW`:HG"Yef)b+(Dsil\6IS'Lm ^x==dB S'l澒qt#B-͕$a[t@g3>*!,'wCeY!iK׹~jNYN;fhgfIO_JH Vq7 5Պc4=QCQ燓d=l2OL9`} /LÒL/UR4{?8V :=R;f`vP^XK[8C!}0~Ad#2ӽa|Wlx`\.e;ߗ y22M+0\:O:xfϱ;6.BД::kJs &ΧYoL"d(DNr+z`['Hŋ.j{.p^ U;s`mv- X;FWMr̝n I\@$yoA.>b%O]n8v2ҽN%[R3cE$8jM dyCU5$܍Krr)~HSOlh!t}})yLq.*KwcWy~z-'E8U00>P.θr>_1?0]0 $CTvb՚E-4"%ib4S,68*#†ВfЍw-i<IKv&RJTA_!iSKeV׋ob+MG9Ղԍ}(Qt 2:H$Ls 9KǴ' lBK GjybP~Ds~z@${"T5e$ 8"-G,0=$^N>#ۚñס>k4hIw]^DvfmlLka;K4jxN5a>p|S'sb; ]Hgro6q&͔D?کOGZ Ȝ4˕X"EOI_ zlRONwTdOKxTk(cxĺ*XMt4+|a2хegFkpC-~vsU{-ӊ-t:w!}b#FLͣOOd|"f\g}I\ >Lf8 e)stHdL˜lYoC[C!q(mLX$JjJ,yvd 8 Ag3,LȗPL?ȼepy3S֋[F!NȮkS=\i&/'5s( `2R+vCQkJs/VNW{;2q2_IY_1S0 $'şx&ίIQX,bH5_- wӘEƻi9"E'U̺uPfl#(3#`JkaE3'8~G1m\%SqS{foǂ!; %seRwY*bq 5c"1*|#^a'UtXtdsZTGUQfCod u &eIbxNŋ5^tw}QiU9yG>s6Ut3C#Dc0o4hgi0b؈U=OK&軿ri\ڞީ'r= & x9qƠUaA*6_ѦVG3JZt("VCEL oct9/sώIH25 kGU&<37EW v|Zp2_=9f`0-Bҹ+;:{AҚ?cin+^/ \0M6ӘK9D:˾1%ɺ2> zt=L7/uϙx kTdON|icj⦢o3OU} Ih6˓ÅY$x,}5e#hbT,@nKTox嘠񼎼O*<X.(] [

藤野先生 原文 赏析
藤野先生 原文 赏析

藤野先生 原文 赏析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 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 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紧扣藤野先生来刻划,行文缜密,结构严谨.
  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时的中国,正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中国人民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些爱国志士,为了拯救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远渡重洋,赴先进国家,学习他们先进的东西,以便学成归来好振兴自己的祖国.这就是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当鲁迅先生怀着救国救民的愿望,抱着“我以我血荐轩辕”之志向,远渡东瀛,来到了东京,目睹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有着说不出的厌恶和心痛.这些“清国留学生”,全然忘却了灾难深重,困苦不堪的祖国,却在异国风花雪月,安逸享乐.他们分明是一群附庸风雅,思想腐朽,不学无术的败家子,真是家门不幸.看到这些人,鲁迅先生就很痛苦,很愤懑,无法安下心来求学.后来,他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同时,为了自己能潜心求学,学得真本领好报效祖国,就决定到别地地方去,“眼不见心不烦”.
  文章开头部分运用了衬托手法,用“清国留学生”来反面衬托鲁迅先生,突出了鲁迅先生可敬可贵的爱国精神.而正是这爱国的精神,才赢得了藤野先生的关爱与尊重,同时,这又为鲁迅先生到仙台见藤野先生作了铺垫.
  在去仙台的路上,鲁迅先生只记得两个地名.一个是日暮里,一个是水户.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日暮里”这地名,让鲁迅先生很自然地想起唐代诗人崔灏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也就让鲁迅先生想到了风雨如磐,任人宰割的祖国,想到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兄弟姐妹,他忧虑,不安,痛苦,也许他还会想到那群不肖子孙和败家子的“清国留学生”,愤激之情充盈于胸际.
  而“水户”是明末遗民朱舜水客死的地方.朱舜水对明王朝一片丹心,誓死效忠明王朝,他这样做,是忠君爱国的体现.朱舜水的爱国思想,引起了鲁迅先生内心的共鸣,所以,他能记得“水户”这了不起眼的地名.
  鲁迅先生到了仙台,这里的生活条件极差.夜晚睡觉,他没有蚊帐,而蚊子又多,他只能用被盖把全身捂住,只留鼻孔在外面,“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竟然睡安稳了.”而吃饭的地方是兼办囚人的饭食,虽然后来换了个地方,可每天都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鲁迅先生在写这段极其艰苦的生活时,是用诙谐幽默的笔调来写的,让人读之忍俊不禁.这就充分表明鲁迅先生不以环境的恶劣为意的.因为他到日本来,不是来享受的,而是来求学,即学好医术,好回去拯救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曾如他在《呐喊》自序里所说的:“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由此,我们不难想象,鲁迅先生的求学将是何等的勤奋和刻苦.像这样的学生,在老师藤野先生眼里,自然是很优秀的了,对他也就会另眼相看了.我想,不仅是藤野先生,而且是每一个老师都会这样做的.
  鲁迅先生在仙台,还受到仙台医专的几位职员对他食宿的关心,反映出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这是从正面来衬托藤野先生高尚的品质.
  接下来,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所作的直接描写,浓墨重彩,细腻传神.
  文章通过对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写和有关掌故的介绍,刻划出了藤野先生是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好老师.
  文中具体写了四件事:1.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这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2.为“我”改正解剖图.这里体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3.关心解剖实习.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藤野先生一直关心“我”的学习,一直惦记着“我”的解剖实习.4.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这件事表现了他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这四件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这以后发生的匿名信事件,作者通过日本的“爱国青年”,这些有着狭隘民族偏见的日本学生,因怀疑是藤野先生漏了题,鲁迅才考及格的,就写了封匿名信给鲁迅,学生干事还托辞检查鲁迅先生的讲义,严重伤害了鲁迅先生的民族自尊心.文章在这里通过“爱国青年”,从反面衬托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最后看电影事件,促使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
  那一次是看枪毙中国人的电影,说是由于“给俄国人做侦探”,而围观的“也是一群中国人”,这使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于是促进了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这就是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惜别的原因.
  像藤野先生这样一位生活简朴,治学严谨,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的好老师,在鲁迅先生心里是“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话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文章结尾写道:“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由此可见,藤野先生永远会给鲁迅先生精神上带来无穷无尽的力量.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樱花烂熳的上野公园里,看到的是一群胸无救国之志、反以标志着民族压迫和封建统治的“辫子”为荣、浑浑噩噩的“大清”牌纨绔子弟的丑恶表演,留学生会馆的门房,本来值得去买几本书的,却也被他们弄得一团糟!鲁迅抱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志向渡海而来,没料到东京竟也像南京那样乌烟瘴气.失望、痛苦、厌恶、忿怼和急切地要求学到本领以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种种萃于一身的复杂心绪,都包容在这感触良多的一句话里面了.远大的抱负与灰色的环境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不得不离此他去了.所以,“待到在东京的预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跟令人生厌的东京告别,一到仙台,颇受了“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还有教职员为食宿操心;当然,更使他高兴的,是从此“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了.就在这时,鲁迅认识了解剖学教授藤野严九郎先生. 以上,写的是与藤野相识之前,自己的生活环境与思想状况.接着,便转入记叙的重点:直接写藤野了. 作者通过初见时藤野的相貌、穿着、声调,尤其是为“我”添改笔记、修正血管画图和鼓励“我”大胆解剖尸体等真切感人的细节描写,正面赞颂了藤野先生朴实厚道、待人以诚、忠于学术、潜心研究等优秀品质和个性特征.藤野对“我”的关怀,表现出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和循循善诱的教师的特点,与前面所写的以“物以稀为贵”为出发点的职员们,形成一种对照.这之后,具体地叙写了仙台经历中两件终生难忘的事件:试卷的风波和电影的教训.这两件事可以说是“穿插”的;但绝非与写藤野“无关”.这里用受了狭隘民族主义、军国主义毒害和嫉妒心很重的部分日本青年,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无私、心胸广阔的品德,通过对比,藤野的形象显得更高大了.时事影片事件的侮辱和刺激,从此“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毅然决然弃医从文,这样自然只好与藤野先生“惜别”了.“惜别”这个细节,写得格外婉切动人,学生的“慰安他的谎话”和先生的凄然的叹息,以及接受邀约,赠送相片与临别叮嘱等等,有限的文辞之中蕴含着无限的深情!离开仙台之后,仍然没有离开写藤野先生,不过改变了角度:写先生对“”的影响,写“我”对先生的眷念,写“我”从先生身上得到的启示和汲取的“勇气”和力量.——总之,写了埋藏在“我”心中的“永久的纪念”. 可见,全文实如标题所示,自始至终是写藤野先生的.歌颂和怀念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是全篇的中心内容.全文依照与藤野相交的经过记叙,自然地形成三大部分:结识藤野之前的情况,结识藤野之后的种种,与藤野惜别以后的怀念.文章是顺着到仙台之前、到仙台之后、离别仙台之后的时间次序记叙的. 然而,这篇作品在思想的容量上,比上面说的要丰富得多,它的主题思想也不止于对藤野个人的赞颂和怀念.如果我们进一步思索一下:藤野先生为什么能如此关怀爱护一个中国学生?是什么力量决定了鲁迅与藤野之间如此深厚的情谊?形成这种情谊的根基是什么?为什么鲁迅对藤野先生特别感激在心?我以为这是作品所告诉我们的更为深刻的内容,是作品的主题开掘得更深之所在,自然也就成为我们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更需探究的地方. 作者在严谨的结构和精练的文字里,偶或直接点明,更多是委婉透露:藤野对鲁迅这个异域学生的特殊关怀和精心培育,是基于对他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情和尊重,或者不妨说,是鲁迅的救国救民的抱负吸引了、感动了藤野先生.这在文章直接记叙藤野的那些细节里虽未大事铺陈,可是,这个唯一的中国留学生发愤图强的精神,表现在学习上的不用说了,就是生活上,比如睡觉不畏蚊虫叮咬、吃饭能喝下难以下咽的芋梗汤的艰苦生活,作为老师的藤野,即便未曾目睹,也不会从不耳闻. 事实上,鲁迅逝世之后,藤野回忆起当年的学生时,就有这样的印象:尽管他身在异乡,却不以为苦.可见他是看到了这个青年为了使国家复兴,不惜艰苦奋斗的志气的.透过一些细节的含蓄的描写,我们不是可以窥见藤野的思想了么?文章在记叙了与藤野的交往以后,更有一段明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思想动机的话,便是:“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这段精彩的议论是全篇的画龙点睛之笔.作品的主题思想当然是通过全篇的叙述、描写和议论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并不仅仅表现在这段议论里;但是这里的议论却是主题的升华,它将前面对于藤野先生品德的赞颂,作了更深入的开掘.作为学者的藤野,他的目光望着世界范围内的医学,自己希望能为新医学的发展贡献力量(故说“大而言之”).“为学术”是他的全部思想行为的准则.他是从“为学术”的总目标出发来“为中国”的——“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在他身上,“为中国”与“为学术”是一致的.这正是一个对来自“弱国”的学生抱着同情与尊重而又矢志于医学事业的正直学者的伟大“性格”的最集中的表现.而鲁迅去仙台学医,想用医学来“为中国”图富强,所以,“为中国”与“为学术”也是一致的. 总之,“为中国”与“为学术”,既是藤野爱护鲁迅的出发点,也是他们师生之间产生友谊的基础.这六个字实在把藤野的思想品德和性格特点上升到更高的境界了.藤野先生“最使我感激”的,说到底,正是感激他的“为中国”“为学术”的崇高思想和品德.尽管先生善良的愿望只是出于科学救国论,而鲁迅所持有的这种救国论在仙台已经被无情的现实所击碎,因而弃医从文,他的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有了新的发展;尽管藤野对于鲁迅中途辍学改变志愿并不很理解,但是,对于一位善良正直的日本学者来说,能如此同情和尊重一个“弱国”学生的抱负,并且持着同情的态度,实在是非常可贵的了. 如上所述,一面是爱国主义的抱负和志向,一面是对于这种爱国主义的同情与尊重.爱中国、“为中国”是沟通两颗心的渠道,是维系两人友情的纽带,是作品的内在线索(或者说主心骨).全篇的基本内容是记叙作者与藤野的师生情谊,赞颂藤野的崇高品德,作为贯穿全篇的内在线索则是爱国主义——说完整些,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和藤野对它的尊重.二者是明与暗,外在与内在的关系,如此看来,写爱国主义精神与写藤野的品质,非但不相对立,而且是相得益彰的了.这正是理解主题思想的关键. 总之,鲁迅这篇关于留日生活的“回忆的记事”,以记叙藤野先生为中心内容,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为内在线索,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表现、正面记叙与反面衬托,深情地赞颂了藤野先生正直高尚的思想品德、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特别是“为学术”“为中国”的伟大精神,以及他对作者自己的深刻影响.这篇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朴实无华的,它不依靠惊人的题材、离奇的故事和俏丽的语言,却开掘了如此深刻的主题.古人论文有言:“惟造平淡难.”《藤野先生》可谓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