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研究小论文、怎么写?题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06:49:30
六年级科学研究小论文、怎么写?题材
x}njIdUEeV/*}կR} l316`13E*_o`}NUKEK-+vn&G/ު(ٲI Ti09fqi6TN t- s9_M'F8fӱy.A[;əiM*aRm{n"f{c 0輚~3֣@6!4*kpƉ_:2JW~7 z鯓|Poꤲő;p8KLf$gxOn^7iduhzCβM?zW`Oqޫ'Gf(7-Gsnt,@㯗}9pg}0+s}`bB^? ?`67DG|3Rie߿<LS&'fvgw0Ν:ݧVp1r/+g7^6Mm&eP{fquͿKn3T=67kX9½Gצ:%)ѝyKHY2=A*7¦3biov"ٞ{LVto}{רRŵO rdjL2`}JlUhRF,r{Sȑlŵs4Z&qYP~0)%3K$t*øIAӸ| 5f>CMvν&2`' U7?1'ԽM[Cs-DwL2|zLțțOܒII@%޿婒 .A71R@vF<8ܫ>+ME-JՂ5-L(@a _G3,0hzu(BYcl#B)kqBNa7*"gu^x9?k*?{{=9Qэ6,4s|$B͡i˜kLh ); YK*%9YKL6, V!er |%Pɱ;`nQpOu<EVìX $A ). }nz7OlJwD㋭)P-Lr gvb]u7n: ҉ҽ2Q=X2zxn&sUojx"P~ 7uwp !F{"3*;sN QQ++x߭П,z0Є;2:ܝ*PaOGDz18O7~`_N[0]1=d=pke7u>SSG@J٭HϏp]6Qn~7虪{z<8Ь- khG6gMTw(nͧ[ Z n "F^\gGgn=mW >F[] -,f3zw,U勔|Bh'DނN2̉6B\z#+L 9,Zf0HTK {D)؟YiD/[K?J;z3+%H`Hn.TCށf'! 8bGF2m쏾oEben[Nbfqq9ɡ7OCzT\1Df{=<˕Ofz/2\{}:D|Vbf(z;w8*)3)¸F;\MD.WW@c菀Od4\R!2&=*!%|yO?d+^O1tilahZ^Fa=VZS#bmXJ󐥩ZE KFX<Ⱦf0l;@ꗝi9F6W=wOUI)1~߉J>^p_:MyM??\?Ф炕Uf;yPaOc8~07C(QR53)E b4 ^ Jp{bmL|g7`~jɩ)2B˔؃ 15xC0%:cIcĘ:E U't:i >_^bbup27ք 2nDU?E${.,"2J{*0&ф; iVSoqᘓ-:K('b .p4qV+!- VrcSrX}n1-#P?KͤwH ^>d-@ ட_u\ 1]( $cǴ1XP`r v @*Nj{*yJ_KeVUAZɣS5p"ς[&";Cޅ%xꟖ_w˭֎K?|[eTF̎]oA]&+_2 _]̼5Ew5j?lc>H7%&u2Gs̱pb5le5, ŇP|FUnTiY>UA7F28fvHjMRB* +P T.əj3 ܙYEW$s$6n x/ydpYKMmÅ:;UX=<p%}VȽڳu*Sxb[́5,"l]{ f2d_di`?,<XyIHw*y 3@9w lkPeh(W^)SHB~ nfo W`G&=)"arqv@ϨlV8tw,T'a;gA u /;`TmD!z^@ZGsq y{SZVsOμ9N9R= 1+`^brӏ [T峙aC lymZ j׊iTt_ <:hǪBU~b\[kѲUv/2Fb^e4TB9y/sq}E7CG:!9BԖl=mja.kma,%{`= f rX;kYĆVY͢-G4XّZݥ}&RPa\ a ,ڦ7 K[ut)*V+>u 0qUZ!e Ay6eRhVG3}jL0;{I}[K;%nTe;$ծVFฯ ZsV02Y'PwuKk’&1zdfivECkxtbypRh?m# sO$ܤhsP3_b `3fVO?w+Fv',NOgmCcaD_bl`ըeaC4=&: N'OKbo~'Uv@ |.33[ a il=1Bcѹ$ f70 ‚2Vm?M&gO\·2Tpgޠٮg)hFȾހ%Lv=nliwF=1C<55V_{[vZv?:,oae_'x0tO]Gï?L@<}eVjenj\q9XD+tid [*gF!d䴛'Qd{qGuXj@&tƥ"ʍ~1|l;БaSL$^6{3Y:j|[?5v,kZRΎ}oNf]^Øٮ.ܮ ʲFcbӪ7$n=;^f& ~ {Ll~a } .u>',ત&\ť@ZuId\5j Dkϱfy˺Nc To| ФV•̲x׻qMM"xFt\*{eH7vqNJ\>phLG&sVlt0-Yh"vpZ 2e_`Aavۑ],ϖz1$[?M&b- LBC>g1]˹ `J&t9C5{ WP=>[v(> k[)EPikzmuFOǻ}=cYG$8"I%Qk Z^Z\\ݟ?%7=\3s=;T"L:)w+_X>26Ͳd4+\Oܺ `WۻT0bv$_~Aѱ>||shŒы0m SYbe,-ֳIηbFS:,߭Bb:  n,޵nEg8Ŝ@xl)SrCj@Q${KS:,%nGGfE, -Rk> nd?To8XNiГB}gO$8iyE:芴(^Q4ξD8<&u9TWl>b_A7|W~ sSfX͛FMij#?&"gȎbNB@$3Ғ ||SI/cZW z\["6A92?q+=#A;neX*cf%>Lw>lI5[jͨ_rlhY>7Q_ܝIlivQmhVbLi`.hi`bAmg^fřnv%_WƋ ̀ 6USKX-mƸʺ*{PO_NsfElrgl-]v!*H$g6c|vVf!me~1wmۓ#VwdԱ^/cO?xڝsKmxFHuXO`V E:r-d:S k $Ҡh7)Q(TWC)or NgJb-pTfu/VrqʤGD.̑K?rwS<6*zs v??c$xr_sr3d~' HnRVg95\ irAA].#{ɳ6ۮ)k碄=zc!suu9YJ}fZA;I#kՖiUml^Gl;Z^߸Jv5)d<<{YT8Zv ' 1AzXd>og֧ڂ0scvy _hio:Tx4:ұa$IDtҕ\YISe4b8si7oc \T;a٢ r`C-H!mt߂5΃;e=eyi7 Kתּz$a'~G D~qXmg} $>ܩkSW4&G0>xV.Xe8g#' ٍO<9(s 7Z'侙ɦUf|5gwes̮Drhv^2뮉,YB؋4s`МĀ<5s9;Il&6.;tI3Tr6]J&G5 o]+_ƒDzԗc8F3Cϰb!=CZϗ;~s/q -\ ړgCSHX+HH=#-@/a[ ⾝JXp&w>fh.n-#6CM1̬a=ux8Ƚhy{ѱu!r wWb4.tE/ |<7ExsS|6+\IyMnyùEkkoOM'y t0y-̜]I<Ƭx̉'qw0`ͬς*jB6҃$?Lmp K, aowz^$C*{g%3}B"\'d93k3OXe~<={EA_a3v /kA,}:n>h%IGHɩb޶ `YTI~oW]9CLOE`BZWׅw2gٳ# ^GX=1HNtdLjlKUO!-i9qUsh~szg*SC>I@jk9]\; 3uM Cm=շB['FQg c,JK2_$|T厚'*xm5hx,lG{I&MB.$LuIu+g ãxp"&_aa@'#Y' 0f=}追&j~?: .} .[xcv<]g^٩?/opI4?kH1\u '7El& |^Dwя@Q~˶ r#͖#bG 2<bԴ;M>XpÂG/3!YXxbxoZw~-"5w]Uo}7F$' q.sԚ6$Nk @45RTS$'6yfBpT M&VBэ^ vsx]kiLPkY4&lO8~ # t%&y.:8s0T98Wo +OAo=~@βqtqDOܵ w7D3a|?y___ԖJ &σO˰'fJHaKko3CPعSL.`eЫxƺf^n4Dȷ< *EA.GzzSlYၡ5GXg',۟TÊ2El@

六年级科学研究小论文、怎么写?题材
六年级科学研究小论文、怎么写?题材

六年级科学研究小论文、怎么写?题材
太多了,发不下,先发一点点,加我,我发给你
  1、偶然发现法.一个星期天,松滋的胡长城同学在屋后的小沟边玩耍.沟里有许多小蝌蚪游来游去.忽然,他发现有一个小蝌蚪与其它蝌蚪不和似的,孤独地在一边游.他用小树枝把那脱群的蝌蚪拔到成群的蝌蚪中去,不一会儿,它又孤独地游到一边去了.他感到奇怪,就用瓶子将他和另外成群的几个小蝌蚪分别装起来,放在家里饲养观察.最后,不合群的小蝌蚪成了青蛙,其它长成了癞蛤蟆.通过长期观察,它弄清了青蛙和癞蛤蟆的幼子之别,写出了一篇优秀小论文.
  这种选题没有事先考虑,只是对偶然发现的一瞬即逝的现象产生了兴趣,从而抓住不放,追根求源.
  2、课堂延伸法.小学自然课《动物与环境》中,同学们研究了蚯蚓与光、温度及水分的关系,弄清了蚯蚓喜欢阴暗、超市、温暖的环境,而且学会了用差异法进行试验以判断失误因果联系.课后,你可用学过的方法研究蜈蚣、蟋蟀、蚂蚁等小动物的生活环境,你可以继续研究蚯蚓的其他奥秘:如蚯蚓有眼睛吗?蚯蚓张耳朵吗?蚯蚓的再生能力、松土能力等.
  3、问题探究法.苍蝇这个小东西真讨厌,它是传染疾病的罪魁祸首呢!但他也真怪,它经常接触各种细菌而自己却为什么不会的病呢?
  睡觉可以解除疲劳,恢复精力,那整天在水里悠闲游荡的鱼类也睡觉吗?
  4、教师指导法.如果你饲养了一只小动物或栽培了一些花卉,项研究它们但又不知从哪方面入手,你可去请教老师,让老师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课题.
  如果你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小组,你可以把研究的设想告诉老师,请老师确定研究的题目,你再围绕题目去观察、实验.
  5、成语、谚语科学验证法.成语大多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但有的是来自寓言故事、民间传说,也有些是约定俗成的.其中少数成语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你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辨析和验证.
  "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是大家熟悉的,意思是水不住地滴下来,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力量虽小也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但常识告诉我们,"水滴"只不过是一滴液体,他力量很小,冲击速度也不算太快,怎么能把坚硬的岩石滴穿呢?成员同学从对这个成语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开始,通过做模拟实验和查阅资料,验证了这个成语的科学性.
  "春东风,雨祖宗"是一句流传得比较广泛的气象谚语.一位同学3月份一个月的气温、风向、天气情况作了详细观察记录,然后利用科学统计法得出了这句谚语的适用范围,为气象预报提供了参考基数.
  "葵花朵朵向太阳"这还有假吗?但湖南蒋林波同学对这一定论发起了挑战.他通过两年的实验观察,以令人信服的论据得出了"葵花并不是总向太阳转""向日葵跟着太阳转应该是指花蕾期,到开花后,就不转动了"的结论.
  由此看来,即使对早已被公认的结论,也要认真地研究,不要人云亦云.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创新.
  特别要注意的是,选题时要考虑主客观条件.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选题时要龙清楚自己的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自己对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兴趣,有没有这个能力把它研究清楚,自己是否达到了这个知识层次和认识水平,自己受否有毅力去完成这个题目以及是否具备研究这个问题的实验器材、场地等.
  如果完成《探索一种蛇的奥秘》这个题目,研究前就必须掌握有关蛇的基础知识,具备捕捉蛇的本领,能够区别有毒蛇和无毒蛇,掌握被毒蛇咬伤的救护方法.此外,还要具备饲养蛇的器具等.否则,还是换一个更切合主客观条件的选题为好.
  参考文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本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与观点等.
  (九)致谢
  指导者、技术协作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致谢对象.致谢应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致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致谢前要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摘要或提要
  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全文.常放篇首.要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摘要就像看到了全文的缩影,或者看了摘要就想继续看全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妈妈曾给我出过这样一个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则迷语告诉我们:蜘蛛专吃活的东西,难道它不吃死的东西吗?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做了实验.
  我从墙角处捉来一只小蜘蛛,把它放进一个盒子里(四周扎有小洞,上面盖有玻璃,便于观察).没等蜘蛛织网,我又捡来一只死的小虫、一只死苍蝇,放在蜘蛛的前面,蜘蛛置之不理,随即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去了.
  为了彻底弄懂蜘蛛吃不吃死苍蝇,第二天,我又来到盒子前观察,看到死昆虫、死苍蝇还在原来的地方,可盒子角处多了一个网,蜘蛛在网上安静地趴着.这时,我想:昨天死苍蝇、死昆虫没被吃掉是不是因为没有网呢?于是,我又将死苍蝇拿起来轻轻地放在网上,可蜘蛛还是一动不动,紧接着,我又用笔轻轻地触动了一下网的边缘,咦,蜘蛛好像有了反应,开始向颤动的方向爬去,我把笔收回,网停止了颤动,信号断了,它就停了下来,不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我又用笔尖触动网上死苍蝇的身体,网开始颤动,蜘蛛就开始向这边爬来,我又把笔尖收回,蜘蛛就停了,像上次那样,过了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噢!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蜘蛛是靠网的颤动来产生感觉的,靠织网而捕食的.于是,我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为了证实蜘蛛靠网的颤动产生感觉,我又做了实验.将笔尖放在网上死苍蝇的身上,长时间的颤动,网的震动越来越大,蜘蛛产生的感觉好像也越来越强烈,蜘蛛便匆匆地赶过来,等蜘蛛碰到苍蝇,我将笔尖收回,只见蜘蛛尾部很快喷出黏乎乎的丝将苍蝇捆住,接着又看着蜘蛛的背一动一动的,好像在吸食苍蝇,不一会儿,网上就剩下一个完整的空壳了.这个实验证明蜘蛛吃动的昆虫.
  我们探密小组又到图书馆、书店查阅了大量有关蜘蛛的书籍.其中《普通动物学》一书中写道:蜘蛛为食肉性动物,其食物大多数为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但口无上颚,不直接吞食固体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当昆虫等动物触网时,会用力在网上挣扎,使网丝颤动而使蜘蛛很快发觉,蜘蛛便顺着纵向丝向猎物爬去,用蛛丝包裹猎物,固定于网上,先用螯肢内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获猎物体内,将其杀死,再由中肠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获物的组织中,很快将其分解为液汁,然后吸进消化道内,最后吃剩下的体壳,就被完整的弃留在蛛网上了.这些充分证明:飞来的昆虫使蜘蛛网颤动,网颤动会使产生感觉,蜘蛛产生感觉就会将猎物捕获,因此,证实了蜘蛛只吃活动物,而不吃死的昆虫.
  范文
  鱼会说话吗?
  您相信鱼会说话吗?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事,我想知道鱼是否会说话?
  我家买了两条小金鱼,一条是全黑的,黑的叫乐乐,因为它很快乐.一条红白相间的名字叫欣欣,因为它懂得欣赏,很好玩吧!他俩生活在鱼缸里,这个鱼缸可“非比寻常”.里面有山、花、树、贝壳、彩色石头…….很美吧!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它!
  9月23日凌晨五点左右,我正要去喂食,我看见这么一个现象,我把鱼食撒到鱼缸里,乐乐吃了一点就不吃了.
  9月23 日傍晚5 点15分,我看见鱼缸里的贝壳反过来了,小欣欣看见了,好像以为它——这个小贝壳要死了,连忙游过去,用它的头去抵,抵了近三、四分钟,它就不抵了,它游到乐乐旁边,用自己的尾巴扫了扫乐乐,然后互相碰了一下头,乐乐和欣欣一起游过去,把那块贝壳一起弄回原样了,这一点证明了“团结力量大”.
  通过两次的观察,让我知道了人类有人类的表达方式和交流语言,动物也有自己王国的表达方式和交流,这也告诉了我们,如果你不团结,那么你将一无所有,朋友之间的友谊真伟大.同时,我们也要多观察,多发现,但是不能因为你在动物身上作试验,就伤害小动物,因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
  蚂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谁能真正地了解蚂蚁呢?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书籍.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返回蚁穴.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蚂蚁.科学家曾经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个试验.科学家先确定一只蚂蚁,将他沿途到达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干净.当这只蚂蚁返回时,在被擦去气味的地方突然间停了下来.原地边转圈边寻找着什么.从而得到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我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做了个试验.我首先准备了一个十厘米左右的细小树枝,在树枝的一头放上一个诱饵——小糖果.我把这个装置放在一个蚁穴附近.不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出来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后,他到达了糖果的地方,仿佛在闻一闻、嗅一嗅.我趁此机会将木棍的中断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当这只蚂蚁返回的时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转右转,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过了一会儿,我又重复了上面的试验,蚂蚁仍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通过这两次实验,我终于知道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的秘密了.原来蚂蚁是根据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知道了蚂蚁的这一秘密后,我在想:是否我们可以制作一种蚂蚁报警器呢?当蚂蚁走到报警器附近时,报警器就能“闻”出蚂蚁的气味,然后发出鸣叫声,让我们知道蚂蚁跑到橱柜里了或其他地方 .
  蛋壳的秘密
  “同学们,蛋壳都带来了吗?”老师问.“带来了!”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为了今天的科学课,老师让我们带蛋壳来.带蛋壳做什么呢?是做不倒翁吗?我们都很好奇.“今天,我们要用这两个半截蛋壳做一个小实验.做之前,请大家先猜猜,我用这枝铅笔朝着蛋壳垂直往下刺,是口朝上的蛋壳先破呢,还是口朝下的蛋壳先破?”“当然是口朝下的先破!”大多数同学都抢着回答.“口朝上的先破!”同桌偏要和大家作对.老师微笑着说:“那好,下面我们就来做做实验,看谁的答案才是正确的.” 老师叫了一名同学上讲台,让他用铅笔对准自己手上口朝上的蛋壳.老师一声令下,同学手一放,铅笔刺到了蛋壳上,蛋壳没有破.老师又让他试了几次,铅笔第三次刺下的时候,终于刺破了蛋壳.接着,老师又让他用铅笔刺口朝下的蛋壳.“一下、两下、三下……”我们一起数着;但那半个蛋壳就像穿了盔甲一样,被刺了十几下还是不破. “耶!我猜对了!”同桌高兴得手舞足蹈.虽然我们都不服气,但经过多次试验,我们发现,同样的两个半边蛋壳,用铅笔垂直去刺,的确是口朝上的比较容易破.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口朝上的蛋壳受力比较集中,而口朝下的蛋壳受力分散,所以就比较坚固.难怪建筑工地里的工人叔叔们都戴着口朝下的安全帽,原来就是这个道理啊!
  树干为什么是圆的
  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树干的形态都近似圆的——空圆锥状.树干为什么是圆锥状的?圆锥状树干有哪些好处?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分析研究. 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植物的茎有支持植物体、运输水分和其他养分的作用.树木的茎主要由维管束构成.茎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质部木纤维承担,虽然木本植物的茎会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茎的木纤维数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树木茎的横截面面积一定.接着,我们围绕树干横截面面积一定,假设树干横截面长成不同形状,设计试验,探索树干呈圆锥状的原因和优点.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1)横截面积和长度一定时,三棱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最大,横向承受力最小;圆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不如三棱柱状物体,但横向承受力最大;(2)等质量不同形状的树干,矮个圆锥体形树干承受风力最大;(3)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影响着树木横截面的形状和树木生长的高矮.近似圆锥状的树干,重心低,加上庞大根系和大地连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稳度更大;(4)树干横截面呈圆形,可以减少损伤,具有更强的机械强度,能经受住风的袭击.同时,受风力的影响,树干各处的弯曲程度相似,不管风力来自哪个方向,树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树干不易受到破坏. 以上的实验反映了自然规律、自然界给我们启示:(1)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状物体,具有最大纵向支持力,其形态可用于建筑方面,例如角钢等;(2)横截面是圆形的圆状物体,具有最大的横向承受力,类似形态的建筑材料随处可见,如电视塔、电线杆等. 在我的观察、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逐渐解释、揭示了树干呈圆锥状的奥秘,增长了知识,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初步学会了科学观察和分析方法.
  范文2:皮鞋为什么越擦越亮
  每到星期天,我总要完成妈妈交给我的擦鞋任务.告诉你,这可是我一星期零花钱的来源哦!拿到沾满灰尘的皮鞋后,我先把鞋面的灰尘擦掉,然后涂上鞋油,仔仔细细地擦一擦,皮鞋就会变得又亮又好看了.可这是为什么呢? 我找了同样牌子同样款式的新旧两双皮鞋进行对比观察.我先用手触摸两双皮鞋的鞋面,发现新皮鞋的表面比旧皮鞋的表面光滑得多.旧皮鞋涂上鞋油,仔细擦过后,虽然亮了许多,但仍无法与新皮鞋相比.皮鞋的亮度是否与鞋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呢? 我取来一双没擦过的旧皮鞋,在放大镜下鞋面显得凹凸不平的.然后,我再在皮鞋上圈出两块表面都比较粗造的A区和B区,A区涂上鞋油并仔细擦拭,B区不涂鞋油作空白对照.我发现A区擦拭后,表面明显变光滑了许多,而且放在阳光下也比B区有光泽.为什么两者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呢? 我想到在物理课上老师曾经讲过:影剧院墙壁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这样可以使声音大部分被吸收掉,让观众不受回声的干扰.同样道理,光线照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产生反射,假如这个平面是高低不平的,光线就会向四面八方散射掉;假如这个平面是光滑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一定的方向上看到反射光. 皮鞋的表面原来就不是绝对的光滑,如果是旧皮鞋,它的表面当然更加的不平,这样它就不能使光线在一定的方向上产生反射,所以看上去没有什么光泽.而鞋油中有一些小颗粒,擦鞋的时候这些小颗粒正好可以填入皮鞋表面的凹坑中.如果再用布擦一擦,让鞋油涂得更均匀些,就会使皮鞋的表面变得光滑、平整,反射光线的能力也加强了. 通过实验,我终于知道了皮鞋越擦越亮的秘密啦!
  范文3:醋对花卉有什么影响
  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花卉则能净化生态环境,并美化我们的生活. 你是否想到过,醋和花卉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怀着好奇心,开展了这个课题的探究.据富有种花经验的人告诉我们,对盆栽花卉施些醋溶液,可改善盆花的生长,增加花朵,而且花艳叶茂.这一点我们在实验中很快就证实了. 浓度不同的醋溶液,对花卉有不同的影响吗?这是我们第二阶段的实验.我们选取长势相同的满天星、报春花、月亮花各四盆,分为四组,每组(三盆)各有三种花卉,分别编号、贴上标签.同时,我们取食用白醋配制成1%(pH值为2~3)、0.01%(pH值≈4)、0.0001%(pH值≈6)三种浓度不同的溶液,每天分别给三组盆花固定喷洒一种醋液,第四组盆花洒不含醋的清水.每五天观察记录花卉的生长情况. 这项实验的结果是:喷洒低浓度醋液(pH值≈6)对这几种花卉没有明显影响;喷洒中等浓度醋液(pH值≈4)的花卉明显长得比其他几组好,花苞多,开花期提前,而且花色较浓艳,花期也延长了;喷洒pH值2-3的高浓度醋液后,反而使花朵过早凋萎.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告诉你:种花时适当喷洒一些醋液,可使花卉长得更好.不过要掌握好醋液的浓度,醋酸过浓则会伤害花卉.
  年夜饭中的科学
  大年三十,是大家非常喜欢的一个日子,它是根据中国古人能过观察月亮的不同形状(实则称之为月相)而得出的,而这一天,其月相已非常接近于新月.今天不仅可以领到年薪,还可以吃到丰盛的年夜饭,这年夜饭可大有来头,不但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有蕴含着很多的科学道理.
  在南方,每年的大年三十必吃的是炒年糕,年糕,由米碾碎,水一搅,成长方体,待成型,放入包装袋中,将里面的空气排尽,就可以上市了.而炒这门基本的烹饪技巧,这也是有原理的.炒年糕,还会加入很多蔬菜,锅里温度高,年糕和蔬菜里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热运动,所以蔬菜的味道不仅能渗进了年糕里,而且也可以在空气中运动,所以特别是当年糕快出锅的时候,那扑鼻的香味只让人流口水.而年糕是非晶体,受热后慢慢软化,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装盘了.所以,炒的原理很简单,就是让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从而“入味”.
  说完了南方再说北方,北方,过年必吃饺子,而且一般在晚上的11点至次日1点吃,在古代称为子时,意味着“更岁交子”.饺子的外形像元宝,所以一盘盘放在桌子上,有招财进宝的意义.该说饺子的制作方法了,饺子一般制作方法为煮,火慢慢加热,水慢慢升温,到了沸腾的时候,把生饺子放进去,饺子快速吸热,水不停地因沸腾而冒气泡,使饺子自己“跳起舞",由于饺子受热膨胀,体积变大,因而浮力变大,当浮力大于其本身重力时,饺子就上浮了.一会儿,热腾腾的饺子闪亮登场,由此可见煮就是利用水沸腾让食物吸热.
  随着经济,科技和人们对创新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专业性厨具,它们只负责一个烹饪方法.
  蒸锅,顾名思义,为了蒸而现世,仿照中国古代的笼屉,把它缩小,更换材料,加上人性化设计,进入寻常百姓家.蒸的原理也很简单.底层烧水,水沸腾冒出水蒸气,食物在气体中吸热,慢慢熟透,一般是顶层先熟.可能你要问了,明明是第二层离底层最近,为什么顶层先熟?问得好,顶层有锅盖密封,水蒸气到锅盖下无法继续上升,所以被顶层的食物全部吸热,所以顶层先熟.
  高压锅,一个庞然大物,在锅的世界中,名誉响当当.它的任务是炖.放入水,食物,作料.盖上锅盖,安上限气阀.开始!锅几乎是完全密封的,唯有限气阀一个小孔,用于进出气,所以里面空气有限,当温度升高,增大了气压,“顶”起了限气阀,使其基本能完全闭合,高压锅内气压再次提升,从而提高了水的沸点,使水在高于100℃后才可以变成水蒸气,加快了水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有了佐料,可以让佐料溶解到水中,“水”不再无味,同时将这溶液渗进了食物里.所以炖比任何制作方法都味更香,汤更浓.而限气阀非常人性化设计,在气压过高时,排出部分气体以减小气压,排除危险.
  烤箱,它为了烤而出现,以前烤是食物直接接触火吸热,虽然色浓味香,但是把握不好就会烤焦,更糟糕的就会发生火灾.而且有些食物不能直接接触火,不然会烤焦,比如蛋挞.烤箱的巧妙之处就是把电能转化为热能,用里面的电阻丝均匀加热,这样就可以给不能接触火的食物加热,方面人们烤制食物.
  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有时,多一份观察,也许就是对科学界多一份贡献;也有时,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你自己来说,就可以发现一种科学奥秘;还有的时候;多一点点劳动,就可以与未知的科学邂逅.所以,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研究科学就像奥运火炬一样,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里传递,所以,让我们迸发研究科学的热情!
  1、偶然发现法.一个星期天,松滋的胡长城同学在屋后的小沟边玩耍.沟里有许多小蝌蚪游来游去.忽然,他发现有一个小蝌蚪与其它蝌蚪不和似的,孤独地在一边游.他用小树枝把那脱群的蝌蚪拔到成群的蝌蚪中去,不一会儿,它又孤独地游到一边去了.他感到奇怪,就用瓶子将他和另外成群的几个小蝌蚪分别装起来,放在家里饲养观察.最后,不合群的小蝌蚪成了青蛙,其它长成了癞蛤蟆.通过长期观察,它弄清了青蛙和癞蛤蟆的幼子之别,写出了一篇优秀小论文.
  这种选题没有事先考虑,只是对偶然发现的一瞬即逝的现象产生了兴趣,从而抓住不放,追根求源.
  2、课堂延伸法.小学自然课《动物与环境》中,同学们研究了蚯蚓与光、温度及水分的关系,弄清了蚯蚓喜欢阴暗、超市、温暖的环境,而且学会了用差异法进行试验以判断失误因果联系.课后,你可用学过的方法研究蜈蚣、蟋蟀、蚂蚁等小动物的生活环境,你可以继续研究蚯蚓的其他奥秘:如蚯蚓有眼睛吗?蚯蚓张耳朵吗?蚯蚓的再生能力、松土能力等.
  3、问题探究法.苍蝇这个小东西真讨厌,它是传染疾病的罪魁祸首呢!但他也真怪,它经常接触各种细菌而自己却为什么不会的病呢?
  睡觉可以解除疲劳,恢复精力,那整天在水里悠闲游荡的鱼类也睡觉吗?
  ……
  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肯定会有一些不懂的问题,你能不能把它作为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呢?
  湖南省道县五年级学生毛登圣,一天和几个同学一起在学校附近的竹林里玩,为竹子里面究竟是空的还是装有什么东西而争论不休.
  细心的毛登圣一直把这个问题记在心里,它课余查资料,做实验,用大量的证据得出了结论:竹子里面不是空的,装有空气,有氧、氮、二氧化碳等气体.据此写的《竹子里面有什么》小论文,荣获了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小论文竞赛一等奖.
  4、教师指导法.如果你饲养了一只小动物或栽培了一些花卉,项研究它们但又不知从哪方面入手,你可去请教老师,让老师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课题.
  如果你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小组,你可以把研究的设想告诉老师,请老师确定研究的题目,你再围绕题目去观察、实验.
  5、成语、谚语科学验证法.成语大多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但有的是来自寓言故事、民间传说,也有些是约定俗成的.其中少数成语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你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辨析和验证.
  "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是大家熟悉的,意思是水不住地滴下来,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力量虽小也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但常识告诉我们,"水滴"只不过是一滴液体,他力量很小,冲击速度也不算太快,怎么能把坚硬的岩石滴穿呢?成员同学从对这个成语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开始,通过做模拟实验和查阅资料,验证了这个成语的科学性.
  "春东风,雨祖宗"是一句流传得比较广泛的气象谚语.一位同学3月份一个月的气温、风向、天气情况作了详细观察记录,然后利用科学统计法得出了这句谚语的适用范围,为气象预报提供了参考基数.
  "葵花朵朵向太阳"这还有假吗?但湖南蒋林波同学对这一定论发起了挑战.他通过两年的实验观察,以令人信服的论据得出了"葵花并不是总向太阳转""向日葵跟着太阳转应该是指花蕾期,到开花后,就不转动了"的结论.
  今天,我在电视里看见一个科学实验,是生石灰加水可以煮鸡蛋,我想试一试,可家里没有生石灰,我只好出去买生石灰,出了家门,我去了商店,商店里没有生石灰,我问:“有没有与生石灰差不多的东西啊?”他说:“有,这个就是.”我瞧了瞧,原来是石膏粉,我想:石膏粉与生石灰差不多,我就把它买回去吧!拿回家后,我放了一杯水,把石膏粉放进水里,等了一个小时我把鸡蛋拿出
  来,鸡蛋一点温度都没有,我把手放进水里,水和鸡蛋的温度一样,没有温度.我问爸爸,爸爸说:“生石灰与石膏粉的差别就大了,乖乖!只有生石灰才能煮鸡蛋!
  我好不容易买到了生石灰我迫不及待的把生石灰倒进水里,迅速放一个鸡蛋进生石灰水里,杯子里出现了一些气泡,我用手摸了摸杯子,杯子发烫了.等了半个小时,我将鸡蛋拿出来,用清水洗干净,再往桌子上一滚,鸡蛋滚的很稳,我断定鸡蛋熟了.为什么呢?因为生鸡蛋往桌子上一滚,因为生鸡蛋里的蛋青和蛋黄都是液体,液体撞击鸡蛋壳儿使鸡蛋的滚动非常不稳定,而熟鸡蛋的蛋黄和蛋青全部是固体,固体不会撞击鸡蛋壳儿,因而使鸡蛋的滚动很稳定.所以我断定鸡蛋熟了.
  科学世界真是无奇不有啊!
  我爱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