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中《鹬蚌相争》原文及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8:37:38
《战国策》中《鹬蚌相争》原文及翻译
xWYrI_@`1sFؚEl ,d fTY]+.@mYp8s"++||ó:5ޠlf3_ܩ3k:MCH%K5:=d㇣_V A8*zɪegesuud2̄J^vPۤxf-(fPTSbӼI*&^ 5";ñ{kC/ Me+-Kl^!7͑Ë9/PgstqljRt*FrI,>j0\ X2틕DrQ>8RsDd5![T;gކl-H-19k?7ɬ'=}6Ҟ{gq|P1gxtu\)Y׊RcװDpLr5&qJLX>ڿMTڱp]WhtNm`Of40ק0U%F [s oĮ"M~ 2=4J04ۑ5yD>mT^?N'(f-GM:M)kE7>[ڤ֐'+O5Yۛ,w_)M)@@ې vQw!օWc#Ųo_K+),Jv`.~: lN|sʗK/5) Uq_\UүM2V3'-h- тק[ev20h8np‰Nlo8&j\ ];B]\ϠxlPm*ޅxz:>Rˇ5]O-de2H9-GOl (5Ěp,qKL}<2!aXd@Ѱ:ʌ)@`ިwfp7ϯh 8#C'+s -

《战国策》中《鹬蚌相争》原文及翻译
《战国策》中《鹬蚌相争》原文及翻译

《战国策》中《鹬蚌相争》原文及翻译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注释
赵——春秋、战国时的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一带地区.
燕——音烟,春秋、战国时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北部一带地区.
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是战国时著名的说客,洛阳人.
惠王——就是惠文王,赵国的国君,名叫赵何.
曝——音铺,就是晒的意思.
鹬——音玉,一种水鸟名,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很长,捕食鱼、虫、贝类.
甘——音钱,同“钳”字,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喙——音会,嘴,专门指鸟和兽的嘴.
渔者——就是后面的“渔父”,以捕鱼为业的人.
擒——音琴,擒获,就是捕捉的意思.
支——支持,这里是相持、对峙的意思.
弊——弊病,害处,这里是疲弊的意思.
评点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千百年来已为大家所熟知.这个故事说明: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当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

《鹬蚌相争》原文及翻译
【原文】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译文】
赵国准备讨伐燕国,苏代为燕国去...

全部展开

《鹬蚌相争》原文及翻译
【原文】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译文】
赵国准备讨伐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变成肉干了。’河蚌对鹬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成了死鹬。’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走过来,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弊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收起