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解释以下句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3:16:47
麻烦解释以下句子
xYnf nk$ %?n!{m(7QH$E&J/%^$pwz.O7`A29S]]uTU|toxwmo9QQ xKNʩ8'QW[1Ǣ87[_jU|ք ȆPD vًގ$XvV8oG[ ~Ōڦf2݇^Gd}KZL [F=mg5';k}Vd:)ěaF R~>7}ss+P+DQÏ'Eݦ6vb"p2"lbx;1>vNft L 7-c/aTf/[N+]VǞu |hEo4DCP62d՗EPvqB6bKQ;wvOKś BHgg, Q:A{AϢI2E8;EGk|rKJTFF xpC|O!L^bMbYVlMXۆ,N"S õmLoydt"3%(4I ᦘ̜><分wɳQ ʹm偓łR8Py@6?Xmi\%ۇ vj`[ W(ݦGJJ~T@CM {p-g\B"pfNA1sr@ *rƁcn$kt#iKtLA m_+ w27QcgtG&RXrmJ+oܣ *Nw:Y [`%PQ۷C ML'ꑎP<Lfby%(c{|Jܪ4;o=Y3$MMu+z|hHTic 1Uo38K<#+ hdC*8=Tl[\3,!&BZ)d҅zԠShaP-SE|y /_<;xnydY9sa ?]M*K#%8L؂f+!(-m˻쵪gT5q2(ѭEtSn"y&Ѫa *L6FE@8N* :_Ʉm HՁ+!1:vo(1Ϯm=!m8W d . ٍ|>dPtw lYX"l}9M)&.kvA7D/8]1βש*,UVڧF?i~z_dYI]b{?<[6NE5#<B L3DHG7Ψ]{b6<o|.-v-_KV_y)T*NbvK}+T'CdeH+kjr5uj:R i.Q{ &MhhAM5 WDDL7ݞh.vOS}ns*whA9O"O^F=yywGy㣧O_~ 3'?~ȣ/yѫ>am5ɇk?y}94>yF[K+W=~yh|Wj"_ϔ? 74^r8/(+]?=sGe9G0}?Y\kJSyƘԒw j=k7KQ Wi>Ģ+T[{yI &@9XlK׽191פֿ3:=wШLk4D%'tW10 GhL

麻烦解释以下句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麻烦解释以下句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麻烦解释以下句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了,但觉悟是个什么样子?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你且说个样子出来,看看它是无形无相的.
‘明镜亦非台’:你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么还要有个台呢?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又从那里生出呢?根本就无所住了.
这首偈颂主要是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没有一切执著,也就是佛所说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这个地方就教人没有执著,你执著它做什么?你执著它将来是不是就能不死呢?到你死时又执著些什么?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
正如慧能所说的: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道家则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菩提本非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
少林六祖慧能偈语.
菩提树下是佛祖悟道的地方.
菩提树本来不是树,明镜台也不是台.
本来什么都没有,怎么能染上尘埃呢?
慧能写这个偈语之前北宗六祖神秀有偈语.
身是菩提树,
心是明镜台.
时时常拭免,
不使染尘埃.

全部展开

菩提本非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
少林六祖慧能偈语.
菩提树下是佛祖悟道的地方.
菩提树本来不是树,明镜台也不是台.
本来什么都没有,怎么能染上尘埃呢?
慧能写这个偈语之前北宗六祖神秀有偈语.
身是菩提树,
心是明镜台.
时时常拭免,
不使染尘埃.
慧能的主要是针对神秀的偈语说的,证明慧能更加的心中无物.有更高的悟性.
说一下这首诗的出处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畿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让慧能连夜逃走。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没有追到。后来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

收起

菩提本非树,
Bodhi is not a tree actually,
明镜亦非台。
bright mirror also is not a platform.
本来空一物
there are nothing originally.
何必惹尘埃
why annoy the dust?
TO ALL:身是菩提树,心如明...

全部展开

菩提本非树,
Bodhi is not a tree actually,
明镜亦非台。
bright mirror also is not a platform.
本来空一物
there are nothing originally.
何必惹尘埃
why annoy the dust?
TO ALL: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意思是:
菩提树本来不是树,明镜台也不是台.
本来什么都没有,怎么能染上尘埃呢?
要说介绍 能介绍能说出好多东西
不过要想真的明白他的精髓 根本不是能用语言形容的
要是心去领会....
好比如 相对论.据说真正明白相对论的
仅爱因斯坦跟他的几个学生
慢慢悟吧.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