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真实的课堂,真实的送培送教(工作室到高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23:39:14 小学作文
真实的课堂,真实的送培送教(工作室到高店)作文小学作文

精选作文:真实的课堂,真实的送培送教(工作室到高店)作文

李亚玲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送课到高店(李敏供稿)

     2014年10月22日下午,李亚玲名师工作室一行应高店乡中心校的邀请,开展送课、送培到校活动。工作室成员一点二十赶到学校时,刘育红校长正在与学校领导及值日老师们,带领着学生开展着形式多样的午间活动。校门前整齐地排列着十几辆校车,彰显出这所以留守儿童为主的中心校办学的勃勃生机。

      此次送课到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作文教学示范课,作文微讲座以及教师互动点评与答疑。刘校长与学校分管领导全程参与活动,并组织学校老师们积极参与到听课、学习与讨论之中。

      作文教学示范课是由工作室吴海燕老师执教的《在习作中学用提示语》。吴老师在导入环节紧扣人教版的三年级教材,以文本为例,带领学生们认识了提示语,了解了提示语的作用和位置;训练环节以课堂中发生的小故事为例,指导学生采用演一演、说一说的方式,提炼出的人物对话中加上提示语,训练学生们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接着用作业纸的形式让学生们动手练一练;在情境拓展环节,吴老师出示了一组生活事例的图片,领着学生们进一步练习巩固提示语;最后展示了孩子们的自由写话作品。吴老师给予学生们极大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希望,希望孩子们能够在以后的习作中准确、灵活地运用提示语。



      工作室的余姐老师带了一节作文教学微讲座:《放大阅读课的写作指导价值》。余老师首先简单介绍了上节作文示范课的设计思路,列举了目前作文教学现状和阅读课的现状,以贾志敏老师执教的《青蛙》和管建刚执教的《水》为例,具体分析了如何在阅读中教学生学会表达。在方法指导上以“写什么”和“怎么写”这两个问题作了重点阐述,讲座引起了老师们的反思与震动。

     在互动点评与答疑环节中,高店乡中心学校的老师们针对农村作文教学中不同年级出现的困惑,诚恳地请工作室的老师给予指导。李亚玲老师在答疑解惑后总结到:我们的语文老师现在需要改变的是作文教学理念,重要的不是学生写的怎样,而是学生有没有充分参与到我们的写作中,真正爱上作文。我们应该做到,在生活中教孩子写什么,在课堂中教孩子怎么写。

      一个下午的活动,在中心校领导的精心安排下开展得井然有序。工作室的成员与听课老师在充分交流后,能够互相学习,互通有无,为老师们以后的作文教学实践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篇一:周雨松小学语文工作室展板

周雨松小学语文工作室

坚实团队

瞧,我们全家正欢迎您的加入!

周雨松小学语文工作室以小语课堂中“语用”思想体现为实践研究方向,吸引、吸纳了峨眉二小11名志同道合的小语教师组建成一个的坚实而温馨的家。现这个家庭成员在不断扩大,有分别来自峨眉山市境内山区、坝区、城区8名二小以外小语教师正积极申请加入这个团队。

实练“内功”

工作室成员本着“思想教书、智慧育人”的理念,同侪互助,勤练“内功”,为教育生命的美丽绽放汲取着、努力着。一年来,工作室开展沙龙讲座、读书活动多次,工作室内上“师徒捆绑结对课”、“风采展示课”、“微型课例研究课”共计29节。

周雨松正在作“语用”的专题讲座工作室成员正专心阅读教育理论书籍

工作室成员正在上师徒捆绑结对课张勤正在给成员进行教学录像

邀请乐山小语教学专家指导成员上课。

张勤围绕“语用”主题主持成员研讨。

这一年来工作室成员课例实录周雨松正与成员课后观录像与研讨

辐射引领

工作室的目光既关注课堂也关注社会,这一年来工作室主动与峨眉山市坝区、山区学校联系进行送教下乡,经验交流;到峨边民族地区送课;积极承担峨眉山市小语教研课。工作室一年多来承担校外教学交流、展示、教研、竞赛课共12节,专题讲座3节。

工作室成员江敏送交下乡高桥片区工作室成员金桥清送教下乡高桥片区

成员张勤送教下乡大为镇小。

成员李军到峨边送课。

成员赵学平乐山市巡导课周雨松峨眉山市作群文阅读专题讲座

实践成果

工作室成员在实践中思考,养成了专业表达的习惯。课题方面,一年来工作室围绕“语用”思想完成了《小学群文阅读课例实践研究》、

《起步作文真实表达

现状与策略研究》、《小学低段语文随文识字实践研究》三个微型课题研究。工作室成员参与研究的项目课题《小学生感恩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获四川省

何鑫在峨眉山市上群文阅读展示课何鑫获乐山市群文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

何鑫在乐山市上群文阅读展示课何鑫获四川省群文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

教学论文方面,一年多来工作室成员论文在正规国家级刊物发表3篇,省级刊物发表1篇、获奖2篇,乐山市级获奖7篇,峨眉山市获奖或发表16篇。

展望未来

虽工作室才蹒跚起步,但“谋求专业高位发展,享受教育幸福人生”的美好愿景正召唤着我们每一位成员!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定会互相勉励、并肩前行,趟入课例研究深水区,探出小语教学本真路!

下页

篇二:作文研讨课学习心得

作文研讨课学习心得

建水曲江欧营小学:牛美仙

2014年3月22日,“徐亚芝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活动”在美丽的曲江举行,作为名师工作室的学员,我有幸聆听了名师张爱春、李咏飞、王芳老师的作文教学,收益颇多,感触甚深。

这三堂习作指导课教法各具特色,让人耳目一新,但都不乏一个共同特点:注重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和主动意识,进而使学生产生表达的兴趣和愿望,课堂上学生争相表达,真正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一理念。

习作指导课上,三位教师都重视审题、习作方法的指导,注重由说到写,先说后写。李永飞老师在看图作文指导中,利用情景教学法,反复播放图片背景视频,有声有色的战争视频,深深触动了学生心灵,开启了学生的想象之门。在学生知道了该写什么之后,学生的肚里有“话”时,李老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写下来,而是让他们充分地说。让学生充分地说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说,李老师让学生围绕三个问题:孩子为什么哭?孩子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孩子命运如何?去展开想象,尽情说,让作文课成为了说话课。李老师循序渐进,先引导学生说,再引导学生构思,引导学生写,这样学生下笔作文就顺“理”成“章”了。

王芳老师的作文课更是让我眼睛一亮,在“童年趣事”习作指导中,她从“趣”字入手,引导学生审题。弄清那些是趣事,然后在“例文”修改中,引导学生巧妙加入人物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使文章变得生动具体,让学生领悟如何把经过写具体,写生动,可谓润物细无声。

总之,三位老师教法独具匠心,周密细致,每堂课都有闪光点和亮点,值得我学习。她们就像一面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让我懂得学无止境,勇于创新的理儿。这次习作研讨课犹如久旱的甘霖,滋润着我,营养着我,指引了我今后的习作教学。

2014年3月25日

篇三:回归作文教学的本真

回归作文教学的本真——“自然说写”作文法解读

作者:李开拓,李江燕

纵观几十年来我国作文教学改革的历程和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制约,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作文教学功利化、模式化、套路化,严重偏离作文要义及学生成长规律和说写能力形成规律,作文教学改革欲进不前。作文教学改革,无非是理念与方法的革新。我们的探究,应从正确认识作文及作文教学的本质、目的、原则和规律入手,然后反观教学现状,查找问题,寻求创新突破口。

说话和写作都是人类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表情达意”的工具,都是言为心声的产物,所以,说和写,只是形式上有声和无声的区别,应同属“作文”范畴。作文教学,包括书面表达能力培养,也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二者不可截然分开,且应同步训练。

基础教育阶段的作文教学,目的是经过循序渐进的科学训练,让孩子逐渐知道什么是作文,为什么要作文,什么是好作文,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同时,借助作文教学,使孩子掌握交际交往和继续学习的语文工具;使孩子学会观察和思考,积累思想和情感,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学会做人做事,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品质,而不是为了培养写作天才和小作家,更不是教会孩子如何成就高分满分作文而没有真正的语文能力。孩子说写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是有规律可循的,要循序渐进,贴近生活,符合孩子的现有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需遵循身心发展规律和说写能力培养的规律,更要辅以阅读和思维开发等,进行综合训练,实现思维开发与说、写训练同步;思维开发与阅读理解、积累情感与思想、学习写作技巧同步;巩固、丰富语文基础知识与说写能力提高同步;作文与做人、教书与育人同步;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与文学性并重。违背规律,将葬送教育,毁掉孩子。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针对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呈现出来的种种弊端,在借鉴前人和广大同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思考以及中小学作文教学(业余辅导)的实践经验,设计了一套“自然说写”作文法。在这里,将其相关概念和基本理念提出来,以求教方家。

一、“自然说写”的定义

所谓“自然说写”,就是自然捕捉视听,自然产生联想、想象和感悟,受表达欲望的驱使,或依据一定的目的,自然、流畅、清晰、准确、生动地表达和抒发内心思想和情感。以培养和提高孩子“自然说写”能力为目的的说写训练法,就是“自然说写”作文法。这种训练法强调说写同步训练。

“说”和“写”就如同吃饭、睡觉一样,是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人的思维应该是一种自觉行为。说写都是我们思维的一种外现形式,想到什么就说写什么,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写,那么,它就应该是一种自然的行为。说写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就是在这不断的自然、自觉的行为过程中逐渐完成的。

二、关于“自然”

1.说写行为自然

在平时,通过训练,要让孩子在能够自然捕捉视听,自然展开联想与想象,自然产生感悟,(基于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自然生发说写欲望,自然表情达意。也就是自觉去关注生活、感受生活,自然产生“我想写(说)”的冲动,并在这种冲动的作用下自然去表达;在有意说写或目的说写情况下,孩子能够按照一定的要求和一定的目的,自然得体、准确精当地去表达。

2.说写内容的自然

指训练内容要贴近孩子的现实生活。着眼现实,孩子说写才有“生活”,说写熟悉的人、事、物、象,孩子才会有感受、有认识,才会觉得有意义、有兴趣。根据现实的某种需要或自己的内心意愿,即“我想写(说)”,如实地反映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反映真实的生活和生活的真实,说出自然真实的我,写出自然个性的我,即“写(说)我想”。基于现实,孩子才能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拓宽思维,走向深刻。这样,才能收到培养和提高说写能力的训练效果。

自然是真实,真实的就是自然的。教育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关于写作,叶圣陶曾说过:“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教育引导孩子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思想和情感,不仅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和欲望,促进孩子写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更在于它影响孩子的成长。“作文如做人”,做真人,才能有真文,做真文,才能做真人,这也正是作文教学的另一重要目的———育人。教会孩子说真话,才能使孩子从内心深处生发出写作欲望,写自己想写的喜、怒、哀、乐,爱与憎,是与非等,这样,老师才能掌握孩子的心理,有效地实施教育,同时,通过说、写真话、实事,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行,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是“自然说写”的教育功能之体现。

3.训练过程要自然

拔苗不能助长,那是摧残,因为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说、写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也有其“自然”规律。教师在指导说、写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几个规律。

一是技巧不要先行。训练初期,不要强调技巧。在说写过程中,孩子自然对写作方法有所感悟,这种感悟来得自然、真实。加之老师“润物细无声”的适时、适度地点拨,结合具体的文本,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就掌握了。注意,点拨一定不要“煞有介事”。

二是说写要求要符合孩子的心理、年龄特征。说写素材自然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和孩子的内心世界,不可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和评判孩子的作文。孩童的话语,孩子的童真、童趣,孩子的奇思异想,孩子可笑的认识??恰是孩子所独有的,也正是孩子表达欲望的促发因素和主要内容,万万不可随意否定、斥责,应鼓励才是。说写内容要切近生活,自然地由己及他,由家庭到学校到社会,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由熟到生、由实到虚??

三是符合孩子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不要刻意追求主题深刻,孩子的认识到位了,自然会反映出深刻主题,不断地说、写,孩子自然知道如何去表现主题,反之,不合实际地过高要求,只能为孩子的说、写设置障碍,该做的是如何丰富孩子的知识,提高孩子的认识。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更要忌讳主题先行,甚至淡化主题,因为他们还不知道什么是主

题,一切都是随机的、自然的。他们尚处于起步阶段,如同小孩子学步,只要走,往哪走,怎么走,走得成不成样子,都不重要。说写既是工具,又是提高运用这个工具能力的途径和手段,只要孩子坚持说写,他的说写能力自然会由无到有,由低到高;主题自然会由分散到集中,由肤浅到深刻;涉猎范围自然由窄到宽,由现实到未来;技巧自然由糙到精,由生疏到熟练,由刻意追求完美终不妥到无意雕琢而尽美善。

说写训练必须遵循这些原则或规律,否则,就会走弯路或死路,传统的作文教学就是明证。遵循规律即是自然,自然方能健康发展,万事万物皆一理。自然说写即是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说写能力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使学生顺利而愉快地度过说写关。

4.说写评价要自然

评价是为了让师生了解学生某阶段说写能力达到的程度,不是终极评价。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应该起到督促和激励作用。无论是老师训练过程中的评价,还是考试这种阶段性的总体评价,都要本着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保护孩子的自然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样的评价才是正确的,符合教育规律和教育原则的。因为,学校教育不是终极教育,学校的说写训练也不是在培养作家、文学评论家,让孩子一直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说写的训练中去,就是学校教育的成功。

自然是习惯,自然是主动,自然是乐趣,自然是真实,自然是符合规律,自然是无意雕琢而尽善,有意雕琢而无痕。自然生发于自觉、奠基于积累、服务于需要。

三、关于“说写”

1.无意说写

生活中,不是所有的说写行为都是有准备的,除了因工作等特殊需要而有意识有目的地准备说写材料外,可以说多数情况下都是无意的、随意的、自由的说写,如打招呼、网络聊天、即兴演说、现场主持或答问等。又比如因触景生情、睹物思人、读书有感等而自然抒发感受,传递情感。孩子正是在这些无意说写过程中逐渐培养并提高了说写能力的。在说写训练的初级或中级阶段,指导教师应该多安排一些这样的说写训练内容,多制造这样的训练机会,对孩子进行随机无意说写训练,以引导孩子去观察生活,自觉强化说写训练。

2.有意说写

是指有明确的目的、要求而发生的说写行为。这种训练有一定的难度,多是针对高年级学生或训练的高级阶段进行。考试时的说写、文学创作和生活、工作中带有一定目的说写多属于这种有意说写。有意说写行为既是应用,也是训练。

3.从自然说写到说写自然

综上,“自然说写”,应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即自然说写和说写自然。前者重在“自然”,后者重在“说写”;前者侧重训练,后者侧重应用;前者是基础和过程,后者是提高和效果;

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

自然说写,是无意的自由说写。看到什么说写什么,想到什么说写什么,也就是自然捕捉视听,自然表情达意。基本特点是:感官刺激———产生表达欲望———自然表达,或者是见闻和感受———我想说写———说我想说,写我想写。这种说写多数是出于个人的表达欲望。

说写自然,即有意的目的说写。在无意的自然说写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目的或要求,在内容、形式和思维框架上有选择有针对性的说写。在表达上做到流畅自然、雕琢而无痕。这种说写,除了出于个人的表达欲望而说写,也包括命题式说写等强制性说写。

在无意自然说写阶段,首先要解决孩子的说写兴趣问题和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和能力问题,进而解决语词的积累和运用,表达方法、技巧的触摸和尝试(包括句式和修辞手法的选择、标点及语气的正确使用、形象生动表达等)、思想和情感的积累,思维的广度、深度开发问题、听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养成等。

有意目的说写,在无意自然说写的基础上,主要是解决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角度,认识问题和表达情感的深度,表现手法的恰到好处与独具匠心,能够在阅读的基础上撰写文学赏析与评论性文章等。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说写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在说写训练过程中成长、成才、成人。

四、关于“说写同步”

“自然说写”作文法采取说写同步训练的理念和模式。所谓说写同步,是指说、写训练密切结合,以说带(代)写,先说后写,课上说,课后写,说写内容相同,说什么就写什么。课上的说,意在理清思路、开发思维、实验语词、锤炼语句、仿用修辞、学习表达技巧、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课后的写,是对课上的说的进一步整理、加工和提高。由于课后的加工整理,书面作文在各个方面都比口头作文完善得多,进而,为以后说得更好打下了基础。这样,课上与课后、说与写一脉相承,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提高。

“自然说写”虽然强调说写同步,其核心是训练说写培养说写能力,但说写训练离不开思维开发和听、读训练。“自然说写”训练法实际上是“听”、“说”、“读”、“写”、“思”五位一体的综合训练。就身边的一件小事或某一现象、书籍中的小哲理故事或是一条新闻等引发话题,阐述自己的观点、见解、认识等;读完一则材料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发表感想;针对某一观点展开辩论等等,这就是“说”。

“说”的过程实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说”的形式包括,课前的自由谈。如“课前3分钟演说”,说说自己一周来的见闻和感受及课上的陈述、讨论和争辩,课后的自我训练,要把握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去训练。“说”,不仅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能促进思维的活跃和深入;“写”,以“说”为基础,是“说”的书面形式,但不是“说”的简单翻版,是对“说”的进一步完善,从而促进“说”的能力的再提高。

“写”,既是对思维的结果固化和完善,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说写作为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或手段,首先得有“情”可表,有“意”可达,而这“情”和“意”主要来自孩子的

生活,来源于孩子平时对生活的自然的观察和感知。观察是广义“观察”,包括看、听、读等。

看和听属于直接观察,而人类更多的知识是通过间接经验得来的,也就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得来的。所以,孩子在积累“情”和“意”的时候,要博览群书。作文教学不仅是交给孩子写作知识、技巧,更主要的是培养、积累孩子的“意”和“情”,即通过说写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积累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写训练将无法深入进行,说写能力也不会提高到什么程度。同时,脑中空空,孩子也不会有写作的冲动和欲望,等到需要运用这一手段来表情达意的时候,孩子会无从开口、无从下笔的。所以,在指导学生说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引导孩子多读书,有效地读书。通过大量的阅读,引导孩子广泛而深刻地关注社会,感受生活,反映生活,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生主动,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自觉、自由地去说、写听到的、见到的、想到的、感兴趣的、发自内心的东西,才能对说写的价值和意义有所体会,才会对作文感兴趣,在身心健康成长的同时,知识水平和说写能力自然随之提高。

说写和思维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首先,思维是说写的先导,想不到,就说不出写不来。同时,说写的同时无不伴随着思维,谁也无法做到嘴里正说着一件事,可大脑却想着另一件事。说写的内容除了感官直接获得的信息,更多的是内心的感受。听、看、读不是一个简单的录制过程,而是一个伴随着思考的复杂过程。所以,要想说写有深度、有广度、有力、有效,思维必须敏捷、开阔。说写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开发孩子的思维,思维能力的发展,又会为孩子的创新提供了可能,进而促进说写能力的飞跃提高。

五、结语

“自然说写”,从什么是作文,为什么要作文,怎样才能作好文等根本问题入手,掀掉了作文的神秘面纱,还作文以本真面目,把指导学生练技能、学知识、学做人的作文教学从“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观念束缚、困扰的窘境中解放出来,对引导中小学作文教学回归正确的训练轨道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其取法自然、崇尚真实、符合规律的基本理念,不仅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中学真知、叙真情、写真文、做真人,还会教育孩子关注自我、关注社会、感悟人生,自觉塑造品德高尚,个性鲜明的自我,孩子的说写能力和人的全面素质都得以提高,为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播下希望的种子。这是语文教育的神圣使命。

篇四:给高考作文注入真实生命

给高考作文注入真实的生命

【摘要】高考作文“套版”现象比较严重,这类作文选材陈旧,偏离主题,结构单调,思维浅显,缺乏个性,缺乏真情实感,“套版”作文是应试教育心理催生出来的怪胎,要在作文中注入真实的生命,让学生写出富有个性化特色的作文,需要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关注生活,以生活为原点。关注个性,练就个性表达。

【关键词】“套版”现象真情实感个性表达

高考作文,“套版”现象严重,套话空话盛行,考生套用陈旧的历史材料,现成结构,表述浅显生硬,为文虚情假意。有的考生将一篇成品作文改头换面,稍改标题、开头和结尾,使之与高考作文题目接近即可。有的围绕一个中心,将有关的材料简单粗糙地堆砌,拼凑成文,写一个与中心有关的题记、开头和结尾。这些文章是考生用考前备好的构件构造出来的,带有明显的拼、套的痕迹,不是一气呵成的佳作,也就谈不上情感真实了。这类作文的特点是:

1、选材陈旧:考生作文离不开屈原、陶渊明、苏轼、庄子、项羽、司马迁、

李白、杜甫、等历史名人,这些材料陈旧、无新意,远离变革时代,脱离学生生活。

2、偏离主题:陈旧的材料本身就存在角度和层面的多重解读性,如司马迁

忍辱著《史记》,可以从“执著”、“坚定心中的信念(理想)”、“生命的韧性”等层面解读有很强的说服力,但如果从“爱国”、“坚持

节操”、“环境保护”、“亲情友谊”等角度来解读就很难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考生很难在短时间里将那些陈旧的素材巧妙的运用到一个与考题相切合的主题上去。

3、结构单调:“三段式”结构普遍,用三段左右的历史名人的事迹或英雄的壮举作为文章的主体,再加上一个开头和一个结尾,结构单一生硬,陈旧死板,既不能体现文章的构思创意,更谈不上作者的匠心独运,无法体现写作者的谋篇布局的技巧和智慧。

4、思维浅显:“套版”的文章,引用的事例和人物基本上都有来自中学课本,远离自己的生活,材料的解读和评价套用书本上的陈旧说法,自己没有附加新的解读意义,写作者的写作思维变成了单纯的拼凑,不再是说理抒情。写作者缺少了对作文题目的分析和思考,放弃了对材料的深入挖掘和广泛拓展,没有了由此及彼逐层深入的辩证分析,更忽视了自己的鲜活生活和真实情感,整个行文过程演变成了刻意“排文”,而不再是用心“为文”。

5、虚情假意:以情动人是文章生命的根本,真情实感是高考作文夺分的法宝。而“套版”的文章只是将别人的事例当作“填充物”,既没有自己的生活体验,也没有对事例的独特思考和情感处置,只是在开头或者结尾时装腔作势,空喊口号,既苍白无力,又干瘪虚假。

“套版”是应试教育心理催生出来的怪胎,功利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滋长是出现“套版作文”的症结。在功利主义和经验主义之下,不少老师和学生表现出很强的心理惰性,他们已经不习惯用自己的

脑子去思考写作了,只希望套用现成的东西,致使高考作文缺乏真实的生命。应试教育心理,功利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滋长,导致高考作文失去了本真和自我,主要表现在:

①创作主体沦丧。作文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都“唯考是图”,“唯分是瞻”,老师注重条条框框,大谈应试技巧,告诉学生如何审题立意,如何谋篇布局,如何遗词造句等等。学生则被条条框框约束,动弹不得,严守教师的规定,投师所好,丧失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找不到自己的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深度,更谈不上创新,于是只能凑材料,抄范文,套格式。

②写作空间狭窄。由于主体思维和情感沦失,学生写作时无法调动自己的生活,无法将情感的触须伸入自己的生活,他们总是将写作的空间锁定在自己的阅读视野,锁定在经典素材上,因此,他们的作品中只能呈现那些老掉牙的名人事迹。

③训练方式简单。写作是“思与悟”的过程,而教师在教学中剥夺了学生“思和悟”的权利和时间,让学生思维的翅膀在许可的空间里扑腾。特别是高三,大部分作文训练是在模拟考试中进行的,考生在很短的时间里按照题目的规定,在教师评价习惯的约束中完成自己的写作,这样,充分思考和感悟的权利和时间就不多了,他们为了一个好看的分数而放弃自己的见解、情感和创新。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特的一个,每个人的生活感受也是不同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

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这就要求我们摒弃纯章法、纯技巧的训练,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育学生的主体思维,引导学生追问生活,拓展自己的写作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形成稳健的语言风格。只有把学生的“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把写作的“内容”与“形式”关联起来,把教学的“现实利益”与“长远发展”互摄起来,才能给作文注入活水,注入真实的生命,让学生写出富有个性化特色的作文。

(1)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现代写作理念认为,写作是运用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可见,“人”是写作的核心,写作是“人”对自然、对社会以及对自我内心世界体验后的文字呈现,它强调写作者与自然之境、生活世界以及自我内心世界这三征生态的圆融与互摄。在写作教学中自觉主动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让学生情动于中,文发于外,才能写出美丽动人的文字。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写作兴趣的培养,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以及心理年龄特点,坚决从学生自身的需求、兴趣出发选择写作内容,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以及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让学生在积极和谐的师生互动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2)关注生活,以生活为原点。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

无从谈起。生活,是写作的原动力、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作文能够具有深刻思想性的重要条件。老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之美,生活之乐,生活之味,让笔下流淌出潺潺的清泉。我曾经以“生活”为系列,让学生写“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后来,又以“像??一样生活”为题,让学生做出自己的选择。这样学生们打开了自己的生活世界,激活了自己的生活情感,萌生了生活的理想。有个学生写了题为《像树一样生活》的文章,在文章中,他说他希望自己像树根一样扎进自己的土壤,默默地生活,希望自己像树杆那样茁壮成长,为路人撑起浓浓的一片绿荫,希望自己像树叶那样生长的时候姿意的生长,飘落的时候静静地飘落。这样,学生将自己的生活追求与树进行比较,从内心深处流露出自己的情感,真切而感人。

(3)关注个性,练就个性表达。

个性表达,就是要用自己的视角去看世界,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一定得有自己的角度和层面,得有创作者个性的见解和语言。怎么样引导学生围绕题目主旨选材,围绕选材进行加工改造,练就个性表达呢?可以引导学生就一个题目进行分步训练,又可以引导学生就同一题目进行不同文体组合训练;既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素材来表达同一个主题,也可引导学生用同一个素材来表达不同的主题。例如:在训练作文的开头时,我就用同一篇文题的不同的开头呈现给学生,用丰富的满含个性的言语来激活学生的言语,点燃他们个性表达的激情,引导他们去培育自己的言语个性。我曾引导学生以

下页余下全文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